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全國的南陽面食---新野板面,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都著重報道過。不僅味道出眾,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新野縣城區(qū)內(nèi)外文化、美食,無不鐫刻著三國歷史的厚重烙印。公元201年至208年,劉備、關(guān)羽、張飛在新野屯兵7年有余,留下不少漢風(fēng)遺跡。俯仰之間,皆為歷史。 相傳,古城新野“板面”始創(chuàng)于東漢末年,桃園兄弟劉、關(guān)、張駐守新野之時,那位“豹頭環(huán)眼、吼聲如雷”的張飛將軍,總嫌面條太軟,咬著沒勁,吃著乏味。 廚師為了滿足這位“喝斷橋梁、粗中有細”的大將軍,多次琢磨,反復(fù)研制,才制成這種“板面條”。張翼德吃后哈哈大笑,高豎拇指,連聲叫好! 有著1800多年歷史的新野板面,除了著名歷史人物的加持,讓經(jīng)典永流傳以外,必須是它勁道、霸氣、濃郁、鮮艷、醇厚的獨特味道! 板面,是個體力活。雙手各捏兩端,猛地舉過頭頂,狠狠地摔在面板上。旋即舉起,再重重摔下去。接二連三的動作,帶來劈里啪啦的響聲,經(jīng)過反復(fù)摔打,麥芽的香氣徹底釋放,勁道、耐嚼。 新野板面是清水煮面,七分臊子三分面,臊子與面相輔相成。一碗清清爽爽的勁道板面,澆上香噴噴的臊子,馬上饞的人口水直流。 如果說面條是新野板面的“筋骨”,那么臊子就是這碗面的“靈魂”。舀上幾大塊軟嫩酥爛的牛肉,燙上一把綠豆芽,澆上一勺火辣辣的臊子,就是一碗香中帶辣的新野板面。火爆、勁道,像極了進取又務(wù)實的新野人。 如果你沒有在新野吃過板面,可能永遠都不知道,真正的新野板面是什么口感和味道。 三分面功夫,七分臊子味!新野臊子聞名全國,究竟是咋做的?團長有幸目睹了新野臊子的制作過程,大家一起看看吧~ 新野臊子是牛肉臊子,但做臊子卻是用羊油做的。一米八多的大鍋,放入大量羊油,熬制臊子是功夫活,整個流程下來需要3個多小時。 羊油融化差不多的時候,加入大量的紅辣椒,小火攪動,辣椒受熱后,不斷被炸出陣陣香氣。據(jù)老板講:不止一種辣椒,更多的是提香。 等辣椒呈現(xiàn)出焦黃色的時候,撈出控油晾涼后,攪碎備用。終于知道新野臊子為啥那么香了,這一大鍋羊油和辣椒,狠出味兒~! 接下來倒入準(zhǔn)備好的花椒、茴香、胡椒、八角、桂皮、丁香、香葉等,20多種大料。整個過程都要小火熬制,還要不停攪動,防止炸糊。 南陽最出名的食材是黃牛肉,這時候,200斤牛肉塊被倒進大鍋里,不斷的翻炒過程中,大料和牛肉的味道盡情融合... 隨著牛肉的水份流逝,呈現(xiàn)出牛肉的暗紅色。這時候,放入攪碎好的辣椒面,繼續(xù)熬制。紅油、大料、牛肉,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非常饞人! 新野臊子的特點是保鮮期長,不需要冷藏可以放半年。經(jīng)夏不腐,味道不變,香而不膩,辣而不辛,咸而不澀,味道鮮美。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機械的流程化替代了手工。據(jù)說有些大的板面店,已經(jīng)把新野臊子機械化量產(chǎn)了,甚至和面都是機器。傳統(tǒng)新野板面,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馬記板面 地址:新野縣朝陽路與文化路交叉口(王朝大酒店對面) 電話:15938430156 end 您點一個“ 讓更多吃貨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