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個讀者給我留言說,她每天都不能按時完成工作,效率很低,耽誤很多重要的工作,被老板罵得很慘。 她是一個小公司的財務(wù),每天的工作量都不是很大,如果能夠集中精力的話,四個小時就可以完成。 她最大的問題是,即使只有四個小時的工作量也不能完成。每天都在做前一天甚至前幾天堆積的工作。越積越多的工作,像大山一樣壓著她。 她特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很好的辦法,擺脫不良工作習(xí)慣,輕松高效地處理自己的工作,這樣就不用每天都累死累活,還做不好工作。 明明只有四個小時工作量,卻要花雙倍甚至更多的時間完成,這樣的工作效率可以說是十分低下了。如果再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會因為效率低被炒魷魚。 她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很好,說明還有得救。 2在我們身邊一定會有一些做事十分高效的人,他們每天都很忙,但從來不會有完不成的任務(wù),更不會拖延。 朋友吉吉自己創(chuàng)業(yè),她把自己比喻成一個“陀螺”,每天轉(zhuǎn)不停。公司有一大堆的事情等著她去處理,還有很多重要事等她做決定,負(fù)責(zé)公司運營,管理員工等。 她的事情特別多,每一樣都很重要,即便很忙,她的事情總能全部都做完,不僅如此,還每周能夠擠出四個晚上的時間去健身房鍛煉,周末花一天時間陪兒子。 我問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說:我每件事都會設(shè)定一個截止日期,每天會先看看哪些事是臨近截止日期的,然后優(yōu)先安排這些事。 從吉吉身上,我終于找到她為什么可以那么高效,而留言的讀者朋友卻那么低效。她們之間的差別在于,有沒有截止日期。 3心理學(xué)家帕金森著有一本書叫《帕金森定律》,他在書本里講了一個寄明信片的故事,一個老太太給侄女寄明信片,花了將近四個小時才完成,她找明信片花了1個小時,找侄女的地址花了30分鐘,然后用1個小時來寫祝詞,出門前花了20分鐘糾結(jié)要不要帶傘。 當(dāng)她完成這個任務(wù),變得勞累不堪。而同樣一件事,讓一個工作特別忙的人去做,她可能只花5分鐘在上班的路上就順便做了。 帕金森發(fā)現(xiàn),一個越忙碌的人,她的辦事效率就越高,而一個很閑的人,讓她去做一件事可能要花數(shù)倍的時間。 夸張嗎?一點都不夸張!老太太寄明信片像極了平時做事拖延的我們,一件明明只要十多分鐘就可以做好的事情,我們總能花上好幾個小時才做得完。 為什么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沒有截止日期,老太太太閑了,沒有誰要求她必須在什么時間完成這件事,而她對自己也沒有要求。 但是一個忙碌的人,他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別多,他沒時間像個老太太一樣慢悠悠地做,對他來說,這件事情是有截止日期的,所以他會選擇盡快完成。 4我們可以利用帕金森定律,給每個目標(biāo)和任務(wù)創(chuàng)建一個截止日期。 當(dāng)然,這得建立在對自己嚴(yán)格要求的基礎(chǔ)之上。當(dāng)你要做的事情有了截止日期,你就能清楚的知道這件事最遲什么時候必須完成。 創(chuàng)建截止日期很簡單,我們每件事都會有截止日期,如果沒有,說明這件事一點都不重要,可做可不做。 但是對于有截止日期的目標(biāo)和計劃,我們創(chuàng)建的截止日期就要在它本身的截止日期之前,可以提前幾個小時,可以提前六個小時,可以提前一天。 同樣一件事,有越充足的時間去做,往往會越拖延。但是如果截止日期很短,就會更快完成。 我曾經(jīng)在TED演講上聽到一個演講者講的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他有一個月的時間寫論文。于是,他制定了一個計劃,每天寫多少字。在最初的時候,他一個字都沒有寫,因為他總覺得還有很多時間,所以沒有緊迫感。 然后他就一直拖啊拖,直到交稿前的12個小時,熬了一個通宵就寫完了。當(dāng)然,這份論文沒通過。 為什么有一個月的時間都寫不出來,到最后12個小時,他能一口氣寫出來呢?就是因為到了截止日期,不管怎么樣,他都必須得做出來。 他原本可以有十分充足的時間,寫出一份很漂亮的論文,但是最后卻因為時間太充足,無限期的拖延,只留下很短的時間給論文。 對于一個不自律的人來說,當(dāng)一件事有更多的時間去做,他一定做不好。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給這件事創(chuàng)建截止日期,提前完成,而不是等到最終的截止日期才來做。 從今天開始,試著給你的每一個任務(wù)加一個截止日期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