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氣丸 (又名《金匱》腎氣丸、崔氏八味丸) 《金匱要略》 腎氣丸補(bǔ)腎陽虛,地黃山藥及茱萸; 苓澤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溫煦。 【組成】 干地黃八兩(24g) 薯蕷 山茱萸各四兩(各12g) 澤瀉 茯苓 牡丹皮各三兩(各9g) 桂枝 附子炮,各一兩(各3g) 【功用】 補(bǔ)腎助陽,化生腎氣。 【主治】 腎陽氣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泄,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xì);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zhuǎn)胞等。 加味腎氣丸 (《濟(jì)生方》) 組成:附子炮,二枚(15g) 白茯苓 澤瀉 山茱萸取肉 山藥炒 車前子酒蒸 牡丹皮去木,各一兩(各30g) 官桂不見火 川牛膝去蘆,酒浸 熟地黃各半兩(各15g) 功用:溫助腎陽,利水消腫。 主治:腎陽虛水腫。癥見腰重腳腫,小便不利。 十補(bǔ)丸 (《濟(jì)生方》)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 五味子各二兩(各9g) 山茱萸取肉 山藥銼,炒 牡丹皮去木 鹿茸去毛,酒蒸 熟地黃酒蒸 肉桂去皮,不見火 白茯苓去皮 澤瀉各一兩(各4.5g) 功用:補(bǔ)腎陽,益精血。 主治:腎陽虛損,精血不足證。癥見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或陽痿,遺精,舌淡苔白,脈沉遲尺弱。 【鑒別】 《濟(jì)生》加味腎氣丸與十補(bǔ)丸均系腎氣丸加味化裁而成。《濟(jì)生》加味腎氣丸由腎氣丸加車前子、牛膝,但方中熟地等“三補(bǔ)”“三瀉”之品用量銳減,而附子之量倍增,重在溫陽利水,適用于陽虛水腫而腎虛不著者;十補(bǔ)丸非但加入鹿茸、五味子,且亦減“三補(bǔ)”“三瀉”之量,而增附子之量,遂易溫補(bǔ)腎氣之方而為補(bǔ)腎陽、益精血之劑,適用于腎陽虛損、精血不足之證。 《濟(jì)生》腎氣丸 濟(jì)生加入車牛膝,通調(diào)水道腫脹祛。 十補(bǔ)丸 腎氣丸中加茸味,填精補(bǔ)陽總能扶。 右歸丸 《景岳全書》 右歸丸中地附桂,山藥茱萸菟絲歸, 杜仲鹿膠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組成】 熟地黃八兩(24g) 山藥炒,四兩(12g) 山茱萸微炒,三兩(9g) 枸杞子微炒,四兩 (12g) 菟絲子制,四兩(12g) 鹿角膠炒珠,四兩(12g) 杜仲姜汁炒,四兩(12g) 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6g) 當(dāng)歸三兩(9g) 制附子自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6g) 【功用】 溫補(bǔ)腎陽,填精益髓。 【主治】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陽痿遺精,或陽衰無子,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shí),或小便自遺,舌淡苔白,脈沉而遲。 右歸飲 (《景岳全書》) 減去鹿膠與歸菟,加入甘草作湯服; 方名稱為右歸飲,扶陽更把陰寒逐。 組成: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9g) 山藥炒,二錢(6g) 枸杞子二錢(6g) 山茱萸一錢(3g) 甘草炙,一二錢(3~6g) 肉桂一二錢(3~6g) 杜仲姜制,二錢(6g) 制附子一二三錢(3~9g) 功用:溫補(bǔ)腎陽,填精補(bǔ)血。 主治:腎陽不足證。癥見氣怯神疲,腹痛腰酸,手足不溫,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小便頻多,舌淡苔薄,脈來虛細(xì)者;或陰盛格陽,真寒假熱之證。 【鑒別】 右歸丸系《金匱要略》之腎氣丸減去“三瀉”(澤瀉、丹皮、茯苓),加鹿角膠、菟絲子、杜仲、枸杞子、當(dāng)歸諸補(bǔ)腎益精血之品,組成“純甘補(bǔ)陽”之劑,重在溫補(bǔ)腎陽,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腎氣丸屬“少火生氣”之劑,“三補(bǔ)”配“三瀉”以益腎精而化生腎氣,治腎陽氣不足證。 右歸丸與右歸飲均為溫補(bǔ)腎陽之方。但右歸丸在右歸飲基礎(chǔ)上,又伍鹿角膠、菟絲子、當(dāng)歸,去甘草,故其溫補(bǔ)腎陽、填精補(bǔ)血之功更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