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2020年,庚子年啊,是進入世界史的一年,整個世界劇變。中國也經(jīng)歷了艱難的疫情戰(zhàn)役,并取得了讓世界矚目的勝利,中醫(yī)的功勞不可磨滅。這一年,也是中美之爭最為激烈的一年。同時,歷經(jīng)近三十年的北斗系統(tǒng)終于組網(wǎng)完成,也是一件標志性事件。同樣在尖端科技領域,中國的5G領先世界,華為與美國之爭,是中國科技崛起的一個縮影。在這樣的一個國際國內(nèi)形勢里,以及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進路上,我們的高考第一次出現(xiàn)這樣的延期,絕對是一次進入歷史的高考啊,那么這次高考會出那些題目呢?透露出什么樣的消息呢? 1、班級讀書會,這是很重要的一個信號。這幾年我組織了很多的讀書會,讀書會是一種很能促進深入學習的組織方式,在接下來的幾年,班級讀書會,肯定會在學校推廣開來。我們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必然會在這一個個班級讀書會里,生根發(fā)芽,開會結(jié)果。 2、結(jié)合上述材料。上述哪些材料呢?一個是白文簡述的材料,一個是《論語》,一個是《史記》。白文簡述代表民意對齊桓公、鮑叔和管仲三人的總評,一部是經(jīng),孔子的視角看管仲;一部是史,司馬遷看管仲和鮑叔。經(jīng)史、民意,其實就構(gòu)成了我們古典學問的格局了。 3、且看三人,齊桓公很大度,能不計舊怨,能聽從良言,胸懷和氣度就有了。管仲呢,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有很強的的治理國家能力?!墩撜Z》中,對管仲有很多的討論,孔子既肯定管仲,又有批判管仲。子曰:“管仲之器小哉!”說的是管仲不知禮,不行仁義禮樂之道??隙ǖ乃凇?strong>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strong>管仲對華夏有大功。鮑叔呢,司馬遷比較贊賞他,贊賞他的知人。史家喜歡追根溯源,如果不是鮑叔的舉薦,管仲很有可能就被流放啊、賜死啊什么的,有再多的才能也白搭。這就是經(jīng)和史看問題的思路不一樣。4、至于寫作文,就要明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是一個班級讀書會的場景。是一篇發(fā)言稿,作文時要融入這樣放一個場景,行文中,要有一種對話性。雖然不限題材,但是隱含了以議論文為主。5、這里我們還要關注“天下”這個詞,這樣可以結(jié)合當今的國際關系。如果管仲在今天為相,如何處理當今的國際關系?我覺得這也是出題者隱含的一個立意。庚子年的考生,對于天下,對于世界,肯定要比過往的考生有著更深的領悟。1、“世界青年與社會發(fā)展論壇”,這又是一個世界的格局,天下的格局。全國卷的格局就是不一樣。你看,這又是一篇演講稿!去年全國卷已經(jīng)透出這個信息了。演講,透出的是世界需要更多中國的聲音。這是四個自信里的——文化自信。 3、立意上,就要結(jié)合主席提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青年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點,其實說青年,就是寫作者有一種明覺,要真正地有所擔當!可以說這是一篇對世界本質(zhì)的認識,和立志文。心里要有世界格局,要把全世界的青年看在眼里,把這個世界的人裝在心里,方可把這個演講做好。 1、這是一份寫給高一新生的信,行文上也是演講稿的模式。認識自己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這是刻在蘇格拉底的墓志銘上的。而中國的古典思想,最重要的也是“反求諸己”,道家也講——反著,道之動。各種鏡子,可以是老師,同學,親人,朋友,書中的人,影視中的人,陌生人,在真實和虛擬的人互動、影響中,我們一次次不斷地重新認識自己。 2、這是對高中三年的回顧,以一個學長的身份,給學弟的高中生活提供一些參考,這是文化之化人。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方式。是以起興的方式,長對少的興發(fā)。這個作文,你越能興發(fā)感動人,就越成功。這里解釋一下新高考:自2017年開始進入高考改革的北京、天津、山東、海南4個省市的2020屆高考生將面臨新高考。但是這屆高考生使用的仍是舊教材和舊課標,所以明年高考使用的將是通知中的“基于舊課程要求的新高考試卷”。而“基于新課程要求的新高考試卷”是2019年秋季入學的部分省份高一新生中開始實施。這是一篇主持詞,又是一篇帶著場景的作文。所以這個講述的布局,是對著電視機前的觀眾。如何與觀眾產(chǎn)生共情,是非常重要的。這里既要有一定的主持功底,還要有導游功底。 3、中國面孔,實在是有太多可以寫的素材。這個疫情,一場超大的,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都受到波及的公共大事件。每個人波及的程度不同,感悟和思考也不同。 2、危機,危中有機,中國人是最上場因勢利導的,如何轉(zhuǎn)為危機,這是自古以來中國的智者思考的問題。 3、中國的五運六氣,是這場疫情是有預測的。人對事物的進程并非無能為力,我們是一個充滿憂患的民族,圣賢是可以參天地之化育的。 對于“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我是深有感觸的,這些年,從一個工程師轉(zhuǎn)變成一個傳統(tǒng)文化工作者,正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結(jié)果。在佛學里,叫做緣起。人不是固化的,不是不可改變的,隨著因緣的變化,是可以隨緣而動的。 浙江的作文主題,又是擊中了我的經(jīng)歷。從2015年到現(xiàn)在,五年的時間,發(fā)生了很多事。就是這種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錯位。這樣的一種現(xiàn)象很多,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一種錯位呢? 父母思想,社會主流思想,和個人的思想發(fā)展,不是同步的。這個不同步,源頭在我們的教育。家庭連帶著傳統(tǒng),而我們的教育,格局是當代的,是剝離傳統(tǒng)的,其實這種錯位,就是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沖突,更深入地講,是西學東漸以來,中西方文化的沖突。 這種沖突,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在整個社會產(chǎn)生一種撕裂。青年人是接受新文化最快的,而接受傳統(tǒng)文化也是最快的。這就很容易和家庭產(chǎn)生不同的預期。而雖然傳統(tǒng)文化在復興,卻仍然不是主流文化,所以錯位總是會存在。統(tǒng)觀這幾年,特別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教育體系越來越重視對學子的天下觀,或者說是世界格局的培養(yǎng)。也越來越重視對演講能力的培養(yǎng)。這透出的信息就是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國要逐漸加深參與世界的管理,會造就中美雙強的格局,東西方文化各領風騷,天下對世界。對擁有天下觀,能參與世界管理的人才的培養(yǎng),似乎已經(jīng)在進行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