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法句經(jīng)》原文及譯文

 觀點轉載 2021-03-29

法句經(jīng)

無常品第一

無常品者。寤欲昏亂。榮命難保。惟道是真。

無常品大意是講,欲望使人糊涂,榮譽與生命皆難以持久,只有大道才是永恒的真實。

〔一〕睡眠解寤。宜歡喜思。聽我所說,操集佛言。

注解:解寤(wù):醒過來了。

譯文:酣睡人生已醒,應該為之歡喜;請君聽我一言,收集佛之所說。

〔二〕所行非常。謂興衰法。夫生輒死,此滅為樂。

譯文:人生在世無常,此謂興衰法則:那生命動輒走向死亡,然而這正是涅槃之樂!

〔三〕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壞,人命亦然。

注解:埏(shān)埴:用泥土制作陶器。

譯文:猶如制陶工人揉泥制作器皿:所有制成的器皿最終都要毀壞,人的生命也是這樣。

〔四〕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

譯文:又如河水奔流,去而不返:人的生命也是這樣,死者不能復生。

〔五〕譬人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猶然,亦養(yǎng)命去。

譯文:就像牧人手持牧杖,放牧牛群一般;衰老與死亡也在放牧著生命,靜等生命由盛轉衰,直至死去。

〔六〕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貯聚財產(chǎn),無不衰喪。

譯文:大千世界紛繁復雜,各色男女,均皆努力地積攢財富:但沒有一人逃脫興衰法則而不死亡。

〔七〕生者日夜。命自攻削。壽之清盡,如榮穽水。

注解:榮穽(jǐng):意謂井枯長草,即枯井也。

譯文:活著的人夜以繼日地戕害生命,直至壽命消損殆盡,如同井水日趨枯干。

〔八〕常者皆盡,高者亦墮。合會有離,生者有死。

譯文:所謂的永恒最終都要消亡殆盡,暫時的高坡終久也要墜落夷平;聚會和合總要分離,所有的生命終歸死亡。

〔九〕眾生相尅,以喪其命。隨行所墮,自受殃福。

譯文:眾人互相攻擊,從而喪失性命;人們隨順自己意念行為而自行升降,是禍是福自己承擔。

〔十〕老見苦痛,死則意去。樂家縛獄,貪世不斷。

譯文:衰老之時痛苦自現(xiàn),死亡降臨則痛苦隨之消散;沈溺在家庭的牢籠之中,貪戀之情永世不斷。

〔十一〕咄嗟老至,色變作耄。少時如意,老見蹈藉。

注解:耄(mào):年老,八九十歲的年紀。蹈(dǎo)藉(jí):丑陋不堪之意。

譯文:嗟嘆之間衰老即至,顏容衰變已成朽老:人生年少固然意氣奮發(fā),老朽之時容貌狼藉。

〔十二〕雖壽百歲,亦死過去。為老所壓,病倏至際。

譯文:即使壽至百歲,也要死亡腐朽;當人老朽之時,百病紛然積聚。

〔十三〕是日已過,命則隨滅。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譯文:健康之日已過,壽命日趨減少:猶如涸轍之魚,此生又有何樂?

〔十四〕老則色衰,所病自壞。形敗腐朽,命終自然。

譯文:人老之時容顏枯衰,究其病根在于自我朽壞:形貌殘敗身體朽老,生命完結自然而然。

〔十五〕是身何用?恒漏臭處!為病所困,有老死患。

譯文:這有形的身軀究竟何用?此乃常常泄漏臭味之處:又有疾病困擾,又有老死的擔憂。

〔十六〕嗜欲自恣,非法是增。不見聞變,壽命無常。

譯文:貪欲自恣,非法之行因之日盛:看不清世間變化,看不出生命無常。

〔十七〕非有子恃,亦非父兄,為死所迫,無親可怙。

譯文:人生在世,沒有兒子可以依靠,沒有父兄可以扶持;面對死亡的逼迫,沒有任何親人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十八〕晝夜慢惰,老不止淫,有財不施,不受佛言;有此四蔽,為自侵欺。

譯文:白天晚上都散漫懶惰,及至老年亦不節(jié)制情欲;家有財寶不樂施舍,又不接受佛祖所言,人生有此四樣缺陷,可謂自己殘害自己。

〔十九〕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

譯文:無論浩渺的太空空闊的大海,無論幽窅深山的堅硬磐石之中:沒有一個地方,能夠藏生免死。

〔二十〕是務是吾作,當作令致是。人為此躁擾,履踐老死憂。

譯文:生命現(xiàn)象既由我起,就應讓它回歸死亡的墓地;人們?yōu)樯绬栴}煩躁擔憂,便是跳進生老病死憂患的圈套。

〔二十一〕知此能自凈,如是見生盡。比丘厭魔兵,從生死得度。

譯文:知道此層道理自然能獲清靜,能夠做到這樣,便可看穿生命的底蘊。比丘所以能戰(zhàn)勝魔兵,正是透過生死關口超脫了人世煩惱。

教學品第二

教學品者,導以所行。釋己愚暗。得見道明。

教學品大意是:指引人們如何行動,消除人們的愚昧昏庸,從而看清真諦的光輝。

〔一〕咄起何為寐?螉螺蜯蠹類。隱蔽以不凈,迷惑計為身。

譯文:什么叫做昏寐不清?即是蝦、螺、蜯、蠹之類,隱身于不凈之處,沈迷昏惑全性保身。

〔二〕焉有被斫瘡?心而嬰疾痛。遘于眾厄難,而反為用眠。

譯文:何處再有被砍斫致傷的可能?心中煩惱便痛苦不寧。遭遇眾人所遭之厄,全部都因昏眠所致。

〔三〕思而不放逸,為仁學仁跡;從是無有憂,常念自滅意。

譯文:思想但不放縱無度,行仁之事隨仁之跡,如此便可了無心憂,時常咀嚼涅槃的真意。

〔四〕正見學務增,是為世間明。所生福千倍,終不墮惡道。

譯文:努力學習正等正見,正等正見乃世間明燈。它將使你得到千倍于常人之福,永遠不墮罪惡境域。

〔五〕莫學小道,以信邪見;莫習放蕩,令增欲意。

譯文:不要學習「小道」,從而信仰邪惡之見;不要學習放蕩,致使增添欲望意念。

〔六〕善修法行,學誦莫犯。行道無憂,世世常安。

譯文:認真修煉佛教的法則,誦讀經(jīng)法莫要雜亂;修道行事便無憂患,世世代代永遠平安。

〔七〕敏學攝身,常慎思言,是到不死,行滅得安。

譯文:勤于學習統(tǒng)攝身心,時常謹慎所思所言;如此這般可致不死之境,邪行滅盡人生得安。

〔八〕非務勿學,是發(fā)宜行。已知可念,則漏得滅。

譯文:不是正當切勿學習,此乃有益正當之思;如若已知何為正當之念,人生煩惱即可散滅。

〔九〕見法利身,夫到善方。知利建行,是謂賢明。

譯文:明白佛法可利身心,這便已經(jīng)踏上善境;知道增進善的行為,便可稱上賢明之人。

〔十〕起覺義者,學滅以固。著滅自恣,損而不興。

譯文:開初明白道義之人,習學「滅」道加固這一知覺能力;努力消除自恣之心,使自恣之心滅少殆盡。

〔十一〕是向以強,是學得中,從是解義,宜憶念行。

譯文:這一努力目標可以強固人生之本,這一學習方式能使人中道而行;從此角度理解佛法意蘊,必將使意念、行動合宜適中。

〔十二〕學先斷母,率君二臣。廢諸營從,是上道人。

譯文:學道必先制伏其心,然后方可統(tǒng)領善惡之念,廢除貪瞋癡恚等世俗之情,這便是上等得道人。

〔十三〕學無朋類,不得善友,寧獨守善,不與愚偕。

譯文:學道之時,如果未得朋輩之人,又未獲得益友之輩,寧愿獨處堅守善德,絕不與愚偕居。

〔十四〕樂戒學行,奚用伴為?獨善無憂,如空野象。

譯文:樂于嚴守佛戒學習道行,哪里還要什么伙伴?獨守善德便無憂愁,猶如曠野大象自在無憂。

〔十五〕戒聞俱善,二者孰賢?方戒稱聞,宜諦學行。

譯文:戒與聞二者俱善,哪個更好?只有守戒方可使聞見有所著落,應該篤實學戒并且踐行。

〔十六〕學先護戒,關閉必固,施而無受,力行勿臥。

譯文:學道必先護守「戒」德,關閉心意方可堅固,施福但不要輕意受報,努力踐履戒律不要停頓放松。

〔十七〕若人壽百歲,邪學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受正法。

譯文:假若有人壽至百歲,學習邪道心志不善;不如生命只活一日,聚精會神接受正法。

〔十八〕若人壽百歲,奉火修異術;不如須臾敬,事戒者福勝。

譯文:假若有人壽至百歲,供奉香火修煉異教邪術,不如片刻禮敬佛法,堅守戒律之人其福無比。

〔十九〕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虛偽無誠信,智者所屏棄。

譯文:能夠執(zhí)行的便說可行,不能執(zhí)行的切勿空語:虛偽而沒有誠信,智者必將拋棄這種德行。

〔二十〕學當先求解,觀察別是非。受諦應誨彼,慧然不復惑。

譯文:學道應當先求理解,觀察首先要明辨是非;接受了真諦應教誨他人,達到智慧的境界不再陷入迷惑。

〔二十一〕被髪學邪道,草衣內貪濁,蒙蒙不識真,如聾聽五音。

譯文:披頭散發(fā)習學邪道,外著草衣而內藏貪濁,蒙蒙懵懵不識真諦,猶如聾子傾聽美妙的音樂。

〔二十二〕覺能舍三惡,以藥消眾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脫故皮。

譯文:知覺人生大道可舍塵世三惡,以此消去人生眾多毒怨;雄健之人超度生死之苦,猶如蛇蛻舊皮愉快輕新。

〔二十三〕學而多聞,持戒不失,兩世見譽,所愿者得。

譯文:學習佛道而且多聞佛法,堅持戒律,而不犯過之人,今生來世兩世見譽,心中所愿皆可有得。

〔二十四〕學而寡聞,持戒不完,兩世受痛,喪其本愿。

譯文:學習佛道但孤陋寡聞,持守戒律,卻又持守不完全之人,今生來世兩世受痛,從而喪失本弘誓愿。

〔二十五〕夫學有二,常親多聞;安諦解義,雖困不邪。

譯文:學習佛道途徑有二,常常親近多聞佛法之人,依照真諦解釋人生要義,即使偶有困惑但也不會偏邪。

〔二十六〕稊稗害禾,多欲妨學。耘除眾惡,成收必多。

譯文:田中稊稗妨害禾苗生長,太多欲望妨害習學大道;芟除各種惡念,人生收獲必豐。

〔二十七〕慮而后言,辭不強梁,法說義說,言而莫違。

譯文:反復思考然后再說,說話言辭不要強硬霸道,佛法與道義之學說,言語之中切莫有違!

〔二十八〕善學無犯,畏法曉誋,見征知著,誡無后患。

譯文:善于習學大道之人不會違犯任何戒律,他們敬畏佛法明曉忌諱;剛見萌芽事態(tài)便知成熟之情,謹慎小心沒有后患。

〔二十九〕遠舍罪福,務成梵行,終身自攝,是名善學。

譯文:遠離拋舍世俗的罪禍與幸福,努力地完成清凈之德行;一生到老自我約束,如此便可謂之善學。

多聞品第三

多聞品者,亦勸聞學。積聞成圣,自致正覺。

多聞品的大意是:奉勸世人勤學多聞,然后通過多聞達致圣人境界,自然而然地進入正覺。

〔一〕多聞能持固,奉法而垣墻。精進難逾毀,從是戒慧成。

譯文:多聞可以使持戒工夫增強,敬奉佛法則心定如垣墻固守。在佛法方面精進不止,外在的詆毀就難以改變初衷,順從此道戒慧雙成。

〔二〕多聞令志明,已明智慧增。智則博解義,見義行法安。

譯文:多聞可以使志向更加明朗,志向明朗則智慧增加;有了智慧便可廣泛地理解佛法精義,洞見了精義履行佛法就更加安穩(wěn)。

〔三〕多聞能除憂,能以定為歡。善說甘露法,自致得泥洹。

注解:泥洹(yuán):即后來譯的涅槃,是佛教所設想的最完美的人生境界。

譯文:多聞可以消除憂愁,能夠以「定」為快樂:并能很好闡釋佛法,自己就可進入涅槃的境界。

〔四〕聞為知法律,解疑亦見正。從聞舍非法,行到不死處。

譯文:「聞」的意思是指知曉佛法戒律,解釋了疑惑見解自然歸于正道:在「聞」的過程中舍棄非法之念之思,可以進入不死的境地。

〔五〕為能師現(xiàn)道,解疑令學明;亦興清凈本,能奉持法藏。

譯文:實踐可以做「老師」使大道意義自然顯現(xiàn),解釋了疑惑可以使學習的方向明確;也可以使清凈的本性更加明朗,可以奉持佛法之經(jīng)典要義。

〔六〕能攝為解義,解則義不穿。受法猗法者,從是疾得安。

譯文:能夠統(tǒng)攝諸義便可以說是理解了大道之義,能夠理解就可以避免穿鑿附會;接受佛法并能依照佛法行事,從此可以迅速地獲得心靈的安定。

〔七〕若多少有聞,自大以憍人;是如盲執(zhí)燭,照彼不自明。

譯文:假若某人多多少少亦有所聞,就憑此聞而自高自大,示驕于人;這就好像盲人舉燭,徒照別人而自己依然漆黑一片。

〔八〕夫求爵位財,尊貴升天福,辯決世間悍,斯聞為第一。

譯文:那些追求爵位財富,尊貴升天福份的人,要想與世間悍霸之輩區(qū)別開來,「聞見」是其第一要緊之事。

〔九〕帝王聘禮聞,天上天亦然;聞為第一藏,最富胬力強。

譯文:帝王禮遇多聞之士,天上之天也是這樣;「聞見」是第一等寶藏,它擁有巨大的征服力量。

〔十〕智者為聞屈,好道者亦樂,王者盡心事,雖釋梵亦然。

譯文:智慧之人也會被聞見所屈服,好道之人也樂于聞見:人間之王也要努力地奉事聞見,即使釋梵大帝也應這樣。

〔十一〕仙人尚敬聞,況貴巨富人!足以慧為貴,可禮無過是。

譯文:神仙之輩尚且禮敬「聞見」,更何況那些大貴巨富之人理應如此:這是以智慧為貴的(集中表現(xiàn)),應該禮敬多聞勿要在這方面犯錯。

〔十二〕事日為明故,事父為恩故,事君以力故,聞故事道人。

譯文:人們之所以敬畏太陽是因為他能給人帶來光明,人們之所以敬重父親是因為他于自己有恩,人們之所以尊重君主是因為他有強大的武力,人們之所以事奉有道之人是因為他多聞佛法的緣故。

〔十三〕人為命事醫(yī),欲勝依豪強。法在智慧處,福行世世明。

譯文:人們?yōu)榱吮W⌒悦湃ゾ捶钺t(yī)生,想要獲得勝利就必須依附豪強。佛法始終棲身于智慧之處,有福之作為世世代代昌明。

〔十四〕察友在為謀,別伴在急時,覲妻在房樂⑿,欲知智在說。

譯文:考察朋友通過他的謀略,判別友情在生死危難之時:由閨房之樂觀察妻子素行,欲知智者水準從他言語中可以判斷。

〔十五〕聞能今世利,妻子昆弟友;亦致后世福,積聞成圣智。

譯文:多聞可使今生受益,而且可以澤被妻子兄弟朋友;也可以使福傳后世,不斷地積累「聞見」便可成為圣者與智者。

〔十六〕是能散憂恚,亦除不祥衰;欲得安隱吉,當事多聞者。

譯文:多聞可以驅散憂愁憤悶,也可以除去不祥與衰??;如果希望平安幽靜吉利,應當事奉多聞之人。

〔十七〕斫創(chuàng)無過憂,射箭無過愚;是壯莫能拔,唯從多聞除。

譯文:能夠砍傷人的無過于憂愁,能夠利箭一樣穿透人心的無過于愚癡;這些力大無比的世俗力量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撼動,唯一途徑是用多聞佛法驅除憂和愚。

〔十八〕盲從是得眼,闇者從得燭;示導世間人,如目將無目。

譯文:盲人從多聞處獲得慧眼,愚蒙的人從多聞處獲得明燭;以「多聞」來開導世間之人,仿佛是有眼之人統(tǒng)領無眼之人。

〔十九〕是故可舍癡,離慢豪富樂,務學事聞者,是名積聚德。

譯文:因此,多聞可以使人舍棄癡愚、遠離傲慢富豪之樂,一心一意效法奉事多聞的人,便可以稱作是在積聚德行。

篤信品第四

篤信品者,立道之根,果于見正,行不回顧。

篤信品的大意是說,要從根本的大道入手建立人生之根基,要以獲得正見作為人生的正果,這樣的人生勇往直前,不再回頭瞻顧。

〔一〕信慚戒意財,是法雅士譽。斯道明智說,如是升天世。

譯文:信仰佛法內省自身,可以使人戒除任性和貪財;這種修行之法則高尚之人交口稱譽:這種修煉之道明智之人喜悅,能夠做到(信與慚)便可以進入天界。

〔二〕愚不修天行,亦不譽布施。信施助善者,從是到彼安。

譯文:愚昧之人不修升天之行,也不稱譽布施之行;相信布施之德幫助為善之人,這種行為可以獲得人生的平安。

〔三〕信者真人長,念法所住安;近者意得上,智壽壽中賢。

譯文:擁有信仰之人真人亦會幫助他,念念以佛法為準其居必然平安;靠近誠實之人意志精進向上,又智且壽之人乃為壽者中的賢明。

〔四〕信能得道,法致滅度。從聞得智,所到有明。

譯文:信仰佛法可以得道,佛法能使人進入滅境超度世間的煩惱;從多聞之處可以獲得智慧,這樣無論走到何方均將明達無礙。

〔五〕信能度淵,攝為舩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

譯文:信仰佛法可以使凡夫渡過深淵,廣統(tǒng)諸義可以成為船上舵手度人出離苦海;精進弘道可以消除人生之苦,獲得了智慧的凡夫便可到達真如世界的彼岸。

〔六〕士有信行,為圣所譽。樂無為者,一切縛解。

譯文:士人能有堅定的信仰,就會受到圣人的贊譽;以「無為」為樂之人,一切人世的東縛都解脫。

〔七〕信之與戒,慧意能行,健夫度恚,從是脫淵。

譯文:信仰佛法堅守佛之戒律,智慧之意就可生發(fā)流行:有德之人超脫憤怒的煩擾,從信仰和守戒之處超離世俗的深淵。

〔八〕信使戒誠,亦受智慧。在在能行,處處見養(yǎng)。

譯文:信仰使守戒更加誠實,亦可以憑藉信仰獲得智慧;任何地方只要信仰均能行得通,處處可以信仰為依托而被他人供養(yǎng)。

〔九〕比方世利,慧信為明,是財上寶,家產(chǎn)非常。

譯文:以世人求利為譬,智慧與信仰猶明珠,這種精神財富是寶中之寶,擁有此種財寶其家財非同尋常。

〔十〕欲見諸真,樂聽講法,能舍慳垢,此之為信。

譯文:要想看到真如境相,就應樂于傾聽高僧大德宣講佛法;能夠舍棄慳吝和世俗塵垢,這便是我們所講的信仰。

〔十一〕信能渡河,其福難奪。能禁止盜,野沙門樂。

譯文:信仰可使人渡過人世苦難之河,其擁有的福報他人難以搶奪;能夠禁止他人盜取人生之寶,這便是曠野僧徒擁有的快樂。

〔十二〕無信不習,好剝正言;如拙取水,掘泉揚泥。

譯文:缺乏信仰就不能很好的習學佛法,常常喜歡剝離中正合道之言;猶如笨拙之人求水,深掘泥土求取泉源。

〔十三〕賢夫習智,樂仰清流;如善取水,思令不擾。

譯文:賢明之人習學佛法以求智慧,樂于向上親近清流之人;猶如善于取水之人,思維不因有所獲取而擾亂不堪。

〔十四〕信不染他,唯賢與人;可好則學,非好則遠。

譯文:有信仰之人不受塵世污垢所染只是親近賢明仁德之人;心中以為可以親近便就學習效法,以為不可親近便就遠離不學。

〔十五〕信為我輿,莫知我載;如大象調,自調最勝。

譯文:信仰就是我的大車,沒有人知道我將用它裝載何物;猶如調理大象以求載我遠方,不如自我調心最為高明。

〔十六〕信財戒財,慚愧亦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

譯文:信仰是財寶守戒是財寶,內省反思也是財寶,聞法是財寶布施之德是財寶,再加智慧,共是七種財寶。

〔十七〕從信守戒,常凈觀法。慧而利行,奉教不忘。

譯文:從信仰佛法到堅守戒律,常常以清凈本心觀照世間一切法相,求得智慧有益行動,奉持佛之教導永遠不忘。

〔十八〕生有此財,不問男女,終己不貧,賢者識真。

譯文:人生在世能有此種財寶,無論男人女人,終身不會貧困,賢明之人可以識得真如境相。

戒慎品第五

戒慎品者,授與善道,禁制邪非,后無所悔也。

戒慎品的大意是:教導授與人們無上善道,禁制人們邪惡非法之心之行,以致后來不生后悔。

〔一〕人而常清,奉律至終,凈修蓋口行,如是戒成。

譯文:凡人若能常保清凈之心,奉持戒律至死不渝,專心致志修煉善德品行,若能如此戒德便成。

〔二〕慧人護戒,輻致三寶。名聞得利,后上天樂。

譯文:智慧之人知道護守戒德,其人生福報可以達致佛、法、僧三種境界:聲名聞于天下而獲得利養(yǎng),死后亦可升入天界快樂無比。

〔三〕常見法處,護成為明,得成真見,輩中吉祥。

譯文:常以佛法為準決定行止,護守戒德便可明達,可以成就真理正見,這樣便是同輩之中吉祥之人。

〔四〕持戒者安,令身無惱,夜臥恬淡,寤則常歡。

譯文:持守戒律之人平安無患,可使身心免除煩惱:夜晚睡眠恬淡安詳,一覺醒來常常身心歡喜。

〔五〕修戒布施,作福為福。從是適彼,常到安處。

譯文:修持戒德布施財物,廣作福事是為來世福報,從此岸到彼岸,常到安住戒之境界。

〔六〕何終為善?何善安止?何為人寶?何盜不取?

譯文:以什么作為終生追求目標最好?又是什么東西最能使人安心止意?什么東西是人生法寶?什么東西偷盜不去?

