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有一個有趣味的怪現(xiàn)象:對于詩歌,人民群眾讀得懂古詩,為什么讀不懂當代詩人用白話文寫作的詩?這個怪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首先,古代詩其實也是當時的白話文而非文言文中國詩歌其實從先秦時代起,基本都是當時的白話文,比如《詩經》,其實國風中大多詩是市井之民謳歌的作品。只是由于先秦時代還沒有書同文,所以作品呈現(xiàn)各國不同的語言差異。這種差異并非是文言文,實在是當時民眾的口語文。到有唐一代,白話文寫詩相當普遍。試看賀之章的《詠柳》:
詠柳 再看仍然是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兩首》:
請看是否平白如話?有誰讀不懂這唐代詩人的詩? 那么當代詩人似乎非常賣弄我手寫我口的白話文詩,但卻把詩文故意弄得曲里拐彎,搔首弄姿,結果不知所云,令人讀去如墜五里霧里,很難產生親切感: 試看北島的《青燈》 :
讀罷這首詩,還真如高考試卷,讀罷心情要壓抑,思緒要多轉幾個彎兒,至少要讀上五遍,才令人咀嚼出一些味兒。但仍然不知道作者詩言志,這個志究竟想說些什么? 有人以為中國古詩都是文言文寫的,其實不盡其然,中國古詩也是當年的白話文。白話到什么程度,就是山村老太婆也能懂。比如白居易作詩,每詩成,都要讀給農村老太太聽,要求老太太一聽能懂。如果詩寫了老太太不懂,那白居易就反復修改,令“老嫗能解?!?/p> 正是如此,古代詩的白話化,絕大多數(shù)詩當代人也能懂。所以,古代詩與當代詩相比較,當代詩人以為白話入詩是他們的專利,就相當矯情了。 但中國現(xiàn)在無論書法,美術,還有詩歌,信仰讀不懂看不懂才是最偉大的藝術! 哀哉!當藝術脫離人民時,就變成詩人小沙龍的活嚼蛆了。 其次,形象思維是詩人寫作的藝術手段寫詩,不能憑你自己吼,不能憑你喊口號。詩是言志,但這個志要通過形象表現(xiàn)出來,這才構成藝術。 試看蘇軾歌詠《海棠》之美之愛:
詩人絕不是空洞地直著脖子喊海棠美啊,我愛你啊。而是通過形象思維創(chuàng)造出一種美不勝收的意境:在裊裊婷婷的春風中,到處顯示著花的雍容華貴的氣質?;ㄏ闳珈F環(huán)繞,月色為追求美麗的花姑娘也屈尊地繞著回廊而婉轉。為了害怕花因夜深而睡去,所以詩人燒巨大的紅燭照著美麗的花美人。這種寫詩人愛花愛得如此深沉,如此極致。 而我們當代詩人寫物卻忘記有形象思維,忘記寫詩應當創(chuàng)作出引發(fā)讀者強烈共鳴的意境,很多詩只憑直書胸臆,不知形象思維與意境為何物。比如當代詩人卞之琳魚化石(一條魚或一個女子說):
這古人蘇軾的詩與當代卞之琳的詠物詩,哪一個更令當代人能讀懂產生共鳴呢?那是不言而喻的事。 第三,當代詩失去思無邪的純潔性古代詩人詩歌比較純粹,有著詩人高尚情操,沒有當代一些詩人那種猥瑣的心態(tài),所以,寫人的感情,真誠,純粹,濃郁。比如寫愛情,很少見下流之品。 試看李商隱寫給愛妻的兩地書:夜雨寄北
而同樣寫愛情,余秀華的成名詩《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什么意思,除了收獲讀懂她的肉欲如火熾烈,豈有其他? 再看,陸游的愛情詩《沈園》兩首:
讀得懂嗎?情感如何?是否圣潔?而請再讀當代詩人賈淺淺的當代詩:
將愛情視為肉欲的直粗露赤裸裸的表白,就有舊社會上海灘妓院那種咸魚莊的臭味,令人掩鼻不勝其臭。誰還去顧得上讀得懂讀不懂? 正是由于上述古今詩差距太大,古詩如同天馬行空,如同暗香疏影,令人讀罷產生強烈的共鳴,所以人們愛讀。當代詩如同溷中之物,如同鼠穴陰暗轉曲,令人莫名其妙。所以令人讀不懂不愛讀。當代人讀懂古詩卻讀不懂當代詩的道理就在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