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交藤 來源產(chǎn)地 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藤莖或帶葉的藤莖。 夏、秋采割帶葉藤莖,或秋、冬采割藤莖,除支殘葉,捆成把,曬干或烘干。 生于草坡、路邊、山坡石隙及灌木叢中。 分布于華東、中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別名棋藤、首烏藤 【原形態(tài)】 多年生纏繞藤本。根細(xì)長,末端成肥大的塊根,外表紅褐色至暗褐色。莖基部略呈木質(zhì),中空。葉互生;具長柄;托葉鞘膜質(zhì),褐色;葉片狹卵形或心形,長 4-8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箭形,全緣或微帶波狀,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光滑無毛。圓錐花序。 小花梗具節(jié),基都具膜質(zhì)苞片;花小,花被綠白色,5裂,大小不等,外面3片的背部有翅;雄蕊8,不等長,短于花被;雌蕊1,柱頭3裂,頭狀。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色,光亮,外包宿存花被,花被具明顯的3翅?;ㄆ?-10月,果期9-11月。 性味功效 《中藥大辭典》 "性平,味甘。" 入心、肝經(jīng)。 養(yǎng)心,安神,通絡(luò),祛風(fēng)。治失眠,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fēng)瘡疥癬。 《中華本草》 甘;微苦;性平 歸心;肝經(jīng) 養(yǎng)心安神;祛風(fēng);通絡(luò)。主失眠;多夢;血虛身痛;肌膚麻木;風(fēng)濕痹痛;風(fēng)疹瘙癢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2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 【注意】 燥狂屬實火者慎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