〔七〕戒終老安,戒善安止,慧為人寶,福盜不取。

譯文:持戒終身安住,戒德最能安心止意,智慧乃是人生法寶,個人福報盜劫不去。

〔八〕比丘立戒,守攝諸根;食知自節(jié),悟意令應。

譯文:比丘樹立戒德,是為守護收攝六根:飲食知道節(jié)制,使意念開悟與佛法相應。

〔九〕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內學止觀,無忘正智。

譯文:用戒律降伏妄心,護守意念務使端正安定:增加內養(yǎng)習學止觀二法,不要忘卻佛之教示。

〔十〕明哲守戒,內思正智,行道如應,自清除苦。

譯文:沙門若能明達睿智堅守戒律,心內思惟佛教真理,按道行事如響應聲,自然(內心)清凈驅除苦惱。

〔十一〕蠲除諸垢,盡慢勿生。終身求法,勿暫離圣。

譯文:拋棄各種垢染,不要產(chǎn)生惰慢之意,終身奉求佛法教誨,不要片刻背離善知識。

〔十二〕戒定慧解,是當善惟。都已離垢,無禍除有。

譯文:戒定慧三學,應當認認真真地思惟,如若全部清除了垢染,就能免除禍患破除有執(zhí)。

〔十三〕著解則度,余不復生,越諸魔界,如日清明。

譯文:已經(jīng)理解戒定慧三學,便可超度塵世苦,其他妄念不復生,又能超越諸天魔界,人生猶如麗日當空清明凈闊。

〔十四〕狂惑自恣,己常外避。戒定慧行,求滿勿離。

譯文:狂放迷惑自我放縱,就會突破佛法常規(guī)表現(xiàn)出奇詭邪僻。佛教給我們的戒定慧三學,是我們尋求完滿人生所離不開的法寶。

〔十五〕持戒清凈,心不自恣。正智已解,不覩邪部。

譯文:持守清凈戒行,心意就不會自恣放縱;佛教導的大智慧已經(jīng)獲得,無須再看任何邪教書籍。

〔十六〕是往吉處,為無上道,亦舍非道,離諸魔界。

譯文:這種清凈戒行導人向往善處,乃是至高無上的大道,而且可以使你舍棄各種無道之行,助你超離諸天魔界。

惟念品第六

惟念品者,守微之始,內思安般,必解道紀。

惟念品大意是講,守戒從細微之處入手,內心思惟著入息出息以鎮(zhèn)心意,最終必然理解大道之精髓。

〔一〕出息入息念,具滿諦思惟。從初竟通利,安如佛所說。

譯文:一呼一息都堅守意念,保持對真諦長久不離的思惟;從始至終必能通達順利,安適正如佛曾經(jīng)所說的一樣。

〔二〕是則照世間,如云解月現(xiàn)。起止學思惟,坐臥不廢忘。

譯文:這一法則普照世間,仿佛微風拂云明月高懸皎浩;在日常生活行止威儀中學習思惟,即使是在跏趺坐或者是在睡臥皆不偏廢。

〔三〕比丘立是念,前利后則好。始得終必勝,誓不覩生死。

譯文:比丘樹立了此種意念,今生得益來生得善報;因有所得最終必獲超勝,一定不會再睹生死之苦。

〔四〕若現(xiàn)身所念,六更以為最。比丘常一心,便自知泥洹。

譯文:假如讓身根的感覺恣意放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必然昌熾:比丘常常保持心志如一,如此便可自我覺知涅槃境界。

〔五〕已有是諸念,自身常建行;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

譯文:假如已經(jīng)擁有了以上所說的種種明智之念,自身便可以常常保持正德之行:如若不是常持一心,最終都不會獲得圓滿的人生。

〔六〕是隨本行者,如是度愛勞。若能悟意念,知解一心樂,應時等行法,是度生死惱。

譯文:常持一心是根本之法,如此便可超脫愛意勞苦的纏繞。若能開悟意根使之智慧,了悟專心致志的樂趣,隨順自然節(jié)律等輔助辦法,這樣便可超度生與死的煩惱。

〔七〕比丘悟意行,當令應是念。諸欲生死棄,為能作苦際。

譯文:比丘開悟了意根,應該使之一心。人生各種欲望以及生死憂患均應拋棄,因為這些都是產(chǎn)生痛苦的根本原因。

〔八〕常當聽微妙,自覺悟其意。能覺者為賢,終始無所會。

譯文:應該經(jīng)常地傾聽微妙之佛法,自然能夠使自己心意覺解開悟:能夠覺悟之人可成賢明之士,一生到老皆與禍患憂愁無緣。

〔九〕以覺意能應,日夜務學行。當解甘露要,令諸漏得盡。

譯文:因為覺解開悟之心意能夠遵循佛法妙道,夜以繼日務必習學踐行;應當覺解甘露般甜美的佛法之精要,以使人生各種煩惱消除殆盡。

〔十〕人人得善利,乃來自歸佛。是故當晝夜,常念佛法眾。

譯文:凡眾之輩能獲善報,其功歸于佛法教誨;因此該當晝夜不息,常念佛法僧三寶。

〔十一〕已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僧。

譯文:已經(jīng)知曉自己生的痛苦,此乃便是佛門弟子;還應常常在晝夜之間,思念佛法僧三寶為歸依處。

〔十二〕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詹辉笩o相,晝夜當念是。

譯文:常念身為假有身,常念守戒布施德;法我兩空有幻有,晝夜當以此為念。

慈仁品第七

慈仁品者,是謂大仁,圣人所履,德普無量。

慈仁品大意是講:大仁之德,此乃圣人之為實踐目標的,其功德宏大無法計量。

〔一〕為仁不殺,常能攝身;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譯文:仁慈之人不殺生靈,常常能夠統(tǒng)攝身心;這樣可以不遭橫死,所到之處皆無禍患。

〔二〕不殺為仁,慎言守心;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譯文:不殺生靈便是仁慈之人,謹慎所言護守其心:這樣永遠不遭橫死,所到之處皆無禍患。

〔三〕彼亂已整,守以慈仁;見怒能忍,是為梵行。

譯文:那種煩亂之心已經(jīng)整飭,然后再以仁慈之德加以固守;看見令人發(fā)怒之事能夠忍住不怒,這樣便是實踐梵行。

〔四〕至誠安徐,口無蟲言;不瞋彼所,是謂梵行。

譯文:至誠之人心靈安定行動和緩,出口言談了無粗言;不對他人所處之位瞠目以待,這樣便可稱之為梵行。

〔五〕垂拱無為,不害眾生,無所嬈惱,是應梵行。

譯文:仁者垂手治平天下,不去危害眾生生命;沒有什么可致煩惱,此乃遵循梵行的妙功。

〔六〕常以慈哀,凈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譯文:常懷慈悲之心哀憫眾生,心靈清凈猶如佛之教人;知道滿足知道行為的進退,這樣便可超越生死的困惑。

〔七〕少欲好學,不惑于利。仁而不犯,世上所稱。

譯文:滅少欲望勤學佛法,不被眼前利誘所惑;堅持仁德決不違背,世上之人必然稱頌。

〔八〕仁壽無犯,不興變快;人為諍擾,慧以嘿安。

譯文:仁壽二德均不違背,決不興起變化之狀;人們常被諍論困擾,智慧之人常常嘿嘿無言,平安無諍。

〔九〕普愛賢友,哀加眾生;常行慈心,所適者安。

譯文:博施仁愛廣友賢德,哀憫之心惠加眾生;經(jīng)常行使仁慈之心,所到之處皆能平安。

〔十〕仁儒不邪,安止無憂;上天衛(wèi)之,智者樂慈。

譯文:仁儒之上不會邪佞,心靈安定了無憂愁;上蒼將會保佑此輩,智慧之人也樂于接受仁慈之人。

〔十一〕晝夜念慈,心無尅伐,不害眾生,是行無仇。

譯文:晝夜皆以慈悲為念,心中沒有尅伐他人他物之念;不去殘害眾多生靈,這樣的心念決無任何仇敵。

〔十二〕不慈則殺,違戒言妄。愚不施與,不觀眾生。

譯文:心懷不慈則易殺生,違背戒律其言必妄;愚昧之人從不施與慈仁,也不觀照眾生之苦。

〔十三〕酒致失志,為放逸行,后墮惡道,無修不真。

譯文:飲酒易使心志喪失,做出各種放縱之行;隨后即便墮入惡道,沒有修行決難進入真如之境。

〔十四〕履仁行慈,博愛濟眾。有十一譽,福常隨身。

譯文:履行仁慈之德,博愛蒼生救濟眾人如此行事將有十一種贊譽,福報亦將永恒地隨身。

〔十五〕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

譯文:而且睡不安穩(wěn)覺后心安,絕對不被惡夢纏繞,上蒼護佑凡人愛戴,不遭毒手不遭兵器殘身。

〔十六〕水火不喪,在所得利。死升梵天,是為十一。

譯文:水災火災不沾身,人生處處皆大吉,死后便可升上梵天,這便是十一種吉符的好處。

〔十七〕若念慈心,無量不廢。生死漸薄,得利度世。

譯文:假若能以慈悲為念,無論何種情狀皆不廢棄慈悲之念,生死之念漸趨淡薄,這樣便可獲得大利解脫塵世苦難。

〔十八〕仁無亂志,慈最可行。愍傷眾生,此福無量。

譯文:仁慈之人沒有繁亂心志,慈悲情懷最為可行:哀愍同情蕓蕓眾生,這種德福無法計量。

〔十九〕假令盡壽命,勤事天下人,象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

譯文:假如終身如一,勤勤懇懇為天下人謀福利,用大象大馬祠祀蒼天,皆不如去做一件護生事。

言語品第八

言語品者,所以戒口。發(fā)說談論,當用道理。

言語品的大意是闡釋戒口的道理,發(fā)表言論,應當符合道理,勿要妄言。

〔一〕惡言罵詈,憍陵蔑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

譯文:惡言咒罵大聲申斥,氣勢憍慢凌辱他人,表現(xiàn)如此之行,仇恨怨恨必將由此慢慢生長。

〔二〕遜言順辭,尊敬于人,棄給忍惡,疾怨自滅。

譯文:出言謙遜辭語和順被人親,尊敬他人人亦敬,拋棄過結忍住惡氣是君子,仇恨怨恨自然熄滅。

〔三〕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譯文:那些文士之輩,若有刀斧在其口中:所以常遭殺身之禍,原由皆是其言惡毒遭禍。

〔四〕諍為少利,如掩失財;從彼致諍,令意向惡。

譯文:諍論不休必然無益有害,猶如掩埋財物導致財物虧損:因財導致諍論,必使心向惡念傾斜。

〔五〕譽惡惡所譽,是二俱為惡。好以口快鬬(dòu),是后皆無安。

譯文:稱譽惡人之人與被惡人稱譽的人,這二者均是惡:喜歡口舌之諍,從此之后均無安寧。

〔六〕無道墮惡道,自增地獄苦。遠愚修忍意,念諦則無犯。

譯文:無道之人終將墮入惡道,自己增添地獄之苦:遠離愚闇修行忍辱之心,以真諦為念無過犯。

〔七〕從善得解脫,為惡不得解。善解者為賢,是為脫惡惱。

譯文:順從善德要求可以獲得解脫,作惡行惡則不能解脫:善于解脫(世俗苦惱)之人乃是賢明之人,這樣便可脫離惡道苦惱。

〔八〕解自挹損惡,不躁言得中。義說如法說,是言柔軟甘。

譯文:解脫得靠自己盡力地減少惡念惡行,若不急躁則言辭中道:符合道義之言猶法言一樣,這種言語柔軟甘甜。

〔九〕是以言語者,必使己無患。亦不尅眾人,是為能善言。

譯文:所以說話之人,必使自己沒有禍患,也不尅伐中傷眾人,這樣便可算著善于說話。

〔十〕言使意投可,亦令得歡喜。不使至惡意,出言眾悉可。

譯文:談話使人頗感投機則可,也可使對方覺得歡喜,切勿使對方產(chǎn)生惡意,所說之話必使眾人都能明白首肯。

〔十一〕至誠甘露說,如法而無過。諦如義如法,是為近道立。

譯文:態(tài)度至誠其言美如甘露,按照佛法要求就可避免過錯:真諦如同道義如同佛法,都是為了接近「大道」而設立的方便標識。

〔十二〕說如佛言者,是吉得滅度;為能作法際,是謂言中上。

譯文:說話如能符合佛之所言,這樣便會大吉大利進入涅槃境界,因為其言能被當作效法的榜樣之故,所以稱贊此等言語為言中上等之言。

雙要品第九

雙要品者,兩兩相明,善惡有對,舉義不單。

雙要品大意是講:每兩偈構成對比義,相互發(fā)明,善與惡相對,說善必舉惡,例舉義理從不孤單以求在對比之中更能明確揭示出其本意。

〔一〕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轢于轍。

譯文:心是萬法之本,心為六識的前導統(tǒng)率,心為主使造作:心若想著惡事惡行,或溢于言或現(xiàn)于行:罪惡與苦惱將自行追來,心中有惡,猶如大車行過之處必留車轍。

〔二〕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樂自追,如影隨形。

譯文:心為萬法之本,心為六識的前導統(tǒng)率,心為主使造作;心若想著善事善行,或溢于言或現(xiàn)于行;福報與快樂將自行追來,猶如投影伴隨身形。

〔三〕隨亂意行,拘愚入冥。自大無法,何解善言?

譯文:順隨昏亂之意行事,必將局限于愚昧之中進入昏冥之境:自傲自大不依佛法,哪里能夠理解美善之言?

〔四〕隨正意行,開解清明。不為妬嫉,愍達善言。

譯文:隨順正意行事,開悟知解清凈明達;不做妬嫉之事,敏捷通達美善之言。

〔五〕慍于怨者,未嘗無怨。不慍自除,是道可宗。

譯文:對于抱怨之人倍感氣憤,氣憤之人心中未嘗沒有怨恨;不對別人的埋怨感到氣憤,其埋怨自行消除,這一基本的做人法則可以效法。

〔六〕不好責彼,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無患。

譯文:不要喜歡責備他人,務必努力自省其身:假若有人明白此理,永永遠遠熄滅(怨恨)沒有禍患。

〔七〕行見身凈,不攝諸根,飲食不節(jié),慢墮怯弱。為邪所制,如風靡草。

譯文:意念行為之中只看到根身的清凈之處,不去管束六根,不知節(jié)制自己的飲食,散漫墮落且又怯弱,又被邪欲牽制,此種人生猶如大風偃厭野草,毫無自立品格。

〔八〕觀身不凈,能攝諸根;食知節(jié)度,常樂精進;不為邪動,如風大山。

譯文:若能反觀根身的不凈之本質,管束各種根性,飲食自知節(jié)制,常常樂于上進,不被邪欲撼動,此種人生猶如風吹大山,紋絲不動巋然自立。

〔九〕不吐毒態(tài),欲心馳騁;未能自調,不應法衣。

譯文:不能除滅心中濁穢,欲望之意在心中馳騁奔騰:不能自我調控,就不該身著袈裟。

〔十〕能吐毒態(tài),戒意安靜;降心已調,此應法衣。

譯文:能夠除滅心中濁穢,善守戒律能令心安靜:降伏了騷動心靈已經(jīng)可以自我調控,如此這般方能身著袈裟。

〔十一〕以真為偽,以偽為真,是為邪計,不得真利。

譯文:把真當作假,把假當作真,此乃邪僻之計,不會獲得真利。

〔十二〕知真為真,見偽知偽,是為正計,必得真利。

譯文:知道真是真,看出假是假,此乃正見,必能獲得實利。

〔十三〕蓋屋不密,天雨則漏;意不惟行,淫泆為穿。

譯文:建造房子不周密,天一下雨必漏水,心不思正道,淫浹意識必放縱。

〔十四〕蓋屋善密,雨則不漏;攝意惟行,淫泆不生。

譯文:建造房子完美周密,天雨連綿亦不漏水:守心思正道,淫泆意識不產(chǎn)生。

〔十五〕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漸迷習非,不覺成惡。

譯文:與鄙陋之人結交,猶如靠近腐臭之物:漸漸沈迷學習非法,不知不覺養(yǎng)成惡習。

〔十六〕賢夫染人,如附香熏;進智習善,行成潔芳。

譯文:與賢明之人結交,彷佛靠近香氣受薰:增進智慧學習善道,漸漸養(yǎng)成芳馨之品德。

〔十七〕造憂后憂,行惡兩憂。彼憂惟懼,見罪心慷。

譯文:制造憂因必受憂果,作惡之人今生來世兩世憂愁:造憂之人心常恐懼,罪報來時心慌意亂。

〔十八〕造喜后喜,行善兩喜;彼喜惟懼,見福心安。

譯文:善種喜因必享喜果,行善之人今生來世兩世歡喜:此等喜樂事,令人多歡暢,福報來臨心安泰。

〔十九〕今悔后悔,為惡兩悔;厥⒄為自殃,受罪熱惱。

譯文:今生種悔因,來生結悔果,作惡之人今生來世兩后悔:此種行徑名曰自我造孽,承受罪報之時心靈躁熱難當。

〔二十〕今歡后歡,為善兩歡。厥為自佑,受福悅豫。

譯文:今生種歡因,來生享歡果,為人行善事,今生來世兩世皆暢歡,善人行善自保佑,福報來時心歡喜。

〔二十一〕巧言多求,放蕩無戒,懷淫怒癡,不惟止觀。聚如群牛,非佛弟子。

譯文:巧言佞舌又多欲求,放蕩心志了無戒德,胸懷淫蕩恚怒貪癡,不以止觀二法管束心意,時常聚在一起猶如無知之群牛,這等之人不是佛門弟子。

〔二十二〕時言少求,行道如法,除淫怒癡,覺正意解,見對不起,是佛弟子。

譯文:說話適時極少欲求,修行正道踐履佛法,除去淫蕩恚怒貪癡,知覺端正心意開解于佛法,看到對象之人之物,不趨前去聚在一起,此等之人乃為佛門弟子。

放逸品第十

放逸品者,引律戒情,防邪撿失,以道勸賢。

放逸品大意是講;人要引用戒律自我約束情感,防止邪僻檢點過失,要用大道規(guī)勸世人上進為賢。

〔一〕戒為甘露道,放逸為死徑,不貪則不死,失道為自喪。

譯文:持戒是通向甘露法味的人生修行法則,放逸是通向死亡的人生小路。心不貪婪則不天亡而死,背離大道便是自取滅亡。

〔二〕慧智守道勝,終不為放逸。不貪致歡喜,從是得道樂。

譯文:用智慧固守大道終會勝人一籌,終身不會放縱做出出格之事;心不貪婪可以獲得歡快喜悅,從這些戒言里可以獲得「道」的樂趣。

〔三〕常當惟念道,自強守正行;健者得度世,吉祥無有上。

經(jīng)常以道充實心念,自強不息固守正道;剛健之人得以了脫世俗之苦,人世的吉祥再也沒有超過守道剛健之人。

〔四〕正念常興起,行凈惡易滅。自制以法壽,不犯善名增。

譯文:正念常常興發(fā)盎然,行為凈潔惡念自然易滅;用佛法自我控制極易獲得長壽,不犯(戒律)美好名聲自然日增。

〔五〕發(fā)行不放逸,約己自調心?;勰茏麇V明,不返冥淵中。

譯文:意念發(fā)行從不放縱,約束自己調節(jié)心念;如此這般智慧生發(fā)禪定心念亦如鏡明,不再輪回地獄深淵。

〔六〕愚人意難解,貪亂好諍訟。上智當重慎,護斯為寶尊。

譯文:愚昧之人心意難以悟解佛法,貪婪昏亂喜好與人諍訟;上智之人應當意重如山慎守心意,并將澄明心意視為寶中之寶。

〔七〕莫貪莫好諍,亦莫嗜欲樂,思心不放逸,可以獲大安。

譯文:不要貪婪不要喜歡與人諍訟,也不要嗜好各種欲望與世俗快樂。思念之心從不放逸,如此可以獲得大安樂。

〔八〕放逸如自禁,能卻之為賢。已升智慧閣,去危為即安。明智觀于愚,譬如山與地。

譯文:自我約束,排除了放逸即可成為賢者。若已登上智慧的高樓,便可免除煩惱趨向平安。明智之人俯視愚昧之輩,猶如高山巍巍雄視洼地之平。

〔九〕居亂而身正,彼為獨覺悟。是力過師子,棄惡為大智。

譯文:生于放逸人中而不放逸,如此之輩乃為獨覺指聲聞之人;此等之人力過獅子,拋棄惡念便為大智之人。

〔十〕睡眠重若山,癡冥為所蔽。安臥不計苦,是以常受胎。

譯文:睡眠沈酣如山之穩(wěn),其人之蔽乃在癡愚不明;高枕無憂從不思考人世之苦,因此常常墮入輪回之中。

〔十一〕不為時自恣,能制漏得盡。自態(tài)魔得便,如師子搏鹿。

譯文:不因躬逢放逸之機遇而逢場作戲,便能制伏煩惱以至殆盡;自我放任魔力便得乘機而入,此時猶如獅子捕鹿總是趁其心念無防之時。

〔十二〕能不自恣者,是為戒比丘。彼思正凈者,常當自護心。

譯文:能夠克制自我略無放縱之人,此乃便是守戒而修比丘之行;那些思念端正心意凈潔之人,亦應常常自護其心免遭擾動。

〔十三〕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變諍小致大,積惡入火焚。

譯文:比丘面對快樂十分謹慎,放縱之人多生憂愁與過失;致使諍訟由小變大,猶如積惡成報如入火場自焚。

〔十四〕守戒福致善,犯戒有懼心。能斷三界漏,此乃近泥洹。

譯文:堅守戒律其福可以達致善的境界,違犯戒律其人心中必憂;能夠斬斷「三界」的煩惱,這樣便已接近涅槃之境。

〔十五〕若前放逸,后能自禁;是照世間,念定其宜。

譯文:假如先前放逸,后來自我控制:過而能改如明鏡,日后繼續(xù)修禪定。

〔十六〕過失為惡,追覆以善;是照世間,念善其宜。

譯文:過失便是惡,應該用善行消融;重新做人如鏡復明,行善利己兼利人。

〔十七〕少壯舍家,盛修佛教;是照世間,如月云消。

譯文:少壯之時舍棄家庭,虔誠修煉佛之教誨;這種行為昭示世間,猶如云散見明月。

〔十八〕人前為惡,后止不犯;是照世間,如月云消。

譯文:假若有人先前作惡,后來醒悟停止惡行不再重犯:這種行為昭示世間,猶如云散見明月。

〔十九〕生不施惱,死時不慼。是見道悍,應中勿憂。

譯文:活著的時候不向他人施加煩惱,臨死之時便就不會產(chǎn)生悲慼:這乃顯現(xiàn)了「大道」的威力,應該怎么樣的便無須憂愁。

〔二十〕斷濁黑法,學惟清白。度淵不反,棄猗行止,不復染樂,欲斷無憂。

譯文:斬斷與污濁不明邪法的聯(lián)系,習學大道一心只向清凈潔白之法靠攏;渡過了世俗欲望的深淵不再返回,拋開了偏邪不正的品行就會方嚴端正,不會再去熏染世俗的快樂,斬斷了欲望之根人生便無憂患。

心意品第十一

心意品者,說意精神,雖空無形,造作無竭。

心意品的大意是講:人的意識精神雖然空洞而無可感的形相,但其創(chuàng)造力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原典

〔一〕意使作猗,難護難禁?;壅浔?,其明乃大。

譯文:意識的流變瞬息萬狀,難以護守難以禁持:只有智慧端正其根其本,如是意識的本初光輝便可大放光明。

〔二〕輕躁難持,唯欲是從。制意為善,自調則寧。

譯文:輕窕浮躁難以持戒,就會隨順欲望的驅使、操縱;制伏自己的(流動)意識便是善,自我調節(jié)心意則可以安寧。

〔三〕意微難見,隨欲而行?;鄢W宰o,能守即安。

譯文:意識微妙難以窺見,它常追隨欲望行動:智慧之人常??梢宰宰o其心,能夠堅守戒律即是安樂。

〔四〕獨行遠逝,寢藏無形。損意近道,魔系乃解。

譯文:思識這種東西獨自行走遠方,躲藏起來無影無蹤;減少意識干擾便可接近大道,魔力的繩縛便可解脫。

〔五〕心無住息,亦不知法;迷于世事,無有正智。

譯文:心意從無停息之時,也不知道佛法的精義:沈迷于世俗的事務之中,將會缺少智慧。

〔六〕念無適止,不絕無邊。福能遏惡,觀者為賢。

注解:觀者:看清福能止惡之人,承上文。

譯文:心念從無停留處所,連綿不斷無邊無際;福氣可以遏止惡念,明白此理之人便可成為賢人。

〔七〕佛說心法,雖微非真。當覺逸意,莫隨放心。

譯文:佛認為心這一東西,即使微妙難測但不是「真實相」;應當時時警覺放逸之意,切莫隨順放蕩的心靈。

〔八〕見法最安,所愿得成?;圩o微意,斷苦因緣。

譯文:能夠看到佛法精義最為平安,其所想要的終會有成;智慧可以守護微妙難測之意識,斬斷塵世之苦的各種因緣。

〔九〕有身不久,皆當歸土。形壞神去,寄住何貪?

