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京劇的超級明星 一說起京劇的超級明星,一定要提到“同光十三絕”。 下頁這幅由晚清畫家沈容圃繪制的人物畫,長有丈余,現(xiàn)收藏在梅蘭芳紀(jì)念館。 畫上的十三個人,是清代同治、光緒年間京城最火的超級巨星。他們分屬京劇的不同行當(dāng),個個懷有獨門絕技,在那個并不算太平的年代,同領(lǐng)風(fēng)騷。這幅畫正是當(dāng)年京劇形成初期一片繁榮的象征。 京劇的前三鼎甲◇中國科舉制度中,“三鼎甲”指的是進士殿試的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在京劇界也有“三鼎甲”之說,指的就是當(dāng)時京劇老生演員中,公認(rèn)水平最高的三位。 ◇京劇的“三鼎甲”有前、后之分。 ◇“前三鼎甲”又叫“老生三杰”,是京劇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員中的三位杰出代表。據(jù)說“前三鼎甲”為超級戲迷咸豐皇帝欽定,這倒和狀元及第差不多。他們?nèi)縼碜跃┏侵摹八拇蠡瞻唷保闯擅樞騺碚f,他們是:春臺班的余三勝、四喜班的張二奎、三慶班的程長庚。 前三鼎甲之余三勝 余三勝是湖北人,最早是漢劇演員,道光時候來到北京徽班演出。余三勝的嗓音條件好,在漢調(diào)、徽調(diào)的基礎(chǔ)上,還吸收了昆曲、秦腔等藝術(shù)特點,創(chuàng)造出很多抑揚婉轉(zhuǎn)、新穎動聽的老生唱腔。據(jù)說一些流傳了上百年的經(jīng)典反二黃唱段,比如《李陵碑》《烏盆記》中的唱段,均出自余三勝。在京劇念白方面,他把湖北口音與北京話相結(jié)合,讓北京觀眾也能聽懂,又不失京劇的風(fēng)格特點。 余三勝的兒子余紫云是有名的旦角演員、“同光十三絕”之一。余三勝的孫子余叔巖更是了不得,不但開創(chuàng)了世稱“余派”的老生流派,更培養(yǎng)了多位聲名遠(yuǎn)播的名角兒,后世之人恐怕對余叔巖比對其祖父更為熟悉。 前三鼎甲之張二奎 張二奎是“京派”老生的代表人物。他是河北人,后來隨家人到北京,道光時期擔(dān)任都水司經(jīng)承的職務(wù)。24歲時因為客串演出被上司開除,只能下海。因為唱戲而丟了飯碗,又因為丟了飯碗而只能下海唱戲,命運陰差陽錯,我們后世人看來不免有“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的感慨。 這位張二奎先生,嗓音高亢激越,樸實無華,大開大闔,大氣磅礴,由于他擅長使用北京語音,時稱“京派”。據(jù)說張二奎的扮相雍容端莊,演起帝王貴胄一類角色尤其有氣派,可惜留傳下來的圖片只有一張模模糊糊的,連面目都看不清了。 前三鼎甲之程長庚 在“前三鼎甲”中,程長庚成名最晚,可是后來居上,在京劇史上威望最高、影響最大,被美譽為“京劇鼻祖”“開山祖師”“徽班領(lǐng)袖”“老生泰斗”“至圣先師”“伶圣”“劇神”等等。 程長庚是安徽人,論起來還是宋代著名理學(xué)家程頤的后代。他從小學(xué)戲,道光年間來到北京搭班演出。程長庚通文墨,精音律,是文武全才,雅能演昆曲,俗可唱花部,正所謂“文武昆亂不擋”。 《梨園舊話》中說程長庚的嗓子如穿云裂石一般洪亮高亢,充滿韻味,余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他熔徽調(diào)、漢調(diào)于一爐,吸取昆腔、秦腔的聲腔和表演精華,唱念都具音韻之美,慢慢形成了京劇的基本模樣。 程長庚為人正直,嚴(yán)于律己,受到同行們的尊敬和愛戴,被選為“精忠廟”的會首(類似于現(xiàn)在演員協(xié)會的主席),人稱“程大老板”。 臺上他歌頌忠孝仁義,臺下他不卑不亢,堅決捍衛(wèi)演員的人格和尊嚴(yán)。那個時代演員的地位很低,經(jīng)常受人歧視侮辱。比如每次演出前,旦角演員都要到臺上站立,供臺下觀賞,還要應(yīng)酬看客。程長庚不顧封建統(tǒng)治者的壓力,一舉將其廢除。去掉了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觀眾沒有跑掉,反而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演員的表演上,由此造就了一代具有相應(yīng)審美水平的觀眾群。 程長庚一生培養(yǎng)了很多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的京劇宗師(“后三鼎甲”皆出自程門),可以說,沒有程長庚,京劇最后是個什么樣子還不好說呢,給他加以再尊敬的頭銜也絲毫不過分。 京劇的后三鼎甲如果說“前三鼎甲”時代京劇才剛剛形成,到了“后三鼎甲”的時候,京劇的各個方面都進一步完善、成熟起來?!