圖片來源:圖蝸創(chuàng)意 小長假一過,門診接到了許多被美食、大魚大肉“伺候”病的寶寶。 為何我敢篤定,這類孩子生病發(fā)燒,一定是錯誤喂養(yǎng)導致的? 不妨看看他們的癥狀: 舌苔黃厚、有口氣、口唇臉頰紅。 隱約有點“熱氣上火”的癥狀,卻沒有明顯外感。 孩子精神不錯,就是胃口欠佳,按一些家長的話來說,清明小長假后不肯吃飯,有些“餓瘦了”。 遇到這種情況,無論就醫(yī)與否,很多家長都會按“熱氣”處理,迫切想把熱清了,把燒退了。 這種情況下,給孩子喝板藍根,吃退燒藥,其實是不太妥當的。 1 莫名其妙的發(fā)燒 有時來自身體多余的廢料 春屬木,與肝相應。春季萬物升發(fā),肝氣也是往上走的。肝氣在升發(fā)時,遇到了阻礙,就會瘀滯在體內,從而化火生熱。 什么會阻礙到肝氣的升發(fā)呢? 中醫(yī)認為,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肝氣是隨著脾氣上升,膽隨胃降,以此來幫助消化。而上焦的心肺,隨著膽胃之氣往下降的。 當孩子積食時,脾胃就會堵塞,肝氣無法隨著脾氣上升,就會瘀而化火,肝火爆發(fā),心肺之氣也無法下降,進而引起發(fā)熱。 尤其春天的時候,孩子一旦積食,就容易引起氣機紊亂,最易生火。 ●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是因為積食發(fā)熱的? 孩子積食發(fā)熱,會出現以下癥狀: ① 突起發(fā)熱,體溫一般在38°C~39°C; ② 食欲不佳; ③ 舌苔白或黃厚,有口氣; ④ 手腳心熱,頭部、后背、腹部發(fā)熱,尤其小肚子溫度高于其他部位。 注意,中焦積滯化熱后,這股熱氣很容易蒸騰而上,引起孩子幾聲干咳,也導致家長很容易將其與風熱外感引起的發(fā)燒咳嗽混淆。 只要孩子沒有咽喉腫痛、流涕有痰,就可以否定風熱外感。 其實,積食引起的發(fā)燒和外感引起的發(fā)燒類似,都是身體在發(fā)現有多余的外物(外邪、無法消化的食物廢料等)后,所發(fā)出的“警告”。 處理方法也很簡單: 感冒發(fā)燒時候,只有對證服藥,驅逐了外感,孩子才能退燒; 積食發(fā)燒時,只有及時消食導滯,孩子才能真正痊愈。 反之,孩子肚子里的積滯沒有消,即使服了退燒藥,不消積,孩子的燒還會反反復復,更容易引起肺熱,引起呼吸道相關的疾病。 2 積食發(fā)燒 需要吃退燒藥嗎? 一般來說: ●孩子體溫在38.5°C以上的,重點關注退燒。 體溫在38.5°C以上,建議先用美林或泰諾林進行退燒;體溫在38.5°C以下,也可用小兒柴桂退熱顆粒退熱。 退燒的同時,不耽誤服藥消食導滯。 已經郁熱到發(fā)燒的程度,孩子肯定是積熱的。 有經驗的家長在看到孩子舌苔發(fā)黃發(fā)厚時,其實就可以判斷出孩子發(fā)燒的原因。 · 消積熱用藥: 建議給孩子服四磨湯口服液。 別以為這只是給孩子治療積食便秘的藥,孩子有積熱時,四磨湯口服液沒有小兒七星茶那么寒涼,很適合孩子對證服用。 此外還能用保和口服液;積熱嚴重,也可以用小兒七星茶。 · 小兒推拿退熱: 清天河水 1歲以下:100次; 1~3歲:300~500次; 3歲以上:800~1000次。 · 小兒推拿消積: 順摩腹:3分鐘 清脾經:50~100下 清胃經:50~100下 運板門:100下 這次燒退了、滯消了,平時也不要松懈孩子的消化問題。強烈建議家長每天花10秒鐘,判斷的孩子消化狀況 如果發(fā)現有積食,還沒到積熱的程度,及時用新三星湯+素食助消化,能避免很多后續(xù)可能的小病小痛。 這是因為,脾胃受損,孩子正氣就會不足,通俗來說就是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侵襲,引起發(fā)燒。 這也提醒家長,孩子積熱發(fā)燒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容易發(fā)展成其他情況,處理起來也更麻煩些。 不同情況的發(fā)燒如何退燒、如何用藥、如何調養(yǎng),需要家長掌握相關的知識。 推薦學習《許尤佳兒童發(fā)燒7問》,讓家長們在孩子發(fā)燒時不再手忙腳亂,從容應對。 孩子發(fā)燒,如何護理 ?? 新三星湯特惠,買四送一 ?? 溫馨提示 有任何問題,或想進入家長群交流,都可以加【許尤佳育兒堂】小助手【立春】的微信咨詢 ? xyjyet_lichu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