譯文:現(xiàn)世存有之身皆難永久,都會相繼命歸黃泉:形體壞死神識遠離,暫時寄住之生命何值貪戀?

〔十〕心豫造處,往來無端,念多邪僻,自為招患。

譯文:心念預設創(chuàng)造的各種虛相,來來往往渾無端涯;意念太多又且邪惡偏僻,必將自我招來禍患。

〔十一〕是意自造,非父母為;可勉向正,為福勿回。

譯文:這種意念是自我創(chuàng)造的,絕非父母所生:蕓蕓眾生自可努力朝向正途,修煉福份絕不回頭。

〔十二〕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zhàn),勝則無患。

譯文:深藏六根猶如靈龜縮頭,謹防無端意識猶如固守城門。智慧與魔力交戰(zhàn),若能戰(zhàn)勝魔力則人生沒有禍患。

華香品第十二

華香品者,明學當行,因華見實,使偽反真。

華香品大意是講:明白了所學的內容就應當親身實踐,順著植物之花可以窺見未來之果,要從萬法的假相之中透視到事物的本質。

〔一〕孰能擇地,舍監(jiān)取天?誰說法句,如擇善華?

譯文:誰能如實了解居住之地,舍棄鏡子而以天為鏡?誰能闡揚佛法真義三十七道品,猶如采擇善德華表?

〔二〕學者擇地,舍監(jiān)取天;善說法句,能采德華。

譯文:習學佛法之人能夠如實了解居住之地,舍棄世俗之鏡而以天為鏡:善于闡揚佛法真義之人,能夠采擇善德之華表。

〔三〕知世壞喻,幻法忽有;斷魔華敷,不覩生死。

譯文:知曉塵世萬象終久必將壞死的種種說明,變幻不定的萬物皆是短暫的存有;能夠舍棄鋪天魔華的誘惑,此等之人不墜生死輪回之道。

〔四〕見身如沬,幻法自然;斷魔華敷,不覩生死。

譯文:洞見色身猶如泡沬起滅,萬法變幻無常皆屬自然,并能舍棄鋪地魔華的誘惑,此等之人不隧生死輪回之道。

〔五〕身病則痿,若華零落;死命來至,如水湍聚。

譯文:身體有病則將萎縮,猶如花朵凋謝零落:死神降臨之時,猶如急湍水流迅猛而至,猝不及防。

〔六〕貪欲無厭,消散人念;邪致之財,為自侵欺。

譯文:貪婪的欲望從無滿足之時,它還不斷地消散人們心中向善之念:用不正當?shù)氖侄握兄碌呢敻?,便是自我攻伐自我欺騙。

〔七〕如蜂集華,不嬈色香,但取味去,仁人聚然。

譯文:要像蜜蜂采花,不損色美和香味:只是汲取花中之味,仁德之人進入人群之中也是這樣,僅僅汲取人生真義而不擾亂眾人。

〔八〕不務觀彼,作與不作;常自省身,知正不正。

譯文:不要竭力地觀察他人的過失,不管他作惡與否,但應常常地自我反省其身,知曉正道與邪道之間的區(qū)別。

〔九〕如可意華,色好無香:吾語如是,不行無得。

譯文:就像某種令人愉悅的花朶一樣,其顏色美好但無香味:我所說的話亦如此種色美無香的花朵一樣,如若不是親身去實踐此等美德之言將一無所獲,徒見美辭。

〔十〕如可意華,色美且香;吾語有行,必得其福。

譯文:就像某種令人愉悅的花朶一樣,顏色美好且有香味;如若按照我所說的話去實踐而不停留在對表面言辭的觀賞上面,必然獲得踐履美善之言的福報。

〔十一〕多作寶華,結步搖綺;廣積德者,所生轉好。

譯文:多做一些美如花朵的善事,每行一步善德之華搖曳生姿,廣泛地積聚善德之人,其生命前途必將轉向善境。

〔十二〕琦草芳華,不逆風熏;近道敷開,德人逼香。

譯文:美麗之草芬芳之花,不會逆風播散香氣;按照道的真義修行,善德之花遍地鋪開,大德之人猶琦草芳華順風遍散善德之香。

〔十三〕栴檀多香,青蓮芳華,雖曰是真,不如戒香。

譯文:梅檀木香氣濃郁,青蓮花芳香逼人;即使可以認為諸種香味的確是真實的,但仍然不如守戒之德香味絪蘊。

〔十四〕華香氣微,不可謂真;持戒之香,到天殊勝。

譯文:各種花朵之香其味極其微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香味:持戒品德之香最上,直透梵天遍處香。

〔十五〕戒具成就,行無放逸,定意度脫,長離魔道。

譯文:守戒之德圓滿,意念行為就不會放縱無際;守定意念便可超度脫離塵世苦難,永遠遠離開魔鬼之道。

〔十六〕如作田溝,近于大道;中生蓮華,香潔可意。

譯文:人生在世猶如開挖的田溝,田溝直接通向人人行走的大道:田溝之中種植蓮花,蓮花之香令人心曠神怡。

〔十七〕有生死然,凡夫處邊,慧者樂出,為佛弟子。

譯文:人生在世生生死死的現(xiàn)象也如田溝一樣,凡庸眾生處于污穢的田溝之邊;只有智慧之人(猶如蓮花)快樂地出離生死的污穢之所,是佛門弟子。

暗愚品第十三

暗愚品者,將以開蒙,故陳其然,欲使窺明。

暗愚品的大意是要開啟蒙昧,陳述暗愚的本相及其原因,目的是使暗愚之人重見光明。

〔一〕不寐夜長,疲倦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

譯文:失眠之人倍覺夜長,疲倦之人倍覺道路漫長:愚合之人倍感生死輪回漫長,不知正等的大法方才如此。

〔二〕癡意常冥,逝如流川。在一行疆,獨而無偶。

譯文:癡意常常是昏暗無光,不知逝去的歲月猶如流淌河水一去無還。寧可獨處獨行走,不與愚人作伙伴。

〔三〕愚人著數(shù),憂戚久長,與愚居苦,于我由怨。

譯文:愚隨之人看重命運,憂慼生命歷程漫長無涯:與愚同行同居之人必然憂苦無樂,對于生命自我任憑怨恨指使。

〔四〕有子有財,愚惟汲汲;我且非我,何有子財?

譯文:既有子女又有家財,暗合之人卻整日憂心仲仲;生命之「我」況且不是真正的屬于我有,哪里還有什么子女家財?

〔五〕暑當止此,寒當止此,愚多預慮,莫知來變。

譯文:夏天住在這里,冬天也住在這里,愚暗之人以為常住人間,徒懷千歲之憂,從來也沒有思考過未來的變化。

〔六〕愚蒙愚極,自謂我智;愚而勝智,是謂極愚!

譯文:愚暗蒙昧到了極點,反而自我認為智慧聰明,堅決認為愚暗的人勝過智者,這便是極頂?shù)挠廾痢?/p>

〔七〕頑暗近智,如瓢斟味,雖久狎習,猶不知法。

譯文:愚暗者親近善知識,猶如木瓢斟酌各種有味之湯,即使是長久地親嘗習學味道,但卻不知瓢中的羹味。

〔八〕開達近智,如舌嘗味,雖須臾習,即解道要。

譯文:開明通達者親近善知識,猶如舌頭品嘗味道,即使是片刻的品嘗,立即便知其羹味美無窮。

〔九〕愚人施行,為身招患,快心作惡,自致重殃。

譯文:愚暗之人實施行動,往往自身招來罪禍;暢快心意肆行惡事,自我招致深重罪殃。

〔十〕行為不善,退見悔悋,致涕流面,報由宿習。

行為不善,事后必生后悔心,以致眼淚縱橫流:這一報應終由往昔惡習導致。

〔十一〕行為德善,進覩歡喜,應來受福,喜笑玩習。

譯文:行為有德且善,事后無悔心歡喜:未來報應必將受福,喜笑顏開愉快地從事人生事務。

〔十二〕過罪未熟,愚以恬惔;至其熟時,自受大罪。

譯文:惡業(yè)未到成熟之時,愚暗之人以為恬淡無事:等到過罪報應到時,自然承受巨大罪苦。

〔十三〕愚所望處,不謂適苦,臨墮危地,乃知不善。

譯文:愚暗之人所見所及,并不認為是趨向苦境;及至深臨墮入危險之地,方才知曉(當初所求)乃是不善。

〔十四〕愚蠢作惡,不能自解。殃追自焚,罪成熾然。

譯文:愚蠢之人犯下罪惡,不能自解自覺,禍殃焚燒自我,罪惡之火熊熊燃燒,經(jīng)久不滅。

〔十五〕愚好美食,日月滋甚,于十六分,未一思法。

譯文:愚暗之人喜好美食,日甚一日不斷在飲食方面追求美味:達到極頂在十六分的追求中,未曾有一分思念佛法。

〔十六〕愚生念慮,至終無利;自招刀杖,報有印章。

譯文:愚暗自然產(chǎn)生顧慮念頭,從生到死皆無一利:自我招致刀杖之苦,報應猶如圖章印盡于紙,毫爽無差。

〔十七〕觀處知其愚,不施而廣求,所墮無道智,往往有惡行。

譯文:觀人所處即知其愚,既不布施卻又廣求,其人必將墮入無道無智境地,往往伴隨惡行出現(xiàn)。

〔十八〕遠道近欲者,為食在學名,貪倚家居故,多取供異姓。

譯文:遠離大道靠近欲望之人,為了謀生而在沽名釣譽:因為貪戀在家的緣故,廣泛地索取以供異姓之教。

〔十九〕學莫墮三望,莫作家沙門;貪家違圣教,為后自匱乏;此行與愚同,但令欲慢增。

譯文:習學大道切莫墮入「三望」的圈套不要做居家的僧徒:貪戀家庭違背圣人教旨,日后必將自我匱乏,此種行為與愚闇之人同行同處,只是徒增各種欲望。

〔二十〕利求之愿異,求道意亦異,是以有識者。出為佛弟子;棄愛舍世習,終不墮生死。

譯文:求利的愿望往往適得其反,追求大道往往也是得與愿違此世清苦,其后得福,因此見識高明之人,出家去做佛門弟子:舍棄恩愛舍棄世間所有行為,終生不再墮入生死輪回之苦。

明哲品第十四

明哲品者,學念行者,修福進道,法為明鏡。

明哲品大意是講,習學控制心念和行為的人,應當修煉人生福報而精進于大道,以佛法作為人生的明鏡。

〔一〕深觀善惡,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終吉無憂。

譯文:透徹地審視善惡之報,心中必知敬畏禁忌:敬畏果報而不犯邪惡,終身吉慶了無憂患。

〔二〕故世有福,念思紹行;善致其愿,福祿轉勝。

譯文:所以世間有福之人,心念思惟緊跟行動毫不放縱:善于實現(xiàn)自己的意愿,幸福與財富加倍增長。

〔三〕信善作福,積行不厭,信知陰德,久而必彰!

譯文:深信善報廣行福事,積聚善德毫不厭倦,深深相信陰德之報,久而久之其德必然彰顯輝煌。

〔四〕常避無義,不親愚人,思從賢友,狎附上士。

譯文:經(jīng)常避開無義之舉,不去親近愚闇之人,一心思量追隨賢德之友,親近依旁上等有識之上。

〔五〕喜法臥安,心悅意清。圣人演法,慧常樂行。

譯文:喜悅佛法之人睡眠安穩(wěn),心情和悅意志清爽:圣人敷演佛法精義,智慧常使行為快樂。

〔六〕仁人智者,齋戒奉道,如星中月,照明世間。

譯文:仁德智慧之人,堅守戒律奉持佛法,猶如星空之中明月,光華普照世間。

〔七〕弓工調角,水人調船,巧匠調木,智者調身。

譯文:制造角弓的工匠調理牛角,船夫掌舵調理航船,智巧工匠調理木料,智慧之人調理身心。

〔八〕譬如厚石,風不能移;智者意重,毀譽不傾。

譯文:譬如厚重磐石,任憑大風吹刮毫不動移;智慧之人心意凝重穩(wěn)固,任憑毀譽之言四起不能使其主意傾斜。

〔九〕譬如深淵,澄靜清明;慧人聞道,心凈歡然。

譯文:譬如深不見底的澗淵,澄靜清明:智慧之人聽到大道精義,心意澄凈心情歡悅。

〔十〕大人體無欲,在所昭然明;雖或遭苦樂,不高現(xiàn)其智。

譯文:大德之人身心無欲,所處之地昭然明朗:即使偶然遭遇苦樂,但對這些苦樂的無動于衷并不能高尚顯赫其擁有的智慧功能。

〔十一〕大賢無世事,不愿子財國,常守戒慧道,不貪邪富貴。

譯文:大賢之人了無塵世事務擾亂,不愿擁有子女財產(chǎn)政權種種俗務之累;經(jīng)常堅守戒律智慧與佛道法則,從不貪求邪欲富貴。

〔十二〕智人知動搖,譬如沙中樹,朋友志未強,隨色染其素。

譯文:智慧之人深知心意易于動搖,猶如生長在沙土中樹木極易被風搖動;交朋接友而自己心志并不強固,就會隨順塵世各種習氣現(xiàn)象而污染自己清凈本性。

〔十三〕世皆沒淵,尠克度岸;如或有人,欲度必奔!

譯文:世俗之人均皆沈沒于人欲深淵,很少有人度過深淵走上彼岸:假若有人前來救度,要求救度之人必然奔走前來叩問佛法。

〔十四〕誠貪道者,覽受正教。此近彼岸,脫死為上。

譯文:確確實實熱愛大道,認認真真接受端正之義的教誨:如此之人接近真如彼岸,直至超脫生死之苦便為上等之人。

〔十五〕斷五陰法,靜思智慧,不反入淵,棄倚其明。

譯文:斬斷五蘊之苦的假相,靜靜思考尋求智慧;不會再回到人欲的深淵之中,拋棄所有的依托其智必將光明。

〔十六〕抑制情欲,絕樂無為,能自拯濟,使意為慧。

譯文:抑制情感欲望,斷絕世俗快樂莫要放縱情欲;如此便能自己拯救自己脫離世俗苦海,驅使意念進入智慧。

〔十七〕學取正智,意惟正道。一心受諦,不起為樂。漏盡習除,是得度世。

譯文:學習應取端正之智,心意惟以正道為念;一心三思接受佛家真諦,雜念不起便是快樂:煩惱消盡陋習除盡,這樣便能超度世俗之苦。

羅漢品第十五

羅漢品者,言真人性脫欲無著,心不渝變。

羅漢品大意是講,真人之性脫離了欲望的糾纏,無所粘著滯礙,心意堅定不易改變。

〔一〕去離憂患,脫于一切,縛結已解,冶而無煗。

譯文:擺脫憂患的纏繞,從一切世俗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各種人生捆縛紇繨已經(jīng)解開,心中冷靜而無煩惱。

〔二〕心凈得念,無所貪樂,已度癡淵,如鳩棄池。

譯文:心靈凈潔便可獲得正等念頭,不再有所貪戀有所歡樂:已經(jīng)度脫癡意之深淵,猶如大雁舍棄了棲留的池塘在藍天自由飛翔。

〔三〕量腹而食,無所藏積;心空無想,度眾行地;如空中鳥,遠逝無礙。

譯文:每次吃飯以肚飽為準,無須積攢貯藏食糧;心中空空無所思想,救度了眾人行走的大地,猶如空中飛翔之鳥,遠走高飛沒有阻礙。

〔四〕世間習盡,不復仰食;虛心無患,已致脫處;譬如飛鳥,暫下輒逝。

譯文:塵世的種種習性已擺脫殆盡,不再到處仰面乞食;虛懷心胸沒有禍患,已經(jīng)達到超脫的境界,猶如飛鳥一般,偶爾棲歇凡世,立即就飛離地面高飛遠逝。

〔五〕制根從正,如馬調御;舍憍慢習,為天所敬。

譯文:制伏根性使之順從端正,就像馬被調教便于駕馭:舍棄了驕傲墮慢的習性,就連老天也尊敬此等之人。

〔六〕不怒如地,不動如山,真人無垢,生死世絕。

譯文:猶如大地忍辱負重沈默不怒,就像大山沈穩(wěn)堅固不被動搖:真人沒有任何污垢,也不再墜入輪回道中。

〔七〕心已休息,言行亦止。從正解脫,寂然歸滅。

譯文:心念已經(jīng)無相亦無妄念,言行亦復無差錯:順從正道得解脫,安安靜靜歸于涅槃。

〔八〕棄欲無著,缺三界障,望意已絕,是謂上人。

譯文:拋棄欲望無所粘著,沒有三界的種種魔障:各種奢求之意已經(jīng)斷絕,這樣便是上德之人。

〔九〕在聚在野,平地高岸,應真所過,莫不蒙祐。

譯文:或在人群或在野外,或處平地或處高岸,符合真諦的教誨,所過之處,皆受保祐。

〔十〕彼樂空閑,眾人不能??煸諢o望,無所欲求!

譯文:阿羅漢者樂空寂,凡庸之人則不能。真正的快樂呀,沒有欲望,沒有任何欲求!

述千品第十六

述千品者,示學者徑多而不要,不如約明。

述千品的大意是講:學習佛法的途徑很多,如若不得要領,不如以簡約為最高的追求。

〔一〕雖誦千言,句義不正;不如一要,聞可減意。

譯文:即使誦讀了千言萬句經(jīng)典,如果不了解其真正意義,不如誦讀一句符合佛法精神之言,一聞此言即可熄滅各種惡念。

〔二〕雖誦千章,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行可度。

譯文:即使誦讀千章,不符佛法教義又有什么益處?不如只誦讀一句符合佛法教義之言,阻此言語實踐后便可了脫世間之苦。

〔三〕雖多誦經(jīng),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譯文:即使誦讀很多經(jīng)文,若不理解又有何益?理解了一句符合佛法教義之言,便可獲得了脫塵世之苦的方法。

〔四〕千千為敞,一夫勝之;未若自勝,為戰(zhàn)中上。

譯文:一人能勝百萬敵人,未來雄杰;不如自我戰(zhàn)勝自我,這種戰(zhàn)勝自己的戰(zhàn)斗方為上乘之韜略。

〔五〕自勝最賢,故曰人雄。護意調身,自損至終。

譯文:自己戰(zhàn)勝自己最為賢德,所以稱贊此等之人為人中之雄:守護意念調控身心,自我減少各種意欲直至生命終結。

〔六〕雖曰尊天,神魔梵釋,皆莫能勝,自勝之人。

譯文:即使天為至尊,再加上偉大的神魔梵釋諸神;這些偉大的力量都不能戰(zhàn)勝那自己戰(zhàn)勝自己之人。

〔七〕月千反祠,終身不輟;不如須臾,一心念法。一念道福,勝彼終身。

譯文:每月千次地往返於祠廟之中,而且終身從不間斷祈禱神靈:但都不如片刻專心,奉事佛法;只要將心念緊系在大道和福德的準則之上,勝過那些終身在祠廟中祈禱神靈之人。

〔八〕雖終百歲,奉事火祠;不如須臾,供養(yǎng)三尊。一供養(yǎng)福,勝彼百千。

譯文:即使終身百歲,朝朝供奉火神,但都不如片刻專心,供養(yǎng)佛法僧三種至尊。一旦供養(yǎng)佛法僧即可得福,勝過供養(yǎng)火神的千倍功效。

〔九〕祭神以求福,從后觀其報;四分未望一,不如禮賢者。

譯文:祭祀神靈希求幸福,從其后來的果報來看,四分之求未得一分之報,不如禮遇賢德之信。

〔十〕能善行禮節(jié),常敬長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壽而安。

譯文:能夠以善為念行動皆合禮節(jié),經(jīng)常敬重長老之人:四種幸福自然增加,身體健康力壯長壽平安。

〔十一〕若人壽百歲,遠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戎正意禪。

譯文:假若人活百歲,遠離正道不持戒律:不如只活一日,堅守戒律端正意念進入禪定。

〔十二〕若人壽百歲,邪偽無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學正智。

譯文:假若人活百歲,邪僻虛偽沒有正智;不如只活一日,一心三思學習端正之智。

〔十三〕若人壽百歲,懈怠不精進;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進。

譯文:假若人活百歲,懈怠心志不求上進;不如只活一日,勉勵努力精進于佛法教義。

〔十四〕若人壽百歲,不知成敗事;不如生一日,見微知所忌。

譯文:假若人活百歲,不知道世事何為成功何為失?。翰蝗缰换钜蝗眨匆姅∈挛⒚钪髡妆阒?。

〔十五〕若人壽百歲,不見甘露道;不如生一日,服行甘露味。

譯文:假若人活百歲,不見美如甘露的大道:不如只活一日,體味實踐美如甘露的大道之味。

〔十六〕若人壽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惟佛法要。

譯文:假若人活百歲,不知道大道之精義;不如只活一日,學習佛法的精要之義。

惡行品第十七

惡行品者,感切惡人,動有罪報,不得無患!

惡行品的大意是要感動惡人,讓他們知道只要有惡行就會有惡報,不可能逍遙無患。

〔一〕見善不從,反隨惡心;求福不正,反樂邪淫。

譯文:明白了何者為善卻不順從,反而故意隨順惡之心念,尋求幸福不從正道,反而喜好邪僻淫欲。

〔二〕凡人為惡,不能自覺;愚癡快意,令後郁毒。

譯文:凡庸之輩行惡之時,往往處在不知不覺之中;愚癡之輩只知使心意快樂,後來便陷入憂郁痛苦之中。

〔三〕烈人行虐,沈漸數(shù)數(shù);快欲為人,罪報自然。

譯文:歹毒之徒行使暴虐,開初也是從一點一滴的小惡做起:只知以實現(xiàn)欲望為快樂的人,罪惡的果報是自然而然的。

〔四〕吉人行德,相隨積增,甘心為之,福應自然。

譯文:善良之人處處積德,其福也將伴隨善德漸漸積聚增大…心甘情愿行善積德,福報之來亦是自然。

〔五〕妖孽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自受罪酷。

譯文:妖孽之人暫見幸福,只是其惡還未到報應之時:等到惡報來臨之際,自然承受罪惡的煎熬。

〔六〕禎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熱,必受其福。

譯文:禎祥之人暫見禍患,只是其善還未到果報之時:等到善報來臨之時,必然享受善德之福報。

〔七〕擊人得擊,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施怒得怒。

譯文:打擊別人必然遭到別人的還擊,行使怨恨也將遭到他人怨恨的果報,罵人之人必遭他人回罵,施發(fā)怒氣之人必遭他人之怒。

〔八〕世人無聞,不知正法;生此寺少,何宜為惡!