昂笕住庇直环Q為“程門三杰”,全部師承程長庚大老板。其中譚鑫培出身科班,汪桂芬自學(xué)成才,孫菊仙是票友下海,學(xué)藝雖然殊途,成名卻是同歸。 后三鼎甲之孫菊仙 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三人之中,數(shù)孫菊仙年紀(jì)最長。孫菊仙是天津人,17歲就考中了武秀才,后來從軍,直到30多歲才從業(yè)余愛好者轉(zhuǎn)為專業(yè)演員。孫菊仙跟程長庚學(xué)唱老生,很快就紅遍北京城。孫菊仙的嗓音又厚又亮,寬起來如黃鐘大呂,細(xì)起來宛若游絲,裊裊不斷。在演唱方面,孫菊仙融合了張二奎的唱法,不做過多修飾,大氣磅礴之中,透著古樸蒼勁。 孫菊仙綽號“老鄉(xiāng)親”,因他為人古道熱腸,對于慈善事業(yè)傾心傾力,只要能參加的絕不推辭。民國二十年(1931年)天津大同學(xué)校舉行募捐義演,當(dāng)時已經(jīng)90高齡的孫菊仙堅持參加。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場演出。年邁的孫菊仙步履蹣跚,唱念只有吐字,聲音已不連貫。全場觀眾感動不已,頻頻含淚高呼:“老鄉(xiāng)親辛苦!”三個月后,孫菊仙在天津病逝。 后三鼎甲之汪桂芬 汪桂芬,后三鼎甲中最年輕的一位,綽號“汪大頭”。許九埜在《梨園軼聞》里面講道,汪桂芬的天賦不太好,形象不好,變聲后嗓音也不好,對于做演員這個行當(dāng)?shù)目烧媸且嗣?,老生老旦都沒學(xué)出來。實在沒有辦法,改拉京胡,這一拉可不得了,指法玲瓏如彈丸脫手,竟是個胡琴天才!后來,汪桂芬做了程長庚的琴師,時間一長,程長庚在臺上的一舉一動他都爛熟于胸。程長庚故去之后,蒙老天爺眷顧,他的嗓子居然好了,而且比從前更加高亢清越,偶爾登場小試,聲音響遏行云,音容笑貌仿佛程長庚再世,真的是舉座皆驚,從此一炮而紅。 “粉絲”們常常一大早聚集在汪桂芬家外面,偷聽他吊嗓子。不過汪大頭才不喜歡給人家隨便聽,一定要門外沒人時才肯唱,于是戲迷們就互相講好不能出聲。有一天,他在吊《文昭關(guān)》的伍子胥,門外戲迷聽得比在戲園買票還過癮,有個人情不自禁叫起好來,汪桂芬立刻不唱了。叫好人被其他戲迷群起而攻之,還被身旁的人打了一個嘴巴,他急忙分辯說:“你們打我自然有理,但是我聽他唱得好,不叫好會把我憋死的?!?/p> 后三鼎甲之譚鑫培 后三鼎甲中最鼎鼎大名的就是譚鑫培,綽號“小叫天”,同行尊稱“伶界大王”。 京劇界的名角兒,現(xiàn)在叫藝術(shù)家,以前都稱作“老板”。京劇史上名伶何其多,卻只有兩個人有資格被稱作“大老板”,一位是京劇開山鼻祖程長庚,另一位就是“伶界大王”譚鑫培。其他人,甚至梅蘭芳,無論多好,也只能是“老板”而已。 當(dāng)年的譚鑫培紅透了北京城,他的“粉絲”上至慈禧太后、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平民百姓,京城無人不唱譚。八國聯(lián)軍都打進北京了,還“滿城爭說叫天兒”。若要說起譚鑫培在京劇史上的地位有多么顯赫,在當(dāng)時社會有多大影響,大名鼎鼎的梁啟超曾在1915年寫詩為證: “四海一人譚鑫培,聲名廿載轟如雷?!? 放眼天下,在京劇界享有如此聲譽地位的只有譚鑫培一人。如今,這句詩還鐫刻在位于北京戒臺寺附近譚鑫培墓園的正門上。 譚鑫培本是湖北江夏人,自幼隨父親譚志道進京。譚鑫培幼年學(xué)習(xí)老生和武生,功底深厚,成年后便以文武雙全的本領(lǐng)馳名京劇舞臺?!巴馐^”中唯一一個武生行當(dāng)就是譚鑫培。套用當(dāng)年好萊塢評價《亂世佳人》女主角費雯麗的話就是:他武功如此好,根本不需會唱;唱得這么好,又根本不需要會武功。后來,譚鑫培將一身武藝傳給義子楊小樓,培養(yǎng)了京劇史上著名的武生泰斗。 世人評價譚鑫培的唱,除了講他聲調(diào)悠揚婉轉(zhuǎn)、唱腔豐富有韻味之外,多用“云遮月”來形容他的嗓音。什么是“云遮月”的嗓子呢?聽起來覺得很新奇,竟然用這么個富有視覺效果的詞形容純粹的聽覺感受,中國人的想象力超級豐富??! 想象一下,流云遮住了月亮,月光卻穿云而出,朦朧一片。被稱為“云遮月”的嗓音是亮而不噪、柔而不綿,韻味醇厚、悠長,越唱越嘹亮動聽。 譚鑫培一改過去京劇演唱的直腔平調(diào),創(chuàng)造了大量細(xì)致婉轉(zhuǎn)的新唱腔。以唱念做打為手段,既注重舞臺表演,又強調(diào)人物的刻畫,大大提高了京劇的藝術(shù)水平,全方位地將京劇帶入精致華美的境界。因為太好聽太好看了,以至于從譚鑫培開始的老生演員,“無生不譚”,人人都以宗譚學(xué)譚為榮。 譚鑫培是宮中專門負(fù)責(zé)戲曲演出機構(gòu)升平署的內(nèi)廷供奉,有四品之職,獲賜黃馬褂。有“譚貝勒”之名的譚鑫培聲名顯赫之極,卻一生清正耿直。即使在王公貴族面前也不卑不亢,被后人稱為“粉墨王侯”。 