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廣東省中考作文題目都是半命題作文,即作文題目只出現(xiàn)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補充。這種題型的特點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題權握在了考生手里,選材有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圍內(nèi)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權。與全命題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發(fā)揮自己的寫作水平,可以較靈活自由地進行寫作;與話題作文相比,適當作些限制,既可使作文類別劃分更準確,也可避免考生千題一文的套文現(xiàn)象。 但是在現(xiàn)實教學中,全命題作文還會偶爾出現(xiàn)。記得某一年統(tǒng)考,作文給了兩個題目,一個是“都是習慣惹的禍”,一個是“我又想起那句話”。這兩個題目初看都不難,但細思后發(fā)現(xiàn),這些題目都暗中給文章的選材、結構甚至立意都做了許多限制,讓學生縛手縛腳,很難有創(chuàng)造的余地。這樣的題目能讓學生在考場上寫出高水平的文章實在不易。 且錄一篇文章如下,看看學生如何應付這樣的題目。
我又想起那句話 從小到大,父母就給我們說過許許多多的話,或富有哲理,或富有文學色彩,但父親的一句話讓我永生難忘。 還記得那是小時候,我去超市購物,買了一件心意的玩具便到收銀臺交錢。出了超市的大門,我手里盤點著收銀員找來的錢,我思來想去,發(fā)現(xiàn)他多找了我一塊。哈哈,太好了,我想只要我回家把事情講給父親聽,他一定會夸我的。就這樣,我手里握著錢,興高采烈地回家了。 可出乎意料的是,父親聽完了我說的話之后,臉色大變,露出可怕的表情,并嚴厲地呵斥道:“這怎么行?你必須立刻把錢還回去!”我聽了喃喃地說:“為什么呢?這錢是收銀員給我的,我并沒有額外向他索取?!?/span> “孩子,小錯不改必釀大錯,快!跟我到超市去把錢退了!”父親的聲音轟震天地,將我的心震碎了。 父親見我手里緊握著那一元錢,不情愿的樣子,便一把把我拽了出去。我一路哭著,鬧著,陽光不再為我歡笑,清風不再為我助威,我感到末日來了。 到了超市門口,我羞澀極了。父親問我是哪個收銀員找錯了錢。我順手一指便馬上泥鰍似地開溜了,一頭鉆進人海中。 父親健步走向那收銀員,并從眼里迸發(fā)出殺人似的眼光掃射著我的身影,可怕極了。無奈,父親便問那個收銀員:“請問你找多了錢嗎?”“噢,您是——”收銀員疑惑地問道?!拔业暮⒆釉谀@購物,你找錯了錢,這不,特來還錢?!痹捯魟偮?,父親便從自己的腰包里掏出一張1塊錢遞給那收銀員。收銀員很羞愧地說:“不好意思,我是新任的,沒有經(jīng)驗,所以……”“沒關系,下次注意點就好了?!边@一幕,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我開始感到自己錯了。躲在人群中的我回過神來,只見父親早已消失在人群中。 那天,我很晚才回家,父親見了我嘆了口氣,好似早上的怒氣已經(jīng)消退?!昂⒆?,做人要誠實,不要貪圖一點小便宜?!备赣H語重心長地說。 這句警言在我長大后又重現(xiàn)了:我到一個干多店去買飲料,負責收銀的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找來的錢經(jīng)我一盤點,發(fā)現(xiàn)多了1毛錢,此時我腦海又浮現(xiàn)了父親當年的教導,便馬上退還了那1毛錢。 是的,父親那句看似深沉的話語卻是今天給我人生的導航儀。當年父親那句“做人要誠實,不要貪圖小便宜”,這富有有分力度的話讓我明白人生的真諦。每當我看到父親,我就又想起那句話,那句包含著父愛教導的話。 無疑,這位學生受過較好的語文訓練。他文字相當流暢(偶有病句,在考場作文中是正常的),他會語言描寫,他懂環(huán)境描寫,他懂文章結構,他懂得什么地方需要添置些什么東西(如后文中退還1毛錢的故事正是為了證實父親那句話的效用)。總之,對于作文知識而言,他基本上都掌握了,在初中階段,其實也沒有更多的東西需要學了。 但是,我給了這篇文章相當?shù)偷姆謹?shù)。其實問題一目了然:純屬虛構。用一個字表示,就是假——假對話,假情節(jié),假感情。全篇皆假,不再一一贅述。 問題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為何能在極為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內(nèi),洋洋灑灑近千言,面不紅,心不跳,輕車熟路般地偽造出這么一個動人的故事?這般純熟的“造假”手段又是誰教的呢? 原因無疑多種。拋開其余不說,我們老師就是慫恿學生作假的“元兇”之一。 且看這兩個作文題目:“都是習慣惹的禍”,“我又想起那句話”,兩個題目都含有潛臺詞。前者潛臺詞為:一定要出禍;一定要有習慣(應該是壞習慣);習慣一定要惹禍。后者的潛臺詞為:一定有那么一句話;我曾經(jīng)想起過那句話;遇到某事時我又想起了那句話;那句話一定對我產(chǎn)生某種影響。考場作文的起碼要求是要讓所有的考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那么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在出題老師心目中,我們所有考生必須或者因為壞習慣而惹過禍,或者一定在某個時候想起過某句話,否則就無法正常完成這次的考場作文(這里要提示一下:課程標準中對7-9年級的作文要求第二條就是“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但是他們又必須要寫這篇作文,否則不得分。 于是乎,相當多的考生,在同一時間,煞有介事地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壞習慣,一出出的災禍,一句句的令人難以忘懷的教導之語。面對自己所闖的禍,這些考生齊悔恨頓足;面對教導之語,這些考生均備受激勵,霎時戰(zhàn)勝了無數(shù)如果不想起那話就根本無法戰(zhàn)勝的困難。面對如此整齊劃一的壯觀景象,我想弱弱地問一聲出題的老師:如此這般造假狂潮,是不是我們的習慣惹的禍?此時此刻,我們應該又想起了哪句話? 由是可知,學生作文作假,有時是老師的錯! 引得學子偏做假,對此如何不淚垂! |
|
來自: 新用戶8489cL9T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