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開局時代,齊國就是大國。 第一、齊國的開國老大名叫呂尚。 說起呂尚,也許有人不知道,但是說起呂尚的另一個名字,大家肯定都知道,因為呂尚的另一個名字就是姜子牙。 第二、而且在西周時代,齊國就是東方的霸主,而且這是周天子明確承認(rèn)的。曰:“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p> 第三、齊國地處遠(yuǎn)離長安、洛陽的東部地區(qū),進(jìn)入西周后期,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自然出現(xiàn)大量有待開發(fā),而且能夠開發(fā)出來的土地。 因為類似的原因。春秋時代拉開序幕后,齊國說自己是天下第二強國,還真沒有哪個國家,敢說自己是天下第一強國。 從這層意義上,秦、晉、楚三國,通過百年打怪升級,成為天下四強之一;齊國幾乎是就是躺著進(jìn)入了天下四強之列。 齊桓公的哥哥齊襄公,公元698年-公元前685年在位。 齊襄公在位期間,齊國就已在當(dāng)?shù)胤Q王稱霸了,各大諸侯國都是敢怒不敢言。 魯國老大的媳婦是齊襄公的妹妹,有一次魯國老大陪媳婦回齊國探親。結(jié)果,魯國老大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齊國。 魯國老大為什么會死呢?據(jù)說是因為齊襄公兄妹亂倫,被魯國老大發(fā)現(xiàn),奸夫淫婦害怕奸情敗露,就謀殺了魯國老大。 這種內(nèi)容,雖然從正史上可以找到記載,而且現(xiàn)代學(xué)者寫到這段歷史時,也總是喜歡津津樂道這種內(nèi)容。但是就我感覺,類似的內(nèi)容,我們看看就可以了,如果過分關(guān)注這種內(nèi)容,看歷史和看小說沒有區(qū)別了。 但是不管怎么說,在這段歷史中,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就是,魯國老大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齊國,據(jù)說還是被齊襄公謀殺的,但是魯國對此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最后齊襄公扔出一個替罪羊,然后就沒事了。 《史記》是這樣記載的:十八年春,公將有行,遂與姜氏如齊。....齊侯通焉。公謫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車。魯人告于齊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來修舊好,禮成而不反,無所歸咎,惡于諸侯。請以彭生除之”齊人殺彭生。 更主要的是,魯國老大死后,誰應(yīng)該繼承他的權(quán)力呢?竟然是齊襄公妹妹的兒子! 我們必須得知道,魯國老大當(dāng)時有四個兒子,其它三個兒子,也都個頂個的是牛人。因為魯國老大的這三個兒子,就是歷史上的“三桓”始祖,“三桓”力量之大,一直都可以與魯國老大相提并論。后來為了綱常大義,孔子想清理“三桓”的勢力,結(jié)果沒有成功,反而弄得自己無法在魯國立足了。 更主要的是,當(dāng)時人們普遍認(rèn)為,齊襄公兄妹,就是弒殺魯國老大的兇手。最后,魯國竟然只能讓齊襄公妹妹的兒子繼位,這叫什么事? 為什么魯國讓齊襄公的外甥當(dāng)魯國老大呢,原因非常簡單,如果魯國敢讓別人當(dāng)魯國老大,齊國肯定不會善罷干休的。 同年七月,齊襄公召開諸侯大會。 鄭國老大和齊襄公有點歷史恩怨,所以不想?yún)⒓舆@個諸侯大會,但是考慮到自己在國內(nèi)的地位還不穩(wěn)定,而且不參加這個諸侯大會,肯定會惹怒齊襄公的,于是就硬著頭皮去參加這個諸侯大會。 結(jié)果呢,在諸侯大會上,兩句話不合,鄭國老大當(dāng)場就讓齊襄公干掉了。 關(guān)鍵是,干掉,就干掉了。也沒有人敢追究齊襄公的罪行。 