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可追溯至先秦兩漢。漢劉安《淮南子·天文訓》載:“春風后十五日,計指乙為清明?!?nbsp; 四百年后,入大唐盛世,人們逐漸將寒食節(jié)、上巳節(jié)與清明節(jié)并提,演化為民俗節(jié)日。作為春季最重要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內(nèi)容豐富。古往今來,數(shù)不清的文人墨客創(chuàng)作了大量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詩詞名篇。 壹 上古時,家人去世,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墳丘標志,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后來挖墓坑時還筑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依托。戰(zhàn)國秦漢時期,墓祭之風濃厚。唐以后,不論士人平民,都將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jié),而因祭祀先人或舊友引發(fā)的傷感愁緒,也被詩人們用細膩的筆觸記錄流傳下來。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賞析: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本詩生動地描繪出清明掃墓、緬懷親人的凄涼場景。面對生離死別,天人永隔,怎不讓人傷心腸斷? 《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yīng)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賞析:唐代寒食節(jié)在清明節(jié)前,這天禁煙火,人們只吃冷食。這讓作者倍感不適,從而抒發(fā)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戀。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賞析:詩文用一個'重'字,一個'愁'字,開篇明義。對于獨在異鄉(xiāng)的游子,清明節(jié)更添孤寂、愁思,與欣欣向榮的大自然、歡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 《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nèi)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賞析:這首詩寫唐末亂世初定后,清明時的人事和景物,語言清新。尾聯(lián)點出“風光似去年”,“記得承平事”,透露出對盛世的懷念。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賞析:此詩在寫“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前卻描繪出“二月江南花滿枝”的美麗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對繁花似錦的春色,便與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樓傷客心”,樂景只能倍增其哀。 《清明》 北宋·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賞析:詩人看到大自然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不可逃脫的死亡命運,表達了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于詩行間。作品體現(xiàn)了作者的人生價值取向,鞭撻了人生丑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 《壬辰寒食》 北宋·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fā)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賞析:“雪”與“朱”相對,產(chǎn)生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含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fā)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使衰老之嘆更為深沉。 《清明日對酒》 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賞析:這首詩被收入《千家詩》,千百年來倍受青睞,如“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就曾言其幼年讀《清明日對酒》,甚為感動。 貳 清明節(jié)也不僅是祭祀和感懷,唐朝時,清明節(jié)吸收了上巳節(jié)的內(nèi)容。由于清明掃墓要到郊外去,哀悼祖先和友朋之余,順便在明媚春光里騁足原野,也算是一種心靈調(diào)劑。秉性貪玩的孩童,常常不滿足于踏青游樂僅僅在清明一次,誠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寒食城東即事》 唐·王維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踘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賞析:《荊楚歲時記》載,寒食之時,造大麥粥,人們常以斗雞、蹴鞠、打秋千為娛樂。在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秋千與皮球,使整幅畫面充溢著清新靈動的青春活力?!斑^”“出”二字寫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時的熱烈氣氛,使人無限向往。 《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fā),黃鸝隔故宮。 賞析:溫庭筠用輕松詼諧的筆法描繪出清明日的清晨,清蛾(蝴蝶)飛舞,桃花郁金花競相開放,在這風景如畫的日子里,人們結(jié)伴踏青,出發(fā)時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顫顫欲滴,歸來時微風穿過柳絲拂面而來,大家徜徉在春天的懷抱里,是多么的愜意和舒心??! 《寒食出城馬上偶作》 北宋·王禹偁 欲報君親與愿違,今年寒食任芳菲。 八音遏密因山後,雙淚滂沱拜墓歸。 艷治桃花迎馬笑,輕狂榆莢撲人飛。 宦途時態(tài)更諳盡,猶媿妨賢直紫微。 賞析:本詩記錄了當時出城拜墓的事情以及“艷治桃花迎馬笑,輕狂榆莢撲人飛”的陽春景象,除了祭祀,亦有踏青旅游見聞的書寫,具有典型的歲時節(jié)令詩創(chuàng)作特征。 《清明插柳》 北宋·宋伯仁 清明是處插垂楊,院宇深深綠翠藏。 心地不為塵俗累,不簪楊柳也何妨。 賞析:詩作既寫了古時清明插柳的風俗,又寫了作者不為塵俗所累,不想插楊柳。這是詩人對舊俗提出的疑問,說明古時也是有人經(jīng)常想到要改革舊風舊俗的。 《春日暄甚戲作》 南宋·陸游 桃杏酣酣蜂蝶狂,兒童相喚踏春陽。 老人自笑還多事,預恐明朝雨壞墻。 賞析:作者通過寥寥數(shù)字,勾勒出一幅美妙諧趣的農(nóng)家日常生活場景。植物與動物同框互動,而歡快好玩的兒童,與清閑幽靜的老人,形成某種生命的張力,春陽和明朝雨,構(gòu)成了朝日暮雨的季節(jié)變幻。 叁 自宋以后,清明詩詞開始呈現(xiàn)出包容開闊的奔流氣象,既有寄情山水,也有抒懷胸臆,既有家國情懷,又有場景敘述,側(cè)面反映出大宋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宋人面對生死的樂觀豁達。 《望江南·超然臺作》 北宋·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賞析:此詞上闕寫景,下闕抒情,通過描繪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tài)的復雜變化,寄寓了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同時表達了作者豁達超脫的襟懷。 《破陣子》 北宋·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賞析:這首詞通過描寫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生活片斷,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充滿著一種歡樂的氣氛。全詞筆調(diào)活潑,風格樸實,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 《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 北宋·歐陽修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 賞析:這首詞描寫的是一位女子于仲春時節(jié)踏青時的見聞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相思之情。上闕主要寫春日郊外的秀麗景色和女子見聞;下闕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全詞清秀典雅,迤邐飄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回環(huán)委婉,是詞人的作品中極為典型的一首小詞。 《瑣窗寒·寒食》 北宋·周邦彥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游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賞析:上闕由今日而轉(zhuǎn)入未來,再由未來轉(zhuǎn)入昔日;下闕寫遲暮之年的作者對遠方故鄉(xiāng)及親人的懷念。全詞在忽此忽彼的時空轉(zhuǎn)換中,吞吐復雜心緒;字句典雅,巧妙化用前人詩句而無雕琢之痕。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北宋·柳永 拆桐花爛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斗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旁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賞析:清明時節(jié)風和日暖,百花盛開,芳草芊綿,人們習慣到郊野去掃墓 、踏青 。這首詞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為再現(xiàn)對象,生動地描繪了旖旎春色和當時盛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