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演達:一個不比蔣介石起步低的國民黨元老,為何遭排擠?鄧演達字擇生,廣東省惠陽縣人,1895年3月1日(清光緒二十一年二月初五日),生于農村的一個貧寒家庭。鄧演達祖籍在梅縣丙村,后遷到水湖墟鹿頸鄉(xiāng)居住,世代務農。父親鄧鏡仁在清光緒年間考取了秀才,在惠陽縣城教書。他性情豪爽,有進取心。母親是一位勤勞樸實,性情溫順的農村婦女,哥哥鄧競生是一個軍人。鄧演達從小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遇事好動腦筋。其父經常鼓勵他好學上進,長大后為國家做事。鄧演達生長在農村,他常為農村貧富不均的現(xiàn)象而憤憤不平。鄧演達對帝國主義侵華暴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深惡痛絕。孫中山在廣東領導了數(shù)次武裝起義,特別是惠州一役,年幼的鄧演達,親歷其境,這使他立下學習軍事的志愿。 1909年,鄧演達14歲考入黃浦陸軍小學為第四期學員。以孫中山為首的同盟會利用清末新軍作為革命武裝的基礎,暗地派遣同盟會員鄧鏗任校長,他經常在學生中宣傳孫中山的革命思想,鄧演達是年級中最小的學生,但聰明早慧,奮發(fā)讀書,勇敢過人,每次學校舉行考試,總是名列前茅,令該校師生震驚,更為校長鄧鏗器重,14歲就被吸收為同盟會員。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他中斷了軍事學習,以陸軍小學生的身份參加了姚雨平的革命軍北伐,在總司令部任職,開始初露頭角。 1912年,民國建立后,因為他年齡很小,被派往陸軍速成學校、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保定軍官學校深造。這期間他除了從事研究軍事科學外,還進行了社會科學的研究來探討救國的理論。1919年他在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工兵科畢業(yè),他被派往徐樹錚的西北邊防軍充當見習軍官。 1917年8月,孫中山在廣州召集國會非常會議,成立護法軍政府,以反對北洋軍閥的罪惡統(tǒng)治,完成民主革命事業(yè)。決定首先打倒桂系軍閥,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進而統(tǒng)一南方。孫中山把實現(xiàn)自己計劃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他用全力培植起來的“援閩”粵軍身上。“援閩”粵軍是孫中山1917年底,從粵督陳炳焜手中爭到省長公署的二十營警衛(wèi)軍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孫中山把“援閩”粵軍作為革命的基本力量,鄧鏗為參謀長。鄧鏗看中了他的得意門生鄧演達,于是召鄧演達到福建漳州統(tǒng)率憲兵,指揮這個小部隊。 從此,鄧演達和鄧鏗成了親密戰(zhàn)友。1920年夏,孫中山認為驅逐桂系軍閥,奪回廣東的時機已到,命令“援閩”粵軍從漳州回師廣東,鄧演達率憲兵隨軍出發(fā),10月打垮桂系軍閥陸榮廷,11月29日,孫中山重返廣州重組軍政府。這時粵軍已有八、九萬人,成份復雜而又逐漸驕悍、腐化,孫中山遂決定派粵軍參謀長鄧鏗創(chuàng)建粵軍第一師,粵軍第一師就是赫斌有名的“鐵軍”第四軍的前身,鄧鏗兼任師長。 孫中山囑咐鄧鏗選擇有政治素養(yǎng)又有軍事技術,能英勇善戰(zhàn)又能帶兵的年輕軍官,作為第一師的骨干,加以嚴格訓練,成為全軍模范。鄧鏗調鄧演達擔任師部少校編練參謀,兼任軍官教育班班主任,分批輪訓下級軍官。那時候,鄧演達不過是廿多歲的青年軍官,就協(xié)助鄧鏗整軍經武,他能夠團結官兵,運用人才,無論訓練還是做工作,都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身體力行。鄧鏗不光是平時有事多找鄧演達商量,在檢閱部隊,召集軍官訓話的時候,也以鄧演達作示范,當場解答一些軍事技術問題,因此,得到全師官兵的愛戴和尊敬,成了鄧鏗制軍的左右手。鄧鏗又派鄧演達組織工兵獨立營,兼任獨立營營長,經過鄧演達細心經營,使獨立營成為各團營的模范。隨著粵軍的成長,粵軍總司令陳炯明日漸顯露專橫跋扈的軍閥作風,鄧鏗越發(fā)感到只有努力培植第一師,使它成為革命武裝的主力部隊,才能牽制陳炯明,使他不敢佯動。