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政治家。 鐘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而成就最高的則首推楷書。鐘繇所處的時期,正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演變并接近完成的時期。在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鐘繇繼往開來,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在將隸變楷的過程中,他從字法上改變了尚扁尚平的字體,從章法上改變了行近字遠的布局,從筆法上改變了蠶頭燕尾的書寫方式。張懷瓘在《書斷》中說:“元常真書絕世……秦、漢以來,一人而已。”《宣和書譜》評價說鐘繇楷書:“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鐘繇的楷書古雅渾樸,圓潤遒勁,古風(fēng)醇厚,筆法精簡,自然天成,對后世書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宣示表》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著名小楷法帖,是楷書鼻祖鐘繇代表作。 原碑石 《宣示表》釋文: 尚書宣示孫權(quán)所求,詔令所報,所以博示。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芻蕘之言可擇廊廟,況繇始以疏賤,得為前恩。橫所盱睨,公私見異,愛同骨肉,殊遇厚寵,以至今日。再世榮名,同國休戚,敢不自量。竊致愚慮,仍日達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淺。圣意所棄,則又割意,不敢獻聞。深念天下,今為已平,權(quán)之委質(zhì),外震神武。度其拳拳,無有二計。高尚自疏,況未見信。今推款誠,欲求見信,實懷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當護其未自信也。其所求者,不可不許,許之而反,不必可與,求之而不許,勢必自絕,許而不與,其曲在己。里語曰:何以罰?與之奪;何以怒?許不與。思省所示報權(quán)疏,曲折得宜,宜神圣之慮。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與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數(shù)者,有似于此。粗表二事,以為今者事勢,尚當有所依違,愿君思省。若以在所慮可,不須復(fù)貌。節(jié)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版本一 微信掃描下方的二維碼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
來自: 小貓s73v4pndqb > 《書法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