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善村有個“瓜老漢” 文/王凌琴 在大荔縣蘇村鎮(zhèn)一帶,流傳著一個“瓜老漢”辦圖書館的故事。 “瓜老漢”是蘇村鄉(xiāng)洪善村年近八旬的老黨員曹發(fā)莊,只要提起曹發(fā)莊,人們都異口同聲的說,他是最可愛的人。 “瓜老漢”坐上席 一九八三年元月、渭南地區(qū)召開幼兒教育先進工作者代表會,來自各地的代表兒乎全是年輕秀美,引人注目的女幼兒教師。 會議開幕了,幾位代表摻狀著一位白發(fā)蒼蒼老人走進會場,眾人投去了驚奇猜測的目光,“這是誰呀?”只見主持人走下臺階,親自把老人扶到了主席臺上。 老人穿著黑粗布棉衣,頭戴退色的火車頭帽,古銅色額頭皺紋密布, 口中還缺了幾顆牙。在這場合上,老人就顯得有些土氣。大家想,這可能是老勞模,或是老紅軍,有人投去崇敬的目光,有的則鄙視老人的寒酸。各種目光,聚焦在這個老人身上。 你道他是誰?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被縣委組織部、宣傳部評為“三秦活雷鋒”、出席本次校外模范輔導(dǎo)員的曹發(fā)莊老人。 曹發(fā)莊是洪善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識字不多,卻對文化情有獨鐘,他看到村上的小孩沒有課外書讀,就自己花費五百多元,購買了上千冊兒童讀物,辦起了家庭讀書室,供兒童免費閱讀,還背著書堅持十多年,到方圓十七所學(xué)校,分文不取擺起流動書攤,免費讓小學(xué)生看書。累計行程千余里,不說當(dāng)時,就是現(xiàn)在也是驚人之舉。 正是由于他的愛心。他的執(zhí)著,他被評為教育模范,兼村上學(xué)校少先隊的校外輔導(dǎo)員。特邀參加這次會議。 聽了老人的故事,許多年輕的教師感動地流下了熱淚,一位帶隊的同志動情地說:“老人家,你的精神太感動人了,真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我們當(dāng)干部的每月都七八十塊錢,還舍不得花錢為自己孩子買書,你把兒子寄給你的零花錢,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全為孩子買了書;你一定有個啥想法,能不能把你內(nèi)心的意想說給我們聽聽。” 老人小時上過私塾,讀的是《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及四書五經(jīng),說起話來常常不離古訓(xùn)。他微笑著說:“君子謀道不謀食,小人謀食不道。咱年紀(jì)大了,為黨做不了多少事,少吃個嘴,省下錢給娃娃多買幾本書,讓他們知書達理,比啥都好?!边@就是老人的精神所在。 餓著肚子去買書 人活著是要有點精神的,既要謀道,又要謀食。然而在七十年代,國家的改革走了許多彎路,農(nóng)村非常窮困。人們一日三餐瓜菜代,稱鹽買醋,靠著雞下蛋。整天都在“謀食”上過光景,誰還有心謀道? 就在這極端困苦的日子里,老伴不幸去世,兒子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照料年邁的父親。家里只有他和兒媳婦,及三個不懂事的孫兒。全靠兒媳婦在生產(chǎn)隊里勞動過活。 在外工作的兒子非常孝順,他想到家里的光景,總怕老父親受了委屈,每月發(fā)了工資,先給父親寄二十元、讓他進回飯館換個肚子。但老人總是舍不得花,他想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 一天,他的孫兒拿著一本小人書翻看、巷院的一群孩子把孫兒圍了個嚴(yán)嚴(yán)實實,孩子們?nèi)琊囁瓶实臄D著爭看。