鄧演達了解鄧鏗的苦心,越發(fā)支持鄧鏗發(fā)展第一師的工作,這就為粵軍第一師打下比較穩(wěn)固的基礎。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tǒng),6月,桂系軍閥向廣東進犯,鄧鏗率第一師留駐廣州迎擊,這次戰(zhàn)役,第一師擊潰沈鴻英部一萬余人。鄧演達作戰(zhàn)機智、勇敢,起了表率作用?;涇婇L驅直入廣西。 1921年秋,孫中出親赴桂林,并在那里成立北伐大本營,組織北伐。這時候,鄧演達因公從廣州到桂林晉見孫中山,由于他對革命的忠貞不渝,深得孫中山的贊許。這是孫中山和鄧演達的第一次接觸。孫中山隨派鄧演達率獨立第一營平定中山縣團匪,以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鄧演達采取分兵進擊和撫剿兼施的政策,平定了粵中地區(qū)。軍隊所至紀律嚴明,對人民秋毫無犯深得群眾歡迎。鄧演達勤于學習,能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中,自學德語,不但能讀,而且能講。他計劃省吃儉用,準備有機會去德國留學。 孫中山赴桂后,廣東由陳炯明任省長兼代粵軍總司令。他陰謀竊取廣東軍政大權,1922年3月刺殺了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鏗,竊兼第一師師長,這樣就使第一師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當時,粵軍第一師共有四個團,第一團團長謝毅和第三團團長陳修爵均系陳炯明死黨,公開聲明擁陳反孫;第二團團長徐漢臣態(tài)度模棱兩可,第四團團長陳銘柜不敢公開表態(tài)。鄧演達于是聯(lián)合李濟深、葉挺、李章達、張發(fā)奎等人形成粵軍第一師的核心,堅決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和進軍北伐,使第一師在贛州以南的王坎嶺與守敵萬本仁苦戰(zhàn),占領了贛州。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炮轟孫中山在觀音山住所粵秀樓,孫中山被追逃到上海。當時在江西前線的粵軍第一師,懾于陳炯明的威勢,多數(shù)擁護陳炯明,而鄧演達等少數(shù)人則堅決擁護孫中山。 陳炯明叛變革命后,竊奪了粵軍總司令職務,把粵軍調防肇慶。鄧演達為使粵軍第一師掌握在革命派手中,成為反對陳炯明的有力部隊,他經常私下與李濟深、張發(fā)奎、李章達及其他營連骨干密商反陳運動。10月,鄧演達受到第一師革命軍官的委派,秘密由香港轉到上海會見孫中山,向他匯報廣東和第一師的情況,并請示以后行動計劃。孫中山指示,當前首要任務就是團結革命將士,共同起義討陳,以奪回廣東革命根據地。鄧演達回粵后,遵照孫中山的指示,聯(lián)絡滇、桂軍及粵軍第一師由西江東下,秘密組織兩路討賊軍。 另外,孫中山指派許崇智為東路討賊軍總司令,以恢復廣州,粉碎陳炯明西江防御計劃。是役出鄧演達任前敵總指揮,主持全師起義部隊作戰(zhàn)。當時,鄧演達的職位并不高,但他能在關鍵時刻,見危受命,赤膽忠心,以他所率的工兵營為前鋒,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了卓越的指揮才能和英勇果斷的斗爭意志。在進攻江西肇慶時,敵守城司令沈鴻英戒備森嚴,鄧演達率地雷隊,進行坑道作業(yè),炸開缺口,沖進城內,以突然襲擊的方式作戰(zhàn),致使守城敵人全部被殲,活捉指揮官黃振邦。 由于鄧演達率領東西路討陳軍取得巨大勝利,于1923年1月占領廣州,陳炯明叛軍退據惠州,挽救了革命的危機,孫中山才得以在2月又重返廣州,重新成立了大元帥府。因鄧演達在革命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當時粵軍由師升為第四軍,曾提出升鄧演達為第一旅旅長,鄧演達極力推薦陳銘柜為旅長,自己任第三團團長。 孫中山建立的大元帥府因為沒有雄厚的實力作基礎,因此,很不鞏固。外部受帝國主義策動陳炯明分三路襲擊廣州,內部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鎮(zhèn)寰借著反對陳炯明擁護孫中山的旗號,盤踞廣東,妄圖顛覆廣東革命政權。孫中山被困在廣州,革命政權岌岌可危。孫中山隨即調鄧演達到廣州拱衛(wèi)大本營,并授鄧演達以少將參軍之職,贈予孫中出親筆題的對聯(lián)和照片。