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悲夫!一座古城被“攪漿”哉

 新用戶24030ygV 2021-07-08

攪(讀gāo)漿”是紹興方言,意即破壞;古城自然指的是歷史文化名城紹興。

悲夫!一座古城被攪漿”哉——此話并非故弄玄虛,聳人聽聞,而是我本人的一生親歷,切身感受。因為年近耄耋,建國之初我已步入垂髫之中,對于當(dāng)時“小城故事”有了相當(dāng)清晰記憶。七十年來走南闖北,涉洋過海,雖說不上殫見洽聞,卻也算跑過三江六碼頭。有比較才有認識,回過頭來再來看一看新市老城的今昔對比。

老家紹興,曾經(jīng)的破舊小城,經(jīng)過七十年改造重建,一躍而成今天的經(jīng)濟強市,誠然可喜可賀!然而我又時而思忖,倘若魯迅再世,重返故鄉(xiāng),親眼目睹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的紹興,變成了一座類似于他曾經(jīng)居住的上海那樣的十里洋場,他會懷有怎樣的心情呢?喜悅還是失望,或者喜憂參半。

按魯迅的家國情懷,我想他不會愿意看到一座以上海為模板復(fù)制的古城。他同情閏土,可憐孔乙己,厭惡楊二嫂,鄙薄阿Q和華老栓,但我總覺得他依舊懷念周家臺門,百草園以及三味書屋。除了“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的“樂園”外,更有那“一幅神異的圖畫”——“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

小草豈敢與大樹相比,但小草也有生命,也有感覺。猶如魯迅對樂園和海邊的深深懷念,我也同樣念念不忘流水小橋輕舟,枕河人家埠頭”的馬梧橋河沿——“孩提的影蹤在河邊,童年的歡樂是小河。小河是從前的詩,流水是小城的歌。

然而一代接一代的“父母官”,為了改變城鎮(zhèn)面貌,為了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美夢,為了完成對GDP指標的承諾——總之都是出于一片好心(但不可否認的是各有各的宏圖和作風(fēng))。于是年復(fù)一年地對老屋進行“拆、拆、拆”,對小河加以“填、填、填”。由于“形勢需要”,我的馬梧橋河沿成了最早的犧牲品之一。

如果——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但對歷史的總結(jié)可以有“如果”。如果當(dāng)年有識之士提出不拆而僅僅改造文化老城設(shè)施,在老城附近另建工業(yè)新城的想法,是否會被當(dāng)權(quán)者采納和實踐呢?我想應(yīng)該不會。就我所知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徐文成副市長提出這一建議時(當(dāng)時紹興古城還保留著許多老街故址),雖獲得多人贊同,但最終并沒有兌現(xiàn),大概是“一票否決”吧。

如果——那也是事后諸葛亮的話,古城保留原貌,但加以適當(dāng)改造以改善百姓草民的生活條件,那么紹興城區(qū)就可以如同越人先祖為后人安排那樣,劃分成十三條特色街路(或許更多,個人知識有限,有待大家補充)——十三條特色街路或許不能說是全國城市之前茅,但就密度而言,在一座當(dāng)年僅十萬人口的小城中竟有十三個“特”,那無異是國內(nèi)罕見了:

一.大街(解放路)——商業(yè)街、美食街、名士街

大街(解放路)是當(dāng)仁不讓的第一街。這是一條商業(yè)街,從南到北,以大云橋、清道橋、縣西橋大自鳴鐘、大善寺前、水澄橋、大江橋為幾個最熱鬧的地方。而大街又是一條美食街,街道兩旁開著不少餐飲老牌店,各有一手拿手好戲,如“大云橋”印糕,“星郎橋”出籠包子,“縣前街”面餑餑,“榮祿春”小籠,“同心樓”蔥烤,“水澄橋”餃子,“望江樓”饅頭,“江橋頭”磨籽等等。雖聽說過這些美食,無奈家境貧寒,當(dāng)時的我只能在經(jīng)過這些名店時抬頭望望招牌、咽咽口水而已。

然而大街最耀眼的特色應(yīng)該是名士街。君不見在大街商店兩旁或背后的弄頭巷尾,隱匿著許多深藏不露的歷代名人故居:秋瑾、章學(xué)誠、徐渭和陳洪綬、趙之謙、賀知章、周恩來、王羲之、劉宗周、王陽明、蔡元培等。而矗立在馬路鬧市區(qū)軒亭路口的秋瑾烈士紀念碑,更是大街上當(dāng)年血腥殘殺鑒湖女俠的現(xiàn)場和后世紀念革命志士的豐碑。“一條解放路,半座紹興城,大街上的名人故居串起了名士之鄉(xiāng)的古今。

