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針灸推拿專業(yè)的人員,也許很多人都知道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古代版的《四總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
面口合谷收
或者現代版的《四總穴歌》:
心胸取內關
小腹三陰謀
酸痛阿是穴
急救刺水溝
本歌最早見于明朝徐鳳編著的《針灸大全》,意思是:胃腸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頭痛、項強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所謂“求”是說明位置較深,要用些力,另外就是要找,哪個地方有節(jié)節(jié),或是痛疼,就是求到位置了。
而今天,金中護理要跟大家分享和詳解的是來自《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并治雜病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承山配,太沖昆侖穴。
環(huán)跳與陽陵,通里并列缺。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本歌最早來自元代王國瑞著《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原名《天星十一穴歌》,后在明朝徐鳳編著《針灸大全》的時候增加了太沖穴,于是成為現在的《十二穴歌》。十二穴歌除了古版的四穴,增加了八個穴位。
根據文獻資料表明,十二穴歌是否為道教真人馬丹陽所著仍有不同的觀點,但其治療方法內涵道家針法的意旨?!皳胤ā币簿褪桥溲ǚǎ瑩侵赋蓪Χê嫌玫囊馑?,截為單一獨取一穴的意思,“合截”即表示用獨針來切斷,但取兩經各取一穴來合截:比如“三里內庭穴”,即在足三里與內庭下兩穴合用將所在的胃經“擔”起來;“曲池合谷接”,即把曲池與合谷穴一起使用把大腸經“擔”起來;又如“通里并列缺”即表示在屬心經的通里穴,與屬肺經的列缺穴,各下一針,以此兩針做為截法中的“合截”。
馬丹陽十二穴是歷代針灸家通過反復功能驗證挑選出的主要穴位,具有功效大、取穴少、作用強的特點。我們一起學習和了解各個穴位的經絡特點和作用... ...
三里內庭穴
01
class
足三里
——合穴 胃之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 【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疳積、痢疾、便秘等胃腸疾病;下肢痿痹;中風、心悸、高血壓、癲狂;乳癰;虛勞諸癥。 【溫馨提示】:本穴為強壯保健要穴,多用灸法。
民間有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意思就是表達足三里穴位的保健作用。
02
class
內庭
——滎穴
【定位】:在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牙痛、咽喉腫痛、鼻衄;熱病;胃病吐酸、腹瀉、痢疾、便秘;足背腫痛。
曾親眼見過病房里有位奶奶牙痛難受, 護士長給她合谷穴和內庭穴打撳針,沒過幾分鐘,她很開心的說效果真好,牙痛明顯減輕了。
足三里和內庭穴均為足陽明胃經的穴位。足陽明胃經簡稱胃經,本經一側45穴,左右兩側共90穴。主治胃腸病、頭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膚病、熱病以及經絡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曲池合谷接
03
class
曲池
——合穴
【定位】:在肘區(qū),曲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處 【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熱病、頭痛、眩暈、癲狂;腹痛、吐瀉、痢疾;咽喉腫痛、齒痛、目赤痛;濕疹;瘰癘(頸淋巴結結核)
04
class
合谷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失音、鼻衄、齒痛、口眼歪斜、耳鳴耳聾、痄腮(流行性腮腺炎);各種痛癥;熱病、無汗或多汗;閉經、滯產;便秘;上肢不遂。
簡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jié)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就是合谷,也稱虎口。孕婦慎用合谷穴。
曲池與合谷均為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本經腧穴主要用于治療頭面五官病、熱病、皮膚病、腸胃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委中承山配
05
class
委中
——合穴 膀胱之下合穴
【定位】:在膝后區(qū),腘橫紋中點。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下肢不遂,腘攣急;腹痛、吐瀉;小便不利、遺尿;丹毒、癮疹,皮膚瘙癢,疔瘡。
06
class
承山
【定位】:在小腿后區(qū),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主治】:痔瘡、便秘;腰腿拘急疼痛,足跟痛,腳氣。
委中與承山均為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本經腧穴主要用于頭、項、目、背、下肢部病及神志病,背部第一側線的背俞穴及第二側線相平的腧穴主治與其相關的臟腑病癥。其中委中治腰背痛、承山治大腸病。
太沖昆侖穴
07
class
太沖穴
——輸穴 原穴
【定位】:在足背,第1 、2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搏動。 【主治】:中風、癲狂病、小兒驚風;頭痛、眩暈、耳鳴、目赤腫痛、咽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脅痛、腹脹、呃逆、黃疸;癃閉、尿;下肢痿痹、足跗腫痛。
