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說:“我們有錢,有研發(fā)團隊,有全球智能生態(tài),我們虧得起?!钡燔嚨耐度胧且粋€長期且循序漸進的過程,未來充滿挑戰(zhàn),有錢也不一定可以任性。 文|《中國企業(yè)家》記者 程璐 王玄璇 編輯|李薇 頭圖攝影|鄧攀 75天調研、85場業(yè)內拜訪溝通、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100億美元啟動資金,52歲的雷軍下場造車。 “小米汽車將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月30日晚,雷軍在小米春季發(fā)布會上壓軸拋出了造車的終極話題,場內氣氛達到高潮,“我深知做出決定意味著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zhàn)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 小米發(fā)布會之后,小鵬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半夜發(fā)了一條朋友圈:“人生很短,應多鼓起勇氣,追求自己的精彩。我們要為勇敢者鼓掌,無論結果如何,當越來越多人這樣之時,世界才會更燦爛?!?/span> 美團創(chuàng)始人王興曾在飯否發(fā)布過一條信息:“見了一個比我年輕十歲的創(chuàng)業(yè)者,進一步增強了我對祖國的信心?!弊蛲?,他更新了這條信息:“某些比我年長十歲的創(chuàng)業(yè)者也有這個效果?!蓖跖d正好比雷軍小十歲。 按照古人觀念,52歲的雷軍已進入“知天命”的年紀,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但因為他是雷軍,他還要再博一次。 新十年的十字路口當晚,在正式講述造車決定前,雷軍花了很長時間鋪墊甚至數度哽咽,分享了他人生經歷中的三次蛻變:從程序員到管理者,從創(chuàng)業(yè)者到投資人,從互聯網到硬件,每一次都是認知結構和人生閱歷的巨大翻新。 在經歷小米十年后,雷軍越來越體會到制造業(yè)的不易。然而,站在小米未來的十字路口,他無法逃避:“過去的兩個月對我來說,是一段極難的日子,因為我們又將迎來一場變化?!边@次的變化就是造車。 來源:被訪者 小米內部正式討論造車,也不過是在兩個多月之前。1月15日,小米董事會首次建議高管團隊研究智能電動車產業(yè)的前景。“一開始我內心非??咕??!崩总娞寡裕拔覀兓宋迥陼r間才好不容易把手機業(yè)務做到今天,成為世界第三,而手機這場仗還沒有打完,做車會不會分心?” “樹欲靜而風不止”,在這個時代的大浪潮面前,小米將何去何從?成為不斷縈繞在雷軍心頭的問題。 雷軍非常清楚汽車行業(yè)的風險,動輒百億規(guī)模的投資,而且要3~5年才能夠見效?!白鲞€是不做?這個決定對我來說真的太重要了,有時候白天我覺得有100條理由可以做,晚上一冷靜,又有100條理由覺得不應該做?!焙荛L時間里,雷軍都經歷著痛苦與糾結。 過去75天,小米管理層經歷了85場業(yè)內拜訪溝通,200多位汽車行業(yè)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兩次正式的董事會,進行了極為嚴謹詳盡的調研與論證,做出了這個小米史上最重大的決定。 雷軍下場的關鍵點在于他認為,十年創(chuàng)業(yè)的小米已具備堅實的基礎:目前小米擁有1萬多人的研發(fā)團隊,有穩(wěn)健增長的全球第三的手機業(yè)務,以及1080億元的現金儲備,“現在的小米不是十年前的小米,今天的小米已經有一點積累,是值得大干一場的時候了?!?/span> “從我做決定這一刻開始,我就不再關心壓力了?!崩总娬f,“造車將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創(chuàng)業(yè)項目,我愿意押上人生所有的戰(zhàn)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 需要補的課博泰是一家成立十年以上的車聯網公司,曾在2020年4月宣布完成來自小米集團的融資。在討論起小米的造車的優(yōu)勢時,博泰創(chuàng)始人、CEO應宜倫向《中國企業(yè)家》表示,目前汽車行業(yè)在向技術化和智能化方向轉。