二.東街——二商街、宗教街

堪稱紹興二商街的應(yīng)該是東街了,東街西起大街(解放路),東至五云門。自民國時期始,東街上集中了若干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文化、衛(wèi)生、通訊、交通等機構(gòu)和各類飲食服務(wù)商鋪。紹興郵政局、電信局、勝利劇院、縣文化館(請注意:原縣文化館處為晚清時期金石書畫家中代表性人物趙之謙的故居。)等文化通訊機構(gòu)相繼落戶東街,使東街一度成了市民茶余飯后的消遣之地。東西走向但并沒有貫穿全城的東街,曾經(jīng)呈一河一街格局。路北側(cè)為門面房,路南側(cè)是舊時城區(qū)的主干河道,稱東街河,西通府河,東連稽山河。在大坊口(今新建南路與東街交叉口)有一座叫圣路橋的梁式平橋,架于新建南路與東街連接處的河上,橋東側(cè)河南的一條小路即為圣路橋河沿,長不過百余米。但東街河早已被填埋,東街南側(cè)建起一排街屋,圣路橋河沿成路,不過我常聽大人們提起圣路橋的名字。

其實現(xiàn)在人所不知的是,東街的真正特色是宗教街,舊時街上集中了許多寺廟觀堂,由西自東有開元寺(原唐刺史董昌官邸),湯公祠基督教堂真神堂、白云庵、與元代長春真人丘處機有關(guān)的道教宮觀長春觀、新岳廟(我記得叫東獄廟)、五云寺朱子祠等。還有一座位于東雙橋北、八字橋腳的天主教堂(人稱若瑟老堂)。佛、道、儒和基督教四教同街而立,堪稱少見。東街也是我少時常去之地,特別對東獄廟記憶最深,因為里面供奉著閻羅大王和各種面目猙獰的小鬼,一派陰森森的恐怖氣氛。

南街延安路——故事街

小城故事多,最多數(shù)南街。南街延安路晉代聳立于飛來山之巔應(yīng)天塔始,一直貫穿至古城墻東郭門一帶是一條貨真價實的故事街。以前有條南街河與內(nèi)城河相通,沿河有古橋多座,自東向西分別為天門橋、柳橋、新橋、仰盆橋、蓮河橋和馬坊橋。西端一座舍子橋在市區(qū)塔山(東面)腳下、今解放路上,橫跨府河,往南便是投醪河。隨著河流被填,這些古橋多不復(fù)再見,但每座橋都源出有典,故事猶留。

其中舍子橋來歷于北宋末,金兵攻入紹興,一民婦攜子抱侄避亂,行至塔山腳下時眼見追兵忽至,民婦舍親子于橋旁,懷抱幼侄急奔,其義舉感動金兵,最終三人都幸免于難。后人為紀念此舉,遂命名為舍子橋。舍子橋河沿原為一路一河小道,有一所成章小學(xué)建于河沿西端。民國元年(1912年),陶成章在上海被刺殉難,紹興各界人士為慰烈士英魂,便在舍子橋下原紹興同知衙門創(chuàng)辦成章女子中學(xué),后改成章女子小學(xué)、成章小學(xué)。蔡元培還為該校題寫校訓(xùn)“義恕仁”三字,孫中山先生曾到該校在烈士遺像前默哀致敬。

南街東端原有一條南北向的偏僻小弄叫長弄。昔日弄內(nèi)有一章姓居民,貧而早喪。妻遺腹有娠,產(chǎn)一女貞兒,貞兒十歲即幫其母為人洗衣維生。一日母病危,但無錢延醫(yī),便割股療母,病果然減輕。貞兒晝夜侍母,時歷二旬。待母病愈而己疾已甚,謂母曰:兒病已難回生,望母多自珍重。經(jīng)母再三詢問,以割股事告。母見女臀,果一巨創(chuàng)未愈,逾日而卒。此事傳遍全城。經(jīng)縣令親查事實,決定將長弄改名為孝女弄,以示表彰(葛幼蘭·《孝女弄考》)。此弄建國后改稱惠日橋,現(xiàn)統(tǒng)稱稽山路。