慈禧的族人、軍機大臣兼戶部尚書那桐曾好奇地問他:“為什么拿了太后的賞銀就沒見你樂過呢?”譚鑫培回敬說:“國家如此積弱,都是你等私欲無涯,欲壑難填?,F(xiàn)在國家危亡之際,我雖然是一個唱戲的,但伶之聲士之文,其為不平之鳴也?!蹦峭┞犃艘欢亲託猓珱]辦法,譚大老板如日中天,想聽?wèi)蛑挥腥讨话l(fā)威,更何況那桐自己還嗜戲如命。 不要說那桐了,就連慈禧太后也幾乎到了“無譚不歡”的程度。有一次譚鑫培午睡沒醒,誤了宮里的演出。慈禧老大的不高興,問他為什么遲到,譚鑫培老老實實回答:“睡過了頭。家里有規(guī)矩,我睡著了,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許叫?!币且话闳耍褥^對要鳳顏大怒,打你個皮開肉綻都算輕的??墒谴褥犃朔炊粤w慕的口氣大加感慨:“瞧瞧人家,多有規(guī)矩,治家就該如此。” 可以說,程長庚經(jīng)精心培育的京劇幼苗,在譚鑫培的努力下枝繁葉茂。譚鑫培以畢生的心血為京劇老生藝術(shù)開拓了新天地,世稱“譚派”。將近一個世紀(jì)以來,幾乎所有的京劇老生都宗法于他。在所有流派中,譚派流傳最廣,對后世影響最大,后來的“四大須生”等等都是從譚派衍化出來的。譚鑫培一生加工編排的100多個劇目,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還傳唱不衰,是中國京劇的最核心部分。有心人不妨聽一聽當(dāng)年譚大老板留下的老唱片,雖然時隔一個世紀(jì),這聲音卻恍若昨日一般。 譚鑫培之后,京劇界再無人可以獨步天下。 前四大須生◇“諸生學(xué)譚”沒有學(xué)出第二個譚鑫培來,反倒學(xué)出了一片百花齊放。這滿園春色中,以四位最為杰出:余叔巖、高慶奎、言菊朋、馬連良。余、高、言、馬各自開宗立派,京劇史上稱之為“四大須生”。 前四大須生之余叔巖 前面說過,余叔巖是“前三鼎甲”余三勝的孫子,“同光十三絕”余紫云的兒子。梨園世家出身,14歲就以“小小余三勝”之名在天津紅極一時,可惜倒倉期間(男孩子變聲期)過度疲勞,累壞了嗓子。這本是件大不幸的事,唱戲的沒了嗓子不就等于砸了飯碗一樣?可是余叔巖卻因禍得福,此后回到北京,結(jié)交文人雅士,潛心研究“譚派”藝術(shù)。隨著嗓音漸漸恢復(fù),他也一點點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傳奇,生前被人眾星捧月,身后有無數(shù)人頂禮膜拜。 余叔巖仰慕譚派藝術(shù),未拜譚鑫培為師之時,只能現(xiàn)場偷學(xué)。他不是貴胄出身的言菊朋(另一位四大須生,以學(xué)譚而聞名),無法堂而皇之地到各大堂會欣賞演出,常常要喬裝成伴奏人員,悄悄地混進去。有一次實在戒備森嚴(yán),余叔巖無奈之至,只好租借一輛只有達官顯貴才用的馬車,自己躲在車上,拉緊了簾子,讓車夫一路沖了進去。所幸門衛(wèi)怕是什么大人物駕到,沒敢攔阻,不然一聲槍響,恐怕就沒有后來的一代宗師了。 余叔巖也有一副“云遮月”的好嗓子,既委婉動聽,又鏗鏘有力,清越流暢好像高山流水一瀉千里。即便沒有影像記錄,單憑耳聽,也仿佛看到一個個水袖長衫、淡定儒雅、忠義正直的靈魂在他的聲音里復(fù)活。 一些本來平平無奇的戲,經(jīng)余叔巖稍加修改即成傳世之作,比如《搜孤救孤》。說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晉國忠良趙盾被奸臣陷害滿門抄斬,程嬰為救趙家后代,把自己的親生子冒充趙家孤兒獻給奸臣,程嬰背負(fù)罵名撫養(yǎng)孤兒長大成人,最終報仇雪恨。最喜歡其中“白虎大堂奉了命”一段,字字珠璣,百聽不厭。聲音時而沖天而上,高亢激越,時而深沉低郁,好似喉中哽咽。不過幾句,程嬰緊張、焦急、心痛等等復(fù)雜感情溢于言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聽聽! 余叔巖身體羸弱,正式登臺演出的時間一共算來也不過十幾年。退出江湖后,除了授徒傳道、研習(xí)整理譚派藝術(shù)外,只在一些堂會上偶露崢嶸。 據(jù)說譚鑫培一共只教過余叔巖一出半戲,可余叔巖卻是那個最得其精髓的人。他與號稱“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名士張伯駒合著《亂彈音韻》一書,系統(tǒng)整理了京劇字音字韻。灌錄唱片十八張半,為京劇界傳世之寶。 余叔巖親自教授了七位徒弟,包括文武雙全、號稱“活神仙”的李少春,被稱為“梨園冬皇”的第一女須生孟小冬,還有開創(chuàng)“新譚派”、京劇“后四大須生”之一的譚鑫培之嫡孫譚富英。報恩也好,愛才也罷,譚派和余派,從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無人可以分割得開。 