譯文:世間之人沒有聞聽許多大道法則,不知何為真正的佛法。人生在世壽命短暫怎么應該行惡作惡呢?

〔九〕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

譯文:不要輕視小惡,以為小惡無殃:水滴雖然微小,慢慢地就會充盈巨大器皿:凡是惡貫滿盈,都從小惡積累而成。

〔十〕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譯文:不要輕視小善,以為小善不會致福:水滴雖然微小,慢慢地就會充盈巨大的器皿:凡是福慶充滿,皆從纖纖之處積蓄而成。

〔十一〕夫士為行,好之與惡;各自為身,終不敗亡。

譯文:所有士人的行為,無論出於愛好還是出於憎惡,只要各自均從愛護自我出發(fā)最後都不會走上敗亡之路。

〔十二〕好取之士,自以為可;沒取彼者,人亦沒之。

譯文:喜愛多取的士人,自以為多取的結果非常滿意;哪知吞沒奪取了他人的果實,其他之人又會以同樣的方式從其手中奪走。

〔十三〕惡不即時,如構牛孔;罪在陰伺,如灰覆火。

譯文:惡行并不即時報應,猶如母牛吃草慢慢孕育牛奶;罪惡在陰間地府伺候等待,猶如灰中之火等待時機復燃。

〔十四〕戲笑為惡,已作身行。號泣受報,隨行罪至。

譯文:不經(jīng)意的態(tài)度便是惡行,若是如此且身體力行;結果必然是號啕大哭遭受果報,隨順戲笑之惡行罪報旋踵而至。

〔十五〕作惡不起,如兵所截;牽往乃知,已墮惡行。後受苦報,如前所習。

譯文:作惡之報未來之時,猶如商兵遭到堵截;一亙被牽進惡報之境方才知曉;自己已經(jīng)墮入惡行:後來遭受的痛苦果報,就同從前所作惡行一模一樣回報自身。

〔十六〕如毒摩瘡,船入洄液,惡行流僣,靡不傷?。?/p>

譯文:就像毒聚成皰,船入洄流漩渦之中一樣,惡行潛流暗滋,人性美德沒有什么東西不被惡行傷害戕伐。

〔十七〕如惡誣罔人,清白猶不汙;愚殃反自及,如塵逆風坌。

譯文:假如惡人誣蔑陷害他人,清白之人仍然不會被污染;愚闇的罪殃結果反而是自作自受,猶如灰塵逆風而揚仍被吹回原地。

〔十八〕過失犯非惡,能追悔為善;是明照世間,如日無云噎。

譯文:因為過失犯下罪惡,後來能夠自我追悔一心向善:這樣的人人性光輝普照世間,猶如紅日當空,再無云翳遮覆。

〔十九〕大士以所行,然後身自見;為善則得善,為惡則得惡。

大德之士按照這一法則行事,然後親身即可看到:行善就得善報,行惡就得惡報。

〔二十〕有識墮胞胎,惡者入地獄;行善上升天,無為得泥洹。

譯文:執(zhí)著於有的見解就墮入人世的輪回,作惡之人就會墮入地獄;行善之人可以升入天界,無為之人可以進入涅槃的境界。

〔二十一〕非空非海中,非隱山石間,莫能於此處,避免宿惡殃。

譯文:無論是遁入虛無的天空寥廓的大海,還是隱藏在深山的石縫之中,沒有一個地方,能夠躲避往昔之惡的果報。

〔二十二〕眾生有苦惱,不得兌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惡。

譯文:蕓蕓眾生皆有苦惱,不得免除直至老死;唯有仁人智上,不記掛他人是非罪惡故爾了無苦惱。

刀杖品第十八

刀杖品者,教習慈仁,無行刀杖,賊害眾生。

刀杖晶的大意是教人習學仁慈,勿要使用刀杖,殘害眾多生靈。

〔一〕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為譬,勿殺勿行杖。

譯文:一切生靈面對死亡都心懷畏懼,而且都害怕刀杖加身的痛楚;以己體物可以廣推,就不要殺戮生靈行使棍杖。

〔二〕能常安群生,不加諸楚毒;現(xiàn)世不逢害,後世長安隱。

譯文:能夠經(jīng)常地與眾多生靈相安而處,不會隨意施加毒楚於眾生之身;此等之人生時不會遭逢禍害,來生亦可長久的平安穩(wěn)定。

〔三〕不當矗言,言當畏報;惡往禍來,刀杖歸軀。

譯文:不應該出語粗惡,言語粗惡應該畏懼惡報;惡的言行已發(fā),禍殃就會來臨,刀與棍棒就會加身。

〔四〕出賣似善,十如那眾磬;身無議論,度世則易。

譯文:說話態(tài)度和善,就像叩打眾多鐘磬一般妙音回應;不再吝惜一己的假有之身,救度世間就十分容易。

〔五〕敲杖良善,妄言無罪,其殃十倍,炎迅無救。

譯文:歐打良善之人,隨意識害無罪惡之人,這種非殃將增十倍,而且速得惡報難以救護。

〔六〕生受酷痛,形體毀析,自然惱病,失意恍惚。

譯文:生命遭受巨烈創(chuàng)痛,形體遭到損毀離析,自然會產(chǎn)生煩惱疾病,精神失意恍惚。

〔七〕人所誣枉,或縣官厄,財產(chǎn)耗盡,親戚離別。

譯文:為他人所誣枉,或者遭逢官司困擾:以致家中財產(chǎn)耗盡,親戚朋友生離死別。

〔八〕舍宅所有,災火焚燒,死人地獄,如是為十。

譯文:而且房屋之內所有一切,皆被災難之火焚燒殆盡,死後進入地獄,這便是十倍的報應。

〔九〕雖裸剪發(fā),被服草衣,沐浴踞石,奈疑結何?

譯文:即使苦修裸身剃發(fā),身披草制粗衣,沐風浴雨睡臥石,疑結不解奈若何?

〔十〕不伐殺燒,亦不求勝,仁愛天下,所適無怨。

譯文:下去攻伐他人殺生放火,也不追求戰(zhàn)勝他人;仁慈博愛天下生靈,所到之處皆無怨恨產(chǎn)生。

〔十一〕世儻有人,能知慚愧;是名誘進,如策良馬。如策善馬,進道能遠。

譯文:世間倘若有人,能夠知曉自慚自愧,這便叫做自我誘導自我向上進取,就像鞭策良馬加快步伐;如果能以善為馬,向著大道進取就能深入長遠。

〔十二〕人有信戒,定意精進。受道慧成,便滅眾苦。

譯文:世人若有誠實守戒之德,守定意念精益求精,接受大道的訓戒,智慧之見自然形成,就可以滅除各種人生苦惱。

〔十三〕自嚴以修法,減損受凈行。杖不加群生,是沙門道人。

譯文:自我嚴格要求修煉佛法,減損各種欲望接受清凈意念,棍杖不隨意地加害眾多生靈,這便是佛門弟子中得道之人。

〔十四〕無害於天下,終身不遇害。常念於一切,孰能以為怨?

譯文:對天下任何生靈都不加傷害,終其一身皆不遭逢禍害:常常關懷一切生靈,誰還能與這樣的人結下怨仇呢?

老耄品第十九

老耄品者,誨人動力,不與命競,老悔何益?

老耄品的大意是:勸人勤勉努力,不要與生命抗爭,老來后悔又有何益?

〔一〕何喜何笑?念常熾然,深蔽幽冥,如不求定。

譯文:人生在世有什么值得歡喜,值得開顏大笑?妄念常常如火焰般燃燒,深深地被世俗的幽暗昏冥所遮蔽,不如認真地去修禪定。

〔二〕見身形范,倚以為安;多想致病,豈知不真!

譯文:自以為身軀強壯精力旺,倚恃年輕得平安:妄念紛紛多詬病,哪知此身假有身!

〔三〕老則色衰,病無光澤,皮緩肌縮,死命近促。

譯文:老時顏色衰退,病時顏容無光,皮膚松弛肌肉萎縮,生命死期已經(jīng)來臨。

〔四〕身死神徙,如御棄車;肉清骨散,身何可怙?

譯文:身體死亡神識飛走,就像駕車之人丟棄舊車神識丟棄了身體;肌肉消亡腐爛骨骼散架分開,有形身軀哪里可以倚靠?

〔五〕身為如城,骨干肉涂,生至老死,但藏恚慢。

譯文:身體猶如城堡,骨為構架主干,肉為大道通衢,從生至死,只是深藏憤恨惰慢之志。

〔六〕老如形變,喻如故車;法能除苦,宜以力學。

譯文:老來形軀衰變,猶如破舊之車:佛法能除痛苦,應當努力學習。

〔七〕人之無聞,老若特牛;但長肌肥,無有福慧。

譯文:人若末聞佛法,老來猶如祭祀的公牛,只是一味地生長肌肉膘肥祭獻死神,沒有福報沒有智慧。

〔八〕生死無聊⑿,往來艱難,意倚貪身,生苦無端。

譯文:從生到死皆無倚托,來來往往皆有艱難;心意倚托于對身軀的貪戀之上,生命歷程的痛苦將是無際無涯。

〔九〕慧以見苦,是故棄身;滅意斷行,愛盡無生。

譯文:智慧之人可以預見生命之苦,因此拋卻有形身軀:滅除意欲,斬斷意念之根,恩愛棄盡不再受生。

〔十〕不修梵行,又不富財,老如白鷺,守伺空池。

譯文:既不修煉清凈之行,又無足夠養(yǎng)身的財富;老來猶如白鷺孤伶,空空廝守荒蕪水池。

〔十一〕既不守戒,又不積財,老贏氣竭,思故何逮?

譯文:既不堅守戒律,又不積蓄財富;老來贏弱氣竭衰頹,思戀往昔呈田春之日哪里有什么益處?

〔十二〕老如秋葉,行穢監(jiān)錄,命疾脫至,亦用后悔!

譯文:衰老之時猶如秋天樹葉,隨風飄落污穢溝池,外表破敗襤褸不堪,生病將死時,也當后悔當初不學佛法。

〔十三〕命欲日夜盡,及時可動力;世間諦非常,莫惑墮冥中。

譯文:生命之流日夜勝直至盡頭,應當及時勤勉努力學習佛法;世間真理并非真正的佛所指教的真理,切莫迷惑墮入冥冥地獄之中。

〔十四〕當學燃意燈,自練求智慧;離垢勿染污,執(zhí)燭觀道地。

譯文:應當學習如何點燃心意的智慧之燈,自我修煉尋求智慧;遠離污垢;勿要被塵俗污染,手執(zhí)明燭觀看何為大道的境地便去追尋。

愛身品第二十

愛身品者,所以勸學,終有益己,滅罪興福。

愛身品的大意是講人為什么要努力學習佛法,其原因是學習佛法最終對自己有益,滅除罪苦帶來福報。

〔一〕自愛身者,慎護所守,希望欲解,學正不寐。

譯文:自己愛護生命的人,謹慎護守自己的信念;希求渴望解脫諸種欲望糾纏,學習正等之法就不會陷入昏昧。

〔二〕身罵第一,常自勉學,樹乃誨人,不倦則智。

譯文:自我生命的存在為第一要義,應該常常自我勉勵學習佛法;所謂獲利乃是教誨別人,誨人不倦便可稱智。

〔三〕學先自正,然后正人,調身入慧,必遷為上!

譯文:學習佛法首先端正自我言行,然后才能端正他人言行;調順身心進入慧境,必然遷化變成上德之人。

〔四〕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調體正,何愿不至!

譯文:自身都不能得到益處,怎么能將益處施給他人?心意調順得當身體歸入正端,什么心愿不能實現(xiàn)?

〔五〕本我所造,后我自受;為惡自更,如鋼鉆珠。

譯文:前世之我造罪福,后世之我受果報;作惡如能知改悔,猶如金剛穿明珠。

〔六〕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極欲,惡行日增。

譯文:人們若不持守戒律,滋滋蔓蔓猶如藤蔓到處攀緣:放縱情感極騁所欲,罪惡之行日益增加。

〔七〕惡行危身,愚以為易;善最安身,愚以為難。

譯文:罪惡之行危及自身,愚合之人以為易于實踐而毫無顧忌:善德之行最能安定身心,愚閣之人以為難于實踐而畏難不前。

〔八〕如真人教,以道法身;愚者病之,見面為惡;行惡得惡,如種苦種。

譯文:按照真人教誨去做,運用大道來規(guī)約身心;愚閣之人以此為難加以指責,見此之行以為惡行;行使惡行必得惡報,猶如種下苦澀之種必得苦果。

〔九〕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務須熟,彼不自代,習善得善,亦如種甜。

譯文:作惡自然遭受罪行,行善自然享有福報;也要待到盂釜巳各自成熟之時,它們之間不會互相取代行惡得善,行善得惡;實踐善德必得善報,也如種下甘甜種子必享甘甜之果。

〔十〕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欲知利身,戒聞為最。

譯文:自利其身又利他人,獲得好處又不損滅,要想知道如何利身,守戒多聞是最好方法。

〔十一〕如有自愛,欲生天上;敬樂聞法,當念佛教。

譯文:假如有人自愛其身,并想來世生于天界之上:應當敬守佛法樂聞佛法,應當思念佛之敦誨。

〔十二〕凡用必豫慮,勿以損所務;如是意日修,事務不失時。

譯文:凡有所為必須事先有所準備思慮,切勿損害本來應該要做之事;能夠做到這樣便可?心意日修精誠,所為之事就不會錯失時機。

〔十三〕夫治事之士,能至終成利。真見身應行,如是得所欲。

譯文:那些致力于事業(yè)之人,善始善終者能夠獲得益處:真見已明應該身體力行,能夠這樣一定能夠得其所愿。

世俗品第二十一

世俗品者,說世幻夢,當舍浮華,勉修道用。

世俗品的大意是講,世間一切猶如夢幻,應當舍棄浮華,努力修煉大道,一生受用。

〔一〕如車行道,舍平大涂,從邪徑敗,生折軸憂。

譯文:譬如駕車行駛道路,舍棄平坦大道,順從邪僻小路自取失敗,硬是折斷車軸自造煩憂。

〔二〕離法如是,從非法增,愚守至死,亦有折患。

譯文:背離佛法之人亦如這樣,從此非法之行日益增多;愚合一生直至死亡,也就有了「折軸」之憂。

〔三〕順行正道,勿隨邪業(yè),行法臥安,世世無患。

譯文:順從正道而行,勿要隨順邪惡事業(yè),踐履佛法睡臥安穩(wěn),世世代代永無禍患。

〔四〕萬物為泡,意如野馬,居世若幻,奈何樂此!

譯文:世間萬物猶如浮滙隨起隨滅,心意奔走猶如野馬行蹤不定;人生在世若如夢幻,樂此不疲究竟為何?

〔五〕若能斷此,伐其樹根,日夜如是,必至于定!

譯文:若能斬斷戀世情緣,砍伐戀世意識之樹的樹根;日日夜夜砍伐不止,最終必然進入禪定。

〔六〕一施如信,如樂之人;或從惱意,以飯食眾;此輩日夜,不得定意。

譯文:一如既往堅持布施,這是到達快樂境界之人;假如僅是順從煩惱之意,用飯施舍蕓蕓眾生:此輩之人日日夜夜,不能獲得禪定心意。

〔七〕世俗無眼,莫見道真;如少見明,當養(yǎng)善意。

譯文:世俗之人沒有法眼,沒有一人看見大道真諦:假如稍微見識明亮,便當育養(yǎng)向善心意。

〔八〕如厲將群,避羅高溯,明人導世,度脫邪眾。

譯文:猶如大雁率領雁群,躲避羅網(wǎng)高飛遠翔;明道之人引導世人,救度眾生脫離眾邪。

〔九〕世皆有死,三界無安;諸天雖樂,福盡亦喪。

譯文:世俗之人皆有一死,三界皆無安寧;諸層天界即使快樂,福報已盡亦要喪生。

〔十〕觀諸世間,無生不終;欲離生死,當行道真。

譯文:縱觀世間萬物,沒有一種生靈能夠逃脫死亡:要想遠離生死之苦,應當履行大道真諦。

〔十一〕癡覆天下,貪令不見;邪疑卻道,苦愚行是。

譯文:愚癡之意覆蓋天下,貪戀之欲使人不見大道真諦;邪僻疑慮退卻大道流行,故爾世間諸苦愚音等等大肆暢行。十一

〔十二〕一法脫過,謂妄語人;不免后世,靡惡不更。

譯文:一心一意堅守佛法便可解脫罪過,若不信此以為此言虛妄:此等之人不免后來世世代代,跌入惡道,無惡不去,輪回經(jīng)歷。

〔十三〕雖多積珍寶,崇高至于天,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跡⒇。

注解:崇高:高高聳起。滿世間:指財寶充滿世間。

譯文:即使珍寶堆積如山,寶山高聳至于天,以致珍寶滿世間,不如學佛了悟道。

〔十四〕不善像如善,愛如似無愛,以苦為樂像,狂夫為所致。

譯文:笑里藏刀貌似善,苦口婆心似無愛,誰能苦中作樂事,塵世狂夫多如此。

述佛品第二十二

述佛品者,道佛神德,無不利度,明為世則。

述佛品的大意是講,大道與佛的神威大德,沒有一樣不是方便救度的,明明白白可為世人行為準則。

〔一〕己勝不受惡,一切勝世間,睿智廓無疆,開蒙令入道。

譯文:戰(zhàn)勝自己意欲不受惡的折磨,所有一切世俗壓力均能承受;釵智遼廓無邊無際,啟開了蒙昧使之進入大道境界。

〔二〕決綱無罣礙,愛盡無所積;佛意深無極,未踐跡令踐。

譯文:行決世俗愛欲羅網(wǎng)之后就無所牽掛,對世俗恩愛已絕便無所滯執(zhí);佛教之意蘊高深無極,沒有踐行佛法之人可以使他歸依踐行。

〔三〕勇健立一心,出家日夜滅;根斷無欲意,學正念清明。

譯文:勇敢果斷地樹立專一心志,出家之后日日夜夜損減世俗之念;斬斷世俗塵緣就不會有任何欲望,習學正念必然獲得清凈明朗。

〔四〕見諦諍無穢,已渡五道淵;佛出照世間,為除眾憂苦。

譯文:窺見了真諦自然凈潔了污穢,便會出離五道輪回的生死海。佛的出現(xiàn)普照世間,是要除去蕓蕓眾生的煩憂苦難。

〔五〕得生人道難,生壽亦難得,世間有佛難,佛法難得聞。

譯文:求得人生的大道頗為艱難,要想獲得生命長壽亦很難得,世間要想遇佛也很困難,真正的佛法也難隨意聽見。

〔六〕我既無師保,亦獨無伴侶,積一行得佛,自然通圣道。

譯文:生命之我既沒有船師可以保護渡過此岸,也沒有真正伴侶陪同,而是獨立無倚;恒守一道獲得佛法真諦,自然而然通向圣人之道。

〔七〕船師能渡水,精進為橋梁,人以種姓系,度者為健雄。

譯文:撐船的舵手能使船兒順利渡水;精進便是度脫塵世苦海的橋梁:人們因為種姓的羈絆牽連不得脫身,自我救度之人便為人間強健的豪雄。

〔八〕壞惡度為佛,止地為梵志,除饉為學法,斷種為弟子。

譯文:鏟除了惡念自我救度便是佛,停止了心念之處便是清凈之志;除去了對世俗欲望的饑饉便是習學佛法,斬斷了六根煩惱便是佛家弟子。

〔九〕觀行忍第一,佛說泥洹最:舍罪作沙門,無嬈害于彼。

譯文:觀看人世所為「忍行」是第一等苦行,佛所闡揚的「涅槃」是人生最高境界;拋舍了罪惡愿作修行人,不要加害這種悔過之人。

〔十〕不嬈亦不惱,如戒一切持,少食舍身貪,有行幽隱處,意諦以有黠⒄,是能奉佛教。

譯文:不惡罵也不惱怒,持之以恒奉守戒律,節(jié)制飲食舍棄對身體的貪戀,行走在幽靜隱蔽之處,心念真諦有所領悟,如此這般便能奉持佛之教誨。

〔十一〕諸惡莫作,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譯文:各種惡事切莫去做,各種善事堅決履行;自我凈化心中意念,這些均是佛的各種教義。

〔十二〕佛為尊貴,斷漏無淫,諸釋中雄,一群從心。

譯文:佛乃至尊至貴,已經(jīng)斬斷煩惱除去淫欲,是救度世人領袖中的最偉大者,統(tǒng)領眾生歸依佛教。

〔十三〕快哉福報,所愿皆成;敏于上寂,自致泥洹。

譯文:譯文:多么歡快呀福報來臨之時,所愿之事終有所成;迅速理解最高寂靜,自我精進達到涅槃境界。

〔十四〕或多自歸⒅,山川樹神,廟立圖像,祭祀求福。

譯文:有的人為求自我救度,樹立山川各種神只,建立廟宇繪制圖像,祭祀諸神以求多福。

〔十五〕自歸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來,度我眾苦。

譯文:如此這般救度自己,并非吉利上等方法,這些神靈并不能來,救度我等眾生之苦。

〔十六〕如有自歸,佛法圣眾,道德四諦,必見正慧!

注解:圣眾:比眾教更高明,且方法更多。

譯文:如若有人自我救度,佛法之中上等之法眾多;僅是「苦集滅道」四圣諦,必然使人獲得正等智慧。

〔十七〕生死極苦,從諦得度,度世八道,斯除眾苦。

譯文:生死的極度痛苦,從真諦處獲得救度;救度世間的八種法則,這樣才能驅除各種苦陽。

〔十八〕自歸三尊,最吉最上!唯獨有是,度一切苦。

譯文:自度憑依「佛法僧」三寶,最為吉利最為高明:唯獨擁有「佛法僧」三寶,能夠解脫世間一切苦厄。

〔十九〕士如中正,志道不慳,利哉斯人,自歸佛者。

譯文:上人如若中道直行,專志向道毫不畏縮,自心歸依佛法,這樣的人啊一定獲得大益。

〔二十〕明人難值,亦不比有;其所生處,族親蒙慶。

譯文:明智之人難以遇見,也不能是比比皆是:他所生活之處,家族親人都能承受吉慶。

〔二十一〕諸佛興快,說經(jīng)道快,眾聚和快,和則常安。

譯文:許多佛出現(xiàn)令人快樂,述說恒常大道暢快,眾人和睦相處歡快,平和相處就能相安無事。

安寧品第二十三

安寧品者,差次安危,去惡即善,快而不墮。

安寧品的大意是,區(qū)分平安與危險的具體表征,從而使人們遠離惡而趨近善,身心歡快但不墮落。

〔一〕我生已安,不慍于怨;眾人有怨,我行無怨。

譯文:我佛陀自稱的身心已安定,無怨無怒不動心;塵世庸眾多有怨,我行佛道不動瞋。

〔二〕我生已安,不病于病;眾人有病,我行無病。

譯文:我的身心已安定,不再病于因緣病;眾人皆有生、老、病、死四大病,我行佛道無此病。

〔三〕我生已安,不戚于憂;眾人有憂,我行無憂。

譯文:我的身心已安定,亦無煩惱亦無憂;塵世凡夫煩腸斷,我行佛道樂無愁。

〔四〕我生已安,清凈無為;以樂為食,如光音天。

譯文:我的身心已安定,心靈清凈無所作為;以喜悅為食,如同住在光音天。

〔五〕我生已安,澹泊無事;彌薪團火,安能燒我?