馬坊橋橋北則是和平老人邵力子創(chuàng)辦的百年名校稽山中學(xué),原址系監(jiān)簿吳孜捐獻舊宅改建、號稱“浙東諸庠第一”府學(xué)宮(紹興孔廟)。馬坊橋的紹興第二醫(yī)院前身福康醫(yī)院,是一座頗具時代風(fēng)格的“紅樓”,該醫(yī)院是1903年來紹的北美浸禮會醫(yī)療傳教士高福林,先于1910年在馬坊橋成立教醫(yī)局,后于1922年改為“福康醫(yī)院”,至今風(fēng)采依舊。馬坊橋向東至柔遁弄口的一段道路,即今延安路新建南路口至紹興第二醫(yī)院新門診大樓之間,舊稱杏花寺前,因該處曾有一座杏花寺

南宋時南街乃上風(fēng)上水宜居寶地,沈氏富商就擇址于此造園,亦即當(dāng)年的沈園。南街又是眾多名門望族的選宅地,當(dāng)年臺門林立,建于明朝的謝家臺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而仰盆橋和覆盆橋則是成語“馬前撥水”“覆水難收發(fā)生之地和事。相傳漢代會稽太守朱買臣出山前因貧困而遭妻崔氏拋棄,做官后崔氏在張馬弄張馬橋處張望到他騎馬過來,請求復(fù)婚。為了讓崔氏死心,朱買臣命人去河里汲來了一盆水,把水撥在地上后,將盆覆于一座橋上,后人遂稱汲水河、汲水弄以及仰盆橋、覆盆橋。南街中段的柳橋下池塘,是明末學(xué)者王毓蓍因誓不降清而在此投河殉節(jié)。至于柳橋美景,徐渭曾徐渭寫有一首《六樹梨花》詩,并配有短序,全文為:

柳橋不知誰氏園,舊有梨樹六株,花甚盛。余每當(dāng)月夜坐觀移時,擬買之屋而扁曰香雪園,今歸誰氏,梨且斫盡矣

六樹梨花打百球,昔年曾記柳橋頭。

嬌來靨靨西施粉,冷伴年年燕子樓。

不受三郎催羯鼓,好當(dāng)一夢入羅浮。

今來斫盡誰家圃,鼙負山人匾額休。

南街故事何至于此,就我聽說的一個無法查證的故事是在街東的大樹下,那里有一棵樹齡達1038年的空腹大樟樹。我曾聽說過此樹的故事:南宋康王從臨安出逃于此,背后金兵緊追不舍,面臨河川擋路,只能束手就擒。此時身邊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樟樹突然倒下成橋,康王騎馬飛渡過河后,樟樹又挺立如常,金兵只能望河興嘆。事后康王封樹為王,但卻錯把樟樹記作梧桐,因此留下了“氣剎老樟樹”的傳說。

四.蕭山街——南貨街

被稱為“百年老街”的蕭山街,總算“攪漿”不多,成為旅游者眼中“最有老紹興味道的地方”。蕭山街是早已聞名的南貨街,南貨是特指南方所產(chǎn)的食品,紹興的南貨店以糕餅、糖果、海鮮、紹興黃酒、腌臘制品以及多種日用品為主。密集的南貨商鋪櫛比相鄰,小小的門面,老式的貨柜,井然有序。過去老紹興辦喜事,就一定去蕭山街置辦各類物品,已經(jīng)習(xí)慣成自然了。但現(xiàn)在的蕭山街已不復(fù)是典型的南貨街,變成了一條雜貨街或小商品街。

五.三埭街——紹劇街

城區(qū)東北有三條街,分別為唐皇街、永福街與學(xué)士街,均為東西向,舊為紹興城內(nèi)墮民聚居之所,俗稱三埭街。墮民在明代被稱作“丐戶”,世代被視為卑賤之流,據(jù)民國25年(1936年)《紹興商報》載,時紹興墮民總數(shù)三萬余人。然而不能忘記,正是這里的墮民以演戲為業(yè),創(chuàng)造了最受老紹興喜愛的紹興大班戲,也就是紹劇。江南文化中一陰一陽、一柔一剛的兩個劇種越劇與紹劇,都是紹興人所創(chuàng),而紹劇唱腔和功夫更為越劇提供了營養(yǎng)。因此三埭街的特色理所當(dāng)然是紹劇街現(xiàn)三埭街中學(xué)士街尚存,其余兩條街或改造或消失。

