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宋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令人拍案叫絕且流傳千古的藝術瑰寶。宋詞起源于民間,是宋代的主要文學表現(xiàn)形式。最初,宋詞的內(nèi)容多涉及“男歡女愛”、“離愁別緒”等,因此被世人稱作“淫詞艷科”。 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題材的擴充,宋詞的內(nèi)容與表現(xiàn)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多樣。而使宋詞得以創(chuàng)新與變革的關鍵性人物便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軾,他憑借絕世才華與能力令宋詞擺脫了“艷科”的格局,轉(zhuǎn)變?yōu)楠毩⒌脑婓w,從根本上提升了宋詞的文學地位。 宋詞的風格素有兩派之說,分別是豪放派與婉約派。而蘇軾便屬于豪放派詞人,他的作品語言豐富且常用典,氣勢恢宏且不受音律束縛,展現(xiàn)了蘇軾超然脫俗、狂疏浪漫的氣質(zhì)。此外,宋朝還有一位與蘇軾并稱“蘇辛”的豪放派詞人,那便是擁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愛國主義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是至情至性、豪壯悲憤之人,他的詞既充滿渴望國家一統(tǒng)的愛國情懷,又抒發(fā)了難以言喻的壯志未酬。蘇軾和辛棄疾皆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又都曾寫下一首以《西江月》為詞牌名的作品,在世人看來各有千秋。那么究竟哪一首詞更勝一籌呢? 一、《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北宋詞人素來愛以詞為書信,三兩句便可將事由與情感清楚明了地傳遞給親人、好友?!段鹘?世事一場大夢》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詞,彼時的他被遠謫黃州,心情孤寂又苦悶。尤其恰逢闔家團圓的中秋佳節(jié),更顯詞人所處境遇之凄涼與孤苦。 整首詞的語調(diào)較哀婉低沉,表達了詞人時光飛逝、世事無常的思考與對世間真情的向往與懷念。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慈∶碱^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詞的上片中“世事”指的便是蘇軾因卷入烏臺詩案而遭貶謫的事,這是蘇軾人生中的巨大轉(zhuǎn)折點,他也因此備受打擊。然而,世事如夢,人生猶如白駒過隙,一再沉溺于榮辱得失之中又能改變得了什么呢?倒不如坦然淡定地面對,讓自己的內(nèi)心由浮躁逐漸趨于平靜。 緊接著,詞人又意識到新秋已然乍到,心中又滋生了不少凄涼之意,他回想起曾經(jīng)在仕途上備受排擠于打擊的境遇,不禁感慨命運的變幻莫測與曲折坎坷。轉(zhuǎn)眼間,秋風已經(jīng)無情地將落葉擊打在庭院里,詞人望著鏡中的自己,早已雙鬢發(fā)白,于是陷入綿延不絕的沉思之中。 寥寥幾句,詞人寓情于景,既抒發(fā)了對時光匆匆流逝的感懷,又表達壯志難酬的苦悶之情。詞的下片寫詞人孤身一人身處異鄉(xiāng)獨賞中秋滿月悲涼境地。蘇軾說“酒賤”,不免有因受貶謫而失落、不滿的自嘲之意。 如今他謫居于黃州,對世態(tài)炎涼、人心慘淡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曾經(jīng)趨炎附勢、奸邪狡詐的小人對其避之不及。然而即便遭貶,他也心系國家大事,可朝堂上仍是小人當?shù)溃页际鼙M污蔑,如此想來,心中的憤懣無奈與孤苦落寞又更濃烈了些。 最后,蘇軾以“中秋佳節(jié)”為背景,看似寫節(jié)日喜樂,實則更加襯托出心中的哀愁。而此時心情苦悶的他只能寫詞給遠方的兄弟一訴衷腸,讓手足之情多少慰藉一些內(nèi)心的悲涼與感傷。 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創(chuàng)作《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辛棄疾時值中年。曾經(jīng)的他一身正氣、馳騁沙場,卻慘遭政敵的妒忌與彈劾。1181年,辛棄疾被佞臣所彈劾罷官回鄉(xiāng),在家鄉(xiāng)度過了十五年的隱居生活,這首詞便是詞人閑居時的作品,吟詠了平淡自然的田園風光,是宋詞中田園題材的佳作。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整首詞看似平淡簡單,沒有用華麗的詞藻修飾,描寫的也是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景物,然而平淡之中卻蘊藏著詞人的巧妙構思與濃厚的情誼。詞人用蟬、鵲、清風、明月、稻花、田蛙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寧靜、清幽的夏日豐年景象。 “蟬鳴”與“蛙噪”是夏季鄉(xiāng)野之間特有的聲音,展現(xiàn)了夏夜里鄉(xiāng)村的情趣,同時也表達了詞人對于豐收景象的歡喜以及對鄉(xiāng)間生活的喜愛之情。詞的下片繼續(xù)描繪夏景,詞人用了對仗的手法描寫了疏星寥落、陣雨輕微的清幽景象,在氣勢上強于上片的場景。 緊接著畫風一轉(zhuǎn),正當詞人想要找土地廟旁的茅屋小店準備躲雨時,誰料拐個彎便找到了,可謂是得來全不費工夫。試想,詞人早已對黃沙道的路徑了如指掌,尋找昔日的茅屋小店更不在話下 ,之所以突然忘了小店的位置,是因為他早已沉浸于豐年在望的稻花香中,與百姓共享豐收喜悅。 三、兩大文豪巔峰對決 對比兩首《西江月》,不難發(fā)現(xiàn),蘇軾與辛棄疾的境遇頗為相似,兩人皆仕途坎坷、屢遭磨難,然而他們的心境卻截然不同。一向瀟灑坦蕩、樂觀豁達的蘇軾卻在詞中表現(xiàn)了難得的愁苦與憤懣,而素來豪放悲壯、慷慨激昂的辛棄疾竟也寫了一篇清新溫柔的婉約詞。 蘇軾的《西江月》看似寫鄉(xiāng)間風景,卻處處透露著壯志難酬的無奈與凄苦,讀來令人傷感。辛棄疾的《西江月》卻借著寫風景,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園風光,即便他滿懷一腔熱血卻不受重用,但置于豐收夏景之間,卻滿心歡喜,仿佛被治愈了一般,讀來頗有一絲欣慰。 總之,兩首詞表達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思想感情,千百年來難分伯仲,沒有哪一首詞更勝一籌,全憑讀者個人的喜好選擇心中的最佳之作。巧合的是,《西江月》恰好是兩位詞人的作品中難得的風格迥異的詞,且都能流芳千古、備受贊譽,足以見二人寫詞功底之深。 結語: 蘇軾與辛棄疾都是真性情、不矯揉做作的豪爽之人。蘇軾一生仕途不順,卻始終灑脫樂觀地面對挫折與不如意,行云流水的豁達之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失意之人;辛棄疾半生馳騁沙場,平生夙愿便是收復北方失地,作品中充滿了愛國志士的豪放與悲壯,鼓舞了無數(shù)熱血之士。我們不用非得絞盡腦汁地將兩人的作品分個高低,倒可以學習兩人在遭遇不公的失意境地時的處世之道。 |
|
來自: 我的天堂111 > 《舊體詩詞聯(lián)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