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馮夢龍《智囊全集·察智部·詰奸卷十》“錢藻”條曰: 錢藻(1531-1596年)備兵密云,有二京軍劫人于通州。獲之,不服,州以白藻。二賊恃為京軍,出語無狀,藻乃移甲于大門之外,獨留乙鞫問數(shù)四,聲色甚厲,已而握筆作百許字,若錄乙口語狀,遣去。隨以甲入,紿之曰:“乙已吐實,事由于汝,乙當生,汝當死矣!”甲不意其紿也,忿然曰:“乙本首事,何委于我?”乃盡白乙首事狀,藻出乙證之,遂論如法。 根據(jù)上文,兩罪犯被分開審訊。若兩罪犯都矢口否認,則只能以初犯之罪對兩人施以同樣之懲罰;若一人矢口否認而另一人將其出賣,則否認者被判死刑,而出賣他人者卻因坦白而獲得從寬處理;若兩人同時出賣對方,則兩人都因坦白而不會被判死刑,但受刑較重。如此,收益矩陣可設為 其中策略為拒供,為認罪并出賣對方,×表示被判死刑,其他數(shù)字為被判坐牢年限。顯然,一開始雙方都會采取拒供策略,但在獲知坦白可從寬后,加之經(jīng)不住長時間之審訊,因此若不存在刑滿后之慘烈報復(如被滅門)等威脅、不存在信任或親情等堅強聯(lián)盟,則雙方供認并出賣對方為穩(wěn)定之選擇,即純局勢(,)是該博弈之均衡點。上述博弈模型今被稱為“囚徒困境”。 (南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十六》“治盜法不同”篇曰: 唐崔安潛為西川節(jié)度使,到官不詰盜。曰:“盜非所由通容,則不能為。”乃出庫錢置三市,置榜其上曰:“告捕一盜,賞錢五百緡。侶者告捕,釋其罪,賞同平人?!蔽磶?,有捕盜而至者。盜不服,曰:“汝與我同為盜十七年,贓皆平分,汝安能捕我?”安潛曰:“汝既知吾有榜,何不捕彼以來?則彼應死,汝受賞矣。汝既為所先,死復何辭?”立命給捕者錢,使盜視之,然后殺盜于市。于是諸盜與其侶互相疑,無地容足,夜不及旦,散逃出境,境內遂無一人之盜。 此即唐人熟練運用“囚徒困境”之實例。 此類案例還有許多,如: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國內九家大彩電廠商之間形成價格博弈;冷戰(zhàn)時期至今,美蘇兩國之軍備競賽;公共草地上放牧、高考等應試教育考核等。但凡有利益沖突,則走出囚徒困境就是一件比較困難之事。幾千年以來,人類通過不斷探索與反思,終究也總結出一些方法。如國家對國民實行忠誠文化教育,曉諭百姓在大是大非之前不要見利忘義;古代諸侯國之間采用人質方案,以期獲得聯(lián)盟與相互信任;在幫派內部建立報復與懲罰機制,如一次背叛則將受到終身追殺甚至滅門等殘酷懲罰;在商場,建立長期互信互助關系或采用重復博弈等。 讓別人陷入“囚徒困境”,或將他人從“囚徒困境”中解救出來,是縱橫家的目的之一;要想讓別人陷入或逃離“囚徒困境”,則需要對信息掌握得十分全面,而根據(jù)所掌握之信息對他人進行游說,是縱橫家之主要任務。《鬼谷子·捭闔第一》曰: 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蜷_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膳c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shù),圣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shù),圣人因而自為之慮。 捭闔為縱橫家之常用伎倆,因此后來形成“縱橫捭闔”一詞。捭者,即打開自己,開誠布公,以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闔者,即封閉自己,當與對方見解相左時,以慎言來表達自己之不敢茍同。是贊成對方還是反對對方,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不可固執(zhí)己見。 縱橫家認為,通過對方之嗜欲,可了解對方之情志與需求,然后以此打動對方?!豆砉茸印乳サ谌吩唬?/span> 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蚪Y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貨結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蚨母之從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即有些人可捧之以道德高帽,以求高位,如《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代見燕易王時,蘇代曰:“臣,東周之鄙人也。竊聞大王義甚高,鄙人不敏,釋鉏耨而干大王?!爸裂嗤?,觀王之髃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有些人可動以黨友之情,有些人可動以財貨,有些人可動以女色。投其所好則可控制對方,甚至將其玩弄于鼓掌之間,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縱橫家在單獨修養(yǎng)時,處于一種“遁世而無悶”之狀態(tài),但一旦出山,則在博弈過程中,幾無道德可言。正所謂“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當代市場經(jīng)濟之殘酷博弈正好說明了這一點。為了獲得更大利潤,除了詆毀對手、擾亂市場外,還有很多更卑劣之伎倆,如在食品中摻入添加劑、往雞鴨體內注水甚至塞泥石等物、煉制地溝油、價格欺騙等。