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對櫥柜門產(chǎn)生無盡的好奇,拉開、關(guān)上、拉開、關(guān)上、拉開、關(guān)上……十次、二十次、一百次……這個時候,你會怎么做? 孩子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在公眾場合發(fā)出高聲尖叫,一聲高過一聲,一次重復一次……這個時候,你會怎么做? 孩子愛講話,不停地講話,滔滔不絕地講話,追根究底、刨根問底……這個時候,你會怎么做? 孩子愛畫畫,畫紙,桌上、墻壁上、地板上……這個時候,你又會怎么做? ……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有這樣諸多令你頭疼的問題,然后是不是被我們聯(lián)手以各種方式進行了制約? 《窗旁的小豆豆》,就是這樣一個在老師眼里的問題孩子,在一年級讀書沒幾天之后就被學校勒令退學了。但幸運的是,小豆豆后來遇上了小林先生,在他的愛護和引導下,別人眼里的“怪孩子”漸漸變成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chǔ),最后成長為日本著名作家,NHK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 無獨有偶,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說廣州一個天才神童,一目十行,英文、漢字過目不忘,但他上課尖叫、奔跑,無法與別人友好相處,最后被眾多學校勸退。他沒有小豆豆那么幸運,因為他沒有遇上小林先生。 黑柳徹子在《窗旁的小豆豆》一書后記中說:“如果她在被勸退后沒有進入巴學園,沒有遇到小林先生,恐怕她無論做什么,都會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被自卑的心理包圍,懷著無所適從的心理直到成長?!?/strong>在書中,作者不止一次地感嘆:還有誰比小林先生更了解孩子呢? 黑柳徹子口中的小林先生,就是巴學園的校長,日本優(yōu)秀的教育家小林宗作?!鞍蛯W園”就是由他個人出資在1937年創(chuàng)辦,1945年毀于戰(zhàn)火的由廢棄電車改造而成的小學,接收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特殊孩子。小林先生之所以被現(xiàn)在很多教育者追崇,我想一是他對孩子心性的洞察,二是對教育制度的革新。 一、對孩子心性的洞察 1、 傾聽。 傾聽孩子心聲,沒什么大不了,但有誰能夠像小林校長那么極具耐心? 被勒令退學的小豆豆,第一次來到巴學園面試,第一次見到小林校長,然面試內(nèi)容出乎意料的是:校長讓她隨便說。在接下去的整整四個小時里面,小林校長向前傾著身子,專注地聽著,一會兒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一次也沒有打哈欠。直到小豆豆自己覺得沒話說了,小林先生才用溫暖的大手摸摸小豆豆的頭,告訴她:“從今天起,你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了!” 整整四個小時,一個孩子不間斷地訴說,一個成人自始至終專注地傾聽,都刷新了我們的震撼。回憶我與兒子的相處,五六歲正是語言表達的爆發(fā)期,捫心自問,我似乎拼足了耐心也沒有超過一個小時的耐心來陪伴他靜聽。 “無論是之前,還是這以后,再也沒有一個大人這么認真地聽小豆豆說話了。”這是黑柳徹子這么多年來的心聲。 2、信任。 我們不斷提倡讓孩子自由發(fā)展,實際上我們開放給孩子的只有“適度自由”,有多少家長能夠像小林校長那樣完全放開,給予孩子足夠的放心? 小豆豆有一個改不了的習慣,那就是在上廁所的時候喜歡低頭往下看。不巧,她最喜歡的錢包就這么掉進了廁所,那種掏取式的水槽。為了取回自己的心愛之物,小豆豆可是想盡了辦法,扛了灑水用的舀子在廁所后部大糞坑里面使勁掏。糞坑又深又黑,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險。小豆豆還不甘心,決定不顧上課鈴聲響起,繼續(xù)干下去,大有一番誓不罷休的勁頭。 當舀出來的臟東西堆成了一座小山,終于被路過的小林校長發(fā)現(xiàn)了。但他只是問了小豆豆一句:“你在干什么?”得知找錢包之后,小林校長像平時散步那樣又走開了。過了一會兒走過來問了一句:“找到了嗎?”在得到否定答案之后,交待了一句:“弄完之后,要把這些全部放回去?!敝笥肿唛_了,再未過來干涉。 如果這件事情換做被我們看到,估計第一反應(yīng)都是:“太危險了,停下來!”“我來幫你!”再或者“這個丟了就不要了,媽媽再給你買一個!”進行阻止吧。 小林校長難道不擔心嗎?不是的,他兩次過來說了三句話,其實他是一直在關(guān)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的,但他沒有打擾孩子的行為,給她充分的時間完成自己意愿,于是孩子也爽快地答應(yīng)了他“弄完之后放回去”的要求。 大干一場滿足了小豆豆的探知欲,錢包沒找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這么大張旗鼓地干,小林校長竟然沒有生氣,這份信任讓她感受到了大人對她人格的尊重。“這是一個可以真心信賴的人。”小豆豆這么想。 事情的結(jié)果就是,小豆豆按照和校長約好的那樣,即便掏出來的東西壘成了小山,即便自己很累,她依然把臟物送回原位。并且經(jīng)歷過這件事情之后,竟讓他改掉了上廁所往下看的習慣。 我在反省,很多時候,面對兒子稍有出格的行為,我幾乎都是以強制叫停的方式制止,或者僅僅只是讓他“淺嘗即止”,很少或幾乎沒有讓他痛痛快快、酣暢淋漓地滿足。孩子身上諸多沒有改過來的壞習慣,其癥結(jié)或者就在此。 