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周星期一,各位打工人度過了忙碌而充實的周末后,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但今天可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作日,今天還是消費者們的大日子——3.15 打假日(消費者權(quán)益日)。 今天適逢 315,小編實在不忍心看著各位打工人將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拿去送給無良商家,就來吐槽吐槽那些網(wǎng)上買酒時的迷惑性廣告詞,以免大家買酒踩坑。 叫拉菲的不一定真的是拉菲 在某橙色軟件上搜索葡萄酒 3 個字,跳出來的搜索結(jié)果里滿眼都是 100、200 多塊(或者是 1,000 左右 6 瓶裝)的“拉菲紅酒”,正當你一陣竊喜覺得自己掙到大便宜,幾百塊買 82 年拉菲,準備下單時,你可能已經(jīng)跳進了一個坑。 說實話,這類把葡萄酒標為“拉菲”的商家也不完全是騙人,因為這一類葡萄酒大多和真正的拉菲同屬于拉菲羅斯柴爾德家族旗下(Les Domaines Barons de Rothschild (Lafite)),它們遍布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酒莊名,和消費者腦海中“82 年拉菲”的那個“拉菲”頂多算是遠房親戚的關(guān)系(而且還是沒有多少血緣的那種)。 真正的“拉菲”它長這樣 在這種情況下,商家就是利用拉菲的知名度來給自家售賣酒款來做宣傳,按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蹭熱度”。 如果你心里清楚這一點,買來喝一喝也沒什么,因為它們也的確是正兒八經(jīng)的進口葡萄酒(我們之前盤點過該家族旗下的酒款,超級全面:詳情)。但你如果把它當成真正的拉菲古堡干紅買來收藏,那 duck 不必。 酒標上不是所有長得像獎牌的圓標都有意義 我們平時看到如上圖所示的金銀小圓標時,都會下意識地認為它是獎牌,如果出現(xiàn)在葡萄酒介紹頁,甚至是酒標上,那么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這款酒獲過獎,質(zhì)量有保證。 有的商家就是利用這一點,在包裝上做文章,酒標上貼滿了金色、銀色的小圓標,然而……是欺負消費者沒文化不懂外語咋地? 上圖所示這款正品法國進口紅酒的小圓標上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句話:Contient des sulfites(含亞硫酸鹽(法語))、Contains Sulfites(含亞硫酸鹽(英語))、Dry Red Wine(干紅)、Languedoc XYTJB(朗格多克!#¥@%(恕小編無能,翻不出來))…… 您說上面這幾句話有什么意義嗎?而且哪家正經(jīng)法國酒莊會在自家酒標上同時寫英語、法語還有鳥語呢?如果有,那它可能來自某東省某臺市。 ![]() ![]() 城堡級 AOC?珍藏級 AOC? 如果第 1 種只是蹭熱度,第 2 種僅僅是給你一種錯覺,那這第 3 種類型的商家真的就有睜眼說瞎話之嫌了。 判定葡萄酒質(zhì)量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等級,下面這張圖大家應(yīng)該經(jīng)常能見到: 在這張圖里,AOC 成了最高等級,雖然圖是沒錯,AOC 級別的葡萄酒的確是比 VDP這些等級的葡萄酒高,但事實上,它是波爾多的最低等級,就是個大區(qū)級。 還有的商家在 AOC 級別前加上什么城堡級 AOC、珍藏級 AOC,給消費者一種“高大上”的錯覺,但 AOC 就是 AOC,就算你寫成璃瑩殤·安潔莉娜·櫻雪羽晗靈·血麗魑·魅·安塔利亞 AOC 這種瑪麗蘇的名字,它也還是一瓶大區(qū)級葡萄酒,國外超市售價也就幾歐。 還有的商家還能熟練運用“拉踩”手法,毫無邏輯地貶低意大利、智利、西班牙等國的葡萄酒,吹捧法國葡萄酒,凸顯酒款的高大上: 意大利、智利和西班牙異口同聲:什么玩意兒??? 西班牙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自己的里奧哈(Rioja)產(chǎn)區(qū)在國際上可是赫赫有名,在中國怎么就成了鄙視鏈的最末端,還不如地區(qū)餐酒(要知道,產(chǎn)區(qū)和葡萄酒分級根本沒有可比性,拿它們倆相比,就跟拿東北三省和五常大米相比那樣驢唇不對馬嘴)。 