譯文:我的身心已安定,心志澹泊無所事事;即使窮盡人間薪柴聚集火力,又怎能燒著我的身上?

〔六〕勝則生怨,負則自鄙,去勝負心,無諍自安。

譯文:戰(zhàn)勝了他人則制造怨恨,被他人擊敗則生出自卑心理:除去勝負意念,無諍無吵樂安靜。

〔七〕熱無過侄,毒無過怒,苦無過身,樂無過滅。

譯文:熱惱莫過于淫欲,歹毒莫過于怒火,最大之苦莫過于有身,極樂之境莫過于涅槃。

〔八〕無樂小樂,小辯小慧,觀求大者,乃獲大安。

譯文:勿以世俗小樂為樂,勿求世俗的小辯小慧,當求出世之樂之慧,獲此大樂大慧永安康。

〔九〕我為世尊,長解無憂,正度三有,獨降眾魔。

譯文:「我」乃世間至高無上的尊者,它可為眾生解脫惱憂,救度凡眾出離三界,獨力能降眾多魔軍。

〔十〕見圣人快,得依附快,得離愚人,為善獨快。

譯文:見到圣人使人愉快,能夠憑依圣人使人愉快,能夠遠離愚蒙之人,行使善事使人愉快。

〔十一〕守正道快,巧說法快,與世無諍,戒具常陜。

譯文:堅守正道使人愉快,巧妙闡說佛法使人歡快:與世人無爭,守戒之德圓滿使人常常愉快。

〔十二〕依賢居快,如親親會;近仁智者,多聞高遠。

譯文:依傍賢人結廬而居愉快,仿佛親族相互聚會:靠近仁人智士,更多地聆聽高妙深遠之道理。

〔十三〕壽命鮮少,而棄世多,學當取要,令至老安。

譯文:長壽之人很少,中途謝世者甚多:學習佛法應當善取精要,使人到老安樂平穩(wěn)。

〔十四〕諸欲得甘露,棄欲滅諦快,欲度生死苦,當服甘露味。

譯文:諸位想要獲得甘露般甜美的佛法之人,應該拋棄欲望,涅槃之境使人愉快:要想度脫生死苦海,應當常飲甘露般佛法之味。

好喜品第二十四

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貪欲,則無憂患。

好喜品的大意是要人們禁絕喜好諸多欲望,能夠做到不貪戀欲望,則將沒有任何憂愁禍患。

〔一〕違道則自順,順道則自違;舍義取所好,是為順愛欲。

譯文:違背大道之人就會順從自我欲望,順從大道之意就會跟自我欲望斗爭;舍棄道義投取自我嗜好,這便叫做順從愛意與欲望。

〔二〕不當趣所愛,亦莫有不愛;愛之不見憂,不愛見亦憂。

譯文:不去會見可愛的人,也不會合不愛的人:不見所愛之人心中憂,見到憎惡之人心亦憂。

〔三〕足以莫造愛,愛惜惡所由。已除給縛者,無憂無所憎。

譯文:因此不要造作、生出愛意,愛亦是憎恨厭惡產(chǎn)生的緣由;既然已經(jīng)解除了制造束縛的使動者,也將會無所憂慮無所憎恨。

〔四〕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

譯文:愛意與喜好產(chǎn)生憂愁,愛意與喜好產(chǎn)生畏懼;沒有任何鍾愛任何喜好,哪里會有什么憂愁什么畏懼呢?

〔五〕好樂生憂,好樂生畏;無所好樂,何憂何畏?

譯文:求樂之人多生憂愁,好樂之人多生畏懼;平生不求喜樂事,哪里會有畏懼和憂愁?

〔六〕貪欲生憂,貪欲生畏;解無貪欲,何憂何畏?

譯文:貪欲至極便生憂愁,貪婪無厭足便生畏懼:了悟無貪無欲樂,哪里會有什么畏懼和憂愁?

〔七〕貪法戒成,至誠知慚;行身近道,為眾所愛。

注解:行身:即意志和身體。

譯文:專心佛法戒德成,至誠方知反省人生:矢志持身修佛道,眾人愛戴此等人。

〔八〕欲態(tài)不出,思正乃語;心無貪愛,必截流渡。

譯文:欲望之意勿使流露于言行,思想端正然后方才言語,心無所貪亦無受,定能截斷輪回而出離苦海。

〔九〕譬人久行,從遠吉還,親厚普安,歸來喜歡。

譯文:就像人久客他鄉(xiāng),從遠處平安歸來,看到親人厚友均皆安奸,歸來之時皆歡喜。

〔十〕好行福者,從此到彼,自受福祚,如親來喜。

譯文:喜歡造福之人,從今世到后世,自然享受造福的福報,就像親人遠道而來令人歡喜一樣。

〔十一〕起從圣軟,禁制不善;近道見愛,離道莫親。

譯文:開初就聽從圣人的教導,禁制心中不善的念頭;靠近佛道就會被人愛戴,背離佛道將會眾叛親離。

〔十二〕近與不近,所往者異;近道升天,不近墮獄。

譯文:人生結局各不同,就看他是靠近佛道還是遠離佛道;靠近佛道之人可以升入天界,遠離佛道之人將會墮入地獄。

忿怒品第二十五

忿怒品者,見瞋恚害;寬弘慈柔,天祐人愛。

忿怒品的大意是說:人若能夠看出瞋怒、怨憤的危害性,自持寬弘慈愛柔和之心,則上蒼保佑人所共愛。

〔一〕忿怒不見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隨身。

譯文:忿怒之時就看不到佛法,忿怒之時就不知大道:能夠消除忿怒之人,幸福與喜悅常常隨身而在。

〔二〕貪淫不見法,癡愚意亦然,除淫去癡者,其福第一尊。

譯文:貪婪淫蕩就看不到佛法,癡愚之人也是如此:驅除淫欲趕走癡意之人,他所獲得的福報為第一等福報。

〔三〕恚能自制,如止奔車;是為善御,棄冥入明。

譯文:有憤怒但能自我控制,猶如止住奔跑中的大車;這樣的人可稱是善于駕車之人,拋棄了昏冥而進入了光明之境。

〔四〕忍辱勝恚,善勝不善;勝者能施,至誠勝欺。

譯文:人生必須承受住侮辱戰(zhàn)勝憤怒,善德最終戰(zhàn)勝不善;真正的勝者能夠博施恩德,至誠之德最終能夠勝欺詐之行。

〔五〕不欺不怒,意不多求,如是三事,死則上天。

譯文:不自欺亦不憤怒,心意也不多貪求;能夠做到這三件事,死后便可升入天界。

〔六〕常自攝身,慈心不殺,是生天上,到彼無憂。

譯文:常常自己管東身心,心懷仁慈不殺生靈;這樣的人可以升入天界,直到彼岸亦無憂愁。

〔七〕意常覺悟,明暮勤黨,漏盡意解,可致泥洹。

譯文:意念常常明悟事理,朝暮勤懇學習佛法:煩惱消盡意念覺解,如此便可進入涅槃境界。

〔八〕人相謗毀,自古至今,既毀多言,又毀訥訶;亦毀中和;世無不毀。

譯文:人們之間相互毀謗攻擊,從古到今都是如此;既毀謗人們多言,又毀謗木訥寡言;也毀謗中和君子,世間眾生之相無不遭毀。

〔九〕欲意非圣,不能制中;一毀一譽,但為利名。

譯文:有心要毀謗圣賢,自然就不能中道而行;人世間的一毀一譽之間,無非都為了利益與名聲罷了。

〔十〕明智所譽,唯稱是賢;慧人守戒,無所譏謗。

譯文:明智之人所證譽的德與行,只有賢德之人與之相符;智慧之人堅守戒律,沒有什么把柄讓人譏毀誹謗。

〔十一〕如羅漢凈,莫而誣謗;諸天咨嗟,梵釋所稱。

譯文:假如同羅漢般的凈潔無垢,就沒有什么能讓人毀謗了;諸天之人為之感嘆為之贊美,梵釋亦將稱譽羅漢般的凈潔。

〔十二〕常守慎身,以護祐恚;除身惡行,進修德行。

譯文:經(jīng)常守護意念謹慎身體之行,從而調伏瞋怒之心不起;除去身心中的惡行,進而修煉大德品行。

〔十三〕常守懼言,以護瞋恚;除口惡言,誦習法言。

譯文:經(jīng)常守護意念謹慎自己言語,從而調伏瞋怒之心不起:除去口中惡毒的言辭,誦讀習學佛法言語。

〔十四〕常守慎心,以護瞋恚;除意惡念,思惟念道。

譯文:經(jīng)常守護意念謹慎心念所思,從而呵護瞋怒之心不起;除去心意中的惡毒念頭,思惟謹以道法為相。

〔十五〕節(jié)身懼言,守攝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強。

譯文:使身行有節(jié)言語謹慎,守護管束其心念的活動;舍棄憤恨踏上「大道」,忍受住侮辱最為堅強。

〔十六〕舍恚離慢,避諸愛貪,不著名色,無為滅苦。

譯文:舍棄憤怒遠離傲慢,避開各種愛意貪欲:不在各種概念表相以及世俗物相上滯粘執(zhí)著,無所作為便可熄滅人生痛苦。

〔十七〕起而解怒,淫生自禁,舍不明健,斯皆得安。

譯文:開初若能慧解憤怒的害處,淫欲產(chǎn)生之時自然能夠加以控制;舍棄沒有智慧武裝的世俗剛健強壯,這些均能獲得人生的平安。

〔十八〕瞋斷臥安,恚滅淫憂;怒為毒本,軟意梵志;言善得譽,斷為無患。

譯文:瞋意已斷則睡臥安穩(wěn),憤恨熄滅、淫欲憂愁也消除殆盡,人生獲安;憤怒之意乃是歹毒之本源,柔和之間接近清凈之志;言語和善必益,斷然不會遭遇禍患。

〔十九〕同志相近,詳為作惡,后別余恚,火自燒惱。

譯文:志同道合之人本來相互親近,卻假裝不知故意為惡:后來分別之后留下憤恨,余恨之火燃燒自我煩惱不已。

〔二十〕不知慚愧,無戒有怒,為怒所牽,不厭有務。

譯文:不知道慚愧,沒有持戒之德便有怒意;人若被怒意牽制,就不會滿足自我應做之事而另有他圖。

〔二十一〕有力近兵,無力近軟,夫忍為上,宜常忍羸。

譯文:有力之人容易靠近械斗之事,無力之人靠近柔和之心;只有那忍的功夫最為上策,應該常常忍于贏弱的狀態(tài)之中。

〔二十二〕舉眾輕之,有力者忍;夫忍為上,宜常忍贏。

譯文:大凡眾人都輕視這種人,有力之人忍受欺侮;只有那忍最為上策,應該常常忍于羸弱的狀態(tài)之中。

〔二十三〕自我與彼,大畏有三,如知彼作,宜滅己中。

譯文:無論是我還是他,最大的畏懼有三種:如若知曉這三一種畏懼已經(jīng)萌芽,應當熄滅在自己?心意之中。

〔二十四〕俱兩行義,我為彼教;如知彼作,宜滅己中。

譯文:同時堅持兩種對立的義理,我向這種想法進規(guī)一言,如若知曉這種兩行之義念頭已經(jīng)萌發(fā),應當熄滅在自己心意之中。

〔二十五〕善智勝愚,矗言惡說;欲常勝者,于言宜默。

譯文:最好的智慧終能戰(zhàn)勝愚闇,以及粗陋語言邪惡說教:想要常常保持勝者的姿態(tài),應該在言辭方面保持緘默。

〔二十六〕夫為惡者,怒有怒報;怒不報怒,勝彼鬬負。

譯文:那些作惡之人,怒行之后必有怒報,怒行若不遭遇怒的回報,那么要戰(zhàn)勝他人必然以爭斗決出勝負。

塵垢品第二十六

塵垢品者,公別清濁;學當潔白,無行污辱。

鹿垢品的大意是公開分別清行與濁行的不同,學習佛法應當與白無瑕,不要做出一些污辱之事。

〔一〕生無善行,死墮惡道;往疾無問,到無資用。

譯文:活著時沒做一件好事,死后就會墮入惡道之中;生命迅速地向地獄靠近,一旦墮入地獄就只有受苦受刑。

〔二〕當求智慧,以然意定;去垢勿污,可離苦形。

譯文:應當追求智慧,以正確的意念安定晝心;除去污垢勿要污染,可以遠離諸種苦相。

〔三〕慧人以漸,安徐精進,洗除心垢,如工鏈金。

譯文:智慧之人漸次地修行,安穩(wěn)徐緩精進助善;洗除心念中污垢,猶如工匠鍛鏈金子一樣使之純凈。

〔四〕惡生于心,還自壞形,如鐵生垢,反食其身。

譯文:惡念生于心中,結果還是自壞其身:猶如白鐵生銹,反而自己吞食自身。

〔五〕不誦為言垢,不勤為家垢,不嚴為色垢,放逸為事垢。

譯文:不誦佛經(jīng)便是言語污垢不凈,不勤勞持家便是家庭污垢不凈不嚴格守戒便是身處污垢之中,放縱自己行為便是眾多污垢事件之一。

〔六〕慳為惠施垢,不善為行垢,今世亦后世,惡法為常垢。

譯文:怪吝便是惠施品德之污垢,不善之行便是人的品行之污垢:當今之世及后來之世,惡法總為恒常的污垢。

〔七〕垢中之垢,莫甚于癡;學當舍惡,比丘無垢。

譯文:污垢之中的污垢,沒有超過癡意之污垢了;學習佛法應當舍棄惡念,比丘是沒有任何污垢的人。

〔八〕茍生無恥,如鳥長喙;強顏耐辱,名曰穢生。

譯文:茍且偷生就會沒有廉恥,就像鳥兒長了張長嘴隨意詆毀他人;強作歡顏忍受屈辱,這樣的人生可以稱之為污穢的人生。

〔九〕廉恥雖苦,義取清白,避辱不妄,名日潔生

譯文:廉正有恥即使清苦,但于道義而言則清清白白:避開屈辱不生虛妄之言,這樣的人生便可稱之為干凈的人生。

〔十〕愚人好殺,信無誠實,不與而取,好犯人婦。

譯文:愚合之人喜歡殺生,沒有一點誠實品德:不去施與卻要妄取,喜歡騷擾他人之婦。

〔十一〕逞心犯戒,迷惑于酒;斯人世世,自掘身本。

譯文:放縱心意違犯戒律,迷惑于酒醉之中:這等人世世代代,都在自我挖掘毀滅生命之根本。

〔十二〕人如覺是,不當念惡;愚近非法,久自燒沒。

譯文:人們若能覺悟這種道理,不當再去以惡為念:愚合就十分靠近非法之境,久而久之就自然焚燒毀滅。

〔十三〕若信布施,欲揚名譽;貪人虛篩,非入凈定。

譯文:假如相信布施行為,是要宣揚自己的名譽:貪婪之人就會虛飾其行,并不能夠進入清凈安定之境。

〔十四〕一切斷欲,截意根源,盡夜守一,必入定意!

譯文:斬斷一切欲念,截斷妄意之根源,盡夜持守一心,必然進入禪定的意念。

〔十五〕著欲為塵,從染壟漏;不染不行,凈而離愚。

譯文:粘著于欲望便是塵世心態(tài),順從世俗之習便會生出煩惱:不被世俗所染不為世俗之行,心意清凈從而遠離愚闇。

〔十六〕見彼自侵,常內自?。恍新┳云?,漏盡無垢。

譯文:看見人們相互攻伐,常常應當自我反?。阂飧鶡谰蜁晕仪址ィ瑹莱M就沒有世俗污垢。

〔十七〕火莫熟于侄,捷莫疑于怒;網(wǎng)莫密于癡,愛流駚于河。

譯文:即使是火也比不上淫欲之火躁熱,再快的速度比不上怒意迅速地引發(fā)出橫禍;所有的羅網(wǎng)比不上癡意之細密,愛意流淌的速度甚于流淌的河流。

〔十八〕虛空無轍跡,沙門無外意;眾人盡樂惡,唯佛凈無穢。

譯文:心靈虛空門外就沒有送往迎來的大車印痕,沙門之輩心中就會除卻各種妄念;庸凡眾生都以惡行為樂,只有佛清凈沒有污穢。

〔十九〕虛空無轍跡,沙門無外意;世間皆無常,佛無我所有。

譯文:心靈虛空門外就沒有送往迎來的大車印痕,沙門之輩心中就會除卻各種妄念;世間一切都是無常不定,佛已破除了對我之所有的執(zhí)著。

奉持品第二十七

奉持品者,解說道義,法貴德行,不用貪侈。

奉持品的大意是解說大道之精義,告訴人們學習佛法之人要重視品德,不要貪婪奢侈。

〔一〕好經(jīng)道者,不競于利。有利無利,無欲不惑。

譯文:愛好佛法之人,不與他人競奪利益:不在乎有利還是無利,因為無欲故爾不惑。

〔二〕常愍好學,正心以行,權懷寶慧,是謂為道。

譯文:常常努力地學習佛法,端正心念從事修行:懷抱佛教出世的最高智慧,這便稱之為修行佛道。

〔三〕所謂智者,不必辯言;無恐無懼,守善為智。

譯文:所謂智慧之人,不必以辯才顯示能力;無有恐怖沒有畏懼之事之物,堅守善的律令便是智慧之人。

〔四〕奉持法者,不以多言;雖素少聞,身依法行;守道不忘,可謂奉法。

譯文:奉持佛法之人,不以多言著稱;即使平常很少聞聽佛法之言,只要身心依照佛法修行即可:堅守佛道永遠不忘,這樣便可以叫著奉持佛法。

〔五〕所謂長老,不必年耆;形熟發(fā)白,蠢愚而已。

譯文:我們所說的長老,不必定是年長之人;如若只是外表成熟頭發(fā)花白而缺乏智慧,這種老者只是愚蠢的匹夫而已。

〔六〕謂懷諦法,順調慈仁;明達清潔,是為長老。

譯文:我們只是稱呼那些胸懷真諦佛法,行慈為仁心調順,明智通達心清凈之人為長老。

〔七〕所謂端正,非色如華;慳嫉虛飾,言行有違。

譯文:我們所講的端正,并不是外表美如華容;如果內心慳吝嫉妒外表虛華矯飾,其言其行必然有違佛法。

〔八〕謂能舍惡,根原已斷,慧面無恚,是謂端正。

譯文:我們是說能夠舍棄惡念,癡瞋貪根已斬斷,智慧并且無憤恨,此等之人謂端正。

〔九〕所謂沙門,非必除發(fā);妄語食取,有欲如凡。

譯文:我們所說的沙門,并不一定是指那些剃發(fā)之輩;雖然剃發(fā),卻隨便胡說貪婪攝取,心存欲望如同庸凡之人亦非沙門。

〔十〕謂能止惡,恢廓弘道,息心滅意,是為沙門。

譯文:我們是指能夠止住心中惡念,恢宏廓大正道,停息心中雜念滅除諸多意欲之人,這等人才是真正的沙門。

〔十一〕所謂比丘,非時乞食;邪行望彼,稱名而已。

譯文:我們所認為的比丘,并不是指那些按時乞討之輩;如若此輩行為邪僻,那么便僅僅是擁有比丘的空名而已。

〔十二〕謂舍罪福,凈修梵行,慧能破惡,是為比丘。

譯文:〔我們〕是指能夠舍棄罪惡與福報,凈心修清凈之行,智慧有力破除惡念,這便是真正的比丘。

〔十三〕所謂仁明,非口不言;用心不凈,外順而已。

譯文:我們所說的仁慈明達,并不是指口不言語;如若內心并不清凈,那僅是外表和順而已。

〔十四〕謂心無為,內行清虛,此彼寂滅,是為仁明。

譯文:我們是指心念無為之道,內思出離意清虛,六根清凈妄念寂滅,這樣才可稱之為仁明。

〔十五〕所謂有道,非救一物,普濟天下,無害為道。

譯文:我們所說的有道之行,并不是指拯救某一具體的生命;而是指普濟天下蒼生,無害于萬物便是有道。

〔十六〕戒眾不言,我行多誠,得定意者,要由閉損。

譯文:使眾人持守戒律勿須多言,我自身行為誠實無欺即可;要想獲得禪定意念之人,必須通過關閉?心念減損意欲開始。

〔十七〕意解求安,莫習凡夫,使給未盡,莫能得脫。

譯文:心意了悟就可求得人生安樂,切勿學習庸凡之人所為;施給束縛的意念沒有解悟徹底,那么沒有誰能在這種人生狀態(tài)下得以超脫塵世苦惱。

道行品第二十八

道行品者,旨說大要;度脫之道,此為極妙。

道行品旨在闡述人生的根本要義:在各種解脫的方法中,此品所說的道理最為精妙。

〔一〕八直最上道,四諦為法跡,不淫行之尊,施燈必得明!