在技術化方向上,華為優(yōu)勢明顯,比如芯片、通信技術等;智能化方向上,小米有優(yōu)勢,比如與車輛控制相關的萬物互聯。小米有手機、IoT兩張牌,相比車企有更好的生態(tài)。另外,小米在智能化供應鏈的管控上有所突破。 但是,造車依然存在門檻,小米還有很多難關需要去闖。 資金投入是第一步。雖然小米宣布為智能電動汽車子公司投資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截至2020年底,小米擁有1080億元的現金儲備支撐其參加這場軍備競賽。 雷軍甚至說:“我們有什么?我們有錢,有研發(fā)團隊,有全球智能生態(tài),我們虧得起?!钡燔嚨耐度胧且粋€長期且循序漸進的過程,未來充滿挑戰(zhàn),有錢也不一定可以任性。 按照此前蔚來創(chuàng)始人李斌和小鵬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的說法,新勢力造車走到量產的門檻需要200億元。目前蔚來、小鵬和理想三家頭部新勢力的現金儲備分別為425億元、353億元,299億元。 其次,在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方面,小米同樣需要補課。應宜倫指出,小米在自動駕駛、三電(電驅動、電池、電控)和整車研發(fā)方面,能力相對欠缺。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小米在2012年就開始申請汽車方面的專利,至今已經申請了超過30項汽車方面的專利。但更多的還是集中在智能座艙領域、行測和安全方面,在三電和自動駕駛方面并沒有布局。 同樣是跨界造車,蘋果則在自動駕駛和電池技術的專利非常多,這些也被認為是蘋果汽車的核心能力。2017年,蘋果公司CEO庫克首次談及蘋果正在專注于自動駕駛系統(tǒng),并將其看作所有AI項目之母。蘋果在電池上的專利覆蓋了電極材料、生產制造及熱管理系統(tǒng),鐵鋰電池、固態(tài)電池技術都有涉及。 比亞迪則在三電技術方面建立起壁壘,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表示,比亞迪刀片電池的最大特點就是安全,這將倒逼整個新能源汽車作出改變。特斯拉和蔚來選擇自主研發(fā)生產電機,在研發(fā)上的大量投入,曾一度讓蔚來走到“死亡邊緣”。 此外,在生產制造環(huán)節(jié),科技公司造車主要有自主造車、自主設計汽車工廠代工、以及與傳統(tǒng)車企或代工廠深度合作三種模式,小米等科技公司更有可能選擇后兩種“輕”模式,與合作方的磨合也是小米需要面臨的挑戰(zhàn)。 以蔚來和江淮合作建設工廠為例,蔚來執(zhí)行副總裁沈峰曾在接受《中國企業(yè)家》采訪時表示,合肥工廠在建設、投產的過程中,“走過的坑各種各樣”,“可以說是經歷過18層地獄的那種難”。兩個團隊間的融合、傳統(tǒng)汽車從業(yè)者思維的轉化等都不容易。 賽道擁擠“小米的粉絲基礎、供應鏈管控及移動互聯網生態(tài)上的布局讓其具備一定的造車能力和基礎。但汽車是一個很復雜的產品,供應鏈的整合、團隊管理等都將是小米面臨的挑戰(zhàn)。”蔚來資本前管理合伙人張君毅對《中國企業(yè)家》表示。 張君毅認為,短期內如果小米等科技公司沒有收購計劃,就需要通過代工,以謀求生產資質和資源。但代工模式在國內并不成熟,在國外,有被稱作“汽車代工皇帝”麥格納這樣的制造商,但國內目前還未出現。和傳統(tǒng)車企的合作也將會是階段性的,因為未來隨著汽車制造越來越容易,科技公司未必需要與車企合作,車企也不甘于做代工,雙方關系將發(fā)生變化。 隨著蘋果、百度紛紛加入造車行列,造車的時間窗口正在慢慢關閉。眼下,電動智能汽車這條賽道也在變得越來越擁擠。 理想汽車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在今年2月的內部信中指出,智能電動車競爭的終局是數據和芯片的競爭,會很快變成足球世界杯這樣的淘汰賽,每個品牌會面對小組賽出線,以及一輪輪的淘汰賽。 李想認為,參考2020年中國智能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前五個品牌占據了96.5%的市場份額。