齊襄公為什么敢干掉鄭國老大呢,一個重要的原因,自然是鄭國內(nèi)部矛盾重重,所以這個鄭國老大在自己國內(nèi)都無法一嗓子喊到底;另一個重要原因,顯然是因為齊國實力太過強大,所以他根本不怕鄭國日后翻舊賬。 《史記》是這樣記載的:子亹自齊襄公為公子之時,嘗會斗,相仇,及會諸侯,祭仲請子亹無行。子亹曰:“齊彊,而厲公居櫟,即不往,是率諸侯伐我,內(nèi)厲公。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卒行。.....子亹至,不謝齊侯,齊侯怒,遂伏甲而殺子亹。高渠彌亡歸,歸與祭仲謀,召子亹弟公子嬰於陳而立之,是為鄭子。 衛(wèi)宣公死后,衛(wèi)惠公上位。 衛(wèi)惠公上位僅僅三年,就被國內(nèi)的反對派打得逃亡國外。 后來,在齊襄公的幫助下,衛(wèi)惠公終于復(fù)辟成功了。 《史記》是這樣記載的:衛(wèi)君黔牟立八年,齊襄公率諸侯奉王命共伐衛(wèi),納衛(wèi)惠公,誅左右公子。衛(wèi)君黔牟饹于周,惠公復(fù)立。 我們必須得知道,魯國、鄭國、衛(wèi)國在當(dāng)時,都是大國,如果當(dāng)時有高手排行榜,這三個國家肯定都能排進(jìn)前十位。但是這三個國家的內(nèi)政,也都是在齊國的陰影下進(jìn)行著。 從這些事實,我們大約可以看出來,齊國的國際地位,當(dāng)時有多強大。 魯、鄭、衛(wèi)這樣的大國,面對齊國插手內(nèi)政,都只是敢怒不敢言,其它小國,就更用說了。在這種背景下,齊國不斷蠶食、鯨吞周邊的紀(jì)、郱、鄑、郚四個小國。 齊襄公死后,他的弟弟公子小白繼位。公子小白就是齊桓公! 因為齊桓公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巨星,所以在歷史書上,齊桓公哥哥(齊襄公)的形象,自然就比較差勁了。因為只有這樣處理,才能讓齊桓公變得更光彩奪目。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按我前面所說的內(nèi)容分析,齊桓公可以稱霸中原,就沒有什么神奇可言了。 這就好像,在過去的百年時間里,美國強有力的影響著全球。在此過程中,美國某個總統(tǒng)的能力、價值自然不能低估,但也也實在沒有什么神奇可言啊。 一個國家的興衰,是受制于眾多原因的。在英雄史觀中,卻有意無意的認(rèn)為,他與老大的能力成正比。其實呢,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俄國興起之際,老大換了一個又一個,都也可以與美國比肩稱雄;而當(dāng)其衰敗之際,普京被人們吹得神乎其神,俄國從哪個角度,也不能與美國相提并論了;甚至而言,它的江湖地位還一直下降。 英國衰弱之際,邱吉爾牛到了天上,但是也依然無法阻止英國成帝國變成一個島國。 當(dāng)然了,俄、國英國崛起時,真是因為他們代代出英賢嗎?實在未必。 是不是說得有點遠(yuǎn)了,我們再書歸正傳。 齊襄公為什么會出局呢,在傳統(tǒng)歷史書上,自然是因為他腦殘變態(tài)。其實呢,齊襄公的出局,也是兄終弟及、父死子繼相爭的結(jié)果。 齊桓公的叔叔,在齊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齊桓公的老爸死的比較早,估計就沒有齊桓公兄弟的事了。因為齊桓公的叔叔實力巨大,齊桓公的老爸死了,自然是兄終弟及的理論,會PK倒父死子繼的理論。 但是,很幸運的事在于,齊桓公的父親還沒有死,齊桓公的叔叔就死了。 這樣一來,齊桓公的父親死后,齊桓公的哥哥就順利繼位了,他就是齊襄公。 但是,我們必須得說但是,因為齊桓公叔叔的實力巨大,所以齊桓公的叔叔雖然死了,但是齊桓公叔叔的兒子,依然是齊國不可低估的實力派;所以他的服飾、俸祿、生活待遇一直與齊桓公的哥哥(當(dāng)時的齊國太子)一模一樣。 《史記》是這樣記載的: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曰公孫無知,釐公愛之,令其秩服奉養(yǎng)比太子。 齊桓公叔叔的兒子,一直與齊桓公的哥哥(當(dāng)時的齊國太子),享受同樣的服飾、俸祿、生活待遇,你說他這是想干什么? 