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三十二):君士坦丁一世112.君士坦丁王朝君士坦丁大帝開始統(tǒng)治時便在帝國各地疲于奔命,他采取了類似于戴克里先的辦法,任命三個兒子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君士坦斯為凱撒,各統(tǒng)治帝國的一部分。君士坦丁統(tǒng)治巴爾干和黑海地區(qū),君士坦丁二世統(tǒng)治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統(tǒng)治東方和埃及,君士坦斯統(tǒng)治意大利和阿非利加。君士坦丁改革行政區(qū)劃,將全國分為四個大行政區(qū),下為行政區(qū),再下為聯邦。在經濟方面,他繼續(xù)戴克里先的政策,規(guī)定職業(yè)世襲和并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并頒布法律重申奴隸主有權殺死奴隸。軍事方面,君士坦丁廢除近衛(wèi)軍,以帕拉丁騎兵衛(wèi)隊取代,并大量招募蠻族進入軍隊。君士坦丁以恐怖手段強行招兵,拒不當兵的可能會被處死。君士坦丁另外又大興土木,于325年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的古希臘殖民城市拜占庭建造新都君士坦丁堡,號稱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造花費無數,經6年直到330年才初步建成。在宗教方面,君士坦丁在325年召開尼西亞會議,確定了許多基督教基本教義,并將阿里烏斯派斥為異端。337年,君士坦丁病重,在死前他接受了洗禮。 君士坦丁一死,羅馬帝國馬上就爆發(fā)了爭奪帝位的混戰(zhàn),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馬格嫩提烏斯先后被殺,353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成為了唯一的統(tǒng)治者。361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堂弟背教者朱利安造反,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在征討朱利安時死去,朱利安取得政權。朱利安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上臺后就實行反基督教政策,大力扶助多神教,以及猶太教和基督教異端,大肆攻擊基督教,教堂被焚毀和搶劫,基督徒被趕出軍隊和學校,朱利安本人還寫書攻擊基督教。在其他方面,朱利安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制止了通貨膨脹。在軍事上擊敗了萊茵河北岸和多瑙河北岸的日耳曼人,并在361年入侵依蘭沙赫爾,占領泰西封。363年,朱利安在依蘭沙赫爾所屬的美索不達米亞陣亡。即位的約維安取消了朱利安的反基督教政策。 (1)君士坦丁一世弗拉維·瓦萊里烏斯·奧勒里烏斯·君士坦丁(拉丁語: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274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常被稱為君士坦丁一世(拉丁語:Constantinus I)、君士坦丁大帝(拉丁語:Constantinus Magnus,古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νο? ? Μ?γα?,英語:Constantine the Great),或圣君士坦丁(英語:Saint Constantine),羅馬帝國皇帝,306年至337年在位。他是第一位信仰基督宗教的羅馬皇帝,在313年與李錫尼共同頒布《米蘭詔書》,承認在帝國轄境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 君士坦丁在內戰(zhàn)中,擊敗馬克森提烏斯和李錫尼,鞏固皇位。統(tǒng)治期間,他對法蘭克人、阿拉曼人、西哥特人和薩爾馬提亞人的戰(zhàn)役均取得勝利,并成功奪回在前一個世紀喪失的達基亞地區(qū)。他在拜占庭建立新皇宮,并將之命名為新羅馬,但人們?yōu)樽鹁刻苟≈?,將此地稱作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此后一千年均為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因此君士坦丁也被認為是拜占庭帝國的創(chuàng)立者。 ①即位前的事跡君士坦丁出生于羅馬帝國上麥西亞行省的內索斯(今塞爾維亞東部的尼什),在274年2月27日出生,還有可能是在272年出生。他是帝國的西部奧古斯都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克羅爾的長子。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克羅爾是個寬容且有政治技巧的人,君士坦丁和他父親共處的時間可能不長。據說君士坦丁的母親海倫娜是一家小旅店的女仆,君士坦丁是她與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的私生子。但這種說法受到英國歷史學者愛德華·吉本的懷疑。吉本認為,海倫娜是這家小旅店的主人,她與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的婚姻是合法的。不論如何,當293年君士坦提烏斯被西部帝國的奧古斯都馬克西米安任命為凱撒后,他就離棄了海倫娜而與馬克西米安之女弗拉維婭·馬克西米安娜·狄奧多拉結婚。 君士坦丁年輕時,主要為最高皇帝戴克里先在東方服役。305年戴克里先與馬克西米安雙雙退位,君士坦丁奔赴不列顛,與已經升為奧古斯都的父親會合。306年7月25日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去世,不列顛軍團于英格蘭北部城市約克擁立君士坦丁,為羅馬西部的奧古斯都(皇帝),君士坦丁并出兵控制了不列顛和高盧地區(qū)。但后來君士坦丁接受伽列里烏斯之命,改稱西部凱撒(副皇帝)。307與310年君士坦丁又反復自稱為羅馬西部的奧古斯都。 ②四帝之戰(zhàn)戴克里先的繼承者、東部奧古斯都伽列里烏斯于311年死后,四位奧古斯都(四帝):李錫尼、馬克森提烏斯、馬克西米努斯和君士坦丁展開奪權斗爭。君士坦丁聯合李錫尼反對馬克森提烏斯。他越過阿爾卑斯山,占領意大利。312年10月28日,君士坦丁在臺伯河上米爾維安大橋附近的決戰(zhàn)(米爾維安大橋戰(zhàn)役)中擊敗馬克森提烏斯。馬克森提烏斯在逃跑中落水而死。313年,君士坦丁與李錫尼在麥地奧蘭(即今日米蘭)會晤。李錫尼與君士坦丁的同父異母姊妹君士坦提婭結婚,以鞏固兩人的同盟。兩位奧古斯都同時簽署了米蘭敕令,給予基督教在帝國境內的合法地位。在教會史上,這是一件頭等大事。 313年,李錫尼在小亞細亞戰(zhàn)勝馬克西米努斯,與君士坦丁瓜分了帝國。但是,他們之間的和睦僅僅維持了一年。兩人都為獨霸帝國而投入了新的戰(zhàn)斗。314年發(fā)生的沖突未分勝負。324年君士坦丁擊潰李錫尼,在李錫尼的妻子向君士坦丁苦苦求情下,李錫尼在生命無虞的保證下投降。然而君士坦丁在325年以陰謀叛變和私通蠻族的罪名將李錫尼絞死,從此成為羅馬世界唯一的統(tǒng)治者。 ③政治活動君士坦丁一世試圖取消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但帝國局勢的混亂迫使他任命自己的親信為共治者。君士坦丁一世最初任命長子克里斯普斯為凱撒,但后者由于受到繼母法烏斯塔(Fausta,君士坦丁的第二個妻子)的誣陷而于326年被處死。君士坦丁不久以通奸罪把法烏斯塔也處死,但任命她所生的三個兒子為凱撒:君士坦丁二世統(tǒng)治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統(tǒng)治亞洲和埃及;君士坦斯一世統(tǒng)治意大利和北非。君士坦丁一世實際上是繼承了戴克里先的做法。 在君士坦丁一世時代,羅馬帝國變成了軍事官僚國家。專橫跋扈的近衛(wèi)軍被取消,代之以大量蠻族士兵加入帝國的軍隊。普通平民為逃避兵役竟采取自殘的辦法。臃腫的官僚系統(tǒng)更加龐大。頒布過一些保護貧民的法令,但由于普遍的目無法紀而很少得以實行。對奴隸的懲罰變本加厲:根據君士坦丁的法令,實際上已經恢復了主人殺死奴隸的權力(曾被哈德良皇帝廢除)。各階層的依附加大,農民被束縛于土地(332年法令),手工業(yè)者被束縛于城市,元老被固定在元老院里。君士坦丁一世繼續(xù)提倡戴克里先引入的東方專制君主的禮節(jié)(戴皇冠,臣民須向皇帝行跪拜禮等)。總而言之,君士坦丁完善了戴克里先的專制君主制度(Dominus),這種制度的目的是以公開的強制手段克服羅馬的經濟危機。 君士坦丁一世在313年和332年分別在西部邊境和多瑙河沿岸擊退了法蘭克人和哥特人的入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