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出師表》,歷史上廣為流傳的一句名言: 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此句是否是宋代蘇軾所說尚不能確定,但從中我們可以讀出《出師表》情感的厚重,三國時期后劉備時代的名相諸葛亮,是懷著怎樣一種心情寫下這字字泣血的文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孔明先生,為何此時根本無法保持淡泊與寧靜? 諸葛亮出生于181年,有字叫孔明,故也稱諸葛孔明,有號為臥龍,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不僅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杰出的文學家、改革家。諸葛亮出生在瑯琊郡陽都縣,原生家庭是一個官吏之家,諸葛一氏在當時可以說是名門望族。 諸葛亮三歲喪母,八歲喪父,幼年時期便只剩弟弟與叔父兩個至親,后來兄弟兩個跟著叔父離開家鄉(xiāng)去外地赴任做官,無奈叔父的官職被人頂替,諸葛亮自此隱居在隆中,還在此寫出了著名的《隆中對》??梢韵胂?,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五年之內失去了父母雙親,是何等的悲涼,這就是我們歷史上這位最著名的軍師本人的經(jīng)歷。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與東吳孫權強強聯(lián)合打敗了曹操,至此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之后又奪占了荊州。 《出師表》是劉備死后所作,當時季漢正準備攻打中原收復失地還于舊都,故表中諸葛亮說: 臣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居相之高位,諸葛亮并無為自己謀利益的私心,反而處處為大局著想,為主家江山社稷考慮,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大概說的就是這樣一份真摯無私的奉獻精神吧! 即使放到現(xiàn)在,歷史早已把君臣佐使這些陳舊觀念淘汰在漫漫長路上,我們依然覺得情意可貴,與如今人世間蕓蕓眾生的博愛,穿越千年后,精神仍然是相似的,仍然是共情相通的,是大眾所需要的。 諸葛亮的羽扇,扇起歷史風起云涌,猶記得草船借箭那一夜,月黑風高是何等壯闊,空城計時,城墻上彈琴的淡然,是出于一種對局勢的十足把握。 這份氣魄,這份智慧,舉世無雙,再無他人。 今天的主角《出師表》是諸葛亮在當時"危急存亡之秋",也是出師之前寫給少主劉禪的一篇文章,全文以議論為主,既對形勢做了細致入微的分析,"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也在用人方面給劉禪提了不少可供執(zhí)行的建議。 除此之外,還在治理國家方面告誡于劉禪,宮中之事,軍中之事,"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像一個事事料及的奶媽一樣,事無大小皆需思慮,安撫著劉備留下的江山百姓。 大家都知道劉禪"樂不思蜀",是一個年輕的庸君,在當時的情況下,諸葛亮奉劉備遺詔輔佐少主,這些真摯的諫言不知少主劉禪聽取了多少,但對漢室來說,老丞相的這份忠心日月可鑒,天地可表,實屬難得。 《出師表》中諸葛亮談到自己,布衣之人,在南陽躬耕,感激于先帝劉備猥自枉屈,三顧茅廬,咨以當世之事。 如果說前面是講道理,那么這里諸葛軍師就是在試圖用感情牌打動劉禪,以使少主擔起重任,興復漢室。 《出師表》的最后,諸葛亮寫到,"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可見諸葛亮寫此表時用情極深,回想過去的種種,不由落淚,一片忠心,赤誠滾燙。 《出師表》被收錄在義務教育階段初三年級的語文課本里,學生們都學習過這篇文章,但礙于年紀與經(jīng)歷,可能對表中的感情并沒有感知到個一二三,但《出師表》的經(jīng)典光輝永不暗淡,無論歷史的車輪匆匆碾過多遠的舉例,諸葛亮的這份忠心耿耿依然會讓許多人動容落淚,其情深至極,赤誠之極,可當萬世楷模,永遠閃耀。 如果忠心有名,當如諸葛孔明,如果情真有型,當如《出師表》。這份耿耿忠心從未淹沒在茫茫歷史長河里,反而隨著時間的磨礪愈加光亮,透著長久的光。 |
|
來自: 歷來現(xiàn)實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