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爾鐵塔埃矗立在塞納河南岸法國巴黎的戰(zhàn)神廣場,于1889年建成,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國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標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每年有1000多萬人參觀,可為巴黎帶來20多億歐元的收入。 埃菲爾鐵塔分為三層,分別在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層設有餐廳,第三層建有觀景臺可俯瞰巴黎全景,從塔座到塔頂總高324米,共有1711級階梯。 凱旋門位于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香榭麗舍大街的最西端。它是一座迎接軍隊凱旋的大門,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凱旋門建造于1806年,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在凱旋門兩面門墩的墻面上有4組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大型浮雕,分別是“出征”、“勝利”、“和平”和“抵抗”。 凱旋門的四周都有門,門內刻有跟隨拿破侖遠征的386名將軍和96場勝戰(zhàn)的名字,門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間的法國戰(zhàn)事史。巴黎市區(qū)12條大街都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放射,氣勢磅礴,是歐洲城市建設的設計典范。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位于塞納河畔西堤島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qū)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和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筑之一。 它始建于1163年,歷時182年建成。正面雙塔高約69米,是法蘭西哥特式教堂群中最具代表意義的一座,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義上的哥特式教堂。教堂內藏有13至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是古老巴黎的歷史象征。 盧浮宮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歷史博物館之首。它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于世,擁有的藝術珍品多達40萬件以上。 盧浮宮占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由華人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藝術博物館。 香榭麗舍大道位于巴黎市中心商業(yè)繁華區(qū),在盧浮宮與新凱旋門的連心中軸線上,又被稱為凱旋大道,是世界三大繁華中心大街之一,也被人們稱作世界十大魅力步行街。它橫貫首都巴黎的東西主干道,全長1800米,最寬處約120米,為雙向八車道,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戴高樂廣場。東段以自然風光為主,西段是世界著名的高級商業(yè)區(qū)。這里火樹銀花、雍容華貴,被稱為“世界上美麗的大街”。 許多18、19世紀的小說,例如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馬的《茶花女》、巴爾扎克的《高老頭》等作品都對香榭麗舍大道的繁華做了描寫,香榭麗舍大道也成為文學作品中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娛樂天堂。 協和廣場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的廣場,18世紀由國王路易十五下令營建。建造之初是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無上的皇權,取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它被稱為“革命廣場”,被法國人民當作展示王權毀滅的舞臺。1795年改稱“協和廣場”,1840年重新整修,形成了這樣的規(guī)模。廣場呈八角形,中央矗立著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總督贈送給查理五世的。 方尖碑是由整塊的粉紅色花崗巖雕出來的,上面刻滿了埃及象形文字,贊頌埃及法老的豐功偉績。廣場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征著法國的8大城市。 凡爾賽宮位于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zhèn),是巴黎著名的宮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中國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凡爾賽宮所在地區(qū)原來是一片森林和沼澤荒地。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在這里修建了一座二層的紅磚樓房,用作狩獵行宮。二樓有國王辦公室、寢室、接見室、藏衣室、隨從人員臥室等房間,一層為家具儲藏室和兵器庫。當時的行宮擁有26個房間,如今擁有2300個房間,67個樓梯和5210件家具。 |
|
來自: singer0852 > 《史地視頻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