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權(quán)時代的“活化石”原創(chuàng) 泛舟滄海 泛舟滄海 2018-01-22 《山海經(jīng)》:“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边@段經(jīng)典的敘述,讓人們記住了發(fā)鳩山,記住了精衛(wèi)鳥。 山西長子縣是精衛(wèi)之鄉(xiāng),炎帝故里。在長子,精衛(wèi)的名望遠(yuǎn)大于其父炎帝,炎帝傳說黯淡于精衛(wèi)的光環(huán)之下,密布于長子的三圣公主廟便是精衛(wèi)作為“長子文化代言人”的明證和詮釋。 何為三圣公主?宋宣和元年《修靈湫廟載記》:“靈湫廟,在發(fā)鳩山西麓,濁漳源頭,古稱泉神廟,祀神農(nóng)炎帝之少女,名女娃,當(dāng)?shù)厮追Q三圣公主。宋政和初朝廷敕名'靈湫’?!敝燧d堉《羊頭山新記》:“又西北三十里曰發(fā)鳩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廟。宋政和間,禱雨輒應(yīng),賜額曰:“靈湫”。蓋濁漳水之源也。廟中塑如神女者三人,旁有女侍,手擎白鳩,俗稱三圣公主,乃羊頭山神之女,為漳水之神?!币牢墨I(xiàn)記載,炎帝少女女娃是漳水之神,稱三圣公主,祭祀女娃的祠廟為靈湫廟,也叫三圣公主廟。靈湫廟中,女娃母女三人并排而坐,女娃居中,其母其姐分列左右。也就是說,炎帝夫人、女娃之母為大圣公主,炎帝大女兒、女娃之姐為二圣公主,女娃本人為三圣公主。稱女性為公主明顯是男權(quán)社會男尊女卑的產(chǎn)物,在女權(quán)社會中女尊男卑,應(yīng)稱女主才對。 同樣是女神,散布于上黨城鄉(xiāng)的二仙廟是如何構(gòu)局呢!以二仙祖廟壺關(guān)真澤宮為例,廟中正殿二仙正襟危坐,后殿奉祀二仙父母圣公圣母。比照二仙祖廟,三圣公主廟中正殿應(yīng)奉女娃姐妹,后殿祀炎帝夫妻,如此才符合孝道禮儀。 中國封建社會講求倫理綱常,皇帝以孝治天下?!抖Y記·祭法》:“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痹谌ス鲝R中,不設(shè)一家之主炎帝之位,豈非大不敬?此種布局,令人大惑難解。而所有這一切,若考慮到女娃所處時代為母系氏族社會的大背景,問題即可迎刃而解! 《莊子·雜篇·盜跖》:“神農(nóng)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糜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那時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據(jù)《帝王世紀(jì)》:“神農(nóng)母曰女登,有神龍首,感女登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黃帝母曰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附寶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日角龍顏。少昊金天氏,母曰女節(jié),有星如虹下流,意感而生少昊。顓頊母曰景仆,昌意正妃,謂之女樞,有星貫月如虹,感女樞于幽房之宮而生顓頊。堯母曰慶都,觀河遇赤龍,晻然陰風(fēng),感而有孕,十四月而生堯?!鄙瞎诺弁醭錾跃呱窕蒙?,其實是知母不知父的隱秘說法。 在當(dāng)時的社會條件下,盛行原始的走婚或?qū)ε蓟椤Q椎鄣狡淦匏诓柯渑c妻子結(jié)合,生下女娃姐妹后,又回到自己的部落照看姐妹們的孩子;而女娃姐妹二人則隨母親生活,由姨姨、舅舅們呵護(hù)成長。三圣公主廟不祀炎帝正反映了母系氏族社會的特征,是上古日常生活的情景再現(xiàn)。后來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炎帝地位上升,成為三皇五帝之一。人們?yōu)榫挫胙椎?,把炎帝廟建在三圣公主廟附近,讓他們一家“形影不離”,但卻“各自為政”。 孟繁仁教授《漫話中華文明起源》中,講述了山西洪洞地區(qū)女媧和伏羲“婚變”的故事。女媧和伏羲在山西吉縣人祖山成婚后,兩人回到女媧在洪洞侯村的治所媧皇宮生活,夫妻育有三女一子。后由于某種原因產(chǎn)生“婚變”,女媧將伏羲趕走。不久,女媧又生悔意,遣她最信任的三個女兒分頭去尋伏羲,并責(zé)令她們找不到伏羲不許回來。大女兒向西南,追到洪洞西北十里的屯里村;二女兒向東南,追到廣勝寺西十五里的板榻村,都未找到伏羲。三女兒追到離侯村“九里十三步”遠(yuǎn)的伏牛村,見到父親伏羲,伏羲不愿回去,三女兒便留在父親身邊照顧他。緣于此,屯里村和板榻村建有奉祀伏羲兩個女兒的娘娘廟。在羲皇廟中,后宮專辟娘娘殿,敬奉伏羲三女兒。除吉縣人祖山上人祖廟是女媧和伏羲比肩而坐,共同享受人們的祭祀外,其他地方都是分別建立媧皇宮和羲皇廟,女媧和伏羲單獨(dú)面對信眾??梢?,廟中供奉場景是現(xiàn)實生活的形象寫照。生活中怎樣,廟中祭拜場景便怎樣。因為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 炎帝在山西高平活動的傳說極盛,炎帝廟廣泛分布于境內(nèi),由諸多炎帝廟可窺炎帝一家在高平的生活場景。羊頭山上炎帝高廟里,炎帝與夫人、大兒子三人并肩而坐。《羊頭山新記》:“石之西南一百七十步有廟一所,正殿五間,殿中塑神農(nóng)及后妃、太子像,皆冠冕若王者之服。按:神農(nóng)時,尚未有衣冠之制,不若設(shè)木主為宜耳。”下臺村炎帝中廟主祀炎帝,附設(shè)太子殿。團(tuán)池炎帝寢宮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唯一一幅炎帝夫婦壁畫像。炎帝一家其樂融融,生活在一起。這與長子三圣公主廟內(nèi)炎帝缺位形成鮮明對比。此種情況表明,炎帝在長子活動時還處于母系氏族社會,而在高平活動時己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民間傳說,炎帝在長子活動時娶了正妃娘娘,娘家為長治縣原家莊;炎帝在高平活動時娶了后妃娘娘,娘家為高平長畛村。實際上,母系氏族社會中炎帝還沒有日后崇高的地位。否則,炎帝大可以如后世之帝王,與兩位娘娘一起生活,怎會拋棄正妃呢?或者,生活在長子與高平的炎帝不是一個人,是兩代炎帝。 女娃溺水身亡,后人在發(fā)鳩山為她修建了女娃墳,也叫皇姑墳或黃姑墳(因未嫁先亡)。女娃的姐姐瑤姬與赤松子成親,修煉為風(fēng)婆,與丈夫雨師共司天地間風(fēng)雨之職,造福百姓。無論出嫁與否,子女均以母系血緣為紐帶,跟隨母親生活,父親則回歸自己的部落。 長子三圣公主廟中母女三人同坐,父親缺位,真實折射了母權(quán)時代之遺風(fē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