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白居易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享有盛名,影響深遠(yuǎn)的偉大詩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這是他十六歲時寫的一首詩,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一生寫下了近三千首詩歌,題材廣泛,語言平易,被稱為"老嫗?zāi)芙?,有"詩魔"和"詩王"之稱,與李白、杜甫并稱的唐代三大詩人。他的詩流傳廣泛,上至宮廷,下至民間,其聲名還遠(yuǎn)播到日本和朝鮮。然而,天才和厄運總是息息相關(guān),少年得志的背后危機重重。那么,白居易是如何走上成名之路的呢,他的人生航程中究竟存在著哪些暗流和險灘呢? 公元789年的一天,大唐王朝的都城長安像往常一樣正沉浸在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的盛世繁華之中,一位面容清秀,衣著不俗的年輕后生只身前往長安求取功名,他將面臨著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字路口——科舉考試。 他的步子要比其他人更堅定,更輕快,洋溢在他心中的是一種少年天才所固有的成熟與自信。 當(dāng)時的長安流行著一種考生應(yīng)考之前要拜見名人前輩以求引薦的風(fēng)俗,這個年輕人帶著自己滿意的詩作小心翼翼地敲開了著名詩人顧況的大門。 在得到顧況的賞識后,年少的白居易被推崇備至,聲名鵲起,摘取了天才詩人的桂冠,在都城長安站穩(wěn)了腳跟。 公元762年、770年,大唐王朝歷史上最杰出的兩大詩人,浪漫豪放的詩仙李白和沉郁寫實的詩圣杜甫相繼辭世。 此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藩鎮(zhèn)割據(jù)仍舊存在,朝野上下宦官專權(quán),整個社會動蕩不安,煌煌大唐,盛極必衰。 唐詩這一充滿了奇幻色彩的藝術(shù)形式仿佛也受到了時代的影響,呈現(xiàn)出萎靡不振的傾向。 時代需要詩人,唐詩領(lǐng)域更加需要一個能夠承上啟下的全新的引領(lǐng)者,白居易的日臻成熟,恰好符合了時代的要求。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新鄭縣東郭宅(今新鄭市城西南的東郭寺)。祖父白鍠時任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縣令,他看到新鄭山清水秀風(fēng)景優(yōu)美,就在新鄭安家落戶了。 白居易出生的時候,父親白季庚已經(jīng)44歲,母親陳氏非常年輕,只有18歲,夫妻年齡相差26歲。 民間傳說老夫少妻生的孩子天資聰慧,白居易在幼年時期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非同尋常的天賦。 他在后來給好友元稹的《與元九書》中寫道:"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之"字、"無"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后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這就是"略識之無"典故的由來,可見白居易與生俱來的超凡記憶力。 他出眾的才華使這個家庭充滿了驚喜和自豪,白家對這個聰明絕頂?shù)暮⒆咏o予了極高的期望和嚴(yán)厲的督導(dǎo),可謂望子成龍,嚴(yán)加管教。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七月,李希烈叛亂,中原陷入混戰(zhàn)。為躲避戰(zhàn)火,十一歲的白居易跟隨母親逃難到徐州符離(今安徽符離)。 后來戰(zhàn)火向東蔓延至徐州,白居易又隨家人避難江南,五六年的時間輾轉(zhuǎn)南北,倍嘗艱辛。 漫長的顛沛流離使年少的白居易切身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疾苦,為他后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積累了豐富的情感素材。 白居易讀書非常刻苦,靜靜的庭院,高大的梧桐,明凈的池水映照出了搖曳的孤燈和潔白的圓月,還有青年白居易瘦弱的身影。 刻苦讀書使白居易付出了健康的代價,他未老先衰,年紀(jì)輕輕頭發(fā)已經(jīng)全白。 天道酬勤,三十五歲那一年,他創(chuàng)作出了愛情長詩《長恨歌》,轟動了整個中唐詩壇。 這是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長詩,全篇共一百二十句,《長恨歌》以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的愛情悲歌為主題,宛轉(zhuǎn)動人,纏綿悱惻,堪稱藝術(shù)全璧。 詩的前半部諷刺了唐玄宗的荒淫:"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仨恍Π倜纳鶎m粉黛無顏色。" 后半部又感傷于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的真摯,流露出深切的同情:"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從而使詩的主題思想由批判轉(zhuǎn)化為對堅貞愛情的歌頌。 歷代的詩詞研究專家們一致認(rèn)為《長恨歌》是唐代歌行體長詩中最好的一首,在中國詩歌史上絕無僅有,空前絕后。 一個天才詩人的橫空出世,為大唐的歷史增添了瑰麗迷人的一頁,同時也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然而,天才總是和厄運緊密相連,少年得志的背后并非一帆風(fēng)順。 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有過一段抱恨終身,難以釋懷的愛情故事,這個讓他念念不忘的女子究竟是誰?長恨歌中是否有他們愛情故事的影子? 白居易初戀的女子叫湘靈,是白居易十一歲那年躲避戰(zhàn)亂,到徐州符離遇到的鄰家女孩。 那一年湘靈才七歲,身上透著一股靈秀之氣,略通詩詞音律的湘靈很快成了少年白居易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形影不離,暗生情愫。 他的《鄰女》就是為那個時候的湘靈而作。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多徟?/strong> 幾年后,白居易二十歲了,剛剛行完加冠禮就迫不及待地向母親提出了要娶湘靈為妻的請求。 母親極力反對這門親事,原因是門不當(dāng)、戶不對。 執(zhí)拗的白居易同母親打起了冷戰(zhàn),從此以后他以拒不結(jié)婚來無聲地抗拒著母親,而湘靈也將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 唐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白居易26歲,為了自己的前程,他前去投奔江南的叔父。 今日一別不知何年再見,在南下的路途中他懷著滿腔的悲憤和愁緒寫了三首懷念湘靈的詩。 九月西風(fēng)興,月冷霜華凝。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二月東風(fēng)來,草坼花心開。思君春日遲,一夜腸九回。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cè)。蔓短枝苦高,縈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遠(yuǎn)方獸,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堕L相思》 這首《長相思》中的最后一句"愿作遠(yuǎn)方獸,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與《長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不謀而合。 因此,《長恨歌》中愛情故事的原型也許就是白居易和湘靈之間的愛情悲劇。 少年得志的白居易在愛情的道路上一路坎坷備嘗苦澀,而他的官宦生涯會平步青云,一帆風(fēng)順嗎?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