六.西街——書香街

西街不在城西而在城之東北隅,原指戒珠寺到筆飛弄口一段,是我小時候玩的最少的地方之一,因此總以為它在城西。東西向的西街極具書香街特色,現(xiàn)在劃歸于書圣故里,是紹興市區(qū)保存比較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qū):一是江南氣息——古式臺門(竹絲臺門、石箍臺門、鐵皮臺門等猶可尋蹤覓跡)、里弄小巷、石橋流水;二是名士史跡——(王羲之的)戒珠講寺、蔡元培故居、劉宗周故居以及(劉宗周、黃宗羲等名士講學(xué)求讀的)蕺山書院;三是水城布局——前街后河,眾多景點(蕺山、探花臺門、解元臺門、題扇橋、躲婆弄、筆飛弄、筆架弄、太平天國壁畫、三槐堂(尚德當(dāng)鋪)、錢業(yè)公所等鑲嵌在街弄間。

七.北后街——影視街

    北后街是從東街口到小江橋河沿止的這段街,作為會稽縣的唯一大街,北后街特別東街口清道橋開始至縣西橋為止的一段花巷(即今北后街南段),曾是城里興旺熱鬧的街區(qū)。最有名的當(dāng)數(shù)清光緒三年(1877年)由紹興布業(yè)同人集資所建的布業(yè)會館,其他還有當(dāng)鋪、酒館、茶樓、飯店、旅館、浴室、藥店、作坊、照相館等五花八門的商鋪。

花巷在紹興電影史上留下重要一頁,堪稱影視街。民國2年(1913年)紹興第一家正式戲院覺民舞臺就建于此,次年(1914年)7月,由王瑞安等人創(chuàng)辦的紹興寓真影戲園,園址就在布業(yè)會館內(nèi)的鑒湖歌舞臺劇場,在場內(nèi)放映過多部外國影片。而同樣在布業(yè)會館內(nèi)的覺民舞臺,于民國15年(1926年)3月起,放映過數(shù)部從無聲到有聲的國產(chǎn)影片以及抗日影片;在1946年11月更名青年劇場后,最早放映了著名美國影片《出水芙蓉》、《魂斷藍橋》。1949年11月,被軍管會接管的青年劇場更名魯迅劇院,于12月開業(yè),放映多是“五四”以來優(yōu)秀影片。1952年5月,在花巷最繁華的一段縣前街建成魯迅電影院,放映了一系列民國時期的優(yōu)秀電影以及蘇聯(lián)和外國影片。

六座橋河沿——古橋街

西湖蘇堤有著名六橋,其實不管論資排輩也罷,或是精彩紛呈也罷,紹興城東六橋都遠超西湖六橋,彼六橋饑借湖沾光,而此六橋以橋成景。一條橫貫城區(qū)東西的酒務(wù)橋河,向東流經(jīng)觀音橋后,在會源橋與稽山河相連。由南向北橫跨稽山河上則是六座名橋,由南向北依次為:會源橋,紡車橋,望春橋,東雙橋,八字橋,廣寧橋

稽山河營造兩岸枕河人家桃源居;八字橋串聯(lián)六橋烏蓬小船史海游。一座建于南宋的石梁式多踏步的八字橋,以其在三街三河交叉上的四向落坡設(shè)計而被譽為“最早的中國古代立交橋”。從橋北行百米是始建于南宋、重修于明代的單孔七邊形石拱橋廣寧橋,南走百步是書載于南宋、民國時修建的半圓形石拱橋東雙橋,因橋東坡往南有旱橋,故稱雙橋。望春橋其實也能看做是東雙橋的一部分,二橋丁字型相連,東雙橋東西走向,望春橋南北走向,但河道早已被填沒。再從東雙橋向南步行百米,即到始建于南宋、重建于清代的紡車橋,傳說因勾踐夫人親自紡紗而名。南行四五十米則是兩水會合的另一石橋會源橋。在五百米左右的方圓內(nèi),宋明清民四朝的歷史文化匯聚一起,一覽無遺。六座橋的河沿,形成了天然獨有的古橋街。