曹老漢當(dāng)過解放軍,當(dāng)過民兵連長,土改時當(dāng)過農(nóng)會主任,又是老黨員、認(rèn)識幾個字、思想境界可比一般人高了許多??吹胶⒂趥儗是蟮纳袂椋男睦镄脑诜购#盒∪藭粌擅X、卻根少有人給孩子們買。鄉(xiāng)親們太窮了,連稱鹽灌醋的錢都沒有,哪兒來的錢買書?農(nóng)村孩子太可憐了。 這天,他連晚飯都沒吃,躺在床上思考,自己村上三千多口人,是個大村子、這多年卻才出了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大學(xué)生,十個生產(chǎn)隊的會計全是小學(xué)文化。大隊的支部書記、村長,連續(xù)當(dāng)了十幾年、文件都看不懂、報紙不會讀、每次組識學(xué)習(xí)、都是自己一個人唱獨角戲,中國之所以貧窮落后、常受外國人欺負(fù)、還不是吃了一窮二白文化落后的虧。 想到這里,老人心中有了主意。 不能讓孩子們肚子受饑、也不能讓他們精神上受饑荒。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了蘇村書店,把兒子寄來的二十元錢全都買成了書。 從此以后,可他不吸一支煙、不喝一杯酒、不進一次飯館,不買一塊糕點、一件新衣,兒子寄來的錢全買了書。 兒媳知道丈夫給父親寄錢,但父親怎么花,她從不過問,她知道老人一輩子窮光景過慣了、花錢仔細(xì),有倆錢往往都給孫子花了。 這天,村上過古會,她給了父親三塊錢,讓他帶孩子去上會,吃個零嘴。 誰知他來到會上,卻把錢買了書。并和孫兒訂了“攻守同盟”,囑咐道:“爺給你買書可不敢讓你媽知道,知道了往后就買不成了?!睂O兒高興地說:“保證不說?!?/span> 回到家兒媳關(guān)切地問:“你爺孫倆在會上吃的啥?”他怕孫兒露了餡,忙搶先說“吃的油糕” 孫兒哈哈大笑,兒媳也甜甜的笑了, 一次生產(chǎn)隊派他出差,他卻背了幾個玉米面饃,同路的見他背著干糧,開著玩笑說:“兒子給寄錢和糧票,隊上還有出差費,實想說你吃大肉泡,讓我們聞聞香,你卻舍不得花一毛,省的錢是怕你故后無棺材?”他笑道:“不管啥只要吃飽就行,省的錢給娃娃買本書,回到家娃也高興?!?/span> 街道獨此一家書店,他是為數(shù)不多的老年顧客。一天,他領(lǐng)孫兒散步,進了店,營業(yè)員一見就笑嘻嘻地說:“老伯又來啦,最近剛進回一批新書,你來選?!彼緛硪露敌邼瑓s下意識地捏了捏衣兜,空無分文,就讓孫兒回家拿了些爛鞋賣了,買了兩本書,爺孫倆樂滋滋地回了家。 一個星期天,兒媳鋪著席在院子曬麥子,上地時讓他看著。一會兒來了一幫孩子讓他講故事,他是有求必應(yīng),給孩子聚精會神地講開了,古代的《孔融讓梨》、《孟母三遷》、《鑿壁借光》等等,講得津津有味,又把當(dāng)代的黃繼光、邱少云、雷鋒的故事講得生動感人。結(jié)果被一群雞給鉆了空,連吃帶拋,麥子拋得滿地都是。兒媳進門,看見席上爬滿了雞,氣急了,鐵青著臉發(fā)火,“爸,你看的啥雞,雞把麥子吃完了.......” 他看見不由一征,這下麻煩大了,像個犯錯誤的孩子,站不是站法,動不知咋動,只是掂著臉微笑,無話可說。 這些事傳開后,不懂的人們都說他人老了,變傻了,腦子有毛病。舍不得花錢吃,卻舍得花錢弄閑事。 不管誰怎么說,他全不在乎,仍堅持這樣做。就這樣省吃儉用,日積月累,家中圖書達到了上千冊,他就在家辦起了圖書室,吸引了全村孩子。他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 很快,他有了新的認(rèn)識,光在本村受益面太小了,怎么辦?