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馬樁街 外地朋友第一次去系馬樁吃東西,總對這個樸實到泥土里的街名表示疑惑。其實系馬樁和老貢院距離不遠,古代時候,外地考生都是騎著馬自進賢門進貢院趕考的,考生進貢院去考試了,馬就拴在外面,栓的多了,于是就成了有名的系馬樁街。 洗馬池 上面講了系馬樁,洗馬池該怎么解釋?如果你以為是考生去考試然后洗馬,南婉兒就要笑了。洗馬池確實是洗馬的池子,但不是考生專用洗馬的地方,而是漢朝開國功臣灌嬰當年洗馬的地方。灌嬰在南昌筑城,常于此處飲馬、洗馬,因而得名。在這,南婉兒順便給大家科普下,灌嬰路就是為了紀念灌嬰而命名的。 棉花街 棉花街在南昌萬壽宮商城旁,而老人們更愿意叫它棉花市。清朝以前棉花市確實是賣棉花的地方,民國之后,棉花市、帶子巷這一帶就成了買賣棉紗、棉布、棉制品的市場。1986年,有幾百年歷史的棉花市被更名為棉花巷,再后來,又被更名為棉花街。今天我們走在棉花街上,還能夠看到那已有700年歷史的“關(guān)帝廟公井”。 羊子巷 羊子巷不是羊腸小道的意思哦!說起羊子巷,這里原來是回民集居地,回民在此地設(shè)有羊交易市場。在清乾隆五十九年的《南昌縣志》里稱這條巷子為羊叉巷,直到光緒三十三年《南昌縣志》才開始叫羊子巷。 凍米巷 這條鮮為人知的小巷子連接著上水巷和建德觀街,只有150米長,2.4米寬,清代這里曾經(jīng)有生產(chǎn)凍米的作坊。漫步在巷內(nèi),迎面撲來的是炒米粉的香味,午飯后的居民坐在路邊閑聊,兩三層的房子充滿了年代感。 東萬宜巷 東萬宜巷,讀其名不解其意。其實因位于原德勝門內(nèi)城墻腳下,每逢下雨一片泥濘,俗稱爛泥巷。清道二十九年(1848)翻修一新,取諧音雅化為萬宜巷。后分隔為東西兩端。 京山老街 以前,京山老街每逢下雨就漲水,大家老是喊著水漫“京山”,那么,這跟水漫金山有關(guān)嗎?不是的,科普一下!建國前此處的自然村因靠近京家山,得名京山村。1976年修筑稱路后沿用村民委街名。1986年更名為京山老街。 金盤路 金盤路也是取諧音演變而來。據(jù)清光緒三十三年《南昌縣志》載:“相傳昔有茶肆名金盤露,今街乃稱之?!焙髮ⅰ奥丁备臑椤奥贰薄?966年將玉字街、甘家祠、南岳廟、南岳廟背等并入統(tǒng)稱工農(nóng)街。1973年復(fù)稱金盤路。 筷子巷 筷子巷是賣筷子的么?還是因為筷子巷形似筷子,又細又長?都不對!相傳明太祖朱元璋來南昌時曾帶來一朱姓同宗,在此廣置地產(chǎn),形成街巷后稱快子巷,寓意有二:快子快孫,人丁興旺;快著紫袍,光耀門庭。清道光六年《南昌縣志》改稱筷子巷,沿用至今。 棕帽巷 棕帽巷的來源更神奇。相傳晉朝許真君頭戴棕帽,路過時風將其帽吹落在此,后人稱此巷為棕帽巷。1966年改名創(chuàng)業(yè)巷,1973年復(fù)稱棕帽巷。 勝利路 勝利路始建于1928年。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后,國民黨當局曾將此路改名為“中正路”。但在1949年5月南昌解放時,一支勝利的隊伍踏著雄壯的步伐,雄糾糾氣昂昂的從這條街走過,從而有了一個豪邁的名字“勝利路”。 后墻路 看到后墻路這三個字,你能想到后墻就僅僅只是誰家后墻的意思么?還真對了,后墻路其實就是清撫臺衙門后墻緊靠的路。1905年南昌地圖上稱為藩后墻。1926年,巡撫部院改為省政府駐地,路亦改為省后墻路,1945年擴修后改稱厚強路,1950年更名為后墻路。 射步亭巷 射步亭巷是清雍正年間是巡撫部院武將習武射箭之地。當時名為“射圃”。圃中有一亭,稱射圃亭。巷以亭名,到清末才改為射步亭。 