九.上大路——百業(yè)街

曾是紹興城最繁華的街區(qū)之一的上大路,東起大江橋,西至北海橋,全長九百多米。當(dāng)年路前臨街開店,沿街店鋪林立,商號云集,后街臨河可從河埠進貨,兼得水陸交通之便,自古以來商貿(mào)繁華。這條街上有多家頗具特色的商店,如以制作紹興特色菜而出名的泰牲酒店,專營江西瓷器的王坤記碗店——我的初中好友王代渭就是該店的“小開”,專營教育用品的教育館文具店以及裕大、德大、瑞昌參店等。民國期間,上大路上還有鮑景秦、恒升、保昌、裕源昌等錢莊,紹興旅館、箔業(yè)學(xué)校、郵政局、處仁醫(yī)院、越安輪船分公司、臨紹輪船總公司、民國日報社,中央銀行、兩浙商業(yè)銀行、七星救火會等機構(gòu),真可謂一條百業(yè)街。至今這條街上尚存有多座民初建造的三層樓等建筑,其中一座四層樓的高大巍峨建筑,曾是紹興七星龍局的救火瞭望臺,有近百年歷史,稱得上是上大路的標志性建筑。

不過百業(yè)中有一業(yè)卻是上大路的特色。清末至民國期間,紹興城內(nèi)的錫箔業(yè)較為鼎盛,箔鋪、錫坊遍布城內(nèi)各區(qū),而上大路則是錫箔莊的集中之地,沿街開設(shè)有不少錫箔莊。當(dāng)時,錫箔作坊所生產(chǎn)的錫箔紙,一般都是由錫箔莊收購運銷外埠,雙方的買賣素以茶店為交易場所,俗稱茶市,這種相沿成俗的集市延續(xù)多年。

十.下大路——文史街

下大路是與上大路兩條平行道路,兩路中間隔著一條河,在大江市場斜對面曾有一座小鐵橋相連。清代時,河道南、北兩側(cè)的街路被稱為“大路上岸”和“大路下岸”,后來統(tǒng)一命名臨河南側(cè)的路為“上大路”,臨河北側(cè)的路為“下大路”。下大路自大江橋至越王橋,在這條長一千五百多米的老街上,卻沉淀著數(shù)千年人文歷史滄桑,成為是一條罕見的文史街

    下大路臨街建筑以臺門和寺廟為主,至民國初期,下大路有徐公祠(中華民國9年(1920年)蔡元培撰文鐫記徐錫麟業(yè)績及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立徐社建專祠紀念情況)、關(guān)帝廟、越王祠王文成公祠(王陽明父親王華先后在今下大路光相橋建筑了“三所大臺門”,依次為“學(xué)士第、翰林第、狀元第”)、司馬溫公祠(司馬光四世孫吏部侍郎司馬伋定居紹興后立祠奉祀先祖)、藥王廟(藥業(yè)同人祭祀藥王孫思邈之處)、老岳廟(千年古廟,廟的出典一直有為祭奠宋徽宗、宋欽宗的趙宋家廟之說)等。而傳統(tǒng)的臺門建筑更是不在少數(shù),如清代文史學(xué)家平步青所居的平家臺門,太平天國將領(lǐng)來王陸順德府第,清藏書家、紹興名儒杜煦的杜家臺門,紹興城內(nèi)老字號 “鮑順泰” 醬園創(chuàng)辦人陳氏家族的陳家臺門等等。在下大路,舊時還有幾家聞名的大醬園,如鮑順泰醬園、謙豫醬園等。路最后是迎恩門城樓--水陸城門,下大路臨河的西河是列于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人工運河。

十一.水澄巷——文教街

現(xiàn)今到紹興的旅客,一般都會到倉橋直街一游,步行于迂回婉轉(zhuǎn)中各種古老臺門院落以及食肆小吃店鋪之間,享受著一種特有的古越人文氣息。然而我兒時的倉橋不過是一條尋常巷陌,只是后來因旅游熱而打造的歷史文化街區(qū)。倉橋雖是一座很不起眼的橋,但常常成為水澄巷代名詞的倉橋頭”,卻是真正的歷史文化古道。在清末民初時,大街路口至倉橋這一段路叫做水澄巷,倉橋到鯉魚橋這一段叫做大木橋河沿,鯉魚橋至府山橋這一段路叫做古貢院,但我們往往統(tǒng)稱為水澄巷。水澄巷原為臨河石板小路,與大街成“丁”字街,東起水澄橋,橋下的水連接府河,向西經(jīng)倉橋、大木橋、鯉魚橋、錦鱗橋、府山橋至西環(huán)城路,全長1310米。1953年水澄巷河被填后,又幾經(jīng)改造折騰,倉橋被西移,架在府山環(huán)山河上,成了與倉橋直街毫無聯(lián)系的擺設(shè),水澄巷也變成面目全非的勝利路。