他馬上行動起來,把書打成包,背著書到全公社各個學(xué)校擺攤,不要一分錢,讓孩子們免費看。 教師感動了,各校都相繼聘他為校外輔導(dǎo)員,并推薦他參加了縣上的教育系統(tǒng)先進會,讓他介紹經(jīng)驗,他一五一十的向大家介紹了他的想法做法,他不是在炫耀自己,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隊伍里來。 他家屋子里,大隊、公社、縣上的模范共產(chǎn)黨員,五好家庭獎狀,光榮榜貼滿了墻。還有省上、地區(qū)獎牌、錦旗。名聲越來越大,請柬不斷,凡是聽他報告的人,紛紛評論,都說,老人的精神太感人太可貴了! 這時,親戚朋友及村里人都說他“傻了”,怪罪兒媳說,日子這么困難,老人胡花錢弄閑事你也不管管,只讓他出風(fēng)頭,圖名聲。 兒媳既怨恨又心疼地說:“唉,怎么不管,你替他著想,磨破嘴皮,他總是陪著笑臉不作聲,有何辦法。人老了,母親不在了,娃他爸不在家,吃的這么瞎,看著怪可憐的,不忍心,只要他高興,就隨他吧。” 一位侄女專門來到家里數(shù)落他:“六叔(叔伯排行老六)人家人老了都圖吃吃喝喝,我哥給你寄來錢,是為你吃得美美的,你咋舍得把錢胡花,弄閑事,圖個啥?文革時家里哪么多書都被人燒光了,現(xiàn)在可弄這,讓人叫你傻老漢?!彼皇菨M臉堆笑不說話。 侄女婿是個知理人,為了讓老人得到支持,堵住別人的嘴,故意 炫耀道:“你懂個啥,誰說六叔傻,傻人還能登報上廣播?” 侄女不說話了。 收包裹,遇難題 一九八二年九月下旬,郵局送來一個包裏,投遞員高興地問:“曹伯,你家誰在國外?”他不假思索地說:“沒有!” “哪誰給你從國外寄來包裹。你看這姓名地址都寫得清清的,你再仔細(xì)想想、有沒有親成朋友在國外?” “也沒有?!?/span> 投遞員拿著包裹再看說:“這可能是英文,絕對沒錯?!?/span> 這下難住了,國外無親無友,這包裹接住還不敢隨意拆,老人把包裹抱到大隊,而大隊于部無一認(rèn)識英文的。最后只好送中學(xué),求英語教師翻譯,先把地址搞清。 經(jīng)過翻譯,是從英國寄來的。打開包裹,全是兒童讀物及幾十張照片,內(nèi)加一封信,全是英文,照片更陌生。他感到莫名其妙。 怪了,英國誰給我寄這些干啥? 翻譯后,信是這樣寫的: 曹發(fā)莊同志: 最近我隨團訪問了中國,說實在的話,我非常喜歡你們的國家和人民。 在華期間,我讀了《中國日報》(英文版)所載,你在家中為孩子們辦個圖書室,作為一個教師,我認(rèn)為這是件很有意義很好的事。寄上幾本兒童讀物,請查收。 順敬 卡斯林瓊斯 原來照片是友人和愛人的合影,及英國名勝古跡,還有風(fēng)景照、雜技表演等。 一切都明白了,老人非常激動,他這個普普通通的莊稼漢大老粗,被人們叫了十幾年的“瓜老漢”,如今竟得到國際友人的敬佩與支持,為我們的國家增了光彩,這是多大的榮耀啊。 老漢覺得,自己做的事沒有錯。是對的,那么,這輩子就值了。 作者簡介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學(xué),愛繪畫,好音樂,樂文史,更崇書法。多年筆耕,舞文弄墨,艱難前行,一串腳印。自以為天地間一匆匆過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劃痕,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邊,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無成兮自嗟嘆,惟將余光兮寫故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