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文章的很多讀者,都想提高自己的口才,卻又不知道從何開始去鍛煉。 所以我決定把鍛煉口才的過程,系統(tǒng)地寫下來,希望能夠幫助到有志于提升表達能力的朋友,針對性地鍛煉到自己的口才能力。 但記住一點:“看到知識”并不等于“掌握知識”。當你看完一篇講述如何表達的文章之后,只是代表你了解到某些表達的方法而已,卻并不代表你已經(jīng)掌握了這些表達方法。 想要掌握一個技能,只有花時間去鍛煉,打通大腦的神經(jīng)元聯(lián)結,我們才能夠真正熟練地運用出這項技能。 大腦對一件事從陌生到熟悉,這個過程短的話需要一個星期,長的話則需要幾個月。不管你要學習什么,預留給自己一到三個月的時間去練習,是非常有必要的。 明白這一點之后,接下來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安排時間針對性地去彌補自己的不足,你才能夠把努力的效用最大化。 那么如果你想要鍛煉自己的口才技能,該如何開始呢? 鍛煉口才的系統(tǒng)化流程一般來說,我們的表達能力,由“三大部件”組成。分別是: 1,口音;如發(fā)音要清晰、明朗、悅耳、準確等。 2,技能;如說話流利,情感到位,講述生動等。 3,內才;如思維反應,心理素質,知識儲備等。 這三大部件,對應不同的訓練項目。 如果你說話不夠力氣,或者說話聲音過緊,沒有足夠的氣息去說一大段話,那么就需要從你的口音這部分練起。 如果你說話經(jīng)常吞吞吐吐,說完上一句就說不出下一句,或者言談永遠給人一種死氣沉沉,情感毫無變化的感覺,你就需要鍛煉第二個部分。 而如果你覺得自己在聊天時反應不夠敏捷,或者跟別人對話時很容易感到緊張,覺得自己不知道跟別人聊什么,那么就需要針對性鍛煉第三個部分。 但根據(jù)我自身的經(jīng)驗,第一、二部分的技能,只要給自己一兩個月時間去鍛煉,打好基礎,基本上你就能夠“出師”了。 反而第三個部分的技能,則可能需要我們用更長的時間去鍛煉,直到形成某一種“條件反射”般的習慣,才能夠算是“畢業(yè)”。為什么呢?我在文章后面會提到。 所以,結合自己的需求,然后針對性去鍛煉自己口才還不夠的部分,我們才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到自己的口才能力。 具體要怎么做呢? 鍛煉及美化你的嗓音正所謂“嗓音是我們的第二張臉”。說話好聽的人,相信任何人都愿意跟他交流。 當然,有些嗓音是天生的,我們改變不了。但有一些后天的不良發(fā)音習慣,則可以通過鍛煉去改善。如聲音不夠圓潤飽滿,或者是低沉拖拉、尖銳刺耳的聲線,都會影響你給別人塑造出來的“聲音形象”。 由于聲音的鍛煉,很難通過文字去“展現(xiàn)”出來,所以這里只提供一些讓發(fā)音變得更好的基礎方法。大概有三種: 1,用好發(fā)音的共鳴器官; 2,調整氣息的呼吸方式; 3,鍛煉舌頭的吐字效果。 什么意思呢? 我們說話,聲帶是負責發(fā)出聲音的,但發(fā)出來這種聲音好不好聽,則取決于我們的共鳴器。而口腔、胸腔和鼻腔,就是組成共鳴器的重要部分。 如這個繞口令: 江大娘買大梁,項小祥買香腸。 買大梁的江大娘和買香腸的項小祥,一起到市場。江大娘買了一根梁,項小祥買了二斤腸。 江大娘買的大梁江大娘扛不動,買香腸的項小祥幫買大梁的江大娘扛大梁,買大梁的江大娘幫買香腸的項小祥提香腸。 如果你的共鳴不好,就很難圓潤而飽滿地說出“ANG”這個音,就會給人扁平的感覺。所以想要練就準確而清晰地發(fā)音,你就要讓你的整個發(fā)音系統(tǒng)有足夠的力氣。 這個力氣是怎么來的呢?就是所謂的“丹田發(fā)力”了。丹田就是在我們肚臍一下的地方,是小腹部。 一般人說話,通常都是用“胸式呼吸”的。這種呼吸方式儲存的氣息不是很多,不僅一下子就用完,而且缺乏力量。 正確的呼吸方式,應該是“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就是呼吸時把氣吸到丹田里,直到小腹鼓起來,然后再緩緩呼出。 這種呼吸有兩個好處:1,由于胸腹各呼吸器官同時參與運動,增加了胸腔的容積,使得氣息的容量加大。2,有利于增加我們對于呼吸肌肉群的控制,保證對聲音更好的支撐。 