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的人民真的是很“矛盾”的一種存在:在和平時期,四川人往往以安逸享樂而聞名于世;但是一到危難來臨,四川人又愿意為民族流盡最后一滴血。這種對立統(tǒng)一的地區(qū)特點恰似日本人的“菊與刀”。 看這幅3D地圖不禁感慨四川盆地的戰(zhàn)略意義: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完整備份,一旦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就會成為民族最后的火種,從而發(fā)揮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 首先離華夏文化幾個核心區(qū)的關中平原、華北平原、江南地區(qū)足夠近,不似云貴高原過于偏遠(相對); 其次他足夠大,不論是人口還是糧食產量、礦產資源都足夠多,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容納完整的文明傳承體量,不似關中平原生態(tài)承載力過?。?br>然后他足夠封閉,往西是青藏高原、往東是三峽險關、往北是秦嶺山脈、往南是云貴高原,崇山峻嶺將四川盆地緊緊地包裹住,敵人想要派出地面部隊占領真是千難萬難; 最后四川人骨頭硬、對民族的認同感非常高,從來沒鬧出什么分離主義的幺蛾子。 正因如此,每當民族進入危急存亡之秋,被異族入侵占領時,四川人都絕不當亡國奴,建川博物館中那面聞名于世的“死字旗”就是最好的具象化表達。哪怕流光最后一滴血、拼勁最后一口氣,也絕不投降。 以至于每當異族入侵時,四川往往都“十不存一”。千百年來,四川盆地中的居民換了一波又一波,但是不變的依然是這片土地艱苦奮斗的精神。 朋友們,你們認為四川人性格的“兩面性”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安逸與熱血、柔情與剛烈,究竟是如何在四川人民的血液中融會貫通的? |
|
來自: 新用戶3596Ds5V > 《三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