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西臺吳氏大宗祠----位于泉州城區(qū)涂門街,1992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單位。為明代官邸和清代宗祠混合一體的富有特色的明清古建筑,其規(guī)模宏大,氣宇不凡,四進五開間,保存基本完好,總建筑面積1177平方米,占地1600平方米。東觀西臺吳氏大宗祠原是明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進士吳龍征的府第,因其官至東觀侍讀、西臺御史,故稱“東觀西臺”,明、清沿襲為地名。清·光緒年間,泉州各地吳氏宗親共議興建府級合族吳氏大宗祠,吳龍征的九世孫吳朝詮慨然將“東觀西臺”第宅前三進獻出,留后一進自居。于是族人在1890年4月開始改建,由于清末民不聊生,籌建工作進展緩慢,歷時5年。當建至第4年,晉江錢頭村人吳魯(字肅堂)以光緒庚寅一甲一名進士殿選狀元,為閩南吳姓千百年來所未有,族人額手稱慶,遂加速完成宗祠建筑,并于祠前豎起狀元旗桿。據考證,吳氏開基祖三讓王吳泰伯系周部落首太王領古公亶父長子,古公次子仲雍,三子季歷。季歷生子姬昌聰慧英敏,古公以為興周者必此子。泰伯知父親之意,心存退讓,遂與二弟仲雍遠遁江南。時江南尚未開化,泰伯、仲雍短發(fā)文身雜于當?shù)赝林校瑐鞑ブ懿柯湎冗M的紡紗織布和耕作技術等,追隨者眾多,于是組成新的部落“句吳”。古公逝世時,季歷詢知泰伯著落,請即王位,泰伯不就。后泰伯、仲雍前往岐山奔喪,季歷再三請?zhí)┎赐跷唬┎畧跃?,禮畢與仲雍復歸江南。后來武王追封泰伯為吳國公。故孔子稱泰伯“三以讓天下,真至德第一人也”。史記列泰伯為第一世家。泰伯而后傳至第十八世壽夢,始建立吳國,后人皆以國為姓。因感念泰伯高風,吳人門匾常書“至德傳芳”,亦作“記首世家”。東觀西臺泉州吳氏大宗祠內有一副對聯(lián),右邊是“蘭陵讓德延陵繼德溫陵祀祖德”。泰伯傳至第十八世壽夢,建吳國。壽夢有四子,四子季札(世稱季子)。賢明最著,上國觀風,聞樂知政。《左傳·吳季札觀樂》篇載,“每請其評各國之樂,均能從樂中而知興衰更替”。壽夢知札賢,意欲傳位札,札以不可廢長立幼固辭。于是,壽夢立下兄傳弟的遺旨。壽夢逝,兄長們承父志欲傳國于季札,季札固讓不受,避居延陵,世人稱為吳延州。季札與孔子是同時代人,比孔子年長二十歲。孔子曾于拜祭季子墓時,書:“於戲有吳延陵季子之墓?!彼毖艿暮笠崴旆Q“延陵衍派”。蘭陵梅里為泰伯發(fā)祥之地,泰伯的讓德精神,被延陵季子加以繼承發(fā)揚,而泉州吳氏合族乃共同紀念先祖的優(yōu)良品德。其中,“渤海流芳”是吳氏的郡望。古渤??の挥诓澈持車牡貐^(qū),包括今之河北的南靜、青縣、滄州以及山東的樂陵、寧津、無棣以北的地區(qū)。古渤??さ膮鞘嫌袔字?,有的是吳芮的后裔;有的是漢司徒吳雄的后裔。在吳氏眾郡望中,江浙一帶的吳氏亦稱渤海吳氏,但此“渤?!睂崬榻駯|海的通稱,指的是今長江流域的江浙地區(qū)。故吳氏之渤海郡望既包括古渤海地區(qū)的吳氏,也包括江浙一帶之吳氏,歷史名人極多。接下來的“左海傳芳”,我自己也搞不懂,如果有知情的讀者請給我留言,不勝感激 。據我猜測,左??赡芨V萦嘘P,但也不知道是否正確?!白蟆笔枪艜r的“東”,“左?!币簿褪恰皷|?!薄_@說明福建的位置在東海之濱,至于“左海”這個詞開始作為福州的別稱則是始于清朝的嘉慶年間。這邊的對聯(lián)說明了吳氏一路沿著海岸線遷徙,從渤海、東海,一直到南海之濱的泉州。 從宗祠里面的牌匾,就可以學習到:至德(讓德)是吳氏的堂號,延陵、渤海是吳氏的郡望。今后我們再穿行于泉州的巷子中,從門匾上就可以分辨出主人的來歷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