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知識回家一站式收藏您的閱讀與創(chuàng)作【教育讀書】 《高分讀書法》: 讀完就忘?這些好方法讓你不再為此苦惱 每年的讀書盤點都會有一大群人發(fā)朋友圈,秀著自己一年來讀了多少書。可是回看這些書,有多少是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又有哪些書是讓你精進了自己的知識?還有多少書已經僅剩下了一個標記“已讀過”的書名? 讀書,與其說是一種愛好,不如說是一種能力。但是當下很多人卻不是真的會讀書。學生不會讀書,每天累死累活的死記硬背,可到考試時還是徘徊在及格的邊緣。職場人不會讀書,平時高談闊論,可關鍵時刻連述職報告都寫的磕磕巴巴。 這時,大家不僅會問:“我平時讀了那么多書,關鍵時刻怎么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讀書更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走馬觀花式的閱讀。那么什么樣的方法才能讓我們不會讀完就忘呢?才能夠把書中的知識為己所用? 日本學生西岡一誠撰寫的《高分讀書法》為我們解答了上面的問題。他曾經在高中時期學習成績墊底,連續(xù)兩年報考東京大學失敗。但是在第三年,他總結了一套有效的讀書方法考上了日本第一名校東京大學,并且擔任??锻卣埂冯s志主編。 他把自己總結的有效讀書方法寫成這本《高分讀書法》,幫助那些苦于無法提高成績,深陷學習困境的學子們,找到了快速提高成績并能夠牢牢掌握知識的秘密武器。也給愛好讀書的人們,提供了有效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讀書的能力。 那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都給我們介紹了哪些一用就上手的秘密武器吧。 一,學會讀書,要先改變思維方式——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讀書 作者在書中這樣提到:“與增加知識量相比,能夠把復合最低標準的知識量活學活用,才能通過東大的入學考試?!?/span> 不僅僅是通過東大的入學考試,在任何的考試中,包括高考,很多時候能夠把最低標準的知識量用到極致也能夠獲得比較不錯的成績。 想起了曾經年級第一的同學在談論自己高考前準備的時候,用的就是類似的方法。她的理科不是很好,遇到難度很高的題總會束手無策。但是,她卻在考試之前將理科的書反復讀了很多遍,將所有的基礎公式全部記牢,將課后的習題反復地演練直到全部掌握。在理科的考試中,做到了所有的基礎題全部正確,成績達到了中等偏上,再加上突出的文科成績,讓她獲得了進入大學重點實驗班的敲門磚。 所以,在我們讀書和學習的過程中,是否能夠將自己掌握的知識用到極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要改變自己讀書獲取知識的方式:從我們習慣的被動接受改變成主動閱讀。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確一個定義:信息不等于知識。 信息千千萬,能夠被掌握的并且能被運用的才是知識。如何把信息轉換成知識?就需要主動閱讀,并且是帶著疑問的主動閱讀。 我們在接受信息的時候,總是先相信。“哦,原來是這樣啊。”對于這些信息是不是真的?為何是這樣?我們卻沒有思考過。這些被塞進來的信息就隨著時間的變化,按照記憶的曲線就被遺忘在了大腦的深處,或者被大腦判定為不重要的知識直接抹去了收到的痕跡。 孟子也曾經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比绻孕庞跁膬热莼騼H僅拘泥于此,還不如不讀書。 所以,要帶著疑問去閱讀一本書,才能夠有有效的收獲。在想一想它講的是不是“真的或者從何而來的”的時候,你就開始了主動的思考,思考這本書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什么,哪些是真的,作者通過哪些觀點證明,與自己讀過的哪些書可以互相佐證。在這時,大腦在開啟了高效的存儲模式,因為你的思考讓它會判定這些信息是有價值也有意義的,需要被精心存儲以備以后隨時調取。 如果是自己知識的盲點,就在這本書讀完后可以通過其他的渠道來互證這些信息。在搜索互證的時候,不僅僅加深了記憶,也能夠變成自己的知識被大腦存儲起來,因為這是通過思考和搜證獲得的,連搜索的過程都會讓人印象深刻,記憶如新。 二,做好讀書前的準備姿勢——有準備的閱讀讓你事半功倍 作者這樣提到:“書籍,文章讀不透的原因,90%是因為沒有準備好?!?