前四大須生之高慶奎 在我還不太喜歡京劇的時候,曾經(jīng)聽過一個叫作《逍遙津》的唱段,這出戲其實非常的不逍遙,講的是窩囊的漢獻帝劉協(xié)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皇后被殺,卻無可奈何。演唱的人嗓音高亢激越,剛勁挺拔,氣力充沛之極。首一句“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音拖得很長,足有一分半鐘,從一嘯沖天的高亢到嗚咽哀傷,悲愴凄楚之余另有滿腔仇恨。唱詞中有很多個“欺寡人”,血淚聲聲,鏗鏘有力,一氣呵成,每一句唱腔中還似有無限的變化,著實迷人,尤其一句“欺寡人好一似揚子江駕小舟,風(fēng)漂浪打、浪打風(fēng)漂就不能夠回歸”一直使人難忘。 這是我第一次聽高派的感受。《逍遙津》是高派代表作,而演唱者正是創(chuàng)派之人高慶奎。 高慶奎出身梨園,父親是著名武丑高四寶。高慶奎從小便在祥和科班學(xué)習(xí)文武老生,幼功扎實,12歲登臺為譚鑫培配演娃娃生。除了譚大老板之外,高慶奎陸續(xù)和當(dāng)時多位名角兒梅蘭芳、楊小樓、郝壽臣等一起演出。他一邊演出一邊學(xué)習(xí)其他人其他行當(dāng)?shù)木钪帲瑸樗髞愍殑?chuàng)一派打下深厚的基礎(chǔ)。高派唱腔一出,立時紅滿京城,他也和余叔巖、馬連良一起被尊為繼譚鑫培之后的須生“三大賢”。 高慶奎最擅長演出情緒激昂、悲壯的角色,特別擅長用大氣口“滿宮滿調(diào)”、長腔拖板的唱法抒發(fā)人物感情。讓人聽起來極其過癮、痛快!不僅漢獻帝唱得好,其他如《胭粉計》中的諸葛亮、《碰碑》中的楊繼業(yè)、《哭秦庭》中的申包胥,還有《斬黃袍》中的趙匡胤,都極好。當(dāng)年《斬黃袍》中一句“孤王酒醉桃花宮”真是唱到街知巷聞。 除了老生戲,高慶奎還能演武生、紅生、老旦、銅錘花臉,綽號“高雜拌”。同一出戲的不同角色他一個人都能演,比如《鼎盛春秋》中,他前演老生伍子胥,后演花臉姬僚,演技高超,做功老到。只可惜他四十幾歲便嗓音失潤,無法登臺了。后來雖然到中華戲曲??茖W(xué)校當(dāng)老師,又到富連成社當(dāng)顧問,仍不免郁郁而終。 前四大須生之言菊朋 說起學(xué)譚,如果言菊朋自稱第二,世上就沒有人敢當(dāng)?shù)谝?,余叔巖也不例外。 言菊朋出身蒙古貴族,高祖瑪拉特·松筠出將入相,官至中堂,為三朝元老,獲賜頭品頂戴??蛇@位陸軍貴胄學(xué)堂培養(yǎng)出來的世家子弟,不喜政治,不愛軍事,不保守亦不革新,任憑國家政權(quán)更替,世事風(fēng)雨飄搖,心心念念的只是舞臺上的唱念做打,日日沉醉在譚大老板的聲與影中。 老譚演出,言菊朋每場必到。不只看戲,還要和包括余叔巖在內(nèi)的其他幾位分工合作,你記唱詞,他記身段,我記工尺譜,散了戲再一起核對討論。 看戲之外,言菊朋先拜了末代皇帝溥儀的族兄溥侗為師,溥侗為京城名票,別號“紅豆館主”。又得名琴師陳彥衡盡心傳授,日子一長,技藝大長。閑來在堂會唱上幾出,眾名伶都無法掩其光華,從此聲名鵲起,儼然是京城譚派第一名票。 若沒有當(dāng)年梅蘭芳盛意相邀結(jié)伴去上海演出,官場上恐怕多一個心無大志的小官,京劇界卻會損失一個自成一派的宗師。言菊朋以票友身份紅遍上海灘的同時也斷了自己的后路,無奈只有下海演戲。從官員到伶人,世俗看來是他的不幸,卻是京劇的大幸。 言菊朋文采翩然,極精音韻,他在譚派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自己的嗓音條件開創(chuàng)“言派”,真真是“腔由字而生,字正而腔圓”。你聽他一詠三嘆,唱腔婉約跌宕,百折千回,字清卻不飄不倒,音亮而不焦不暴,行云流水中透著一絲纖巧、幾許無奈。聽言菊朋的唱,常常讓人有一種莫名的傷感。只為了一個愛好,這個清雋消瘦的男子就投入了一生。他的唱“雅致極詣”,卻知音難覓。 聽過言派《臥龍吊孝》的人一定從中聽得出言菊朋的悲傷。這本是出幾乎沒有人演的戲,經(jīng)言菊朋演出后卻成為傳世佳作。言菊朋的諸葛亮與周瑜惺惺相惜,如今英雄早逝,不禁悲從中來,“只落得口無言心欲問天”,待唱道“斷腸人懶開流淚眼,生離死別,萬喚千呼不能回言”,那份心痛竟像鉆進了骨子里一樣,壓迫得人不能呼吸。 據(jù)說言菊朋最喜花草。如果可以從頭再來,不知他還會不會選擇這條看似繁華卻著實寂寞的梨園路,還是會做一個普通官員,守著自己的家人和滿園的梅香菊韻,平凡卻幸福地過一生。 前四大須生之馬連良在余、高、言、馬“四大須生”中,馬連良排名最后,這倒不是因為他技藝不如其他三人,實在是因為他年紀(jì)最小的緣故。 馬連良出科即紅,足足紅了近五十年。我常常想,雙魚座的馬連良如果活到現(xiàn)在,恐怕會是各類時尚雜志的寵兒。粗粗算來,除了超級巨星的身份外,他還是成功的服裝設(shè)計師、舞臺美術(shù)指導(dǎo)、演藝公司老板、劇場股東、美食家、藝術(shù)品收藏家、生活藝術(shù)家等等。