太沖穴為足厥陰肝經腧穴,本經腧穴主要用于肝膽脾胃病、少腹、前陰、婦科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08
class
昆侖
——經穴
【定位】:在腳踝區(qū),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頭痛、項強、目眩、鼻衄;腰痛、足跟腫痛;難產;癲癇。
昆侖穴與委中、承山均為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針灸大成》:孕婦針刺昆侖穴可落胎,孕婦禁針。
環(huán)跳與陽陵
09
class
環(huán)跳
——膽經 膀胱經之交會穴
【定位】:在臀部區(qū),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點處。 【主治】: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腿痛。
10
class
陽陵
——合穴 膽之下合穴 筋會
【定位】:在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黃疸、口苦、嘔吐、脅肋疼痛;下肢痿痹、膝髕腫痛、腳氣、肩痛;小兒驚風。
環(huán)跳與陽陵泉穴為足少陽膽經腧穴,足少陽膽經主要治療頭面部五官病、神志病、肝膽病及婦科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通里并列缺
11
class
通里
——絡穴
【定位】:在前臂前區(qū)、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主治】:暴喑、舌強不語;心悸、怔忡;腕臂痛。
通里為手少陰心經的腧穴,本經用于治療心、胸、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12
class
列缺
—— 絡穴 八脈交會穴(通任脈)
【定位】:在前臂、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拇短伸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拇長展肌腱溝的凹陷中。 【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頭痛、齒痛、項強、口眼歪斜。
簡便取穴法: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列缺穴。
列缺為手太陰肺經上的腧穴,主要用于治療咽喉、胸肺、胃腸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天星十二穴的特點:治療疾病時皆使用兩針;危險性低:兩者取穴大都在四肢上,避開人體危險的胸、腹部,故危險性皆很低;針感強、療效佳。
天星十二穴分布于人體十二經脈,選穴特點突出四肢穴位,八個在膝至足,四個在肘至手,安全方便,療效可靠,在針灸史上有重要位置,是針灸入門之捷徑。十二穴位按照腧穴的特點和分類,包含有經穴以及絡穴、下合穴、原穴和交會穴等特定穴。
特定穴
解析
“滎(xing)” 穴——內庭
解析:“滎”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jié)之前,比喻水流尚微,縈迂未成大流,是經氣流行的部位,即“所溜為滎”。滎主身熱,多用于各種熱病。
輸穴——太沖 解析:“輸”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jié)之后,比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淺注深,是經氣漸盛部位,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為輸”。病變時間甚者取之輸,輸主體重節(jié)痛,多用于肢節(jié)酸痛。
經穴——昆侖 解析:“經”穴多位于腕踝關節(jié)以上,比喻水流變大,暢通無阻,是經氣正盛運行經過的部位,即“所行為經”。病變于音者取之經,經主喘咳寒熱,經穴多用于氣喘咳嗽。
合穴——足三里 曲池 委中 陽陵泉 解析:“合”穴多位于肘、膝關節(jié)附近,比喻江河水流匯入湖海,是經氣由此深入,進而會合于臟腑的部位,即“所入為合”。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jié)得病者,取之于合,合主逆氣而泄,合穴多用于六腑之病。
原穴——合谷 太沖 解析:原穴指臟腑原氣經過和留于十二經脈的穴位。十二經脈在腕、踝關節(jié)附近各有一個原穴,稱為“十二經原穴”。大腸原過于合谷,肝原過于太沖。原穴與原氣有關,五臟(心肝脾肺腎)有疾患的時候,往往在相應的原穴部位出現一定的反應;反之,在原穴部位出現各種異常變化,也同樣可以推知五臟功能的盛衰。合谷與太沖穴相配堪稱經典配方:兩穴一陰(太沖)一陽(合谷),一氣(合谷)一血(太沖),一臟一腑,一升一降,是具有陰陽經相配、上下配穴、氣血同調、陰陽同調、臟腑同調的處方。
絡穴——通里 列缺 解析:絡脈由經脈分出處各有一個腧穴,稱絡穴。絡穴的名稱與本經絡脈名稱相同。絡穴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相表里經脈的原穴相配,稱為原絡配穴法。如手太陰肺經的列缺穴主治本絡脈的“實則手掌熱,虛則小便遺數”,同時也主治咳嗽、牙痛等。
八脈交會穴——列缺解析:八脈交會穴指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在四肢部位脈氣相通的八個腧穴。八穴均分布于肘膝以下,原屬于五輸穴和絡穴。八脈交會穴既可以治療所屬經脈的病癥,也可以治療所通奇經的病癥,列缺通任脈,可以治療胸、肺、膈與喉嚨等疾患。
親們,每天學點中醫(yī),愛自己愛家人,常按揉以上12穴位,也可艾灸、亦或是刮痧或撳針既養(yǎng)生又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