老紹興一說起水澄巷,就立即會想起孟大茂香糕店和劉合興醬園。然而水澄巷卻是一條紹興特有的文教街,因為這條街上有三處貨真價實的歷史文化遺址:浙江省紹興中學(xué)、古越藏書樓和大通學(xué)堂1956年改名為紹興一中的浙江紹中,始于1897年由山陰鄉(xiāng)紳、維新人士徐樹蘭創(chuàng)辦的紹郡中西學(xué)堂。1898年冬,蔡元培應(yīng)聘出任學(xué)堂總理(校長),主事近兩年時間,1901年秋,徐錫麟來校任經(jīng)學(xué)兼算學(xué)教員,兩年后升任學(xué)堂副辦(副校長)兼測繪、體操教員。1908年,同盟會會員、"南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陳去病應(yīng)聘來校任國文教員,組織部分師生成立"越社"。1910年9月,魯迅來校任監(jiān)學(xué)(教務(wù)主任)兼博物教員一年。古越藏書樓是我國圖書館史上最早對公眾開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圖書館特征的藏書樓,創(chuàng)辦人也是徐樹蘭。上個世紀初葉,中國現(xiàn)代思想家、文學(xué)學(xué)家、新文化運動倡導(dǎo)者錢玄同,在書樓攻讀期間與徐樹蘭孫女徐婠貞喜結(jié)連理,他們?yōu)榻B興和國家貢獻了中國原子能科學(xué)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錢三強。在原為貢院、清代改為豫倉建成的大通師范學(xué)堂,是清末著名革命團體光復(fù)會在浙江的活動大本營和活動基地,由徐錫麟、陶成章等創(chuàng)辦。1907年二月秋瑾接任大通學(xué)堂督辦(校長)之職,以學(xué)堂為基地,積極籌建“光復(fù)軍”謀劃起義。七月十三日,鑒湖女俠在此被捕。

十二.火珠巷——新聞街

    火珠巷位于寶珠橋東首,舊有火珠山:“火珠山,在臥龍山東隅,小而圜,絕類龍頷之珠”(《越中雜識》)。故橋原稱火珠橋,巷亦以山名。巷為東西向,東起大街西至寶珠橋東堍,因紹興鄉(xiāng)賢王子余故宅位于巷內(nèi)木橋弄,民國間曾將火珠巷改稱子余路。此巷原為一河一街,河在街南首,與府河和寶珠橋河相連。民國28年(1939年)填河筑路,并以當(dāng)時拆除城墻的條石鋪設(shè)路面。建國前巷內(nèi)報社林立,據(jù)民國38年(1949年)2月統(tǒng)計,當(dāng)時城區(qū)有報社五家,其中《民國時報》、《紹興新聞》、《越報》和《紹興工商報》四家設(shè)在火珠巷,稱其新聞街并不為過?,F(xiàn)該巷改稱為光明路,并在籌建紹興大劇院時,沿街住戶全部拆遷,除寶珠橋東尚留有百米左右的地段稱光明路外,其東段地塊已成為城市廣場通道。、

    十三.都昌坊口——魯迅故里

都昌坊口又稱東昌坊口,位于魯迅路與新建南路交叉處,因坊口南首有都亭橋,故宋時稱都亭坊,魯迅故居、祖居,都在坊口東側(cè)。1953年,始建魯迅紀念館于魯迅故居與祖居之間,后為拓寬路面,拆除沿河舊房,改稱魯迅路,之后一度又復(fù)稱都昌坊口。2003年開始建設(shè)魯迅故里,街南沿河重建店屋,路面也改用石板,重稱魯迅路。從此都昌坊口被“拜拜”了,而魯迅筆下的老臺門、新臺門、百草園,三味書屋雖然得以保留并經(jīng)裝修,但都被滿街的老酒、臭豆腐香臭混雜的氣味熏得暈頭暈?zāi)X了。

