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簡單的話,卻蘊含著深刻的為人之道。 長見識:識不足則多慮
很多時候,我們遇事抉擇不定,思慮過多, 由此引發(fā)的情緒與焦慮,并不是外界導致的, 根源上在于自己的見識淺薄,無法登高望遠。 真正見過大世面的人,遇到任何問題都鎮(zhèn)定自若。
不怕浮云遮住我遠眺的視野,因為我站在山峰最高處。 很多人因為見識少,才被“浮云”遮住了雙眼。 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充實自己,開闊眼界。
多讀先人的優(yōu)秀書籍,借鑒前人的智慧經(jīng)驗, 遇到事情自然心開意解,明白如何應(yīng)對與處理。 歐陽修有言:“強學博覽,足以通古今”。 讀書,是“登高望遠”的捷徑之一。 多讀書,方能形成開闊的心胸,胸襟曠達; 勤思考,方能擁有獨立的思想,志存高遠。 “強學博覽”的人,充滿自信與豁達, 順境時不會得意忘形;逆境時,也不會浮躁慌亂。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人,必須經(jīng)歷三重境界: · 第一重: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登高以明確人生方向。 · 第二重: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執(zhí)著追求,忘我奮斗,增長見識。 · 第三重: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厚積薄發(fā),豁然開朗。 識不多則多慮。 見識是人生的天花板,決定了人生最終的高度。 所見所聞成就一生,不知不覺葬送一生。 修德行:威不足則多怒
威德不足的人,易暴躁發(fā)怒。 這類人自身分量不夠,但虛榮心卻很強; 在感覺受到的尊重不夠時,喜歡用發(fā)怒來樹立威望, 但卻因此而暴露了自己德行的缺失,拉低了在他人心中的印象。 殊不知,威望自德行中來,道德的力量可以戰(zhàn)勝一切。 威望高的人,他們在無形之中形成一種強大的氣場,不怒而威。 這樣的人話不多,但做事穩(wěn)重可靠,值得信賴。 正如真正有德行之人,必定謙虛恭敬、平易近人, 又怎會用暴躁憤怒去招眾人的怨恨。
孔子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 施行“德”政的人,就像天上的北極星一般,受到滿天星辰的拱衛(wèi)。 在古人眼中,北極星就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辰都以它為中心。 “居其所”指領(lǐng)導者應(yīng)該待在自己該待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職責范圍。 三國時期的劉備,軍政才干不如曹操, 但他招攬到諸葛亮、關(guān)羽、張飛、趙云等文武之才; 在入川前后又得到黃忠、魏延、法正、黃權(quán)等人的支持; 最終,他從一個賣草鞋的商販,奮斗至三分天下的蜀漢皇帝。 劉備的成功,正是“以德服人”的典型案例。 威不足則多怒。 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 心若放寬,時時都是祥和。 修行先修德,以德修身,不怒自威。 重信譽:信不足則多言
信用不足的人,說話別人不信,還喜歡費盡口舌講更多的話。
守信,古人將其視為做人最重要的品行之一。
真誠,是君子的操守,也是國家政事的根本。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guān)鍵是要講信用。 那些喜歡信口開河的人,一時隨口答應(yīng)別人, 待事情發(fā)生時才發(fā)覺力所不及,最終只會失去他人的信任。
這關(guān)乎個人誠信,是個人道德的體現(xiàn)。
話多,從側(cè)面而言可能正是一個人信用缺失的表現(xiàn)。 信不足,則多言,但言多必失, 正所謂“夸夸其談?wù)咛?,口吐蓮花者淺?!?/p> 真正智慧之人,往往惜字如金,說出的事擲地有聲。 而對于自己做不到的事,不會輕易承諾別人, 如果承諾了,即便艱難險阻,也會全力以赴去完成。 為人之要則,當抬頭時觀云,低首時看路,于學中思,善養(yǎng)浩然之氣、謙卑之性,方能大寫人生。 不多說話,不亂說話,不說謊話。 結(jié)語人生漫漫,長見識、修德行、重信譽,此乃我們的立身之本。 識不足,則心多慮,多慮則偽學膽以不知為知,表面學富五車,實乃敗絮其中; 威不足,則情多怒,多怒則易暴,目側(cè)使心曲,氣戾令人遠; 信不足,則口多言,然言多必失,夸夸其談?wù)咛摚谕律徎ㄕ邷\。 為人之要則, 當抬頭時觀云,低首時看路, 于學中思,于苦中行, 善養(yǎng)浩然之氣、謙卑之性, 方能大寫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