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不是一種鳥,而是一類小型鳥類的統稱 首先要明確一點,麻雀并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種鳥類,麻雀其實是雀形目—鳴禽亞目—文鳥科—麻雀屬下27種小型鳥類的共同名稱。 并且它們的體型大小,顏色都非常相近,身上的主要顏色都是棕色及灰色相間,所以它們都被人們稱作麻雀。麻雀原產自歐亞大陸及非洲,除了在寒冷的南極北極和缺水的荒漠戈壁外,其他地區(qū)均有分布。 我國境內主要分布著5種麻雀,分別為家麻雀、黑頂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和樹麻雀,其中在城市中我經常見到的就是臉部后方有黑斑的樹麻雀和臉部后方沒黑斑的家麻雀。 生活中最常見的小鳥:麻雀 麻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熟悉的小鳥,因為太常見,在我的生活的城市中人們也稱呼它們叫做家雀兒,家賊等。它們嬌小可愛,憨態(tài)可掬。以草籽、糧食和小蟲為食。 一般體長可以達到10厘米至15厘米左右。麻雀的翼展可以達到20厘米,體重大約15克~20克。 麻雀一年可繁殖兩次,每次可產卵6枚左右,生長周期很快,大約在半個月就可以孵化出小麻雀。 麻雀的翅膀上有飛行羽毛9根,張開翅膀后可以清楚看到兩道縱橫的斑狀花紋。麻雀長著短錐形的嘴,這就決定著它無法成為獵食其他小動物的猛禽。 麻雀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雌雄麻雀從體型和顏色方面都有非常明顯的差異。麻雀是一種雜食性的小鳥,一年四季都成群活動,屬于泛群居的鳥類。在秋季時,麻雀以成百上千只的大群體生存,在其他三個季節(jié),則拆分成幾十只麻雀的小群體一起生活。 曾幾何時,基本在外面隨手一指就能看到成群的麻雀,但是現在麻雀的數量卻在不知不覺地悄然減少,麻雀是喜歡與人共居的鳥類,它們的減少與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麻雀在2000年的時候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麻雀人為地捕捉和傷害都是不可以的。 麻雀的壽命可以達到多少年呢? 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中有一些不成文隱性規(guī)律:例如肉食動物一般情況下不會捕食肉食動物,顏色越鮮艷的動物越不好對付等,其中體型越大的鳥類壽命就越長也屬于這眾多規(guī)律中的一種。 玄風鸚鵡,太陽鸚鵡壽命15~20年左右,一些中等體型的鸚鵡壽命在20至40年,大型鸚鵡壽命在50至60年左右。而體型較大的鷹形目鳥類平均壽命都可以達到65年左右。 麻雀因為體型比較小,所以說它們的壽命也是非常短暫的。麻雀的壽命可以達到10年左右,其中被人類所記載最長壽的麻雀活了11年。在野外環(huán)境中麻雀的平均壽命只有3~7年。 但是在野外環(huán)境中麻雀基本沒有壽終正寢的。除了被天敵捕食外,其中還有很多麻雀被低溫凍死,如果麻雀沒有樹洞或者屋檐避寒的話,在東北零下20度左右的溫度下,麻雀很容易成片死亡。 并且麻雀的應激反應非常大,被驚嚇后會使它的身體里充滿毒素,如果短期毒素不會排出或者釋放的話,麻雀最后就會死亡,所以麻雀的壽命并不長。 那么為什么麻雀的尸體很少被人類看到呢? 麻雀在鄉(xiāng)村和城市都比較常見,但是死去的麻雀尸體卻很少被人看到,這里面的原因其實是錯綜復雜的。 麻雀屬于小型鳥類,沒有尖喙和利爪,只能吃草籽和小蟲,除了飛行基本沒有保護自己的本領,所以麻雀很容易遭到天敵的捕食。 野貓,黃鼬,蛇,甚至喜鵲和伯勞一類鳥類都是麻雀的天敵,猛禽中的鸮形目,隼形目,鷹形目更是有許多鳥類以麻雀為主食的。麻雀被天敵吞進了肚子里,以食繭和糞便的形式排出來,所以人們很難看到麻雀的尸體。 還因為許多麻雀誤食了噴灑了農藥的昆蟲或者種子,而直接死在了野外環(huán)境中,最后腐爛在地里,被微生物分解,所以麻雀的尸體不容易被人們發(fā)現。 各個城市實行棚戶區(qū)改造,各個城區(qū)高樓林立,就連城郊地區(qū)都很難看到瓦房,麻雀很難找到適合的地方做巢,所以麻雀也不得已前往人煙罕至的地方生存,所以人類很難看到麻雀的尸體。 還有一點原因就是許多麻雀感覺到死亡將要來臨的時候,它們通常在樹洞、鳥窩中等待死亡,在鳥窩里死去的麻雀很難被人們看到。 麻雀渾身呈現灰棕色,這種顏色可以完美地偽裝在枯枝,落葉,土壤,樹皮中,所以說如果麻雀在這些地方死去,就很難被人們看到,加之它們的體型非常小,可以快速的被各種微生物和昆蟲分解。 最后 原來大街小巷常見的麻雀在21年前已經成為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麻雀的壽命最長可達10年左右,在野外生活麻雀壽命只有3~7年。 因為麻雀自身體表的顏色;天敵眾多;再加上有的麻雀會在巢中死去遠;麻雀在一點點遠離人類的生活的區(qū)域,這些諸多的原因才使人類很少能看見麻雀的尸體。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