譯文:「八直」是最上等大道,「四諦」是佛法之真跡:不淫是諸行之中至上法寶,布施燈火必然獲得光明。

〔二〕是道無復畏,見凈乃度世,此能壞魔兵,力行滅邪苦。

譯文:擁有這種法則不再有所畏懼,知見已經(jīng)清凈便可擺脫世俗羈絆;擁有此道可以破擊魔兵的攻擊,盡力踐行此道就可以滅除邪惡痛苦。

〔三〕我已開正道,為大現(xiàn)異明,已聞當自行,行乃解邪縛。

譯文:我佛已經(jīng)開啟了正道,已經(jīng)為世人大放異樣光明;已經(jīng)聞聽了此道的人應當自我踐行,踐行此道便可解脫邪念的捆縛。

〔四〕生死非??啵苡^見為慧;欲離一切苦,行道一切除。

譯文:生死之苦乃是因為不能永恒而導致的痛苦,能夠觀察到此種苦相便是智慧的人:要想遠離一切塵世苦難,力行正道一切苦難均會解除。

〔五〕生死非???,能觀見為慧;欲離一切苦,但當勤行道。

譯文:生死之空乃是因緣離散無自性,能夠看穿生死空相便是智慧的人:要想遠離一切塵世苦難,只應當勤勉地踐行八正道。

〔六〕起時當即起,莫如愚覆淵;與墮與瞻聚,計疲不進道。

譯文:能夠從世俗的泥潭中站起來的時候應當立即站起來,不要像愚闇之人深深地掉進深淵:隨同墮落與瞻前顧后的人相處相聚,思慮疲憊難以精進走進「道」的境界。

〔七〕念應念則正,念不應則邪;慧而不起邪,思正道乃成

譯文:念與念相應則品行端正,念與念不相應則德行易邪;擁有智慧則不起邪念;思念八正道則道行成功。

〔八〕慎言守意正,身不善不行;如是三行⑥除,佛說是得道。

譯文:謹慎言語護守意念歸于端正,身處不善之境就不行動;能若具有這樣三種品行,我佛認為這種做法已經(jīng)得道。

〔九〕斷樹無伐本,根在猶復生;除根乃無樹,比丘得泥洹。

譯文:砍伐樹木若下掘出樹根,樹根在地仍然可以再生新苗;清除樹根便就不再產(chǎn)生樹苗,比丘因斬斷意念大樹之根便可以進入涅槃境界。

〔十〕不能斷樹,親戚相戀;貪意自縛,如犢慕孔。

譯文:不能斬斷樹根,親戚相互掛念:貪戀之意自然綁縛人心,猶如牛犢貪慕母乳不肯相舍。

〔十一〕能斷意本,生死無疆;是為近道,疾得泥洹。

譯文:能夠斬斷意欲之根,生死之期就會無邊無際:這樣便是接近大道,迅速進入涅槃境界。

〔十二〕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癡致死,除三得道。

譯文:貪婪淫蕩令人速老,瞋怒憤恨令人生病,愚闇癡心令人致死,除去貪、瞋、癡,便可獲得八正道。

〔十三〕釋前解后,脫中度彼;一切念滅,無復老死。

譯文:消除以前業(yè)障解開以后過結,解脫心中煩惱進入彼岸:一切塵世意念熄滅,不再產(chǎn)生老與死的種種痛苦。

〔十四〕人營妻子,不觀病法;死命卒至,如水湍驟。

譯文:人們精心地照料妻子兒女,看不出萬物均將壞死的趨勢:死神突然降臨之時,猶如急湍流水突然而至。

〔十五〕父子不救,余親何望?命盡怙親,如盲守燈。

譯文:命盡父與子互不能救,其他親戚又有何指望?生命將盡而想依靠親人,就像盲人空守燈火毫無用處。

〔十六〕慧解是意,可修經(jīng)戒;勤行度世,一切除苦。

譯文:若能慧解這些道理,即當修習佛教的戒律,勤于修行度脫世人,一切痛苦皆可消除。

〔十七〕遠離諸淵,如風卻云;已滅思想,是為知見。

譯文:遠離各種煩惱的淵藪:就像大風卷走云朶,如若徹底地熄滅思想,這樣便可稱著有了知見。

〔十八〕智為世長⒄,恢樂無為;知受正孜,生死得盡。

譯文:智慧是世間第一等重要價值,安于無所作為的狀態(tài):知道接受端正教義,生死之苦可以超脫干盡。

〔十九〕知眾行空,是為意見;疲厭世苦,從是道除。

譯文:知道塵世所作所為皆空幻,這便是智慧之見;厭倦人世間種種苦惱,從此便可消除世俗之苦的束縛。

〔二十〕知眾行苦,是為慧見;疲厭世苦,從是道除。

譯文:知道庸眾所為是「苦」,這便是智慧之見;厭倦人世間種種苦惱,從此便可消除世俗之苦的束縛。

〔二十一〕眾行非身,是為意見;疲厭世苦,從是道除。

譯文:知道庸眾所為皆是于身有害,這便是智慧之見:厭倦人世間種種苦惱,從此便可消除世俗之苦的束縛。

〔二十二〕吾語汝法,愛箭為射;宜以自勖⒇,受如來言。

譯文:我告訴你們佛法,「愛」是離弦之箭快利無比;人們應當自我拯救,接受如來的勸說。

〔二十三〕吾為都已除,往來生死盡;非一情以解,所演為道眼。

譯文:我的所有行為都已除去了世俗的牽掛,來來往往的生死之念消除殆盡:并不是以某種專一的感情關注來解脫世俗的其他雜念,我所闡釋宣演的都是大道的關踺之義。

〔二十四〕駃流注于海,潘水漾疾滿,故為智者說,可趣服甘露。

譯文:快速流動的河水注入大海,潘河之水蕩漾又會迅速地漲滿,所以向有智慧之根的人說法,可以趨奔飲服如同甘露般甜美的佛法以免生死之苦。

〔二十五〕前未聞法輪,轉為哀眾生,于是奉事者,禮之度三有。

譯文:前世沒有聆聽過佛法的教誨,今生迅速地轉化為可哀的蕓蕓眾生;因此奉事佛法之人,學習佛法可以度脫三界的苦惱。

〔二十六〕三念可念善,三亦難不善,從念而有行,滅之為正斷。

譯文:三種念頭可以善為念的內容,三種念頭也很難不以善為內容:由念開始方才有行動,熄滅各種邪念便是真正的解脫進入涅槃。

〔二十七〕三定為轉念,棄猗行無量,得三三窟除,解結可應念。

譯文:「三定」便是轉變意念,拋開了倚賴之心其福無量:獲得「三定」則貪、瞋、癡便可驅除,解開了怨結便可以使意念端正以佛法僧三寶為念。

〔二十八〕知以戒禁惡,思惟慧樂念,已知世成敗,息意一切解。

譯文:知道憑依戒律來禁制惡的傾向,思想只有以智慧保證才能以心念為樂不為雜念煩惱;既然已經(jīng)知曉世間成敗之道理,熄滅一切妄意所有束縛終將解脫。

廣衍品第二十九

廣衍品者,言凡善惡,積小致大,證應章句①。

廣衍品的大意是講:無論善惡之行,積小成大,最終都會應證《法句》上所說的道理。

〔一〕施安雖小,其報彌大;慧從小施,受見景福。

譯文:施舍給他人的平安即使很小,但這種施舍的福報卻是很大;智慧之人從小小的施舍開始,最后得到的卻是很大的福報。

〔二〕施勞于人,而欲望祐;殃咎歸身,自遘廣怨。

譯文:施加辛勞給別人,卻又希望獲得保佑:禍殃罪報反歸自身,自然廣泛地遭遇怨恨。

〔三〕已為多事,非事亦造,伎樂放逸,惡習日增。

譯文:已經(jīng)做了很多事情,不該做的事也已做了:耽于俳優(yōu)所奏之樂放縱心意,丑惡習慣與日俱增。

〔四〕精進惟行,習是舍非,修身自覺,是為正習。

譯文:日日精進佛法不止,踐行正確法則舍棄非法行為,修行身心自我覺解佛法,這便是端正的踐行之道。

〔五〕既自解慧,又多學問;漸進普廣,油酥投水。

譯文:既然自己悟解了智慧,況且又有廣博的學問;漸漸地進于大道趨向普遍廣大,好像把油酥投入水中慢慢地水乳交融。

〔六〕自無慧意,不好學問;凝縮狹小,酪酥投水。

譯文:自己沒有智慧之意,又不喜愛學習請教;心胸漸趨凝結緊縮狹窄,就像煎好的酪酥投入水自然沈淪。

〔七〕近道名顯,如高山雪;遠道暗味,如夜發(fā)箭。

譯文:靠近大道聲名顯赫,猶如高山之雪遠遠可見;遠離佛道便會愚蒙,猶如黑夜射箭無人知曉。

〔八〕為佛弟子,常悟自覺;晝夜念佛,惟法思眾。

譯文:作為佛門弟子,常常解悟自我的覺醒:晝夜不停地念佛,一心以佛法、圣僧為念。

〔九〕為佛弟子,常悟自覺;日暮思禪,樂觀一心。

譯文:作為佛門弟子,常常解悟自我的覺醒:白天黑夜以禪定為思,樂于觀照自我的專心致志。

〔十〕人當有念意,每食知自少;則是痛欲薄,節(jié)清而保壽。

譯文:每當生活飽暖無虞之時,就應自覺的減少食量;按照這一方法實踐,痛苦與欲望自然減少,節(jié)食可以使人長壽。

〔十一〕學難舍罪難,居在家亦難;會止同利難,艱難無過有。

譯文:學道誠難舍罪亦難,家如火宅居于其中也艱難:合伙謀財更困難,最難莫過有吾身。

〔十二〕比丘乞求難,何可不自勉?精進得自然,后無欲于人。

譯文:比丘乞食誠尷尬,何不自勉修佛道?精進不止受供養(yǎng),最終無須求于人。

〔十三〕有信則戒成,從戒多致寶;亦從得諧偶,在所見供養(yǎng)。

譯文:信仰堅定戒德成,因戒可得出世寶:亦可因此得同道,所到之處皆供養(yǎng)。

〔十四〕一坐一處臥,一行無放恣,守一以正身,必樂居樹間。

譯文:或坐或臥或行走,心定如石不放逸,專心一志求寂滅,必然樂于住樹間。

地獄品第三十

地獄品者,道泥輩事,作惡受惡,罪牽不置。

地獄品的大意是講,地獄中的事情,作惡之人必受惡報,罪惡報應牽強附會不得。

〔一〕妄語地獄近,作之言不作;二罪后俱受,自作自牽往。

譯文:謊語欺人死后將墮地獄,已作惡事卻說「我未作」,兩種罪行后來皆承受,自己造下的罪孽自己牽引自己進入地獄。

〔二〕法衣在其身,為惡不自禁,茍沒惡行者,終則墮地獄。

譯文:即使法衣穿于身上,但是作惡行為不止:行為茍且甘心隱于種種惡行之中,此人最終將墮入地獄之中。

〔三〕無戒受供養(yǎng),理豈不自損?死噉燒鐵丸,然熱劇火炭。

譯文:沒有戒德卻接受別人供養(yǎng),從法理上講豈不是自損其德?這種人死后生吞炙熱著的鐵丸,內心痛苦躁熱有甚于燃燒的木炭。

〔四〕放逸有四事,好犯他人婦,臥險非福利,毀三侄決四。

譯文:放縱逸樂有四種表現(xiàn):喜歡侵犯他人之妻女,身處危險之境無福報,三是詆毀他人,四是驕奢淫夫。

〔五〕不福利墮惡,畏而畏樂寡,王法重罰加,身死入地獄。

譯文:不做有福有利之事,又墮入惡道,畏而又畏其實很少快樂:王法又施加重重責罰,身死之后墮入地獄之中。

〔六〕譬如拔菅草,執(zhí)緩則傷手;學戒不禁制,獄錄乃自賊。

譯文:就像拔草割草一般,握得不緊就易割傷手掌;學習持戒卻又不禁制其欲,死后墮入地獄自受惡報。

〔七〕人行為慢墮,不能除眾勞;梵行有玷缺,終不受大福。

譯文:人的行為若是散漫墮落,就不能驅除眾多勞祿:在修清凈行方面若有缺陷污點,終身都不會享有大福報。

〔八〕常行所當行,自持必令強;遠離諸外道,莫習為塵垢。

譯文:常常做一些應該做的事,自守戒律必然能使自己堅強。遠離各種外方邪道,不要沾染外道以免蒙上污垢。

〔九〕為所不當為,然后致郁毒;行善常吉順,所適無悔悟。

譯文:做了不該做的事,后來必然產(chǎn)生憂郁和痛苦:行善常常大吉順利,所到之處沒有后悔懊惱。

〔十〕妄證求賂,行己不正,怨誓良人,以枉治士;罪縛斯人,自投于坑。

譯文:謊稱得道以求他人供養(yǎng),自己心行不正,卻去毀謗好人,此乃用邪道蒙蔽世人;其人將因罪業(yè)縛綁,自設陷阱自投火坑。

〔十一〕如備邊城,中外牢固;自守其心,非法不生;行缺致憂,令墮地獄。

譯文:猶如守衛(wèi)邊疆城鎮(zhèn),里里外外都要牢固;正心守意無妄念,非法之念便不會產(chǎn)生:品行有缺點將導致憂患,自己使自己墮入地獄。

〔十二〕可羞不羞,非羞反羞;生為邪見,死墮地獄。

譯文:應該感到羞恥的卻不以為羞恥,不該感到羞恥的卻又以之為羞恥;這種人活著時是被邪見所惑,死后便墮入地獄之中。

〔十三〕可畏不畏,非畏反畏;信向邪見,死墮地獄。

譯文:應該恐怖的見著卻不恐怖,不應恐怖的見著反而恐怖;人生信仰偏向邪見一邊,死后便墮入地獄之中。

〔十四〕可避不避,可就不就;阮習邪見,死墮地獄。

譯文:應該避開的不去避開,應該靠近的不去親近;把玩踐行邪僻觀點,死后便墮入地獄之中。

〔十五〕可近則近,可遠則遠;恒守正見,死墮善道。

譯文:應該親近的就應親近,應該遠離的就該遠離;恒定如一堅持端正見解觀點,死后便進入善道境地。

象喻品第三十一

象喻品者,教人正身,為善得善,福報快焉。

象喻品大意是教人如何端正身行,做了好事獲得好報,福報來時其速快。

〔一〕我如象鬬,不恐中箭;當以誠信,度無戒人。

譯文:我若像身披鐘甲的大象參加戰(zhàn)斗,就不耽心被箭射中;應該用「誠信」之法,救度沒有戒德的庸眾之人。

〔二〕譬象調正,可中王乘;調為尊人,乃受誠信。

譯文:就像大象被調教得十分端正,可以充當國王乘坐的大車:自己調伏惡念受人尊敬,便是世間誠信之人。

〔三〕雖為常調,如彼新馳,亦最善象,不如自調。

譯文:即使大象已馴順,有時亦會突狂奔,即使象師會御象,哪如大象自御更稱心?

〔四〕彼不能適,人所不至,唯自調者,能致調方。

譯文:大象無法行走處,凡夫之力所不逮:唯有調伏自己身心者,方能到達安樂境。

〔五〕如象名財守,猛害難禁制;系絆不與食,而猶暴逸象。

譯文:養(yǎng)象如果是為了存錢財,其兇猛禍害就難以制服:當日后不喂食料時,此象還是變成野象。

〔六〕沒在惡行者,恒以貪自系;其象不知厭,故數(shù)人胞胎。

譯文:沈淪在惡行之中的人,常常因被貪婪之意自我系絆:其外在表征是不知滿足,所以多次地墮入胞胎在人世間輪回。

〔七〕本意為純行,及常行所安;悉舍降使結,如鉤制象調。

譯文:一心一意走正道,德行無虧心平安:世俗煩惱皆舍棄,猶如大象被調伏。

〔八〕樂道不放逸,能常自護心;是為拔身苦,如象出于塪。

譯文:樂于大道之人不會放縱其心,能夠堅守佛道調攝妄心:這種做法能夠拔除身之苦,就像大象走出了陷阱深坑。

〔九〕若得賢能伴,俱行行善悍;能伏諸所聞,至到不失意。

假如能與賢能之人為伴,一起行善并且有力,就能降伏各種所聞的道理。

〔十〕不得賢能伴,俱行行惡悍;魔斷王邑里,寧獨不為惡!

譯文:不能與賢德有能之人結伴而行,在行為中放肆作惡并且有力;在魔力壟斷國王的社區(qū)采邑之中,寧可獨處守善不要犯下惡行。

〔十一〕寧獨行為善,不與愚為侶;獨而不為惡,如象驚自護。

譯文:寧可獨處守善,也不與愚闇之人結為伴侶:獨處而不作惡,猶如大象受到驚嚇自我保護。

〔十二〕生而有利安,伴軟和為安;命盡為福安,眾惡不犯安。

譯文:今生行善利人得安泰,常處和順得安樂:壽終正寢得福報,不犯眾惡得平安。

〔十三〕人家有母樂,有父斯亦樂,世有沙門樂,天下有道樂。

母親健在很快樂,父親健在亦快樂,世上還有沙門修行樂,整個社會因為有道而安樂。

〔十四〕持戒終老安,信正所正善,智慧最安身,不犯惡最安。

譯文:持守戒律終老安樂,信念正確之處更是端正善行所在;智慧最能安樂身心,不輕意去犯下罪惡最為安樂。

〔十五〕如馬調軟,隨意所如,信戒精進,定法要具。

譯文:就像馬調教柔順之后,隨心所欲加以驅使:一以貫之持守戒律精進向上,禪定之法乃為綱要性的工具手段。

〔十六〕明行成立,忍和意定,是斷諾苦,隨意所如。

譯文:智慧的品行修煉成功人生便可站立,忍意致和心意可定;這些均能斬斷人生各種苦痛,能夠做到此點便能隨順心意所到而不犯惡。

〔十七〕從是住定,如馬調御;斷恚無漏,是受天樂。

譯文:順從這一法則可以保持禪定心意,就像馬被調教之后戴上御轡隨意驅使;斬斷憤恨之意要消除人生之煩惱,這樣便能稟受天界之樂。

〔十八〕不自放逸,從是多悟;羸馬比良,棄惡為賢。

譯文:不要自我放縱心意,順從此戒便可獲得各種解悟:就像舍棄瘦弱之馬擇取良馬可以致遠〕,拋棄惡念惡行就可以變成賢人。

愛欲品第三十二

愛欲品者,賤淫恩愛;世人為此,盛生災害。

愛欲品大意是教人鄙薄淫欲、恩愛之情:塵世之人因為這些淫欲恩愛情感,制造出很多的災禍。

〔一〕心放在淫行,欲愛增枝條;分布生熾盛,超躍貪果獲。

譯文:心意放縱淫佚的行為上,欲愛就會生出枝枝條條:遍布生長愈加熾烈繁盛,猶如猿猴在林中上下跳躍貪求各種果實。

〔二〕以為愛忍苦,貪欲著世間;憂患日夜長,莛如蔓草生。

譯文:把對愛意忍受的行為看作是人生苦楚,因而貪婪的欲望在人世間愈加昭著明顯。各種憂患因此日夜生長繁殖,蔓延無際猶蔓草隨地而生。

〔三〕人為恩愛惑,不能舍情欲;如是憂愛多,潺潺盈于池。

譯文:人們被恩愛迷惑,不能拋舍情感欲望;因此憂愁愛戀之意很多,就像潺潺細流漸漸充盈池塘憂愛充盈心中。

〔四〕夫所以憂悲,世間苦非一,但為緣愛有,離愛則無憂。

譯文:這便是產(chǎn)生憂愁悲傷的原因,世間各種苦痛原因不一;但根本的原因都是由于有愛意引起的,遠離愛意則就沒有憂愁。

〔五〕己意安棄憂,無憂何有世?不憂不染求,不愛焉得安?

譯文:自己心中意念安定可以拋棄憂愁,沒有憂愁哪里還有什么來世的輪回?如若不是沒有憂愁沒有染于世俗貪求,沒有世人恩愛,哪里獲得人生安寧?

〔六〕有愛以死時,為致親屬多;涉憂之長涂,愛苦常墮危。

譯文:有愛之人臨死之時,將會導致眾多親戚憂愁;跋涉于憂愁的漫漫長途,恩愛之苦常使人墮入危險之境。

〔七〕為道行者,不與欲會,先誅愛本,無所植根;勿如刈葦,令心復生。

譯文:修行大道品行之人,不與欲望聚會,首先誅伐愛意之根,使其無所伸根之處:切勿像刈割蘆葦一樣,使其心念再度萌生。

〔八〕如樹根深固,雖截猶復生;愛意不盡除,輒當還受苦。

譯文:愛意猶如樹根深固,即使截斷樹根還會再生新苗;愛意若不連根除盡,往往就會重新遭受愛意之苦。

〔九〕援猴得離樹,得脫復趣樹;眾人亦如是,出獄復入獄。

譯文:猿猴得以離開樹上,但是剛剛脫離樹上又會再上樹來;庸眾之人也如猿猴一樣,走出此愛的牢獄又進彼愛的牢獄。

〔十〕貪意為常流,習與懦慢并,思想猗淫欲,自覆⑾無所見。

譯文:貪婪意識是常流之水,憍慢習氣也是這樣;思想若被淫欲糾纏,自己遮蔽心靈不見佛道。

〔十一〕一切意流衍,愛給⑿如葛藤;唯慧分別見,能斷意根原。

譯文:所有的妄念都會長流蔓衍,愛意猶如葛蔓藤夢隨處攀緣;只有智慧能夠分辨區(qū)別地看待萬物,能夠斬斷情思的根源。

〔十二〕夫從愛潤澤,思想為滋蔓;愛欲深無底,老死是用增。

譯文:那些受愛意滋潤澤被之人,其思想必然滋生枝蔓:愛意之欲深而無底,它早老死之根源。

〔十三〕所生枝不絕,但用食貪欲;養(yǎng)怨益丘冢,愚人常汲汲。

譯文:生生死死枝蔓不絕,都只因為貪婪逞欲:育養(yǎng)怨意徒增墳冢,愚蒙之輩忙忙碌碌。

〔十四〕雖獄有鉤鑠,慧人不謂牢;愚見妻子息,染著愛甚牢。

譯文:即使地獄之中有鉤鑠等刑具,智慧之人并不因此謂之牢獄;愚闇之人看到妻子兒女,愛意的束縛甚于牢獄的囚禁。

〔十五〕慧說愛為獄,采固難得出;是故當斷棄,不視欲能安。

譯文:智慧之人認為愛意便是地獄,深沈無底牢固難逃;因此應當斬斷拋棄愛意,除去貪愛欲望就能獲得安寧。

〔十六〕見色心迷惑,不惟觀無常;愚以為美善,安知其非真。

譯文:看見美色心就易被迷惑,豈知世事皆無常;愚蒙之人只知色貌美,哪里知道它們并不真實!

