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參編”教案 開發(fā)與利用學生課程資源案例(三) 大家知道,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備教材”“備教法”和“備學生”三者缺一不可。而“備學生”則是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最重要一環(huán)。因為學生是課堂主體,更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沒有他們的廣泛參與,是無法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的的。然而現(xiàn)實是大多數(shù)教師對教材和教法都做了認真的準備,甚至對教材挖掘得很深很透,對教法和學法的設計更是花樣繁多,可偏偏忽視對學生這個主體的研究,這必然造成了紙上談兵、脫離學生實際的不良后果。試想,一節(jié)不了解學生想法、不切合學生實際的課怎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以前我常想:為什么有一些教師的課學生不喜歡?那是因為我們教的課程枯燥無味和教學方法簡單落后所造成的?,F(xiàn)在想來原因并不僅是這些,其中有一個我以為最重要的原因應該就是我們沒有真正認真“備學生”!這是我讓學生自己連上兩節(jié)課后得出的結論。因為一開始我擔心學生根本無法把握教學重點,更不用說突破難點了。而事實是我的擔心已成多余。因為從這兩節(jié)課學生的備課來看,我們落后了,我們的確與學生產生了很深的代溝。我不能再小看我們的學生了,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觀念、他們的知識面真是讓我自愧不如。于是,在“備學生”方面我進行了如下探索: 1.讓學生寫導語。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是一節(jié)課成功如否的重要一環(huán)。我在備課時大多會使用“溫故知新”這一招,即復習上一課學過知識后自然過渡到新授課。課間我與學生交流時得知學生大多卻不喜歡這樣的“開場白”,他們說很想在一上課時能有新鮮感的新聞、視頻、音樂、圖片、故事等等作為開場白。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還可以給他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很符合他們學生的特點。我接受了學生的建議,把每一課時的“開場白”當作課外作業(yè)交給了學生,即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給每一課設置一個開場白。每人一課多者不限。為了鼓勵學生參入進來,我特設立了突出貢獻獎,為寫得好和多的學生頒發(fā)獎品——榮譽證書。這一招還真靈,學生紛紛行動起來,為教材每一課編排開場白,還別說用他們的開場白效果就是不一樣。 2.讓學生找資料。目前教材中的資料大多陳舊,有的還是十年前的“新聞”,學生不僅陌生,而且對過去很久的新聞沒有“激情”,自然上課時也就沒有什么新鮮感。如果僅靠教師一個人去收集相關資料,無疑也是有限的。為了了解學生對哪些材料有興趣,也為了能夠更大范圍地選擇教育資源,我發(fā)動學生對每一課的內容收集相關的資料,可以是文字材料,可以是視頻資料,可以是動畫資料,還可以是圖片、道具等,總之只要是與教材有關的資料都可以提交。同樣,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我也設立“特殊”獎項——可以不做補充練習。結果連一些學習成績不太突出的同學也紛紛加入到尋找教學資料的行列中,找到了許多我沒有想到的有用資源。 3.讓學生布作業(yè)。幾乎每個學生都不愿意做作業(yè),尤其像我們思品這樣的小學科,更是如此,甚至連家長和一些主科的的教師也不希望我們布置作業(yè)。但學校的要求又是無法改變的。那怎樣才能解決這個矛盾呢?我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自己布作業(yè),就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完成作業(yè)能力大小自行布置作業(yè)。為了防止學生自己不做作業(yè)或者自己布置一些無關緊要的作業(yè),我對作業(yè)的標準提出要求,即規(guī)定哪些學生必須做兩題以上的作業(yè),哪些學生要做三題以上的作業(yè),哪些學生可以不做作業(yè),還編制一部分習題供學生自己選擇。這樣就有效地規(guī)范了作業(yè)的要求,也達到了提高學生自己布作業(yè)和做作業(yè)積極性的目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總之,讓學生參編教案的嘗試,對教師而言有利無害,對學生而言同樣也是如此。更為關鍵的是教師以此可以更好的了解學生,貼近學生,為上好每節(jié)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