當我們通過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的方式去說話時,我們的發(fā)音就會更飽滿和更有力量感,從而達到清晰、明朗、悅耳的程度。 那怎么鍛煉呢?多讀、多念、多說是唯一的做法。 經(jīng)常朗讀不同的繞口令或者文章,讓你的舌頭在吐字時得到足夠的鍛煉,久而久之,你的發(fā)音系統(tǒng)就會慢慢得到改善了。 想要深入學習,可以到視頻網(wǎng)站搜索相關的教學視頻。這些資源,網(wǎng)上已經(jīng)有很多了。 掌握表達口才的通用技能打好了發(fā)音的基礎,接下來就要鍛煉自己的表達技能了。 我們的表達能力,通常都是用在哪些地方上呢?就是用在與人交流上面。當我們跟別人說話時,往往會涉及到兩種口才技能: 1,說什么; 2,怎么說; 很多人口才不好,就是在這兩方面出岔子。而這兩個技能,不是分開運用的,而是以一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的。 不管我們跟什么人說話,其說話內容不外乎有三種“陳述事實、抒發(fā)情感和議論評析”。所以當我們表達這三種內容時,就需要用到相應的表達技巧。 如當我們陳述事實時,最好能夠做到“生動、形象、流利、完成”的表述,而不是“零散、枯燥、干枯、毫無邏輯”的絮叨。 當我們抒發(fā)情感時,最好能夠說出“真摯、鮮明、適度、包含情緒”的言辭,而不是“矯揉做作、模糊不清、虛假空幻”的無病呻吟。 當我們進行議論評析時,最好能夠發(fā)表“準確、全面、深刻、新穎”的見解,而不是“偏離中心、陳舊迂腐、前后矛盾”的東拉西扯。 那怎樣才能夠讓自己鍛煉成這個樣子呢?比較有用的鍛煉方式有四種: 第一,朗讀訓練; 朗讀的作用,除了深化自己的發(fā)音系統(tǒng)之外,還可以讓自己舌頭在吐字發(fā)音的靈敏度上得到有效的鍛煉。 很多人說話不流利,就是因為他們對于字詞或者句式的運用不夠熟練,而朗讀就可以幫助他們熟練各種表達方式的運用。 鍛煉方式:根據(jù)你想要鍛煉的口才能力,如演講、辯論、交談、匯報或者抒情等,找一篇適合的文章,然后用相應的思想感情去大聲朗讀十幾遍,直到自己看了上一句,就能夠瞬間說出下一句。 第二,復述訓練; 復述的作用,就是通過提取腦海中對某些原始材料的記憶,然后運用自己的語言,把它再一次講述出來。 復述可以有效理清我們的思考。當我們看完一個故事,假如能夠從頭到尾流利地復述出來,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肯定不會差到哪里去。 鍛煉方式:每天找出一篇簡短的文章,認真看完之后,用關鍵詞梳理出文章的思路,然后根據(jù)這些關鍵詞,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文章的大概內容。 最好用錄音把自己的復述錄下來,第一遍復述得不好,就復述第二遍;第二遍不好就復述第三遍,直到復述的意思跟文章無限接近。 第三,評述訓練; 評述的作用,就是表明自己對某一事物、某一觀點有什么見解的表達方式。評中有述,述中有評,二者緊密結合。 評述不僅要表明自己的觀點,有時還要對自己的觀點作出必要的論證。當你的評述能夠做到有理有據(jù),那么你的邏輯思維就會得到有效鍛煉。 鍛煉方式:找一篇論述性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先評后述,還是先述后評,然后思考怎么去講述事情,評論觀點的。 對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自己試著模仿這種格式,去講述生活中的某個觀點,可以結合近來的熱點新聞發(fā)表意見。 第四:描述訓練; 一個人說話生不生動,取決于他的描述能力是怎樣。描述是通過觀察,將人、事、物、景等表達對象的特征及形態(tài),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來的口頭表達方式。 當然,描述跟復述一樣,也要求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不能什么都要“面面俱到”。而且,描述對于邏輯思維、語言運用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較高,需要你結合聲音變化,讓表達做到生動形象、繪聲繪色。 