還有這種酒精度越高越好的說法。按這么說,11 度的酒沒法喝,13 度左右的拉圖干紅(Chateau Latour)就是日常餐酒了唄? 葡萄酒的質(zhì)量不是酒精度決定的,而是需要多方面綜合才能夠判定,一般是看酒的平衡感、風(fēng)味的濃郁度、復(fù)雜度和集中度、余味等因素。如果僅追求濃郁的酒精感,那不如……學(xué)學(xué)戰(zhàn)斗民族喝酒精燃料? ![]() ![]() 古法釀造葡萄酒 還有的廣告詞十分具有中國特色,適應(yīng)國內(nèi)市場,比如“古法釀造工藝”,“手工釀造”等。 的確,在日益工業(yè)化的今天,人們普遍更推崇傳統(tǒng)、手工、自然的生產(chǎn)方式,貼上這些標簽的商品往往都更受消費者青睞,但放在葡萄酒上面似乎就不那么適合了。 無論在什么時代,釀造 1 瓶葡萄酒都是需要經(jīng)過破碎、發(fā)酵、排汁等流程,在這過程中是否使用機器、是否采用橡木桶等都是釀酒師根據(jù)葡萄品種的特性以及釀酒風(fēng)格作出的選擇,“古法”≠品質(zhì)高。 ![]() ![]() 各種泥封蠟封 另一些商家的思路則是以包裝“取勝”,走復(fù)古路線,使用蠟封或者是用水泥將整個瓶身包裹,并美其名曰:不是所有的酒都配得上 Blah Blah Blah。 在錫帽和熱縮帽被發(fā)明出來之前,蠟封這種方式最初的確是被更多地用于包裝陳年潛力強大的葡萄酒,用來隔絕空氣,降低葡萄酒的氧化速度。 但這種方式成本較高,在人們發(fā)明了錫帽之后,就被取代了,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葡萄酒都不再使用這種方式,對于日常餐酒來說更是多此一舉。所以不必迷信蠟封、泥封,它們僅僅是商家的營銷策略罷了。 ![]() ![]() 標題和實際產(chǎn)品不一致 上面欺負完消費者不懂外語,這里又開始欺負消費者地理不好。 有的商家在酒款標題上寫著“法國波爾多名莊”,結(jié)果產(chǎn)品描述中又寫著來自朗格多克法定產(chǎn)區(qū),難道朗格多克產(chǎn)區(qū)屬于波爾多? 地圖上可不是這么寫的,波爾多位于法國西南,大西洋沿岸;朗格多克則位于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看來沒點地理知識還不能好好買酒了。 另一種更常見的,是打著進口酒的旗號,結(jié)果產(chǎn)地在山東煙臺,難道山東煙臺在國外還有分臺? 還有的則是把普通起泡酒當成香檳(Champagne)來銷售,利用的就是消費者對這 2 者概念不清楚的漏洞,抬高普通起泡酒的身價。 上面這款來自意大利的香檳,莫不是意大利阿斯蒂(Asti)產(chǎn)區(qū)和法國香檳(Champagne)產(chǎn)區(qū)聯(lián)名推出的限量酒款?我也想嘗嘗! ![]() ![]() 主打奇怪功效 睡眠葡萄酒了解一下,只對女士有效,男士免進。 能寫出這類奇怪功效文案的編輯深諳微信養(yǎng)生小知識的套路,喝葡萄酒美容養(yǎng)顏,喝葡萄酒有助睡眠,一喝即睡?效果堪比褪黑素?還針對女士,就是看女生的錢好騙唄?! 重要的事情說 3 遍,葡萄酒沒有上述功效,葡萄酒沒有上述功效,葡萄酒沒有上述功效(詳情)。 ![]() ![]() 掃碼價 商家們最著名的手段就是掃碼價了,一瓶 88 的葡萄酒,掃出來是 2,688,小說都不敢這么夸張(詳情)。 大家買酒時切記,掃碼價可以由商家隨意更改,大多都虛高;另外,買這種酒的人大多都是用來送禮撐場面的,如果有朋友送你這樣的酒,那你可能要好好掂量掂量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地位了。 如果說上面這種還有點葡萄酒的影子,那下面這種就真的淳樸得讓人說不出話來:10 斤送 2 斤,實在!原汁原釀,真實?。ㄋ衅咸丫贫际怯闷咸压麑嵔?jīng)過酒精發(fā)酵而制成的酒精飲料,要是勾兌了,那根本不能被稱為葡萄酒?。?/span> 還有塑料桶裝,仿佛給你寄酒的不是賣家,而是你遠在老家的爺爺奶奶,揣著一片真情為孩子自釀葡萄酒,再把它裝進“年久失修”的塑料桶,成功地將葡萄酒這種“舶來品”打造成了“土榨花生油”之流的土特產(chǎn)。 吐槽這么久,小編也累了,盡管每年都有打假,但網(wǎng)上還是有數(shù)不清的虛假廣告,劣質(zhì)葡萄酒,敗壞了行業(yè)名聲,混亂了市場。消費者想要買好酒,不花冤枉錢,光靠打假效果還是十分有限,重要的還是得擦亮自己的眼睛,學(xué)會分辨真假。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