對聯(lián)上寫著“養(yǎng)成樂死的志氣,革去貪生的性根”。鄧演達在孫中山的鼓勵與信任之下,1923年4、5月間,又率部討伐沈鴻英、陳炯明。他用兵神速,巧取肇慶,占領梧州后,聯(lián)合廣西軍人黃紹竑、李宗仁共同收拾廣西軍閥,把肇慶與梧州連成一片,聲勢壯大,使滇、桂系軍閥楊希閔,劉鑲寰反革命氣焰不得不有所收斂。 正當鄧演達在廣西作戰(zhàn)時,叛軍陳炯明在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接濟下,企圖卷土重來。孫中山急欲調鄧團來粵討陳,兩次親自致函鄧演達,再三叮囑鄧演達“速來以資隨手,萬勿延遲”。鄧接此信后,率領第三團于8月初,跋山涉水,迅速開抵東江前線,出其不意,深入敵陣,展開全線進攻。在博羅一役中,戰(zhàn)斗非常激烈。鄧演達以密集火力連續(xù)壓倒敵人三次反擊,又與敵人拼搏,展開白刃戰(zhàn)。經過十天苦戰(zhàn),終于擊敗敵軍。此次戰(zhàn)役第三團亦有很大傷亡。為此,陳炯明造謠中傷,在香港報紙上大做文章說什么:“第一師健將鄧演達在東江陣亡,粵軍第一師喪失一員年輕有為的將領,從此不足懼矣!”足以說明陳對鄧演達的懼怕了。 鄧演達不僅能帶兵打仗,還有一套治軍的經驗。在他帶領的第三團里,他一方面重視政治教育,一方面從實戰(zhàn)出發(fā),進行實彈射擊,夜間戰(zhàn)斗等訓練,讓戰(zhàn)士反復實施,運用自如。他還經常開展民主討論,進行講評。對于人事、財政,以及重大決策方面,他都經過會議討論,個人不獨斷專行。他能響應孫中山的兵工政策的號召,在第三團創(chuàng)辦染織廠,修筑公路等。 1924年1月20日,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實現(xiàn)國共合作,確定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下令籌辦黃埔軍校,指派鄧演達等七人為籌備委員。5月,黃埔軍校正式成立,鄧演達就任教練部副主任兼學生總隊長。 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在開學典禮上講演,強調創(chuàng)辦黃埔軍官學校,就是創(chuàng)造革命軍,“將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编囇葸_根據孫中山辦校方針以及中國共產黨人和蘇聯(lián)顧問的友好相處現(xiàn)實,用極大的精力領導了辦校工作。他首先從政治教育入手,設置了政治時事課,給學生灌輸愛國主義思想。 他每周給學生講一次國內外形勢,講述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的重要意義,怎樣做一個革命軍人,他講話風趣,談吐優(yōu)雅,他能把革命熱情和堅定信念,用生動言語表達出來,富有吸引力和鼓舞性,很受學生的歡迎。他不但有豐富的軍事知識,也有理論修養(yǎng),他善于演講,講起話來,鏗鏘有力,使學生特別感興趣。他旗幟鮮明,愛憎分明,對國民黨右派“孫文主義學會”分子十分鄙視。他對王柏令之流的腐化、墮落的作風讓他更加痛恨。他最厭惡軍閥主義,他經常講話提醒學生,“黃埔是培植革命軍人的學校,不是制造新軍閥的地方,這里不容許有軍閥作風。”鄧演達辦學嚴格認真,他經常深入課堂聽課,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又能深入學生宿舍視察、經常問寒問暖。他注意遵守軍紀,學校舉行全體師生大會,他總是筆直坐著,不論時間多長,天氣多熱,也毫無倦容。他每天早晨和學生及帶隊的長官,一塊兒跑黃埔島,路途有二十華里的路程。 由于鄧演達品德高尚,學識淵博,辦學有方,又能與同學朝夕相處,深為同學敬仰。于是鄧演達在軍校威信很高,影響很大,很受學生擁護,這就遭到了軍校校長蔣介石的忌恨。因為蔣介石企圖把軍校辦成培植私人勢力的御用工具,生怕鄧掌握黃埔軍校學生的領導權,為此他依靠把兄弟教導部主任王柏令妄圖把持軍校領導權,排擠鄧演達。鄧演達往往直言不諱地指責他們,蔣介石就以此為借口,說有人要排斥校長,迫使鄧演達在1924年冬離開黃埔軍校。從此,鄧演達代表國民黨左派和蔣介石代表國民黨右派,在是否支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問題上,進行了不可調和的斗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