無論是對自己的藝術(shù)還是生活,他都極其挑剔,因為挑剔,所以講究,因為講究,所以精致,直到無懈可擊、堪稱完美的地步。 照片上的馬連良長衫玉立,儒雅中透著一絲俏皮,那一份神采風(fēng)流真?zhèn)€是無人能比。 馬連良8歲入富連成學(xué)習(xí)京劇,學(xué)藝十年出科,18歲就已經(jīng)聲名鵲起,可他偏偏又返回富連成繼續(xù)深造三年。這真是京劇史上絕無僅有的事,又沒有人給你發(fā)碩士、博士的學(xué)位證書,少唱三年戲就少掙三年錢啊!三年后再出科,馬連良一下子紅遍大江南北,和周信芳并稱為“南麒北馬”。 馬連良為什么那么紅? 第一,唱得好聽。馬連良最初宗譚派,后來又拜孫菊仙為師,甚至還向其他劇種的著名藝人學(xué)習(xí)。無論學(xué)誰,他絕不死學(xué),“學(xué)我者生,似我者死”,他是這么教徒弟的,也是這么做的。 馬連良的唱干凈醇美、從容不迫,不僅大段唱腔讓人聽得過癮,連零散唱句都同樣有光彩。有心人可以聽聽《淮河營》中“舌辯侯”蒯徹的“得意洋洋笑連天”,那樣的圓潤酣暢、輕靈舒展,簡直讓聽的人也神完氣足起來。 第二,念白更見功力。念白就是說話,說話又有什么難呢?京劇講“千斤話白四兩唱”,念白沒有伴奏,比唱還難。馬連良的念白不但說得清楚明白,更難得的是有韻味、有樂感,似唱又非唱。根據(jù)人物的不同性格又有不同特點,有的幽默風(fēng)趣,比如《甘露寺》中的喬玄,有的老邁蒼勁,比如《四進士》中的宋士杰……他的念白真是比很多人唱得還好聽吶! 第三,馬連良的戲不僅好聽,更好看。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從布景到行頭都稱得上一個“美”字。馬連良在美術(shù)方面非常有天賦,從顏色到配飾無不講究非常。再說到馬連良的做派,哎,那真叫一個瀟灑,簡直帥到了家。時而華貴端莊,時而飄逸出塵,一舉手一投足都精確講究,已臻化境,讓人感嘆此人只應(yīng)天上有??纯措娪啊度河分械闹T葛亮,神采翩然、睿智多謀,還灑脫俏皮,那一派仙風(fēng)道骨,當(dāng)世無人可比啊! 后四大須生◇四大須生中的前三位余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都是同年生人,1942年高慶奎病逝后,言菊朋、余叔巖也都于一年內(nèi)相繼謝世。四大須生就剩下馬連良一個人,不過這時,更年輕的一批須生中也涌現(xiàn)出幾位絕世之才,世人就把這其中的三位佼佼者——譚富英、奚嘯伯、楊寶森——補充上來,與馬連良并稱“四大須生”。為了區(qū)別,前面的“余高言馬”叫作“前四大須生”,后來的“馬譚奚楊”則被稱為“后四大須生”。 后四大須生之譚富英 在電影《群英會》中與風(fēng)趣智慧的諸葛亮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魯肅。這個魯大夫啊,憨厚直爽,忠誠善良得“一塌糊涂”。他一開口,嗓音是那樣酣暢甘洌,無論或唱或念都讓人大呼過癮。要說《群英會》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不是胸有成竹的諸葛亮,倒是這個魯肅,就喜歡他那一點點執(zhí)拗的可愛和天真。 電影中的魯肅是由譚富英扮演的??催^很多人回憶的文章,說譚先生和魯肅一樣忠厚正直,人品極好。他扮演的魯肅,正是本人氣質(zhì)的自然流露。前無古人不敢說,多半是后無來者。 譚富英出身顯赫的梨園世家,有家學(xué)淵源,祖父正是“四海一人”的譚鑫培。富連成坐科六年,畢業(yè)后,不僅和父親譚小培學(xué)習(xí)本門正宗的譚派藝術(shù),還拜余叔巖為師。老師教得仔細(xì),學(xué)生學(xué)得認(rèn)真,因此基礎(chǔ)堅實,文武兼?zhèn)?。譚富英紅得很早,還在富連成當(dāng)學(xué)生時就小有名氣,一直紅了幾十年,是舞臺生涯最長的“四大須生”之一。 譚富英被稱為京劇界的曠世奇才,唱念做打樣樣俱佳,更有一副天賜的好嗓子,又寬又亮,聲音好似金屬般柔韌又有彈性。他唱起來,清脆透亮,流暢通透,每每戛然而止,從不拖泥帶水,干脆又痛快。讓人聽得神清氣爽,好似大暑天喝下冰鎮(zhèn)啤酒,每個毛孔都舒暢之極。譚富英的戲,看似隨心所欲,好似無意而為,可讓你哭讓你笑全都是他。 不信?聽聽譚派代表作《戰(zhàn)太平》中最著名的一段“嘆英雄失勢入羅網(wǎng)”,簡直撼天動地,氣勢無人可擋。譚富英的唱,響亮峭拔,動人心魄,仿佛鶴唳九霄,聽得人蕩氣回腸,解氣之極。譚派的快板亦是出名,接下來這一段: ……懷中抱定小嬌生。 明明認(rèn)得孫氏女,假裝瘋魔認(rèn)夫君。 你若念在夫妻義,去到金陵搬救兵。 你若不念夫妻義,千萬莫丟小嬌生。 使個眼色快逃走…… 八句唱詞56個字,他居然只用16秒就唱完了,難得的是字字清晰,聲韻講究,好似珠走玉盤,讓人忍不住拍案叫好。