/span> 主動閱讀時提出疑問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提出疑問也是一門學問。拿到一本書,如果提出的疑問與本書毫不相關,那么這樣的主動思考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那么,在讀書前,我們該怎樣準備自己的疑問呢?作者給我們介紹了“準備”的兩個程序:裝幀閱讀法和提出假設法。 裝幀就是一本書的封面內容和書封內容,這上面的每一個字都濃縮了這一本書的精華和概要。它能夠讓讀者迅速地知道這本書講了些什么,在閱讀這本書時能夠獲得什么樣的信息;了解作者的信息,知道他的履歷,擅長的領域以及他的過往作品;以及其他大咖對這本書的評價??梢哉f,封面和書封是讓讀者看到后決定買或者不買,有用或者沒用的第一印象。 所以,在拿到一本書時,首先仔細閱讀書封和封面的文字,獲得這本書提供的主要信息。然后,提出關于這本書內容信息的假設。作者給我們列舉了提出假設的三個步驟: 1.閱讀目標——我為什么要看這本書? 2.具體方法——如何通過書中的內容實現閱讀目標? 3.閱讀起點——對比閱讀目標,我處于什么樣的階段?是有知識基礎還是純知識盲點? 根據裝幀閱讀法來提出自己的假設,并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翻看自己的假設,檢驗它們是否與自己的真實情況保持一致。帶著這樣的疑問,就可以開始自己的主動閱讀。 在讀書前,通過書面上的核心文字進行第一輪的提問與思考,我們就對這本待讀的書有了自己的期望。一場知識的探索隨即開啟,不再是漫無目的的隨意亂撞,讀完后就會有對這本書的評估,對收獲的知識是否達到自己的預期也會一目了然。 三,選書也是一門學問 現在的書非常的多,我們也確實做不到博覽群書。所以,那些可以增加自己知識點,提高自己思辨能力的書成了我們的首選。那我們該如何從眾多的書籍中挑出對自己有用的那些呢?作者給我們介紹了五個方法來實踐: 1.閱讀暢銷書 2.靠譜大V推薦 3.閱讀經典 4.設立年度閱讀主題 5.有目的的閱讀盲點領域書籍 讀書就要閱讀經典,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理論。一本書能夠經過歲月的洗禮,讓不同年代的人在不同的時間都能夠產生深度的思考,這就是經典帶來的跨時代的魅力。在任何的關于讀書寫作的方法論中,閱讀經典都是必不可少的。 暢銷書可能不會成為經典,但是它一定討論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可以通過暢銷書的內容來了解他為什么暢銷?它對于當下的熱門話題有怎樣的理解和討論?這些都可以和自己已有的知識點作比較或者相互認證,形成自己新的知識點或者鞏固知識。 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知識圈,我們依然要為自己設立疑問:想要拓展自己哪一部分的知識?想深入了解哪一個領域?帶著這樣的目的,去制定年度閱讀主題。通過大V推薦,或者閱讀優(yōu)質書評去篩選想要閱讀的書籍,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顧頡剛先生說:“看書不能信仰而無思考,要大膽地提出問題,勤于摘錄資料,分析資料,找出其中的相互關系,是做學問的一種方法。” 讀書這件事并不難,但是想要能夠做到有效地閱讀,這是需要長期的鍛煉和積累的。在最初使用這些方法的時候,可能會很慢,可能提出的問題并不是那么的準確。有些人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就會放棄,就會覺得這樣的方法不適合我,轉而去學習別的方法。但是,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需要千萬次的刻意練習,才能夠熟練地運用。 就像書中提到的:“人是一種很強大的動物,不管經歷多少困難都能重新來過;不管是多難的事,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到?!?/span> 無懼困難,進行有目的的刻意練習,將別人教與的方法變成自己的思維習慣刻印在腦海中。這樣收獲的不僅僅是讀書的技巧,更加是獨立思考的能力,總結歸納的能力,搜索獲證的能力。這些能力也可以運用到工作、生活、學習的各個場景中,成為有利的競爭砝碼,讓人一生獲益。 讓我們行動起來,練習用科學的讀書方法,去創(chuàng)造開掛的人生奇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