2030年智能電動車的市場競爭和占有率會非常類似,只有獲得25%以上的全球市場份額,才有機會成為全球智能電動車行業(yè)的頭部企業(yè)。 在手機行業(yè)一路過關斬將的小米,能否將成功復制到造車上?“小米如何利用好在智能硬件和萬物互聯上的積累,做出有差異化、超越性的產品,這值得期待。相信雷軍最終會把謎底揭開?!睉藗惐硎?。 做了一顆小芯片在這次的新品發(fā)布會上,還有一個亮點便是小米的自研澎湃芯片。這是時隔四年之后,小米再次發(fā)布芯片產品。 雷軍講述了小米自研芯片的歷程,從2014年開始立項做澎湃芯片,到2017年年初發(fā)布的澎湃S1,再到如今澎湃C1的發(fā)布,小米芯片已經走過了七年。“說實話,歷盡了重重困難與挫折,也歷盡了無數的奮斗與突破,我們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這款澎湃C1是小米芯片之路上的一小步,卻承載著我們更遠大的技術追求和夢想。” 澎湃芯片歷經磨難。小米曾秘密成立過手機芯片研發(fā)部門,經過長達兩年的時間,先后共投入了高達10億元研發(fā)資金,才在2017年發(fā)布了一款“中端”芯片——澎湃S1。但由于技術薄弱,當時的澎湃S1在功耗和通信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搭載澎湃S1的小米5C也因此在市場中遇冷,最終潦草收場。 澎湃S1之后,小米芯片再無下文,甚至網傳澎湃S2流片一共失敗了六次,每次費用都高達數千萬元。 隨著政治環(huán)境與國內手機市場的變化,小米加速芯片研發(fā)步伐。小米集團手機部總裁曾學忠向《中國企業(yè)家》表示,這次發(fā)布的澎湃芯片花了兩年時間,投入將近1.4億元,才做了出來,“我以前在紫光展銳做CEO,了解做芯片是蠻難的事情,有很多坑,需要長期堅持不懈,而且要有對專業(yè)的理解。” 來源:被訪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推出的澎湃C1芯片并不是一款類似于高通驍龍或華為麒麟那樣大規(guī)模、集成式的手機SoC(系統(tǒng)級芯片),而是一枚用于手機影像系統(tǒng)的自研ISP(圖像信號處理)芯片。 一位芯片行業(yè)人士向《中國企業(yè)家》確認,相較于系統(tǒng)級芯片,ISP的難度并不算高,制造也是外包給晶圓廠做,如今小米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芯片領域了,可以建立起芯片需要的算法團隊、數字設計團隊、驗證團隊和軟件開發(fā)團隊,“做ISP芯片的核心還是在于小米想尋求差異化,如果不做自己的芯片就無法實現差異化,芯片是所有差異化的終極目標?!?/span> 在行業(yè)目前大多數選擇高通、聯發(fā)科的芯片解決方案時,手機也大多采用處理器附帶的集成ISP芯片。但目前相似價位的手機,大多數都采用相同的處理器,這樣意味著相同的ISP方案導致同質化現象嚴重。在集體進軍高端旗艦的壓力下,手機廠商都開始積極尋求差異化競爭,ISP就是其中一種。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華為海思多年耕耘在一紙禁令之下被卡住咽喉,從買芯片到造芯片,小米、OV在內的國產手機廠商感同身受。 從2018年開始,小米換了一個思路去做芯片——從投資入手來彌補短板。據不完全統(tǒng)計,小米旗下順為資本和長江基金兩大投資機構已累計投資50余家國內半導體企業(yè),包括芯原微電子、樂鑫科技、云英谷科技等數家半導體公司,投資產品覆蓋新材料、新工藝、電子產品核心器件、模擬芯片、功率半導體器件、存儲芯片等等領域。 “不過,小米產業(yè)鏈投資基本上都是供應鏈配套芯片,幾乎沒有主芯片,主芯片的難度才是最大的,目前小米跟OPPO應該都在做。但對整個手機和半導體行業(yè)來說,一定是件好事。目前除華為海思以外,其他廠商在手機芯片的差距上還比較大,本身手機SoC基帶芯片的要求就很高,海思當年在4G的CDMA制式上花了很多年才研發(fā)成功,做芯片必須要長期投入?!笔謾C行業(yè)人士向《中國企業(yè)家》評論到。 不過,雷軍和曾學忠都已經對外表態(tài):“澎湃C1是小米新十年里芯片之路邁出的第一步,未來我們的澎湃芯片會一代一代堅持做下去?!?/span> 國產自研芯片的路雖困難重重,但好在依舊有人堅持去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