〔十七〕以淫樂自裹,譬如蠶作繭;智者能斷棄,不盼除眾苦。

譯文:自陷于淫樂之中,就像蠶兒作繭自縛;智慧之人能夠斬斷拋棄淫樂,瞬息之間便能驅除各種苦惱。

〔十八〕心念放逸者,見淫以為凈;恩愛意盛增,從是造獄牢。

譯文:心念放縱逸蕩之人,看見淫欲以為清凈;恩愛之意由此更加迅猛增長,從此自己為自己造下地獄因。

〔十九〕覺意滅淫者,常念欲不凈;從是出邪獄,能斷老死患。

譯文:要想斷滅欲念之人,應常觀身不凈;從不凈之處人手可以脫身邪地,便能斬斷老死的憂患。

〔二十〕以欲網(wǎng)自蔽,以愛蓋自覆;自態(tài)縛于獄,如魚人筍口。為老死所伺,若犢求母孔。

譯文:以欲為網(wǎng)自我蒙蔽,以愛為蓋自我遮覆,自我放縱猶如自己捆縛自己進入地獄,就像魚兒進入筍簍之中不復得出;人若被衰老與死亡所窺伺,就會像小牛尋求母乳一般急急慌慌。

〔二十一〕離欲滅愛跡,出網(wǎng)無所蔽;盡道除獄縛,一切此彼解;已得度邊行,是為大智士。

譯文:遠離欲望熄滅愛意軌跡,走出欲網(wǎng)就無所遮蔽:完全符合大道要求便可解除牢獄捆縛,所有的彼此對立都將消解:已經(jīng)能夠救度邊罪的品行,便是大智大慧之上。

〔二十二〕勿親遠法人,亦勿為愛染,不斷三世者,會復墮邊行。

譯文:不要親近遠離佛法之人,也不要受愛意浸染;不能斬斷「三世」情緣之人,一定將會再次墮入邊罪之中。

〔二十三〕若覺一切法,能不著諸法,一切愛意解,是為通圣意。

譯文:如若覺解了一切佛法,又能不粘著滯留于諸法之義,所有的愛意全部放下釋解,這樣便是與圣人之心相通。

〔二十四〕眾施經(jīng)施勝,眾味道味勝,眾樂法樂勝,愛盡勝眾苦。

譯文:所有的布施中佛教真理的布施最殊勝,所有的味道中真理的法味最為殊勝:所有的樂中真理的法樂最為殊勝,一切苦中以滅除愛欲最為殊勝。

〔二十五〕愚以貪自縛,不求度彼岸;貪為敗愛故,害人亦自害。

譯文:愚闇之人因為貪心而自我束縛,不去尋求超度此岸進入彼岸:貪心是使愛意破毀的原因,既害他人又害自己。

〔二十六〕愛欲意為田,淫怒癡為種;故施度世者,得幅無有量。

譯文:愛欲是以意根作為田地,以淫怒癡為種子:所以布施財物給救度世人之人,將會獲得無法計量的福報。

〔二十七〕伴少而貨多,商人怵惕懼;嗜欲賊害命,故慧不貪欲。

譯文:出門伙伴很少而貨物很多,經(jīng)商之人心內怵惕恐懼;酷嗜欲望就會賊害性命,所以智慧之人從不貪求多欲。

〔二十八〕心可則為欲,何必獨五欲!速可絕五欲,是乃為勇士。

譯文:心起欲相則欲現(xiàn),何必色香五種欲?如能速斷五種欲,便是世間真勇士。

〔二十九〕無欲無有界,恬惔無憂患;欲除使結解,是為長出淵。

譯文:沒有欲望沒有三界煩惱,心意恬淡安然就沒憂愁禍患的纏繞:如使煩惱消除盡,這樣便可永遠地走出生死之淵。

〔三十〕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我不思想汝,則汝而不有。

譯文:我任欲的真正源頭,乃由意根的無端妄想:我若不以假有為真,情欲幻相將自行消滅。

〔三十一〕伐樹勿休,樹生諸惡;斷樹盡株,比丘滅度。

譯文:砍伐意識之樹不要停歇,意識之樹產(chǎn)生各種惡行;徹底斬斷意識的樹根,比丘所追求的乃是涅槃之境。

〔三十二〕夫不伐樹,少多余親;心系于此,如犢求母。

譯文:那些不去砍伐意識之樹之人,多多少少都殘余各種親情;心念系絆在親情之上,就像牛犢尋求母乳貪戀依靠,不能自立。

利養(yǎng)品第三十三

利養(yǎng)品者,勵己防貪,見德思義,不為穢生。

得義品的大意是:砥碼自己防止貪欲,向德看齊,以義為思,不使自己一生蒙受污穢。

〔一〕芭蕉以實死,竹蘆實亦然,驅驢坐妊死,士以貪自喪。

譯文:芭蕉因為果實之累因而死亡,竹子蘆葦也是這樣。驅驢因為生產(chǎn)小崽而死,士人因為貪圖功名自趨死亡。

〔二〕如是貪無利,當知從癡生;愚為此害賢,首領分于地。

譯文:如是看來貪婪并沒好處,應當知道貪婪是從癡愚而產(chǎn)生的:愚闇之人因為貪婪而殘害賢人,結果自己身首分離悲慘而死。

〔三〕天雨七寶,欲猶無厭;樂少苦多,覺者為賢。

譯文:蒼天像下雨一樣降下七種寶物,貪欲之人仍然不能滿足;世俗世界本來歡樂很少而苦痛極多,能夠知覺這一道理便是賢者。

〔四〕雖有天欲,慧舍無貪;樂離恩愛,為佛弟子。

譯文:即使有天界的享受,智慧之人也舍棄而無貪戀之意:快樂地離開恩恩愛愛,便能成為佛門弟子。

〔五〕遠道順邪,貪養(yǎng)比丘,止有慳意,以供彼姓。

譯文:遠離佛道順從邪惡,內心貪婪卻又供養(yǎng)比丘僧,只有慳吝之意,此乃供養(yǎng)他姓之人而已。

〔六〕勿猗此養(yǎng),為家舍罪,此非至意,用用何益?愚為愚計,欲慢用增。

譯文:不要倚靠此種供養(yǎng)的福報,為使家人舍棄罪惡,這不是最好的意念,反復使用又有何益?闇合之人又出愚蠢之計,欲望與墮慢因此日益增加。

〔七〕異哉失利,泥洹不同;諦知是者,比丘佛子,不樂利養(yǎng),閑居卻意。

譯文:奇怪呀這種做法只能喪失利益,涅槃境界與此不同;真正知道一真理之人,便是比丘便是佛門弟子;他們不樂于利益和被別人供養(yǎng),閑其所居退卻意欲。

〔八〕自得不恃,不從他望;望彼比丘,不至正定。

譯文:自己救度自己不要依靠他人,不跟隨他人所望;僅僅依靠比丘僧來救度之人,不能達到端正的禪定意念。

〔九〕夫欲安命,息心自省;不知計數(shù),衣服飲食。

譯文:要想安身立命,止息心念自我觀?。徊恢嬢^衣服的美丑,飲食的精美粗陋。

〔十〕夫欲安命,息心自?。蝗〉弥?,守行一法。

譯文:要想安身立命,止息心念自我觀省,獲得什么就應知滿足,貞守善行一以貫之踐行佛法。

〔十一〕夫欲安命,息心自??;如鼠藏穴,潛隱習教。

譯文:要想安身立命,止息心念自我觀省,猶如老鼠深藏于洞穴,潛隱其身習學佛之教導。

〔十二〕約⑦利約耳,奉戒思惟;為慧所稱,清吉忽怠。

譯文:簡約利欲之心的簡約標準,是全面奉守戒律去思考萬相;受到智慧之人稱贊之后,清凈其心保吉勿怠。

〔十三〕如有三明,解脫無漏;寡智鮮識,無所憶念。

譯文:如果具備了「三明」,解脫人生束縛沒有任何煩惱,減少離析之智裁減塵世之識沒有什么值得意想思念。

〔十四〕其于飲食,從人得利:而有惡法,從供養(yǎng)嫉。

譯文:對于飲食,順從信者的布施便能獲樂利:可是有一些外道邪佞之徒,從供養(yǎng)之處產(chǎn)生嫉妒。

〔十五〕多結怨利,強服法衣,但望飲食,不奉佛教。

譯文:怨憤太多又貪利,強行地穿上和尚的法衣:只是盼望他人供給的飲食,卻不敬奉佛之教導。

〔十六〕當知足過,養(yǎng)為大畏,寡取無憂,比丘釋心。

譯文:應該知道這種過錯,養(yǎng)欲是一件十分畏懼的事情;少取之于他人沒有憂愁,比丘之輩可以放開心靈的包袱。

〔十七〕非食命不濟,孰能不搏食?夫立食為先,知足不宜嫉。

譯文:人不飲食不能保護生命,誰人能夠不為飲食而勞碌?解決飲食供給是人生頭等大事,知道此層道理就不應產(chǎn)生妒嫉。

〔十八〕嫉先創(chuàng)己,然后創(chuàng)人;擊人得擊,是不得除。

譯文:護嫉首先損傷自己,然后才能損傷別人;打擊他人必遭他人還擊,這是不能免除的報應。

〔十九〕寧瞰燒石,吞飲熔銅?不以無戒,食人信施。

譯文:誰能吃下燃燒的石頭,吞飲熔化的銅液?不以無戒之德,吞食信者向三寶的布施。

沙門品第三十四

沙門品者,訓以正法;弟子受行,得道解凈。

沙門品的大意是以正等的佛法訓誡佛家子弟,并使其接受踐行,然后得道解脫世俗煩惱直至清凈。

〔一〕端目耳鼻口,身意常守正;比丘行如是,可以免眾苦。

譯文:端正視聽嗅味等感覺,身行意念常常持守在正道之中:比丘所行若能這樣,可以避免各種苦惱。

〔二〕手足莫妄犯,節(jié)言順所行,常內樂定意,守一行寂然。

譯文:手腳不要輕意妄動,節(jié)制言語使其言行一致;常常以禪定的意念為內在快樂,守住一心行為寂靜安然。

〔三〕學當守口,寡言安徐;法義為定,言必柔軟。

譯文:學習佛法應當首先守住嘴巴,很少說話就可以平安和緩;以佛法和道義作為安定意念的準則,言語則必然柔和中聽。

〔四〕樂法欲法,思惟安法;比丘依法,正而不費。

譯文:以佛法為樂以佛法為欲念的對象,思想專一地安于佛法;比丘之輩順依佛法而行,行為端正而不漫無邊際。

〔五〕學無求利,無愛他行;比丘好他,不得定意。

譯文:學習佛法不要追求利益功利,不要羨慕其他行徑;比丘如若羨慕他行,不能獲得禪定之意。

〔六〕比丘少取,以得無積;天人所譽,生凈無穢。

譯文:比丘應該少取財物,從而保證沒有積蓄;天界人間共同贊譽,一生清凈了無污穢。㈥

〔七〕比丘為慈,愛敬佛教;深入止觀,減行乃安。

譯文:比丘應當行為仁慈,喜愛敬重佛之教導;深深進入「止觀」之中,滅除各種世俗行為便可獲得人生安樂。

〔八〕一切名色,非有莫惑;不近不憂,乃為比丘。

譯文:無論身心兩面,都不被外界所迷惑:不近「名色」沒有憂愁,這樣便可成為比丘。

〔九〕比丘戽船,中虛則輕;除淫努癡,是為泥洹。

譯文:比丘應當不斷戽出船艙中積水,艙中虛空則船身輕便:驅除身心之中淫怒癡意,猶戽出船艙中水身心輕盈這樣便證涅槃境界。

〔十〕舍五斷五,思惟五根;能分別五,乃度河淵。

譯文:舍棄色界五上分結斷滅欲界五下分結,思惟五善根,除滅貪、瞋、癡、慢、疑,從此度脫生死河。

〔十一〕禪無放逸,莫為欲亂;不吞熔銅,自惱憔形。

譯文:應當禪定莫要放縱,不要使欲望擾亂心意;不因放逸墮地獄自吞熟鐵丸,以致自我苦惱形容惟悴。

〔十二〕無禪不智,無智不禪;道從禪智,得至泥洹。

譯文:沒有禪定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不是真正禪定;佛道之境要從禪智之中獲得,了悟佛道便可進入涅槃境界。

〔十三〕當學入空,靜居止意;樂獨屏處,一心觀法。

譯文:應當學習進入「空」境,安靜其居止息其意:樂于獨處摒棄群聚,專一其心深觀佛法。

〔十四〕當制五陰,伏意⑩如水;清凈和悅,為甘露味。

譯文:應當制伏五陰蘊,降伏意念猶如水靜;思念清凈心靈和悅,這樣便可體味出佛法如甜美甘露般滋味。

〔十五〕不受所有,為慧比丘;攝根知足,戒律悉持。

譯文:不接受世間所有之物之情,這樣便是智慧的比丘;管攝五根知道滿足,所有戒律悉皆持守不違。

〔十六〕生當行凈,求善師友;智者成人,度苦致喜。

譯文:活著時日應當行為清凈,尋求好的老師和朋友;智慧之人可以使人完成人生意義,了脫苦難達致喜悅境地。

〔十七〕如衛(wèi)師華,熟知自墮;釋踵怒癡,生死自解。

譯文:就像衛(wèi)師花一樣,花開成熟自然脫落;人若舍棄淫怒癡意,猶如花熟自墮生死之苦自行解脫。

〔十八〕正身正言,心守玄默;比丘棄世,是為受寂。

譯文:端正身行端正言辭,心念堅守深深的沈默:比丘拋棄世間一切,這樣便是進入寂靜之道。

〔十九〕當自餙身,內與心爭;護身念諦,比丘惟安。

譯文:應當自己警策身體行為勿使放縱,內部與心念不斷斗爭堅持佛法;護守身體思念真諦,比丘至此住安樂。

〔二十〕我自為我,計無有我;故當損我,調乃為賢。

譯文:我自然為我,所要考慮的是如何沒有我;因此應當不斷減損對「我」的執(zhí)著,調順了身心便是賢人。

〔二十一〕喜在佛教,可以多喜,至到寂寞,行滅永安。

譯文:因聞佛教而歡喜,此種歡喜不嫌多;多聞佛教心靜寂,進入涅槃永安樂。

〔二十二〕儻有少行,應佛教誡;此照世間,如日無噎。

譯文:儻有些許修行,再勤修佛陀教誡,心性光明普照世間,猶如紅日無云光明朗朗。

〔二十三〕棄慢無余驕,蓮華水生凈;學能舍彼此,知是勝于故。

譯文:拋棄惰慢之情勿有驕狂心態(tài),蓮花雖生污水而自身凈潔清香;學習佛法能夠擺脫惰慢驕狂的污染自身凈潔猶如蓮華,知道此層道理因而能夠戰(zhàn)勝世俗的污染。

〔二十四〕割愛無戀慕,不受如蓮華;比丘渡河流,勝欲明于故。

譯文:割舍愛意無所留戀羨慕,不受外物污染猶如蓮花一樣:比丘渡過世俗欲望之河流,是因為戰(zhàn)勝了欲望污染智慧明達的結果。

〔二十五〕截流自忖,折心卻欲;人不割欲,一意猶走。

譯文:截斷欲流自思忖,守心退卻貪染欲;割棄欲望若不盡,一意猶墮地獄中。

〔二十六〕為之為之,必強自制;舍家而懈,意猶復染。

譯文:努力呀努力,二正要強行自我制伏放逸心;即使出家但卻懈怠心意,意念還會染于世俗之情。

〔二十七〕行懈緩者,勞意弗除;非凈梵行,焉致大寶?

譯文:行道懈怠迂緩之人,外染塵緣沒有清除干凈,沒有達到真正徹底的清凈行道之境,怎么能獲得涅槃的最大寶物?

〔二十八〕沙門何行?如意不禁;步步著黏,但隨思走。

譯文:沙門之輩為何修行?如果意根下加制禁,每步行動黏著表相,只會跟隨思念隨便亂走沒有定止。

〔二十九〕袈裟披肩,為惡不損;惡惡行者⒇,斯墮惡道。

譯文:表面袈裟披于肩上,作惡之行毫不減少;每種惡行都去踐行,這等之人將墮惡道。

〔三十〕不調難戒,如風枯樹;作自為身,曷不精進!

譯文:不去調理心念難以持戒,猶如大風吹刮枯樹極易摧毀;一切行為皆是為著自身幸福,為什么還不力求精進學習佛法?

〔三十一〕息心非剔,慢訑無戒;舍貪思道,乃應息心。

譯文:止息心念并非表面剃去頭發(fā),怠慢松弛便無戒德;舍棄貪欲思念惟「道」,這樣便符合止息心念要求。

〔三十二〕息心非剔,放逸無信;能減眾苦,為上沙門。

譯文:止息心念并非表面剃去頭發(fā),放逸便無篤實誠信;能夠滅除世俗各種苦痛,便是上等沙門之人。

梵專品第三十五

梵志品者,言行清白,理學無穢,可稱道士。

梵志品大意是講,人的言行清凈,治學精純而不龐雜蕪穢,這樣的人便可稱之為得道之士。

〔一〕截流而渡,無欲如梵,知行已盡,是謂梵志。

譯文:堵截欲望之流超度到彼岸世界,沒有欲望猶如梵志;塵世之知世俗之行已經(jīng)徹底摒棄干凈,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二〕以無二法,清凈度淵,諸欲結解,是謂梵志。

譯文:修道沒有其他第二道門徑,只有清凈心可以度過世俗深淵:各種欲望煩惱已經(jīng)開解,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三〕適彼無彼,彼彼已空,舍離貪侄,是謂梵志。

譯文:遇到對待之彼物而消除與彼物之對待,彼與彼之間便已「空」而無「彼」之存在:舍棄遠離貪欲淫意,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四〕思惟無垢,所行不漏,上求不起,是謂梵志。

思維之中沒有一點塵世污垢,所有意念之中沒有煩惱;上求之意不再產(chǎn)生,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五〕日照于晝,月照于夜,甲兵照軍,禪照道人,佛出天下,照一切冥。

譯文:太陽在白天普照人間,月亮在夜晚光照大地:盔甲士兵在行伍中光芒照耀,禪定之光籠罩得道之人;佛祖在人世間出現(xiàn),貧光照亮一切幽暗昏冥。

〔六〕非剁為沙門,稱吉為梵志;謂能舍眾惡,是則為道人。

譯文:并非剃了頭發(fā)即是沙門之人,所作所為皆吉利方才是梵志之上;我們是說能夠舍棄各種惡行之輩,這才是修道之人。

〔七〕出惡為梵志,入正為沙門;棄我眾穢行,是則為舍家。

譯文:跳出惡之深淵便是梵志之士,進入正道才是沙門之人;拋棄了自己的污穢之行,這樣便可稱之為出家人。

〔八〕若猗于愛,心無所著;已舍已正,是滅眾苦。

譯文:身行嘴上言語與心意,都清凈而沒有過錯失誤,能夠管束身、口、意三行,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九〕若心曉了,佛所說法,觀心自歸,凈于為水。

譯文:假若心裹知曉明了佛所闡釋的諸種佛法,反觀其心自歸正道,致使心意凈潔如水。

〔十〕非蔟結發(fā),名為梵志;誠行法行,清白則賢。

譯文:并非剃去頭發(fā),便能稱之為梵志之上:真誠地踐行佛法佛行,心意清凈純潔才是賢德之人。

〔十一〕剔發(fā)無意,草衣何施?內不離著,外舍何益!

譯文:剃了頭發(fā)卻并無智慧,身著草織之衣又有何用?內心不能離棄對萬物萬相的執(zhí)著,表面上舍棄一切又有何益?

〔十二〕被服弊惡,躬承法行;閉居思惟,是謂梵志。

譯文:身披袈裟之服而真正除惡務盡,親身踐行佛法佛行,關閉居所一心思法,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十三〕佛不敵彼,贊已自稱;如諦不言,乃為梵志。

譯文:佛祖不教導他人了,贊偈之中有佛祖之義:獲得真諦寂穆不言,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十四〕絕諸可欲,不淫其志;委棄倍數(shù)⑿,是謂梵志。

譯文:斷絕各種「想要」的欲望,不放任淫蕩自己的心志;委棄各種因比較而產(chǎn)生的分別數(shù)量觀念,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十五〕斷生死河,能忍超度;自覺出塹⒀,是謂梵志。

譯文:截斷生死流轉之河流,能夠忍住各種瞋怒辱便能超度世俗之苦;自我覺醒其心意而能跳出深坑,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十六〕見罵見擊,嘿受不怒;有忍辱力,是謂梵志。

遭到咒罵遭到打擊,默默無言地忍受而不發(fā)怒;擁有忍耐侮辱的功夫,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十七〕若見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調,是謂梵志。

假若遭到侵犯欺侮,只是思念如何去堅持戒德,端正自身自我調理心念,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十八〕心棄惡法,如蛇脫皮;不為欲污,是謂梵志。

心中舍棄惡法,就像蛇蛻其皮一身清新,不被欲望污染,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十九〕覺生為苦,從是滅意;能下重擔,是謂梵志。

譯文:覺解到生命本質是苦,從此便可熄滅各種意念:能夠放下人生重擔,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二十〕解微妙慧,辯道不道;體行上義,是謂梵志。

譯文:覺解微妙之智慧,分辨出道與不道的區(qū)別;身體力行上等之道義,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二十一〕棄捐家居,無家之畏;少求寡欲,是謂梵志。

譯文:捐棄家居生活形式,沒有家居的一切畏懼擔憂;少求寡欲,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二十二〕棄放治生⒄,無賊害心;無所嬈惱,是謂梵志。

譯文:放棄治理生活之意,沒有賊害他人之心:沒有什么可以引起煩惱的,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二十三〕避爭不爭,犯而不慢;惡來善待,是謂梵志。

譯文:避開爭斗下去與人競爭,遭到冒犯而不惰慢;惡行逼來以善意對待,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二十四〕去淫怒癡,憍慢諸惡;如蛇脫皮,是謂梵志。

譯文:除去淫怒癡意,以及僑飾情慢等諸惡,就像蛇蛻去舊皮毫不憐惜,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二十五〕斷絕世事,口無矗言二人道審諦⒅,是謂梵志。

譯文:斬斷隔絕世間一切事務,口中沒有任何粗鄙言語,力行佛道知真諦,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二十六〕所世惡法⒆,修短巨細,無取無舍,是謂梵志。

譯文:世間所有惡法,無論長短巨細,既無所取亦無所舍,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二十七〕今世行凈,后世無穢,無習無舍,是謂梵志。

譯文:今生今世行為凈潔,后世來生沒有污穢,了無世間惡習亦無什么再要舍棄,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二十八〕棄身無猗,不誦異言,行甘露滅⒇,是謂梵志。

譯文:拋棄身軀無所倚靠,不去誦讀異教言論,踐行猶如甘露甜美的「滅」道,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二十九〕于罪與福,兩行永除,無憂無塵,是謂梵志。

譯文:無論是罪報還是福報,兩種行為永遠消除,沒有憂愁沒有塵世之戀,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三十〕心喜無垢,如月盛滿;謗毀已除,是謂梵志。

譯文:心以沒有塵世污垢為喜悅,猶如十五之月充盈豐滿晈潔明凈;各種誹謗詆毀之語消除殆盡,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三十一〕見癡往來,墮斬受苦,欲單渡岸,不好他語,唯滅不起,是謂梵志。

譯文:看到癡人往來不絕,墮入苦難深坑遭受苦痛折磨,要想獨自地渡到彼岸,不要輕信外教邪說:專一踐行「滅」道不再生起雜念,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三十二〕已斷恩愛,離家無欲,愛有已盡,是謂梵志。

譯文:已經(jīng)斬斷恩愛之意,出家修道沒有任何欲望;所存愛欲已經(jīng)驅除殆盡,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三十三〕離人聚處,不墮天聚,諸聚不歸,是謂梵志。

譯文:遠離人居獨行道,不墮天界諸般樂,三界色欲皆不著,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三十四〕棄樂無樂,滅無煴燸,健違諸世,是謂梵志。

譯文:拋棄快樂和不快樂,證得涅槃清凈界;壯漢力斷三世輪回,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三十五〕所生已訖,死無所趣,覺安無依,是謂梵志。

譯文:生命已終結,不墮輪回道;覺解安樂境自度無憑依,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三十六〕已度五道,莫知所墮,習盡無余,是謂梵志。

譯文:已經(jīng)度脫天、人、畜生、餓鬼、地獄五道深淵,不再墮入色欲界;習氣除盡無殘余,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三十七〕于前于后,及中無有,無操無舍,是謂梵志。

譯文:過去、未來,及至現(xiàn)在,我之心中沒有任何執(zhí)著,沒有正在握緊之物,沒有任何再要拋舍之物,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三十八〕最雄最勇,能自解度,覺意不動,是謂梵志。

譯文:最雄最勇之人,能夠自覺佛道了脫塵世,了悟之心寂然不動,這便稱為真梵志之上。

〔三十九〕自知宿命,本所更來;得要生盡,敘通道玄;明如能默,是謂梵志。

譯文:自己知曉以往的命運,以及自己輪回之身:求得佛道斬斷生死輪回之流,馭智深通道機玄妙;明察一切又能靜穆無言,這便稱為真梵志之士。

泥洹品第三十六

泥洹品者,敘道大歸,恬恢寂滅,度生死畏。

泥洹品大意是講:佛教的最終旨歸乃是恬淡清凈的涅槃境界,救度世人對生死的畏懼。

〔一〕忍為最自守,泥洹佛稱上!舍家不犯戒,息心無所害。

譯文:「忍」是最好的自我守護法寶,涅槃是佛稱贊的最上境界;出家而不冒犯戒律,止息心念無所加害于人。

〔二〕無病最利,知足最富,厚為最友,泥洹最快!