從這層意義上,齊桓公父親一系,齊桓公叔叔一系,在齊國的權(quán)力角逐,一直在若隱若無的繼續(xù)存在著。 最后的結(jié)果呢? 就是齊桓公叔叔的兒子,把握住機會,就把齊桓公的哥哥(也就是齊襄公)火并掉,爬上了齊國老大的位置。 如果事情就此結(jié)束,無非是意味著,齊國的內(nèi)部權(quán)力斗爭,經(jīng)過一番波折,還是兄終弟及的理論,戰(zhàn)勝了父死子繼的理論。 但是齊桓公叔叔的兒子,爬上齊國老大的位置上,屁股還沒有坐熱乎,就讓反對派給火并了。 接下來的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那就是齊襄公死了,齊桓公叔叔的兒子也死了。齊桓公和他二哥,都哭著喊著回齊國爭奪老大之位。 我們必須得知道一件事,在隨后的過程中,兄終弟及的理論完勝了父死子繼的理論。因為在此過程中,壓根就沒有齊襄公兒子的事,只是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在爭奪繼承權(quán)。 在此時此刻,根本就沒有敢提什么父死子繼的事。因為齊襄公兩個弟弟都是如虎如狼一樣的存在著,誰敢說父死子繼的事,肯定是不想活了;事實上,齊襄公的兒子,當(dāng)時就嚇得逃亡國外了。 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分別是公子糾,公子小白。 公子糾的主要輔佐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主要輔佐者是鮑叔牙。 管仲為了讓公子糾上位,就用暗箭把公子小白射翻了。 但是,管仲并不知道,那一箭只是射在了公子小白的衣帶鉤上。他以為,公子小白被他射翻了,其實公子小白啥事也沒有。 公子小白的詐死,麻痹了管仲,于是取得了這場權(quán)力競爭的主動權(quán)。 公子糾以為自己弟弟死了,就不再著急回國了,等他做好準(zhǔn)備回國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弟弟小白并沒有死,相反早已回國了。 當(dāng)時的齊國,是眾多豪門大佬并存在的格局。 對于這些豪門大佬而言,齊襄公的哪個弟弟當(dāng)齊國老大,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既然公子小白搶先一步回來,那齊國的老大就是他了。 公子小白上位后,就是大名鼎鼎的齊桓公。 這是管仲人生最大的一次敗筆,因為沒有意外,管仲的人生就徹底畫上句號了。 但是,齊桓公的主要助手是鮑叔牙,而鮑叔牙是管仲的鐵哥們。所以就向齊桓公力薦管仲,于是齊桓公沒有追究管仲那一箭之仇,相反還重用管仲,于是成為一代佳話。 當(dāng)然了,齊桓公的哥哥公子糾,就沒有那樣幸運了,于是他被齊桓公逼死了。 基于英雄史觀的角度,如果沒有齊桓公、管仲,就沒有齊國后來的輝煌。 但是,我們從秦、晉、楚一百多年時間里,一代接一代努力,漸漸變成天下四強的歷程去看,這三個國家的崛起,多哪個人,少哪個人,也不是多了不起的事。 齊國呢,其實也是一樣的。 畢竟,齊桓公上位時,齊國已是天下第一強國了。當(dāng)時的秦國還蒙頭在關(guān)中打怪升級,晉國還蒙頭在山西南部打怪升級,誰也沒有時間精力與齊國爭奪中原霸權(quán)。 中原那些諸侯國,在齊襄公時代,就都被齊國修理的敢怒不敢言。從這層意義上,齊國手中的大棒已修煉的夠粗夠長了,只要再拿著胡蘿卜向他們示好一下,他們自然會拜倒在齊國的大旗下。 現(xiàn)在,唯一能干擾齊國稱霸中原的力量,也就是楚國,但是楚國在中原諸侯國眼中,多少還是蠻荒之國。從某種意義上,楚國的強大,正是促成了齊桓公的稱霸中原。 毫不夸張的說,齊桓公所說的“攘夷”,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楚國的,事實上,中原諸侯國愿意拜倒在齊國的大旗下,就是希望在齊國的領(lǐng)導(dǎo),強有力的阻止楚不斷向中原擴張。 歡迎大家關(guān)注下一節(jié) 齊桓公尊王攘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