又好像是56顆子彈連發(fā),顆顆命中靶心,那種金石開裂之音,繞耳不絕。英雄末路的英勇、急切、悲哀全都在里面了。 譚派的戲以文武并重聞名天下,尤其是靠把老生戲,其氣勢之凌厲、功架之優(yōu)美,看得人熱血沸騰,比如《定軍山》中“聊發(fā)少年狂”、忠勇善戰(zhàn)的黃忠。黃忠唱得又多,打得也漂亮,彎弓射箭,交戰(zhàn)行軍,邊唱邊舞,看他演來舉重若輕,實際上繁難無比,要不怎么敢演靠把老生的越來越少呢? 譚富英清俊帥氣,在舞臺上自有一股咄咄逼人的英氣。他熟讀古典名著,如《三國》《水滸》《東周列國志》等等。他演的忠臣良將,正氣凜然,毫無作秀的感覺,一派胸?zé)o塵滓的君子之風(fēng)。是閱讀史書修身養(yǎng)性的結(jié)果,還是本人氣質(zhì)的自然流露?或許二者兼而有之吧! 從譚富英開始,京劇史上第一次一個流派花開兩朵,譚鑫培被尊為“老譚派”,譚富英則被稱作“新譚派”,是京劇須生藝術(shù)發(fā)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后四大須生之奚嘯伯 中國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肚子里有學(xué)問,一舉一動自然會流露出來,無論你從事什么職業(yè),“后四大須生”中的奚嘯伯正是這樣一個典范。 奚嘯伯出身滿族貴族,祖父入閣拜相,父親曾任度支部司長,是當(dāng)時有名的書畫家。出生于這樣一個家庭,奚嘯伯自然也是琴棋書畫無所不愛。不喜歡數(shù)理化,可是飽讀詩書,據(jù)說英文也相當(dāng)好。 自打看過一次戲后,京劇的美就徹底迷住了奚嘯伯。他拜當(dāng)時鼎鼎大名的言菊朋為師,專心學(xué)習(xí)老生。說起來,這師徒倒真有幾分相似,都是貴族出身,都是文采翩然,學(xué)京劇全都出于一腔熱愛,后來都迫于生活,無奈票友下海,最后又都成為京劇史上獨樹一幟的大家。 雖然奚嘯伯最終沒有繼承言派,可言菊朋那種對聲韻的講究,那份唱腔的委婉細(xì)膩卻一直都在,甚至得以發(fā)揚光大。 人說奚派的唱是“洞簫之音”。想象一下,寂靜深山夜,一輪彎月映著樹影婆娑,**之聲清越悠遠(yuǎn),自遠(yuǎn)處飄然而來,高處悠揚婉轉(zhuǎn),低處深沉幽咽,聲音不大,卻清晰而動人。奚嘯伯的唱大概就是如此。當(dāng)時媒體曾撰文稱贊奚嘯伯“集諸子百家大成而自樹一幟”。 很喜歡他的《范進中舉》,范進這個既可憐又可笑的小人物,經(jīng)奚嘯伯的演繹,以奚派獨有的風(fēng)格留在京劇史上。摘錄一段: 秋風(fēng)落葉飄不定,在街頭愁煞老書生。 河邊人語舟爭渡,道途塵飛馬不停。 奚嘯伯的唱極其講究。只一句“秋風(fēng)落葉飄不定”,宛若娓娓道來,那個“定”字唱得呀,輕靈雋秀、婉轉(zhuǎn)跌宕,好似回廊九曲,正所謂“錯骨不離骨”“骨斷筋連”,讓人回味無窮。 一直到現(xiàn)在,奚派和言派都是公認(rèn)最難學(xué)出神韻的流派,皆因前后創(chuàng)派的兩師徒都有著深厚的國學(xué)基礎(chǔ)。奚嘯伯在歷史、文學(xué)、書法、繪畫方面都有很高的修養(yǎng),因此舞臺上的他神韻高雅、氣質(zhì)不凡,有濃濃的書卷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是奚嘯伯的弟子,雖然是票友,卻頗得奚派精髓?!案褂性姇鴼庾匀A”,這話果然沒錯。 后四大須生之楊寶森 曾經(jīng)聽過楊寶森先生在《李陵碑》中飾演楊繼業(yè)的一段唱,著實不同凡響。故事說的是楊老令公率領(lǐng)楊家眾兒郎保家衛(wèi)國,金沙灘一戰(zhàn)死傷慘重。派七郎去搬兵求援,卻中了潘仁美的奸計,被亂箭射死。楊繼業(yè)久等兒不還,身邊只剩老弱殘兵,難突重圍,無奈碰死在李陵碑下。 琴聲悠然響起,楊寶森的聲音好似從很遠(yuǎn)的地方飄過來,一片蒼茫。剎那間仿佛看到烏云漫天,一片或濃或淡的灰色,低低地壓下來,沉重而失落。“金烏墜玉兔升黃昏時候,盼嬌兒不由人珠淚雙流?!彼穆曇袈詭硢?,高低音變化不大,唱起來不疾不徐,卻如泣如訴。待唱道“我的兒啊”那個“啊”字,仿佛從心里直接流淌出來,綿密蜿蜒,好像水漫宣紙一般把我慢慢地包裹起來,讓人透不過氣,欲哭無淚。 楊寶森的悲,含而不露,是英雄遲暮的無奈,不是滿臉淌淚的直白。 唱完了,那種蒼涼而悲憤的感覺依然久久不散,好像空氣也隨著凝固起來。既愛聽又怕聽楊派的戲,那種蒼茫和厚重的感覺讓人欲罷不能。 楊寶森雖然貴為“后四大須生”之一,一生卻沒有大紅大紫,49歲便撒手人寰??伤谷斯嗜ブ螅瑮钆沙粎s風(fēng)靡南北,不知九泉之下的楊寶森會做何感想。 楊寶森出身梨園世家,早年學(xué)譚,最迷的是余叔巖,不僅登門造訪求藝,還常常在墻外偷聽余叔巖吊嗓子。30歲以后,楊寶森的嗓音發(fā)生變化,不寬也不亮,按說唱戲這碗飯算是吃不上了??