鍛煉方式:每天可以對看到的人物和環(huán)境進行描述訓練。例如當你看完《金剛大戰(zhàn)哥斯拉》這部電影的預告片,你對于兩只怪獸有什么樣的印象?你可以說出來嗎? 想要讓描述的語言準確、恰當,就需要儲備和掌握豐富的詞匯。然后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加上不同的修辭方式,利用象聲詞來提高表達效果。 內在才能的養(yǎng)成和提高經(jīng)過上述的基礎訓練之后,你的表達能力,肯定會獲得一個顯著的提高。 但上面提到的技能,都是屬于口才的“顯才”,就是顯露出來的才能。至于我們能不能發(fā)揮出這些“顯才”,還要看我們的“內才”,就是我們的潛藏在體內的才能。 而這些“內才”包括:
我在前文說到,第一、二部分的技能,只要給自己一兩個月時間去鍛煉,打好基礎,基本上你就能夠“出師”了。 然而第三部分的技能,為什么需要用更長的時間去鍛煉,直到形成某一種“條件反射”般的習慣,才能夠“畢業(yè)”呢? 因為掌握第三部分這些“內才”,不是“一錘子買賣”,需要我們長年累月地去有意識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不斷鍛煉自己才可以。 即便你在大學時期,已經(jīng)拿了演講第一名,但出來社會工作之后,跟不同公司的高層講述自己的項目計劃,你依然會感到緊張,你依然都不知道怎么去講述的。 畢竟這些事情,都是在我們舒適區(qū)以外的范圍,我們只能在結合固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但是,這并不是說,這三種“內才”沒有一個“畢業(yè)”的標準的。 首先,對于思維來說,你最好學習和掌握以下的思維形式。這些思維形式,可以讓你的表達更加豐富多彩;也會讓你說話的反應速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如: A:磚頭有什么用途呢? B:可以用來蓋房子,砌墻??!(常規(guī)思維) A:除此之外呢? B:你喜歡的話,也可以作為禮物送給別人;或者你想不開的時候,拿來自殘也挺方便的。(發(fā)散思維) A:不會吧!磚頭也可以做禮物? B:當然啦,磚頭很重要的!沒有磚頭,我們的世界就不會好像現(xiàn)在這樣子。磚頭就像我們人體中的骨骼,沒有它們支撐著,就算我們皮肉多么厚實,也會干癟得如同一塊廉價的地毯一樣。(形象思維) A:那用磚頭怎么自殘呢? B:別人心口碎大石,你腦袋破磚頭,效果也是杠杠的!(類比思維) A:那萬一我不小心用力過度把腦袋打爆了,我是不是會死?。?/span> B:你是個人就會死!(邏輯思維) 鍛煉思維的同時,也不要忽略心理素質的提升。 而一個好的心理素質,其標準有四點: 1,穩(wěn)定的自信心; 2,有意識抑制擔憂心理; 3,目標定位符合期待; 4,意外挫折的極限承受。 就是說,你先要懂得如何讓自己培養(yǎng)足夠的自信心,如解決你的自卑心理,和通過實踐的方式積累成就感。 同時,對于某些講話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如經(jīng)常的適應性鍛煉,讓自己多接觸類似的場合,增加自己的心理熟悉感,從而把緊張和焦慮的情緒,抑制到合理的范圍內。 然后,保持平常心,不要給自己太大的期待,正確定位自己,這樣當意外挫折出現(xiàn)時,也能夠做好承受的心理準備。 例如我當初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就是通過到各種商店,跟不同的銷售員聊天,而慢慢讓自己適應這種場合,從而抑制自己的緊張情緒的。 但跟銷售員聊什么呢?這就是涉及到知識儲備的問題了,你可以思考:
例如現(xiàn)在讓你去特斯拉的4S店跟銷售員聊天,你要怎么跟他們構建話題呢?帶著上面的問題提前儲備知識,這樣你去聊天時,心里也有一個大概的交流方向。 平時生活中看書也好,瀏覽資訊也罷,都可以這樣做。久而久之,你自然就能夠跟別人有話可說了。
|
|
來自: jank_wj196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