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齡女子在車庫被人挾持到郊外劫財后奸殺……妙齡女子被順風車奸殺拋尸荒野…… 這樣觸目驚心的新聞一多了,有女兒的父母是否心頭一緊?家有男孩的父母難道就不怕了嗎? 1 曾經,“這個世界總是好人多”“世界是美好的”“世界充滿愛”……等等心靈雞湯,是否灌得讓我們對生活、對這個世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所以,作為父母,你忘了告訴孩子:幺兒,這個世界真的有壞人,而且很壞! 曾經是小孩的時候,你是否被大人唬過:再哭,外面的大灰狼把你叼走。當時,你立即止住了哭聲——雖然你后來發(fā)現(xiàn)哪里有什么大灰狼啊,連野兔都難尋。 現(xiàn)在看來,這樣的唬人,其實太沒有技術含量。但,大人們?yōu)槲覀兟裣铝司鑹臇|西的種子——這個世界充溢了真善美,但真的有壞東西,真的有壞人,而且很壞。 一票否決——對于極少數(shù)受害者而言,如果你碰上了壞東西或壞人,你就沒有機會來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了。 2 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還沒有發(fā)明正能量這個詞語,路不拾遺是一個大家喜聞樂見的的成語,意思是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這個成語最早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在各路英雄豪杰混戰(zhàn)兼并、民不聊生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路不拾遺這個詞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 漢代的賈誼在《新書·先醒》中寫道:“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遺,國無獄訟。 唐代鄭棨在《開天傳信記》寫道:“丁壯之人,不識兵器。路不拾遺,行者不囊糧?!泵鑼懙氖俏覈鴼v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時期的社會情況,顯然有粉絲太平的筆法——不用考證。 《三國演義》第八七回里寫道:“兩川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明代施耐庵在《水滸》第一回《張?zhí)鞄熎盱烈摺『樘菊`走妖魔》中寫道: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時天下太平,五谷豐登,萬民樂業(yè),路不拾遺,戶不夜閉。 明代許仲琳在《封神演義》第十一回寫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四方瞻仰,稱為西方圣人。 《資治通鑒》里也寫道: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shěn)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意思是—— 皇上與群臣討論禁止盜賊。有人請求使用嚴酷的法律來制止?;噬衔⑿χf:“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于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 我們應當去掉奢侈,節(jié)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何必要用嚴厲的刑法呢?” 從這以后,過了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了據(jù)為己有,大門可以不關,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幾千年過去了,惡人連執(zhí)法的警察都敢動手,并將警察殺害…… 惡性事件發(fā)生了多起后,連幼兒園天真的小朋友都知道了,我們只能說“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是先人們的理想國,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已。 3 去過日本或在日本生活過的人都由衷地說,日本是一個“路不拾遺”的社會。 他們列舉了大量的例子—— 日本的房子一般不裝防盜門,很多門是非常薄的木板門和玻璃門;多數(shù)自行車不上鎖,晚上連摩托車都放在外面。 無論是火車上、在旅店、在會議室,甚至在餐廳,再值錢的包,放在那里根本沒有人動;住完酒店,把費用結清就可以走人,不會像我們住酒店,離開時要查房,如果你喝了一瓶礦泉水,用了一個杜蕾斯,或將電視遙控板誤為手機揣走了,導游就拿著單子來收錢了…… 他們還說,在日本,要是在外面丟了東西,有人撿到會交給警察局,或是找到地址將東西寄回來;在自助加油站,自己加多少油自己放錢進去,從來沒有人不付錢加油。 無論商場,超市,還是自動販賣機都從來不裝所謂錢幣識別系統(tǒng),因為沒有人使用假錢;日本人在商業(yè)鬧市區(qū)逛街,手機或錢包就放在牛仔褲后兜上,不會有小偷偷走…… 總之,日本是一個堪稱“路不拾遺”的社會,社會治安和社會風氣很好。但,日本絕對沒有盜竊行為嗎?真的那樣,警察們就失業(yè)了。 不是有一個腦筋急轉彎嗎——鐵放在外面會生銹,那么,金子放在外面呢? 4 今天,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給孩子警惕惡人,讓他們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包括20多歲的“巨嬰”。 比如:一個人走不熟悉的路是危險的;在沒有家人老師陪伴下,陌生人與你搭訕是危險的;陌生人用你家人的信息謊稱認識他們,帶你走是危險的;身體是你自己的,不論是誰,不能隨便撫摸、傷害你的身體,如果有人這樣做,那就是危險的。 諸如此類,要讓孩子學會判斷危險的信號,知道在這些情況下要特別注意,要知道找方法遠離危險。 危險時時刻刻都存在,不要等到危險發(fā)生才去思考怎么做,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預防危險發(fā)生。 學校、社會里品行不正的人,盡量讓孩子少與他們接觸,避免他們對自己做出一些不利的事情來。 遠離了混亂源頭,也就降低了孩子遭遇危險的幾率,再加上家長良好的引導,孩子才會更好地獨立生活。 我們不知道生活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意外,我們應該送給自己的孩子一句話,“我愿你一生平安,警惕、遠離壞人和危險”。 我們對孩子抱有最美好的祝愿,當然,我們還要告訴他們—— 孩子,這個世界真的有壞人。我希望你記住發(fā)生過的美好,更希望你危險來臨時,有足夠的能力、足夠的機會保護自己,知道如何將傷害降到最低。 我們都愿意24小時陪你的身邊,做你的貼身保鏢,幫你抵擋這個世界的壞人,為你消除危險,可是,我們做不到。我們只有將面對危險的能力與智慧交給你。 只要你不傷害別人,別人也不會來傷害你。親愛的,這句話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沒有一點用處——就如開車,你不撞別人,但你不能阻止別人撞你,因為,就連散步都有可能發(fā)生追尾。 我們最擔心的是,你掉進了一個危險的坑里,卻還不知道,還站在坑里天真地幻想著美好的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