蓷顚毶彩巧岫逃瞄L,創(chuàng)立了既出于余派又大大有別于余腔的楊派唱腔。楊寶森的唱,聲音沉穩(wěn)渾厚,吐字蒼勁,最初聽可能會覺得有點索然無味,可越聽越覺得韻味醇厚,好像陳年的普洱,回味綿長。 提到楊寶森就一定要提到他的堂兄,著名琴師楊寶忠。楊寶忠是余叔巖的大弟子,后來嗓子倒倉改學(xué)胡琴,成為一代京胡圣手。正是在楊寶忠和鼓師杭子和的輔助下,楊派唱腔才得以成形、成熟,直至完美。 從譚鑫培到“四大須生”,京劇的老生藝術(shù)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極致。 南麟北馬關(guān)外唐之周信芳 上海歷來都是京劇重鎮(zhèn),“海派”京劇獨樹一幟。當(dāng)年的名角兒們都要到上海來試試身手,在上海紅了才能算真正紅遍全國。上海的觀眾很挑剔,喜歡新鮮感。你要是沒有點絕活,或者不是常變常新,對不起,多大名氣的演員也給叫倒好。這是個競爭極其激烈的市場,京劇演員不僅要和同行爭觀眾,還要和外國來的電影、話劇、舞廳等搶生意。能夠生存下來的演員都練就了一身不凡的本領(lǐng),那些大紅大紫的就更不必說了。 “海派”京劇有一位傳奇人物,7歲時以“七齡童”之名登臺演出,長大后,改藝名為“麒麟童”,一生演出了不下1000出戲,開創(chuàng)了與眾不同的“麒派”藝術(shù),與馬連良并稱為“南麒北馬”。這位,就是周信芳。 說起周信芳,還是免不了我小女子的八卦作風(fēng),先說說1923年轟動上海灘的愛情傳奇。當(dāng)年的周信芳,可遠(yuǎn)遠(yuǎn)比今天的任何一位明星都有名氣、有影響、有魅力,以至于舊上海18歲的混血豪門千金裘麗琳義無反顧地愛上了他??墒强v然“麒麟童”的名聲再大,在當(dāng)時的上流社會看來,他終究不過是一個戲子,堂堂的裘家小姐怎么可能嫁給他呢?可是裘麗琳決心已定,她拋棄了一切,就是要和他在一起,甚至在報上刊登啟事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從此后,裘麗琳和周信芳相守相伴45個春秋,直到死神把他們分開。 第一次聽麒派的人常常很驚訝:“京劇居然可以這樣唱!”不錯,麒派的唱的確不同于其他老生流派。周信芳雖然私淑譚鑫培,卻不是照樣學(xué)樣,而是把別人的“樣”化進自己的風(fēng)格里。也許在某一個動作或某一個音符中還能找到一點點前人的感覺,可這也是麒派的了。師承數(shù)家,最后自成一家! “南麒北馬”都以獨特的“唱”和“做”聞名天下。馬連良的唱俏麗而飄逸,周信芳的唱卻蒼勁挺拔。兩人曾經(jīng)在天津同臺演出,英雄相惜,頗有《笑傲江湖》中曲洋和劉正風(fēng)的味道。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麒派名劇,至今還久演不衰。“我主爺起義在芒碭,拔劍斬蛇天下?lián)P?!敝苄欧嫉纳ひ羯硢?、渾厚、老辣,好似完全不加修飾,可是好聽得緊。老蕭何的忠心就從這聲音中透出來了?!敖袢绽锸捄嗡]良將,但愿得言聽計從重整漢家?guī)?,一同回故鄉(xiāng)?!甭曇艉盟埔还?jié)攀著一節(jié)的海浪不斷涌來,簡潔干凈,鏗鏘有力,節(jié)奏感那么鮮明。唱得人心里有說不出的痛快,好像一壇陳年老酒,喝到嘴里又濃又辣,回味卻是甘醇無比,過癮極了。 麒派的做功有口皆碑,一個手勢甚至一個眼神都準(zhǔn)確到位、入骨三分,前面說做功老生時談到過周信芳的《徐策跑城》,那真是經(jīng)典。麒派戲動作很多,伴著音樂的節(jié)拍,更像舞蹈一般,一個簡單的投袖動作都很漂亮,腰身一擺,水袖隨之飄動,那份蒼勁古拙的美由內(nèi)而發(fā),帶著一份少有的張揚氣勢。 周信芳的上海舊宅如今還在?,F(xiàn)在正是深秋時節(jié),長樂路上梧桐落葉滿地,想起周信芳夫婦的一生和最后的遭遇,正應(yīng)了《文天祥》中他的唱詞:“夫盡忠妻盡節(jié)萬古流芳,天昏黃畫角哀聲音激蕩,丹心千古日月爭光”。 南麟北馬關(guān)外唐之唐韻笙 說起從前紅極一時的須生,還有一位,因為久居?xùn)|北,不被人所熟知,可在梨園界是鼎鼎大名。他就是唐韻笙,與馬連良、周信芳并稱“南麒北馬關(guān)外唐”。 唐韻笙一生偏居沈陽,留下來的資料很少,我們只能從有限的幾段錄音中和當(dāng)年看過唐先生演出的京劇大家口中感受一下曾經(jīng)的風(fēng)采。 唐韻笙是京劇界罕有的奇才,有“梨園才子”之稱。他是文武老生,唱做、紅生、靠把、短打樣樣精通,除此之外,花臉、老旦、彩旦都在行,每一個行當(dāng)都極其出彩。常常一個晚上幾出大戲連在一起演,或者一出戲中分飾好幾個角色。 按說京劇界的多面手很多,比如汪桂芬、高慶奎??商祈嶓巷栕x史書,因此不僅能演,他還能編劇、能導(dǎo)演、能寫本、能做畫、能拉弦、能擊鼓,可以稱為全才甚至通才。唐派代表作幾乎全是他親自編寫整理的,有時還自己設(shè)計戲服、繪制布景道具。 