在魯迅故居百草園的外墻有一條穆神弄,弄口北側(cè)有穆神廟。弄東西向,長不足百米,止于新建南路塔子橋南堍。穆神廟舊為三間兩進,并配置土穀寺和財神堂。土穀寺舊時住有無業(yè)者謝阿桂,以替人幫工為生,有時也不免手腳不清。魯迅便以他為原型,創(chuàng)造了阿Q的藝術(shù)形象,并在小說《阿Q正傳》中寫道:“阿Q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穀寺里。”周建人在《阿Q時候的風(fēng)俗人物一斑》中也寫道:“塔子橋南首有長慶寺……寺的對面為穆神廟,正傳中阿Q所住的土穀寺即指此地。”許廣平早年來紹興時,也特地去看了土穀寺,她說:“我更親切地找到阿Q的所在,仿佛此中有熟人,呼之欲出。”因此后人只知此廟為土穀寺,而不知為穆神廟,連舊時廟額也由穆神廟改作土穀寺祠了。穆神廟后進早已傾廢。現(xiàn)在的后進大殿是2003年修建魯迅故里時所重建,并非原物。不過弄口廟前的一個過街戲臺,卻仍是清代建筑。戲臺單檐歇山頂,四周石柱上鑿有榫眼,架上橫檔,鋪上木板,即可演戲。平時拆除檔、板,便成街亭,為他處所罕見。這條弄的住戶門牌,現(xiàn)已改稱新建南路。但城建部門2003年拆遷弄內(nèi)部分舊房時,卻仍用舊名,不過不叫穆神弄,而稱木成弄。而魯迅小時候拜住持龍師父為師的長慶寺,就在土穀寺的斜對面。

魯迅路周家老臺門東向東大約五十米左右,在糕店弄的南盡頭,有一座與東漢會稽太守朱買臣“覆水難收”典故有關(guān)的覆盆橋。因此魯迅的周家被稱為“覆盆橋周家”(周總理的周家則稱“保佑橋周家”,但兩家分支都是周敦頤的后代,同屬魚化橋周氏支)。我小時候這座很不起眼的橋還存在著,但橋面與魯迅路的石板路面沒高出多少,橋的西北角好像還有一間小小的橋亭。后來橋亭先拆,覆盆橋也隨之覆滅,不過它的橋名卻與周家共存于世了。走過覆盆橋繼續(xù)東行就是洋河弄,舊稱楊衙弄,弄兩側(cè)多泥墻,遍長木蓮藤。此弄雖然狹窄,但過去卻竟是南宋陸游與前妻唐婉邂逅相遇的沈園(洋河弄3號)。

都昌坊口既然稱“口”,說明這是一個十字街頭。在今新建南路南端,北起魯迅路南至延安路的一段道路,舊稱讓檐街。據(jù)《嘉泰會稽志》載,漢太中大夫陳囂,建宅在會稽縣治東二里,與紀伯為鄰。紀伯私侵陳囂藩地為己有,陳囂不僅不計較,反而讓地給他,使紀伯深感慚愧,也退出這塊占地,從而使原來狹小的街衢成為大道。漢成帝鴻嘉二年(前19年),會稽太守周君曾刻石旌表,號曰義里長路,后習(xí)稱讓街。

由此,我以為既然都昌坊口是一個十字街頭,那么整個都昌坊口或至少“口”的東、北角,都應(yīng)該稱為魯迅故里。而且不要再錦上添花,保持魯迅在《故鄉(xiāng)》中說的永別了熟識的老屋,而且遠離了熟識的故鄉(xiāng)”的本土本色,原汁原味。

注:本人久離家鄉(xiāng),少時以步丈量老城畢竟有限,耳聞的傳說故事也有所淡忘,從資料查詢中與腦中記憶亦有差別。故對上文記敘或許與事實不符,甚至觀點謬誤,敬請專家和讀者們不吝批評指正。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亚洲午夜av一区二区| 国产偷拍盗摄一区二区| 国产女优视频一区二区| 91国自产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99久久免费看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好看不卡| 国产精品熟女乱色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日韩女优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午夜性色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日韩中文无线码在线视频| 在线视频三区日本精品| 东京热一二三区在线免| 国产高清精品福利私拍| 欧美一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一级免费| 国产av乱了乱了一区二区三区| 色一欲一性一乱—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欧美一区日本道| 五月激情综合在线视频|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顽频 | 日本不卡一本二本三区| 色一情一乱一区二区三区码| 黄色国产自拍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二区中文字幕| 男人大臿蕉香蕉大视频| 日本一本在线免费福利|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高潮菊竹| 欧洲偷拍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色偷丝袜麻豆亚洲|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视频| 久久这里只精品免费福利| 欧美一级特黄特色大色大片| 两性色午夜天堂免费视频|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色堂| 午夜精品黄片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