使壞之伎倆數(shù)不勝數(shù)、層出不窮。 翻閱史籍可見,縱橫家之祖師爺鬼谷子先生后期除了隱居深山授徒之外,并未外出用事。但其弟子如龐涓、孫臏、蘇秦、張儀等,無一不是道德?lián)u晃者,且都對當時諸侯間之博弈格局影響極大。其中蘇秦之“合縱”與張儀之“連橫”,更是影響了秦統(tǒng)一中國之進程。后世之人由于孫臏曾遭龐涓陷害,因此對孫臏持同情態(tài)度,認為其報復龐涓是情非得已。但在作者看來,這只不過是師兄弟下山時間有先后所造成之博弈實戰(zhàn)能力與博弈道德觀有差異而已。隨著混跡江湖或廟堂之時間越長,雙方之道德淪喪便越在伯仲之間。后來孫臏終于將龐涓射殺,所顯示出的只不過是一場博弈之勝負而已。龐涓不過要了師弟的一雙小腿,而孫臏卻要了師兄的一條老命,究竟誰更殘忍,從博弈之道德觀而言,是無法定論的。因為,但凡一心參與博弈之縱橫家,是基本不講道德的。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與道家清靜無為之主旨亦格格不入。因此,歷來學者對其譏詆者極多?!豆砉茸印肥强v橫家碩果僅存之著作,從這一現(xiàn)象亦可見中國歷朝歷代對其態(tài)度大概就是封殺或損毀而已。不可否認,民生與經(jīng)濟之發(fā)展,外交戰(zhàn)術之得益與否,極大地關系著國家之安危興衰;生意談判與競爭策略是否得當,則關系到經(jīng)濟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系到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tǒng)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游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豆砉茸印ぶ\篇第十》曰: 智用于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眾人之所不能。 潛謀于無形,常勝于不爭不費,此為其精髓所在。相比較而言,《孫子兵法》側重于總體戰(zhàn)略,而《鬼谷子》則專于具體技巧,兩者可謂相輔相成。 如何平衡博弈與道德,是全世界共同面對之尖銳問題。作者無法說得令人信服,只引用《千字文》之一句話,來表明立場: 性靜情逸,心動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 在生活條件能滿足需要之和平年代里,清靜無為,總是不錯的。 以下略去數(shù)學表述,介紹幾個縱橫家之精彩博弈案例。 戰(zhàn)國末期,秦、楚、齊、趙、韓、魏、燕七雄并立,其中秦最強,亦最具攻擊性。其余六國,在抵抗秦國與割地事秦兩端,表態(tài)不一。凡處于這一“囚徒困境”之諸侯國,單獨作戰(zhàn)往往會被秦國之強弓硬弩逼得割地求和,其出讓國土與子民之行為,正如前述出賣犯罪合伙人一般。 蘇秦從鬼谷子處學成后,出游數(shù)載,一無所成,導致“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憤疚萬分,遂閉門苦讀,每逢困乏欲睡,便用錐自刺其股(成語“懸梁刺股”中之刺股,由此而來)。學成后,先游說周顯王,不被采納;往西來到秦國,秦惠王以“方誅商鞅”、討厭辯士為由將之拒絕;往東來到趙國,趙國不高興見到他;然后去游說燕文侯,說得天花亂墜,終被采納,隨之代表燕文侯再去游說趙國。根據(jù)《史記·蘇秦列傳》的記載,讀者不難明白,要想在外交博弈中達到超高水平,除有大智慧外,還需要對地理、歷史、環(huán)境、形勢等背景知識都有非常深的把握?!豆砉茸印ご谄摺吩唬?/span> 曰:度于大小,謀于眾寡;稱貨財有無之數(shù),料人民多少、饒乏,有余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揆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兇?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辨?能知此者,是謂量權。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博弈要想勝出,必須掌握非常多的信息。 讀者若想了解更詳細之情節(jié),可自行參閱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亦可參閱(明)馮夢龍所著《東周列國志》之第九十回至第九十二回,在此只做簡述。而其中之博弈,讀者可細細體會,不再列舉其收益矩陣。 蘇秦死后,張儀開始其“連橫”博弈,讀者若感興趣,可自行參閱《史記》或《東周列國志》之相關片段,此不贅述。此后之近百年里,秦國數(shù)代君王相繼利用“連橫”術,將六國各個擊破,終于在秦始皇時代,于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國。 張儀“連橫”之博弈策略,在今日可俗稱為“就差你一個”。該策略具有欺騙性質,若運用得當,則收效顯著。如: 校學生會決定每個班都要組織一個八人隊伍踢小場足球賽。某班同學都不大喜歡踢足球,為了組織一支隊伍,組織者煞費苦心。組織者告訴第一個被勸說者甲道:“前面已經(jīng)有六個人答應了,你和乙答應的話就夠八個了?!奔走t疑著道:“若乙答應參加,那我也答應?!庇谑墙M織者對乙說:“甲已經(jīng)是第七個了,你答應的話就組成一隊了?!币蚁胂胱约翰荒芷茐膱F結,于是答應了,并勸甲也答應。組織者繼續(xù)利用“欺騙策略”游說第三個……直到真正湊滿八個為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