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稱為報紙的是邸報,最早出現(xiàn)在漢代,專門用于登載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內(nèi)容,寫在竹簡或絹帛上。后來,隨著造紙術(shù)和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才印在紙上。 因為都是官樣文書,無需采訪報道,并沒有記者一說。 直到晚清時期,正式的報紙出現(xiàn),才有專職的采訪記者,初叫“訪員”“訪事”“報事人”,到19世紀(jì)90年代開始采用“記者”稱謂。 在古代,最近接近記者職業(yè)的是那些秉筆直書的史官,稱為太史。歷史上最出名的是太史公司馬遷,其撰寫的《史記》留傳至今。 忠實歷史,秉筆直書的可稱作良史,他們像精忠報國的文官武將一樣,為了歷史的真實,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人物同樣偉大,受人敬仰、懷念和效法。 春秋時期,“一門四個半官史”的故事廣為流傳。 據(jù)《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春秋時,齊莊公名光與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設(shè)計殺了莊公,立莊公的異母弟杵臼為君,是為景公。崔杼也自封為相國,飛揚跋扈、專斷朝政。 齊國太史公如實記載了這件事。崔杼大怒,殺了太史伯。 太史的兩個弟弟太史仲和太史叔也如實記載,都被崔杼殺了。 崔杼告訴太史第三個弟弟太史季說“你三個哥哥都死了啊,你難道不怕死嗎?你還是按我的要求,把莊公之死寫成為暴病而死吧”。 太史季正色回答:“據(jù)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zé),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這件事,遲早會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寫,也掩蓋不了你的罪責(zé),反而成為千古笑柄”。 崔杼無話可說,只得放了他。太史季走出來,正遇到南史氏執(zhí)簡而來。南史氏以為他也被殺了,是來繼續(xù)實寫這事的。 為了歷史的真相,不屈服權(quán)威,雖然被殺了三人,第四個繼承者依然堅持史實,絲毫不向權(quán)威低頭,后面還有前赴后繼者。他們是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四兄弟,外加舅舅南史氏退休史官。 齊太史秉筆直書的故事,給后人很大的鼓舞和啟發(fā)。正是有了這種不畏犧牲的精神,才有了“秉筆直書”這樣的成語。這是古代的“記者”們用生命代價為今天的文字工作者換來的最高美譽。 鐵肩擔(dān)道義,妙筆著文章。向記者們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