蛤蟆街 “蛤蟆街的小吃最恰噶”!這句話你一定聽過,蛤蟆街現(xiàn)名豫章后街,南昌人所說的蛤蟆并非蟾蜍,而是青蛙,曾經(jīng)的“蛤蟆街”,最大的特色就是吃蛤蟆,于是在“蛤蟆街”上,就有一路蹲著賣蛤蟆的農(nóng)民。 嫁妝街 嫁妝街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在過去,這條街上擺滿了用作嫁妝的樟木箱,所以我們也稱它為“樟箱街”。 東上諭亭街 據(jù)清光緒33年《南昌縣志》:“上諭亭在瓦子角地段,為張掛皇朝上諭的地方?!鼻骞饩w年間沿用亭名為街名。1935年被分隔成東西兩段。 南昌是全國名人路最多的城市 其中多數(shù)位于繁華鬧市區(qū) 每一條名人路都是文化的載體, 反映著當?shù)氐臍v史、 地理、人文和時代特征! 天佑路 天佑路是為了紀念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而得名。1984年,天佑路正式命名。它起于解放西路,止于洛陽路,全長近千米。在天佑路南段末端,有一座裝有藍綠色玻璃的建筑,這就是南昌鐵路文化館,其前身是南昌鐵路工人文化宮。 中山路 中山路和孫中山有關(guān)么?當然有!1912年10月間,孫中山在南昌有過4天短暫的停留。孫中山還在江西都督李烈鈞的陪同下,進行了一場閱兵式,這是南昌歷史上第一次正式的閱兵式。1928年,南昌將孫中山下榻的百花洲旁邊的東大街,改名為中山大道。 子固路 子固路,因宋代大文豪、政治家曾鞏而得名,南昌起義時,大將賀龍的指揮部就在這里。相比中山路的繁華,拐進子固路能感受到紅色革命氣息。這條街道還承包著子固路周圍居民的青春回憶,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在這里綻放。 孺子路 孺子路跟孺子牛有關(guān)系么?答案是:不!孺子路是以東漢隱士,時稱“南州高士”的南昌人徐稚,字孺子,而命名的。 淵明路 淵明路,顧名思義源自陶淵明,作為江西的代表名人,他曾經(jīng)在九江彭澤做縣令,因不滿當時士族地主把持政權(quán)的黑暗現(xiàn)實,辭職歸隱。淵明路曾一度改名為“國貨路”,后恢復(fù)“淵明路”。上世紀八十年代為服裝市場,俗稱“小香港”。 陽明路 陽明路始建于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以明朝哲學(xué)家、教育家王守仁(別名陽明)為路名。王陽明雖不是江西人,卻在江西為官,先后成功鎮(zhèn)壓了福建、江西等地農(nóng)民的起義,平定“宸濠之亂”有功,封新建伯。 榕門路 南婉兒一直以為榕門路是因路上種了不少大榕樹而得名,其實榕門路是在1946年陳宏謀250周年誕辰紀念,改稱榕門路的。陳宏謀,號榕門,清東閣大學(xué)士,是江西歷史上很好的父母官,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老街巷構(gòu)成了 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記憶 一條路,一個故事 一條條古老的街巷 記錄著城市風物 反映著民風民情 還濃縮了古城的俗世百態(tài)!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 街道的格局也在不斷變化 如今的南昌已經(jīng)有了新面貌 但這些老街巷 仍溫暖著我們的記憶! 來源 | 南昌晚報綜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