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F 如果一個人什么都不說,你能懂他在想什么嗎? 答案顯而易見,如果你什么都不說,我不可能明白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這句話放在普通關系中,人們很容易理解它??墒且坏┥婕暗揭缿訇P系,那么就很難有人理解這句話了。兩個普通朋友之間相處,有什么就說什么,情感、心思都沒有那么細膩。可是對于依戀關系而言,似乎因為在情感上的互相滲透,人們偏執(zhí)地認為理所當然地懂得彼此。就像是原生關系和親密關系那樣,父母同子女之間、戀人之間,哪怕什么都不說,似乎也應該理所當然地理解彼此。 依戀關系中,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表達?人們喜歡用一種最“懶惰”的方式生活,包括科技的發(fā)展也都是讓人們變得更加“懶惰”。這種心理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因為嬰兒不懂得語言表達,只會用簡單地哭泣、高興、皺眉等方式來表達需求。而此時,大部分母親在嬰兒早期階段都可以通過猜測的方式,來滿足嬰兒的需求。等到嬰兒長大成人,哪怕已經(jīng)掌握了成年人的交流方式——語言,但是在依戀關系中,仍然沿用了嬰兒時期的行為模式——只是簡單的情緒反應,就期待對方能夠理解自己。 父母本應該是無條件理解自己的人,可是個體在原生家庭經(jīng)歷中沒有得到滿足,等到個體長大之后就會渴望在戀人身上得到心理補償。換言之,如果一個人有著良好的原生成長環(huán)境,那么他的內心也會更加成熟,在依戀關系中也更懂得表達自我,更明白自己同他人的關系。依戀關系中不愿意表達自我的人,由于無法分清自己同他人的關系,導致意識不到自己同他人都是獨立的生命體。在情感上就會糾纏不清,誤把自己的事情當做是別人的事情,把別人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缺乏一種界限感。 表達需求是自己的事情,理解支持是別人的事情無論身處什么關系之中,表達需求永遠是你自己的事情;被理解、支持與否都是別人的事情。你可能會遇到某個人,哪怕你什么都不說對方也懂你,這只能說是你足夠幸運,而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當你在依戀關系中抱怨對方不理解你的時候,先反思一下你是否表達足夠清楚自己的需要。如果你連自己的需要都沒有表達清楚,那么又如何來期待對方能夠主動地理解、支持你呢?你不說,我不問,依戀關系從此產(chǎn)生了隔閡,久而久之也就漸疏漸厭了。 在病態(tài)的依戀關系中,個體缺乏同他人的一種界限感。在他們的認知中,只要建立了親密關系,那么彼此之間就好像有一根“臍帶”相連接一樣??墒鞘聦嵣?,無論多么親密無間的戀人,都不可能猜透別人的心思。只要你不主動表達需求,別人也不可能理解、支持你。之所以有些人會產(chǎn)生這種病態(tài)的依戀心理,正如上文所講,他們童年時期本應該得到父母無條件的關注,但是由于原生問題沒有得到滿足,他們必須在戀人身上得到補償。 學會表達自我需求,是對自我負責的開始人的成長離不開需求的滿足,需求的滿足離不開社交,社交同樣離不開表達。當你需要一杯水的時候,你可以說“請幫我倒一杯水”。你不需要考慮是否真的有人愿意為你倒水,你只要表達出來,就是對自己負責了。有些自尊心特別強的人,由于擔心自己的需求會被拒絕,所以羞于表達。這樣的人性格內斂、情緒敏感,心底里裝了太多的事情。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也不敢表達,害怕被對方拒絕,最后只能留下遺憾,甚至產(chǎn)生心理上的陰影。 給自己留下遺憾、讓自己產(chǎn)生心理陰影不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xiàn)。對自己負責的人能夠勇敢表達心聲,充分釋放內心的情感。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的心理陰影,或者叫做“執(zhí)念”,都是因為潛意識里的情感未充分釋放造成的。想說的話沒說,想做的事情沒做,想哭沒哭、想愛沒愛,因為想做而沒做的事情,都會對個體造成情感壓力。對自己負責,其實就是不留遺憾。有些戀人稀里糊涂的在一起,然后又稀里糊涂的分手,對于彼此都是一種傷害。 如果你正身處一段親密關系中,并且對方可以在你什么都不說的情況下懂你、理解你、滿足你,那么要恭喜你,你是足夠幸運的人??墒侨绻惆l(fā)現(xiàn)對方又笨又蠢,不懂自己也無法滿足自己的內在需求。那么你需要先反思一下,自己對于需求的表達是否足夠清楚。如果不夠清楚,那么你要心平息和的,直截了當?shù)馗嬖V對方你想要什么。對方可以拒絕也可以滿足你,這是對方的事情;可是如果你什么都不說,還幻想著被理解那么就是你的不對了。 總而言之,成年人應該更多地通過溝通的方式表達需求,而不是像嬰兒一樣寄希望有一個“神通廣大的母親”,能夠猜透自己的心思。 作者:九霄云客 |
|
來自: 昵稱43596159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