3、鼓勵 來巴學園的孩子或者是像小豆豆這樣的問題孩子,或者是有其他身體方面的問題,但無論對誰,小林校長都用獨有的關(guān)愛和鼓勵讓孩子放下自卑、健康成長。 “你真是個好孩子”這是對小豆豆最大的鼓勵。就像文章里一開始說了,如果不是小林校長不停地地說她是個好孩子,無論她將來做什么都將貼上“壞孩子”的標簽二無所適從地生活。 比如對待得過小兒麻痹癥的泰明,以及其他身體有障礙的孩子,小林校長讓所有的孩子全裸地跳進游泳池嬉水。當孩子們都光著身子一起玩耍的時候,這些對自己身體有羞恥感的孩子,漸漸在玩耍中消除了這種感覺,不再懷有比不上別人的“劣等意識”。事實正如小林校長預料那樣,那些身體有障礙的孩子一開始很害羞,不一會兒便放松下來,盡情玩樂。 比如永遠也長不大的高橋君。小林校長在運動會中所有設(shè)計的項目都是為高橋君量身定做的。運動會開始之后,出現(xiàn)了一個驚人的現(xiàn)象,每一個項目(幾乎是全校學生全部參加)的第一名都被全校個子最矮,手腳最短的高橋君拿走了!多年以后,高橋君依然只有讀書時候那么高,他回憶過往:“的確沒有因為身體上的缺陷而懷有自卑心理”,小林先生的鼓勵給了他信心,也讓他自信滿滿地進入了好的高中和大學,并進入大型企業(yè)擔任起“使人際關(guān)系和諧”的工作。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小林先生是那么地能夠洞察孩子的心理,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教育家。在這個學校里面,他的種種革新,打破了常規(guī)學校狀態(tài),收到了不一樣的成效。 二、對教育制度的革新 1、教室自由化 小豆豆終于成為了巴學園的學生,除了那輛真電車改造而成的教室讓她感覺“特別”,“真特別”的還有教室里的座位。在巴學園里面,每個孩子都可以根據(jù)當天的心情和方便,每天都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座位。 看似簡單的座位自由選擇,其實是一項推行艱難的教學改革。每個學期一開始,如何安排學生座位,恐怕成為每一位班主任老師費心思的事兒。誰坐誰前面,誰坐誰右邊……一個蘿卜一個坑,個個都是需求,步步需要權(quán)衡。(當然座位自由化需要硬件基礎(chǔ)) 小林校長這一改革,除了給孩子選擇權(quán)外,也避免了因為意外帶來的傷害。相處一年的同學泰明死了,巴學園的孩子都沉浸在悲傷之中,特別是泰明所在的小豆豆這個班,孩子們花了很長時間才適應(yīng)了泰明永遠不會再回來的事實。但幸運的是,由于班級里的座位不固定,所以不會因為泰明死了空出一個固定的座位,這降低了對孩子們的精神刺激。 2、教學人性化 對于小豆豆來說,最最特別的莫過于上課方式。從第一節(jié)課開始,老師會把所有當天要上的課以及每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問題點,滿滿地寫在黑板上。孩子可以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一天的學習,不喜歡的科目,只要在放學前做完就可以了,時間預留也是非常充足,學生一般也都能夠完成。 一個教室的孩子,各學各的,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到老師地方請教,直到弄懂為止。這種“自習”式的教學,是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正的教學,不會發(fā)生心不在焉的情況,且隨著年級升高,老師能夠逐漸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他感興趣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方法等,這將有便于老師在了解學生的基礎(chǔ)上因材施教。 而如果孩子們能夠在一個上午都努力學完一天的學習,下午的時光便是美好的“散步時光”。在散步過程中老師滲透教學,雖然“散步”時間是自由的,孩子可以盡情玩耍的,但散步的同時也是學習理科、歷史、生物等知識的寶貴時間,這一點,只是孩子沒有察覺到而已。 3、教師人才化 把田間勞作的農(nóng)民伯伯請進課堂做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除草、翻土、播種……不在乎教給孩子知識的人有沒有“執(zhí)教資格”,這是小林先生在教師選擇上的革新。讓專業(yè)的人才教給孩子專業(yè)的知識,因為他認為:孩子們看到“真正的東西”,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巴學園關(guān)于生物的課程是在田間完成的,除了學習種莊稼,農(nóng)民老師還會告訴孩子很多有趣的事兒,鳥啊、蝴蝶啊、還有天氣知識等等。這些都是生活實際中看得到的“真正的東西”。 讀《窗旁的小豆豆》一書,雖然看似回憶童年讀書時光,在歡聲笑語中細細體味,卻能發(fā)現(xiàn)滿滿都是小林校長的用心和愛心。 在這個社會中,一個人,能夠用自己的愛心將理想和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真的很難。但,小林校長做到了。創(chuàng)建于1937年毀于1945年戰(zhàn)火的巴學園,雖然只存在了極短的時間,但那段時間卻也是小林校長最富有熱情,用實際行動踐行理想的時間。 我想每一位父母和教育者在讀過此書之后,都會有我一樣的感慨:“原來還有這樣真正地熱愛孩子、信賴孩子、充滿了熱情的教育家?。 ?/strong> 雖然我們無緣遇上小林校長,但若通過閱讀此書,能夠感知到小林校長教育智慧之一二,那便是對我們孩子最大的福澤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