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決定依卦行事,進行第五次出巡。他留下右丞相馮去疾守衛(wèi)京城,讓左丞相李斯與最寵愛的幼子胡亥隨行。 秦始皇先往南去,經過云夢澤,到達今湖南境內的九嶷山,祭拜大舜帝;又折向東行,到達今浙江境內,祭拜大禹,并在會稽山上刻石留念;爾后,北上渡過長江,經今江蘇,來到山東半島的煙臺地區(qū)。 這年秦始皇帝五十歲,他在煙臺的海邊悵然眺望東海,感念人生苦短,心中充滿感傷。他明顯感覺到自己慢慢衰老,這次到海邊,實際上想最后一次尋找長生的機會。他期盼仁慈的神人突然出現(xiàn),給他提供幫助。然而,他失望了。有方士說,神仙之所以不來,可能是海神阻撓所致。始皇帝惱羞成怒,為了向海神發(fā)泄怒氣,他親手操作連弓弩,射殺了一條巨魚。 在西行回京的路上,秦始皇徹底病倒。7月,他寫下一封詔書,讓太子扶蘇趕回咸陽,安排自己的葬禮,等待繼位??墒牵砹?,詔書與印璽都壓在中車府令趙高的手里,還沒來得及發(fā)出去,秦始皇就在沙丘行宮駕崩(今河北省邢臺市)。 李斯因皇帝在外地病逝,擔心死信傳出會引發(fā)不必要的變亂,所以嚴密封鎖信息,秘不發(fā)喪。他的保密工作組織得極好,隨行官員與勤務人員中只有胡亥、趙高及三五個宦官知道真相。 可是就在這區(qū)區(qū)知道真相的幾個人中,有人開始打小算盤,搞陰謀詭計。這個人就是趙高。趙高這個人一生下來就被閹割了。秦始皇聽說他辦事能力強,通曉法律,便提拔他擔任中車府令(負責掌管宮廷內的車馬交通),并讓他教胡亥學習法律及審案技術,所以趙高算是胡亥的老師。 趙高為什么要搞陰謀詭計?他要達到什么目的?這件事說來并不復雜,直接起因與朝廷的一位重臣有關。這位重臣名叫蒙毅,是邊關大將蒙恬的兄弟。蒙毅是始皇帝面前的紅人,有一次趙高犯法,始皇帝命令蒙毅負責調查審理,蒙毅判處趙高死刑;但秦始皇喜愛趙高,赦免了他的罪,將他官復原職。此后,趙高與蒙毅結下了死仇。 趙高預計,按照正常程序,扶蘇將毫無懸念地當上皇帝,蒙恬兄弟作為扶蘇最親信的人,必然會進一步得到倚重。趙高認為,假如出現(xiàn)那種情況,自己將會很倒霉、很慘。所以,他現(xiàn)在必須利用手中掌握的牌,不惜一切代價阻止這種局面出現(xiàn)。 于是,趙高發(fā)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趙高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 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 趙高從一名宦官起家,依仗著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頂峰,加劇了秦朝內部的動蕩;趙高屢進讒言、濫殺無辜,致使秦朝損失大批文臣武將,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歷史上大都對趙高的人品及其所作所為持否定態(tài)度,后人嘆曰:"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指秦朝滅亡);而《戰(zhàn)國策》的編者劉向更是直言不諱:"秦信同姓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國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