譯文:沒有疾病是最大的利益,知道滿足是最大的富有;誠實厚道是最好的朋友,涅槃無余是最大的快樂。

〔三〕饑為大病,行為最苦;已諦知此,泥洹最樂!

譯文:饑餓不滿足之感覺是最大的疾病,各種作為之心是最大的痛苦;如若得知道層道理,證得涅槃是最大的快樂。

〔四〕少往善道,趣惡道多;如諦知此,泥洹最樂!

譯文:向往善道之人很少,趨向惡道之人甚多:如若的知這層道理,證得涅槃是最大的快樂。

〔五〕從因生善,從因墮惡;由因泥洹,所緣亦然。

譯文:善因結善果,惡因得惡報;善因得涅槃,因緣果報皆這樣。

〔六〕麋鹿依野,鳥依虛空,法歸分別,真人歸滅。

譯文:麋鹿依歸曠野,禽鳥在天空飛翔,萬法歸依分別義,真人最終證得涅槃。

〔七〕始無如不,始不如無,是為無得,亦無有思。

譯文:萬物緣起無自性,物無自性便是空,空無自性無所執(zhí),亦無思惟之本體。

〔八〕心難見,習可觀;覺欲者,乃具見;無所樂,為苦際。

譯文:心念渺難見,習氣可睹心:了悟欲望是禍根,便已具備真見識:世間一切無所樂,乃為除滅人生苦。

〔九〕在愛欲,為增痛;明不染,凈能御;無所近,為苦際。

譯文:執(zhí)著于愛欲,徒增人生苦;心智明凈不染客塵,明凈心智能御欲;不去親近世間物,乃為除滅人生苦。

〔十〕見有見,聞有聞,念有念,識有識;覩無著,亦無識。

譯文:見解之外有見解,所聞之外有所聞,此念之外有彼念,心識之外有心識:明白此理無執(zhí)著,除滅心識至寂寞。

〔十一〕一切舍,為得際,除身想,滅痛行;識已盡,為苦竟⑩。

譯文:一切皆可舍,亦是有所得:除滅對身心的執(zhí)著,消滅產(chǎn)生痛苦的因緣,心識徹底除滅盡,人生痛苦皆了脫。

〔十二〕猗則動,虛則靜;動非近,非有樂;樂無近,為得寂;寂已寂,已往來。

譯文:有所倚托便會有所作為,虛心無想則必然安靜:有所作為則難以靠近佛法,因而也就沒有安樂;不近塵世一切樂,乃為獲得寂靜境界,寂靜本身已寂滅,便已斬斷輪回流。

〔十三〕來往絕,無生死;生死斷,無此彼;此彼斷,為兩滅;滅無余,為苦除。

譯文:斬斷輪回流,便無生死憂:斷滅生死苦,便無此與彼;此彼分別斷,乃為今生來世皆寂滅,證得涅槃無所念,乃為除滅人生苦。

〔十四〕比丘有世生,有有有作行;有無生無有,無作無所行。

譯文:比丘亦有世人般的生命,有了這生命便有作為之行:生命輪回已斬斷,無所作為無所行。

〔十五〕夫唯無念者,偽能得自致;無生無復有,無作無行處。

譯文:只有一無所念者,精進可致無為境;斬斷輪回無軀體,無所作為亦無作為處。

〔十六〕生有作行者,是為不得要;若已解不生,不有不作行。

譯文:輪回不止勞碌不休之人,便是不得佛教精義者。若已解悟佛教精義便無輪回,沒有輪回的生命體便沒有人世的一切作為。

〔十七〕則生有得要,從身有已起;作行致死生,為開為法果。

譯文:管攝生命有基本綱要,萬有皆從有身開始;不斷造作導致生死輪回,萬法開花導致萬法結果。

〔十八〕從食因緣有,從食致憂樂;而此要滅者,無復念行跡。

譯文:萬有皆從食因緣生,食因緣導致憂樂起:若有除滅因緣者,無須思惟輪回道。

〔十九〕諸苦法已盡,行滅湛然安;比丘吾已知,無復諸入地⒅。

譯文:塵世諸苦斷滅盡,諸行寂滅心意,湛然清明安樂:比丘心念已覺解,不再墮入地獄的輪回之中。

〔二十〕無有虛空入,無諸入用入,無想不想入,無今世后世。

譯文:心意湛然非虛空,一切名相皆斷滅,沒有「想」與「不想」相,沒有今世來世相。

〔二十一〕亦無日月想,無往無所懸;我已無往反,不去而不來。

譯文:沒有日月流逝憂,不為未來去思想:我已泯滅往返相,無去無來心寂然。

〔二十二〕不沒不復生,是際為泥洹;如是像無像,苦樂為已解。

譯文:不死也不再生,此等境界是涅槃:此等相狀即無像,無苦無樂為解脫。

〔二十三〕所見不復恐,無言言無疑;斷有之射箭,遘愚無所猗;是為第一快,此道寂無上。

譯文:不為所見生恐懼,無所言說,則言說必然誠信無妄:斬斷「有執(zhí)」的飛快利箭,射中愚人無偏斜:這是天人界的第一等快樂,這一佛道的寂靜無可比擬。

〔二十四〕受辱心如地,行忍如門閾;凈如水無垢,生盡無彼受。

譯文:承受侮辱其心如大地般寬厚沈默,踐行「忍」道猶如閥門般緊牢;心念清凈猶如清澈泉水了無污垢,此生已盡不再墮入輪回之道。

〔二十五〕利勝⒇不足怙,雖勝獨復苦;當自求法勝,已勝無所生。

譯文:名利皆贏不足依恃,雖得名利反受其苦;應當追求永勝道,一勝永遠無煩惱。

〔二十六〕畢故不造薪,厭胎無淫行;種燋不復生,意盡如火滅。

譯文:宿業(yè)完畢不再造新業(yè),厭倦輪回就要禁止淫行;焦枯種子不發(fā)芽,意根除盡如火滅。

〔二十七〕胞胎為穢海,何為樂淫行?雖上有善處,皆莫如泥洹。

譯文:人的胞胎是污穢的海洋,為何還要樂于淫行?即使上界有善處,不如涅槃境界美妙。

〔二十八〕悉知一切斷,不復著世間;都棄如滅度,眾道中斯勝。

譯文:悉知佛法斷塵緣,不再執(zhí)著世間相;拋棄一切進入涅槃,這是眾多解脫道中最為殊勝之道。

〔二十九〕佛以現(xiàn)諦法,智勇能奉持;行凈無瑕穢,自知度世安。

譯文:佛向現(xiàn)世展示的真諦法門,智勇之人能夠奉持踐行,道行清凈無瑕疵,自己覺解佛法可以了脫塵世,獲得安樂。

〔三十〕道務先遠欲,早服佛教戒;滅惡極惡際,易如鳥逝空。

譯文:踐行佛道先遠欲,趁早服膺佛教誨;斷滅欲望萬惡除,猶如飛鳥從空過。

〔三十一〕若已解法句,至心體道行;是度生死岸,苦盡而無患。

譯文:若已解悟「法句」義,身心皆依佛道行;如此能度生死海,諸苦滅盡無憂患。

〔三十二〕道法無親跊,正不問贏強;要在無識想,結解為清凈。

譯文:佛法公正無親疏,正道不問強與弱;關鍵在于除心識,煩惱解除心清凈。

〔三十三〕上智厭腐身,危脆非真實;苦多而樂少,九孔無一凈。

譯文:上等智者厭棄易于腐臭的身軀,這一危險脆弱之身并非真正實有;此身苦多而樂少,九窮皆是污穢處。

〔三十四〕慧以危貿安,棄猗脫眾難;形腐銷為沬,意見舍不貪。

譯文:智慧之人以危脆交換安穩(wěn),舍棄假有之身擺脫眾多苦難;形軀腐爛猶如泡沫霎那熄滅,慧見此理舍棄身軀永下貪。

〔三十五〕觀身為苦器,生老病無痛;棄垢行清凈,可以獲大安。

譯文:細觀身軀實乃盛苦之容器,內裝生老病無常諸痛苦;舍棄污垢身軀踐行清凈佛法,便可獲得最大的安樂。

〔三十六〕依慧以卻邪,不受漏得盡;行凈致度世,天人莫不禮。

譯文:依靠智慧卻邪欲,斬斷六根煩惱可除盡;行為凈潔可以了脫塵世苦惱,天人眾皆會禮敬此等之人。

生死品第三十七

生死品者,說諸人魂靈亡神在,隨行轉生。

生死品大意是講,人的魂靈死亡之后,其精神猶在,隨順以往的業(yè)力轉世投胎再生。

〔一〕命如果待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譯文:生命如同果實待熟,??衷夥炅懵渲畷r;所有生命皆有苦,誰能達致不死境?

〔二〕從初樂恩愛,因淫入胎影;受形命如電,晝夜流難止。

譯文:初從父母恩愛生,又因淫欲墮輪回;生命形成如閃電,晝夜流轉難止息。

〔三〕是身為死物,精神無形法;作令死復生,罪稿不敗亡。

譯文:此身乃為必死物,唯有神識無定形;身死神識能再生,罪福依然如影隨。

〔四〕終始非一世,從癡愛久長;自此受苦樂,身死神不喪。

譯文:生命終結與開始,不是一世能了結,癡愛不除久輪回:墮入輪回受苦樂,身死神識不滅亡。

〔五〕身四大為色,識四陰日名;其情十八種,所緣起十二。

譯文:身軀與"四大",皆為有質礙的物體,受、想、行、識等四陰,乃為無形之心法;幻變有情十八種,十八種有情皆因十二因緣起。

〔六〕神止凡九處,生死不斷滅;世間愚不聞,闇合無天眼。

譯文:神識棲息有九處,生死輪回不斷滅;世間愚蒙不知此層道理,蔽于愚闇無慧眼。

〔七〕自涂以三垢,無目意妄見;謂死如生時,或謂死斷滅。

譯文:自我被貪、瞋、癡三垢蒙蔽,缺乏慧眼意根妄動生妄見;或謂死后如生時,或謂一死神識滅。

〔八〕識神造三界,善不善五處;陰行而嘿到,所往如響應。

譯文:神識出入欲界、色界、無色界,以及善與不善共五處;瞬息來去無聲息,生死如響應斯神。

〔九〕欲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種隨本像,自然報如影。

譯文:欲界、色界、無色界非真有,一切皆電宿業(yè)成;猶如種子隨順原初本體形相,人生善惡果報自然如影隨形。

〔十〕神以身為名,如火隨形字;著燭為燭火,隨炭草糞薪。

譯文:神識假借色身而被稱為"名",猶如燃燒之火因薪而得名字;點燃蠟燭為燭火,隨遇木炭草木牛糞等薪柴而有不同名稱。

〔十一〕心法起則起,法滅而則滅;興衰如雨雹,轉轉不自識。

譯文:心法起動萬法起,心法寂滅萬法滅;興衰變幻猶如雨變冰雹冰雹變雨,輾轉循環(huán)不相識。

〔十二〕識神走五道,無一處不更;舍身復受身,如輪轉著地。

譯文:神識行走于(天、人、畜生、地獄、餓鬼)五道之中,沒有一處經(jīng)歷;舍棄此身復又受形于彼身,猶如車輪旋轉行走,離開此地又著彼地。

〔十三〕如人一身居,去其故室中;神以形為廬,形壞神不亡。

譯文:如人身居房中,一朝命去棄舊室;神識以身為房屋,身死神識不消亡。

〔十四〕精神居形軀,猶雀藏器中;器破雀飛去,身壞神逝生。

譯文:神識寄住形軀內,猶如麻雀藏籠中;鳥籠破壞雀飛走,身死神識飛逝再轉生。

〔十五〕性癡凈常想,樂身想癡想;嫌望非上要,佛說是不明。

譯文:癡愚之輩總視清凈為恒常,癡想有身便是樂;嫌此望彼未得人生上等精義,我佛認為此輩乃是愚蒙之人。

〔十六〕一本二展轉,三垢五彌廣,諸海十二事,淵銷越度歡。

譯文:神識流轉今世至未來世,貪瞋癡三垢、色受想行識五蘊,變幻擴充,便有了人世苦海的十二因緣,罪淵銷盡,了脫苦海便得歡喜。

〔十七〕三時斷絕時,知身無所直;命氣溫暖識,舍身而轉逝。

譯文:身口意三事斷絕之時,方知身軀一文不值;生命只不過是有呼吸、有體溫和意識諸因緣和合而成,舍棄身軀,諸等因緣轉眼消逝。

〔十八〕當其死臥地,猶草無所知;觀其狀如是,但幻而愚貪。

譯文:當人死后僵臥地上,猶如草木一無所知;看到身軀相狀原本如此,只是虛幻假有,而愚闇之人卻貪戀不舍。

道利品第三十八

道利品者,君父師行,開示蓋道,率之以正。

道利品大意是向人間的君、父、師等人,指出一條為善之道,以正道率領眾人。

〔一〕人知奉其上,君父師道士;信戒施聞慧,終吉所生安。

譯文:人們皆知敬奉他們的上輩或上司,君王應知禮敬沙門:信道持戒樂施多聞佛法,終受福報一生安樂。

〔二〕宿命有輻慶,生世為人尊;以道安天下,奉法莫不從。

譯文:前世積德有福慶,生生世世為人王:善施仁政治天下,奉持佛法萬民從。

〔三〕王為臣民主,常以慈愛下;身率以法戒,示之以休咎。

譯文:國王身為臣民主,常以慈愛待其民:躬身踐行佛法戒律,更以吉兇疏導天下。

〔四〕處安不忘危,慮明福轉厚;福德之反報,不問尊以卑。

譯文:居安思危應牢記,遠慮明察福報大:福德回報無私情,不問尊貴與卑微。

〔五〕夫為世間將,順正不阿枉;心調勝諸惡,如是為法王。

譯文:生為人間領袖,修德公正母枉曲:調伏心念戰(zhàn)勝諸惡,能夠如此便是法王。

〔六〕見正能施惠,仁愛好利人;既利以平均,如是眾附親。

譯文:見識端正就能布施恩惠,心懷仁愛就好幫助他人:既施以利且又平均,像這樣做,眾人就會歸附親近。

〔七〕如牛厲渡水,導正從亦正;奉法心不邪,如是眾普安。

譯文:猶如水牛奮力渡水,引導正確隨從亦將端正:敬奉佛法心念就不會偏邪,能像這樣眾人就普遍安樂。

〔八〕勿妄嬈神像,以招苦痛患;惡意為自殺,終不至善方。

譯文:不要胡亂搞惱神像,以免招致苦痛禍患:惡毒心意實乃自殺兇手,最終不能到達善之處所。

〔九〕戒德可恃怙,福報常隨己;見法為人長,終遠三惡道。

譯文:持戒之德可以依靠,這樣的人福報常常尾隨其身:洞見佛法意蘊便為人間長者,最終遠離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

〔十〕戒慎除苦畏,福德三界尊,鬼龍邪毒害,不犯持成人。

譯文:持戒慎(獨)可以驅除諸種苦惱,其福其德在三界之中皆處尊位:鬼龍邪毒種種禍害,不能冒犯持戒之人。

〔十一〕無義不誠信,欺妄好鬬爭;當知遠離此,近愚興罪多。

譯文:沒有道義之人不可能誠信,欺瞞虛妄之人喜好斗爭:應當知道遠離這些邪惡,靠近愚闇引發(fā)的罪禍必然很多。

〔十二〕仁賢言誠信,多聞戒行具;當知親附此,近智誠善多。

譯文:仁慈賢德之人其言誠信,廣泛聆聽佛法守戒之德完滿;應當知道親近依附這些仁賢多聞之士,靠近智慧,誠實、美善品德就會增多。

〔十三〕善言不守戒,志亂無善行;雖身處潛隱,是為非學法。

譯文:善于言辭卻不守戒律,心志紊亂就沒有善的行為:即使身處潛隱幽靜之處,這樣仍是不學佛法之人。

〔十四〕美說正為上,法說為第二,愛說可彼三,誠說不欺四。

譯文:美麗言論以端正中道為上乘,符合佛法精神的言辭是第二乘;慈愛言論可以算是第三乘,誠實無欺言論可以算第四乘。

〔十五〕無便獲利刃,自以尅其身;愚學好妄說,行牽受牽戾。

譯文:不要隨意地獲得利益之刀刃,這將自己攻伐自己身心;愚闇之人學習喜好虛幻學說,行為遭到他力的牽引因而遭受牽引的罪咎。

〔十六〕貪淫瞋恚癡,是三非善本;身以斯自害,報由癡愛生。

譯文:貪淫、瞋恚、癡愚,這三種意識是不善之本體;身心因為這三種意識而自我戕害,報均由癡愛之意而產(chǎn)生。

〔十七〕有福為天人,非法受惡形;圣人明獨見,常善承佛令。

譯文:人若有福是為天人,非法之輩將受惡劣形軀之苦;圣人明智獨具慧識,常常很好地承受佛之教訓。

〔十八〕戒德后世業(yè),以作福追身;天人稱譽善,心正無不安。

譯文:守戒之德乃為后世造福業(yè),已經(jīng)守戒之人福報將降臨其身;蒼天與世人都稱贊善德,心念端正無時無處不安樂。

〔十九〕為惡念不止,日縛不自悔,命逝自川流,見惡宜守戒。

譯文:為惡念頭不知止息,日日處在捆縛之中而不知自我悔改;生命逝去猶如河水流淌日夜不止,看見惡時應當堅守戒律。

〔二十〕今我上體首,白生為被盜;已有天使召,時正宜出家。

譯文:現(xiàn)在我的頭,白發(fā)已生,如人遇盜;已經(jīng)有天使在召喚了,時候正好應當出家。

吉祥品第三十九

吉祥品者,修己之術,去惡就善,終厚景福。

吉祥品大意是講:自我修行的方法,其目的是遠離惡而靠近善,最終會使福報更厚重。

〔一〕佛尊過諸天,如來?,F(xiàn)義;有梵志道士,來問何吉祥?

譯文:我佛位尊超過諸天人,如來常顯出世義;一些外道修行者二剛來詢問世間如何作為方吉祥?

〔二〕于是佛愍傷,為說真有要;已信樂正法,是為最吉祥!

譯文:因此佛陀慈愍眾梵志,為他們闡說佛教真諦;信仰正法更樂正法,如此作為最吉祥!

〔三〕若不從天人,希望求僥幸,亦不禱祠神,是為最吉祥!

譯文:不從諸天有情者,不憑僥幸得正果,也不拜祠祀神靈,如此作為最吉祥!

〔四〕友賢擇善居,常先為福德,勑身從真正,是為最吉祥!

注解:勑(chì)身:即勅身,約束身體。勑,命令之意。

譯文:友于賢人擇善道,預先種下福德因,約束身心從正道,如此作為最吉祥!

〔五〕去惡從就善,避酒知自篩,不淫于女色,是為最吉祥!

譯文:遠離邪惡追隨良善,持飲酒戒自知節(jié)身:不沈溺于女色之中,如此作為最吉祥!

〔六〕多聞如戒行,法律精進學,修己無所爭,是為最吉祥!

譯文:多聞佛法持戒行,佛法戒律精勤學,修行己德與人無爭,如此作為最吉祥!

〔七〕居孝事父母,治家養(yǎng)妻子,不為空之行,是為最吉祥!

譯文:居家以孝心奉事父母,節(jié)儉持家育養(yǎng)妻子兒女,不做荒唐耗財事,如此作為最吉祥!

〔八〕不慢不自大,知足念反覆,以時誦習經(jīng),是為最吉祥!

譯文:不傲慢下自大,牢記知足常樂訓,按時誦讀溫習佛教經(jīng)典,如此作為最吉祥!

〔九〕所聞當可忍,十樂欲見沙門,每講輒聽受,是為最吉祥!

譯文:聞不如意事應當容忍,樂于親近沙門之輩,每次講解佛經(jīng)的法會必去聆聽,如此作為最吉祥!

〔十〕持齋修梵行,常欲見賢圣,依附明智者,是為最吉祥!

譯文:堅持齋戒修行清凈道,心中常想親近圣賢之人,結交明達睿智者,如此作為最吉祥!

〔十一〕以信有道德,正意向無疑,欲脫三惡道,是為最吉祥!

譯文:已經(jīng)歸依佛道之人,正知正見便無疑惑,常想脫離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如駐作為最吉祥!

〔十二〕等心行布施,奉諸得道者,亦敬諸天人,是為最吉祥!

譯文:以平等心態(tài)行使布施之德,敬奉諸多得道之士,也禮敬諸天界之有情,如此作為最吉祥!

〔十三〕常欲離貪欲,愚癡瞋恚意,能習誠道見,是為最吉祥!

譯文:常常想著要遠離貪婪的欲望,以及愚癡瞋恚之意;按照佛道慧見反復踐行,如此作為最吉祥!

〔十四〕若以棄非務,能勤修道用,常事于可事,是為最吉祥!

譯文:假如能夠拋棄無益事,憨慰懇懇修煉道心,親近值得親近之人,如此作為最吉祥!

〔十五〕一切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眾生,是為最吉祥!

譯文:一切作為皆為天下之人謀福利,建立起宏大的慈悲心愿,修養(yǎng)仁慈之德安定眾多生靈,如此作為最吉祥!

〔十六〕欲求吉祥福,當信敬于佛,欲求吉祥福,當聞法句義!

譯文:要想永得吉祥之福,應當信仰禮敬我佛;要想求得吉祥之福,應當聆聽法句精義!

〔十七〕欲求吉祥福,當供養(yǎng)眾僧,戒具清凈者,是為最吉祥!

譯文:要想求得吉祥之福,應當供養(yǎng)廣眾僧尼;戒德完滿心意清凈之人,如此作為最吉祥!

〔十八〕智者居世間,常習吉祥行,自致成意見,是為最吉祥!

譯文:智者雖然居世間,卻常踐習吉祥行;自我求得智慧果,如此作為最吉祥!

〔十九〕梵志聞佛教,心中大歡喜;即前禮佛足,歸命佛法眾。

譯文:梵志之輩聽聞了佛之教誨,心中皆大歡喜;立即向前禮敬佛腳,歸命于佛法僧。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91精品蜜臀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国产福利自产拍|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优势|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福利| 国产视频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欧美日韩在线精品| 日韩性生活片免费观看| 午夜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二区精品美女久久| 日本成人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另类精品|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日本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风韵人妻丰满熟妇老熟女av| 日本在线高清精品人妻| 人妻人妻人人妻人人澡|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91精品视频|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最新| 男人操女人下面国产剧情| 尹人大香蕉中文在线播放| 色哟哟哟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片片| 午夜福利直播在线视频| 免费高清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果冻传媒精选麻豆白晶晶| 高潮少妇高潮久久精品99| 欧美不雅视频午夜福利| 国产日韩欧美专区一区| 日本不卡一区视频欧美| 日韩中文无线码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网在线视频| 97人摸人人澡人人人超碰| 亚洲欧美天堂精品在线| 综合久综合久综合久久| 日本91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白浆| 欧美日韩国产午夜福利|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四区|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