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當下很多浮躁的人,蜂擁往帶貨主播轉型,以及幾大電商巨頭換湯不換藥進入社區(qū)團購時,我不由得想起兩個字“知止”。 這句古語的原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p>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達到知止而為的境界,才能夠保證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獲。 故而懂得知足、知止,才是立身長久不敗的根,以“知止”為始,方能以“得”為終。 世間誘惑林林總總,真要逐一追求起來,那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夠得手的事情。 反之,如果人們總是縱容自己內心的欲望,任其肆意妄為,那么勢必會讓自身因為貪念作祟,從而陷入難以掙脫的困境之中。 所以在這樣一個“大染缸”的混亂環(huán)境下,懂得“知止”,就是一門必須要切身貫徹的大學問了。 正所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的禍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貪婪本性,因此,人不僅要有優(yōu)秀的道德修養(yǎng)和趨于完美的人格魅力,更要筑牢廉潔自律的思想防線。 故此,“知止”,這才是一個人極高的智慧體現(xiàn),同樣也是人們立身長久的處世之道,這一點尤其重要。 01 止住貪心,止住妄念 貪心不足蛇吞象,一個人的貪欲宛如無邊無盡的黑洞,是很難得到滿足的。 所謂“溝壑易填,欲壑難填”,倘若世人不懂知足,行事沒有節(jié)制,沒有底線。那么在放縱貪欲的過程中就會衍生出妄念,對事理難再有正確的認知。 從而產生錯誤的觀念,這些觀念會誘使人的身心扭曲,行為舉止難以控制,而這也是導致人命苦福薄的病根所在。 故此,貪念和妄念,二者之間看似沒有明面聯(lián)系,可實際上卻是相互附庸,甚至是寄宿關系。 這就恰如佛語所云:“貪因妄起,人因貪癡”。一念貪心起,欲望叢生;同時又由貪欲而生妄念,人的身心智慧受到妄念蒙蔽,就容易因此墜入迷途。 開始因“貪”而癡狂而,禍端也就接踵而來了,由此可見“貪念”“妄念”之于人的危害究竟有多重。 既然“貪妄猛于虎”,那么生活中我們究竟該如何才能制止貪念、妄念的萌芽呢?這個時候,就需要“知止”發(fā)揮作用了。 揚州禪智寺的門匾上寫有一幅對聯(lián):“事能知止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彼宄笕逋醯酪差}寫了一句名言,即:“大智知止,小智惟謀?!?/p> “知止”不僅僅只是勸誡人們要“知足”,它所針對的遠不止是人們內心的 “欲壑”。同樣也是在針對一切因“內心妄念”而起的痛苦煩惱,是從心靈上自發(fā)告慰自己“行了,不能再這樣繼續(xù)錯下去”的觀照智慧。 “知止”二字,蘊含了非常深厚的人生智慧,有知足常樂、也有隨緣不爭,真正參透它的人,定然能夠在人生路上馳騁地游刃有余。 將“知止”視作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就能夠在任何事情理清頭緒,都能夠清楚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自己究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有了“不再貪求”的自省意識,面對世間一切誘惑,人們就可以輕松做到全身而退,貪念即除,因貪而生的妄念沒了仰仗宿主,自然也就會隨之消散,不再復還。 故此,這樣人生修養(yǎng),雖不見得每個人都可以具備,但毋庸置疑的是,它絕對是每個人都必須要修煉出來的。 總而言之,人是活出詩情畫意,還是活得狼狽不堪,從來不在于外界能夠給予自己什么,而是在于自己是否能夠“知止”,能夠給自己的身心松綁。 知行知止,進可攻,退可守,善始善終,才是人生大智慧。人生在世,自然需要懂得“行”,但也要懂得“止”,懂得“于止中行”。 唯有如此,才能切實規(guī)避名利誘惑的侵染,還身心一片清凈愜意,往后余生,方能做一個“不羈的人生浪客”。 02 久利勿為,眾爭勿往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這番話其實是曾國藩留給世人的錦囊勸誡,是真正意義上的勸世之談。 我們將這段警句格言與如今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相結合,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它對于我們的生活,也有著非常強烈的指導意義。 這段話其實就是在勸誡人們:凡事不要被其片面性所蒙蔽,一定要慎重思考,知止而為。 所謂“久利勿為”就是指所有容易獲利的事情一定不要輕易嘗試;而“眾爭勿往”,就是說眾人都想奪得的利好,自己也千萬不要去倒插一腳,想要去分一杯羹。 要知道,世間一切利好利益,都難免會蒙上一層虛偽的外在表象。面對它們的時候,自己不要任由一腔熱血而沖動行事。 要學會在心中作假設,保持理性態(tài)度和質疑精神,克制自己的沖動和欲望。因為越是容易得到,且能引發(fā)眾人紛爭的事物,其背后可能就隱匿著不為人知的陷阱。 真正能夠獲得長久利益的人,其行事思維往往與常人背道而馳,在別人爭搶名利財富的時候,他們懂得“知止”,能夠壓制自己蠢蠢欲動的求索心。而當別人無功而返的時候,他們又能具備“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逆轉思維。 因為有了常人所不及的遠見,能夠保持自我主觀意識,有“善于知止”的把控力,所以在看待事物之時,也往往看得更全面,為自己謀求更加穩(wěn)妥且持久長遠的發(fā)展。 由此看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久利勿為,眾爭勿往”其實與“禍福相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凡事知止而后勇,或許就能觸及別人所不能觸及的領域,看似吃虧,實則享福,與其把自己置身在利益風暴的風口浪尖上,倒不如做個善于隱匿鋒芒,在暗地里伺機行動的智者。 故此,知止而后揚,才是立身處世的智慧所在,以守代功,以退為進,才是召來順遂人生的正道所在。 總而言之,行“知止”之事刻不容緩,追求名利要知止,為人行事也要知止,知止才是真正能夠為人們培福增慧的上乘法門。 唯有順承自然規(guī)律的運作,才能保障其長久昌盛,規(guī)避禍端降臨。這一點可千萬不要疏忽大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