唐韻笙眉目清秀,天生英氣逼人。他扮的老生儒雅飄逸、武生英俊剛健、紅生威武沉穩(wěn),光看扮相就好似人物畫一般,帶著那一份只有中國畫才有的神韻和風(fēng)采。 如此相貌堂堂的一位才子,偏又生了一副“鐵嗓鋼喉”,穿透力極強,高處明亮挺拔,低腔沉郁厚重。聽聽他在《刀劈三關(guān)》中的唱吧: 站城樓扶垛口看一看女將嬌娃,睜開了昏花眼觀看城下,卻不見雷鳴兒不孝冤家…… 嗓音又寬又亮,每個字都勁道十足?!胺龆饪凇比齻€字沖天而起,高亢卻不尖銳?!巴蕖弊滞弦艉荛L,跌宕起伏,味兒既醇又正,深處似有一種攝人心魄的魔力,讓人一聽再聽都不夠。“雷鳴兒”一個“兒”字俏得很。人說唐先生吸取了花臉和旦行的營養(yǎng),果然不差。這個“兒”字好似旦角的唱法,本來一位嚴(yán)肅莊重的老將軍,因為一個“兒”字平添了慈父的感覺,讓人不得不擊掌叫絕。 唐韻笙的唱做俱佳,臺風(fēng)干凈漂亮,武行功夫極好,穩(wěn)中有快,每一個動作都與人物情節(jié)絲絲入扣,表演功夫已然爐火純青,臻于化境。連馬連良都要贊他“每出戲里都有驚人的東西”。 唐韻笙最為人稱道的是關(guān)公戲,是公認(rèn)的全國最好的“八大關(guān)公”之一。他一生還創(chuàng)作了很多根據(jù)《東周列國志》《封神榜》《封神演義》改編的戲,極為叫座,因此雅號“唐列國”。可惜這些精妙好戲無人繼承,又沒有任何影音資料留存,現(xiàn)在已成絕響。據(jù)說1996年,唐韻笙的女婿排演唐派名劇《驅(qū)車戰(zhàn)將》,戲迷們一時奔走相告,轟動沈陽城,唐派魅力可見一斑。 “活神仙”李少春 1962年有一部風(fēng)靡全國的京劇電影叫作《野豬林》,被譽為京劇的傳世之作。講的是林沖遭奸臣陷害,發(fā)配滄州,最后報仇雪恨、投奔梁山的故事。這是《水滸》中的一段,盡人皆知。電影中的唱幾十載傳唱不衰。 因為年紀(jì)小,我沒有趕上當(dāng)年電影放映的盛況,可電影中的幾段唱我聽過很多當(dāng)代演員的演繹。老實說,非常好聽,可是并沒有太過留意,直到有一天偶然在電視上看到當(dāng)年的老電影,我才大大地吃了一驚,從此頂禮膜拜起來。 電影的編劇和主演是李少春。“李少春”這三個字,沒有“四大須生”的名頭響亮,可是若論文武雙全,任何人也比不過。我講他文武雙全,實在是因為找不到更好的詞語可以形容。要知道,李少春在京劇界的綽號可是“活神仙”。 從小,身為“海派”名角兒的父親李桂春就為李少春延請了眾多名師教他學(xué)戲,文學(xué)余叔巖,武宗楊小樓(楊小樓是譚鑫培之后的“國劇宗師”,號稱“武生泰斗”,這個以后會說)。這就像武俠小說中學(xué)藝一樣,學(xué)遍了少林、武當(dāng)、峨眉、昆侖,成為頂尖高手是必然的。據(jù)李少春回憶說:當(dāng)年八個人教他一個。余叔巖多挑剔的一個人,楊寶森他都不收,可對于李少春,余叔巖有一句話,叫作“九竅玲瓏,一點就透”。 等到李少春正式登臺,這功力就顯現(xiàn)出來了。每場先演一出武生戲,緊接著再來一出文戲,不但沒有疲憊之態(tài),還唱得聲情并茂、滿宮滿調(diào)。觀眾先看打,再聽唱,又過眼癮又飽耳福。李少春一下躥紅,一時風(fēng)頭無兩。演老生、演武生、演紅生,最難得的是李少春還擅演猴戲,有“美猴王”之稱,真真的是天縱奇才。 好,咱們翻回頭說《野豬林》。 陰沉沉的天,大雪紛飛,空曠的雪地上,遠(yuǎn)遠(yuǎn)走來一個人影。他內(nèi)著英雄衣,外披青褶子,手持一桿槍,槍頭墜著一個酒葫蘆,明黃的穗子在風(fēng)里不停搖擺。 “大雪飄,撲人面,朔風(fēng)陣陣透骨寒?!钡突赝褶D(zhuǎn)的吟唱,好似說給自己聽,掩不住的悲涼之意撲面而來。他邊唱邊緩緩而行,步履凝重,思緒萬千。 彤云底鎖山河暗,疏林冷落盡凋殘。 往事縈懷難派遣,荒村沽酒慰愁煩。 望家鄉(xiāng),去路遠(yuǎn),別妻千里音書斷,關(guān)山阻隔兩心懸。 講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空懷雪刃未鋤奸。 嘆英雄生死離別遭危難,滿懷激奮問蒼天: 問蒼天萬里關(guān)山何日返?問蒼天缺月兒何時再團圓? 問蒼天何日里重?fù)]三尺劍? 誅盡奸賊廟堂寬!壯懷得舒展,賊頭祭龍泉。 卻為何天顏遍堆愁和怨……天啊天,莫非你也怕權(quán)奸有口難言? 這是李少春演的林沖,正氣凜然,錚錚傲骨,滿腹的愁怨與悲憤好似漫天飛雪,怎么也訴說不完。你看他劍眉入鬢,雙目含愁,雖然低吟淺唱,卻擋不住心底里的豪情萬千。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演繹林沖,可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英雄氣是學(xué)不來的。李少春和林沖,從《野豬林》的那一刻起就再也分不開了。 “梨園冬皇“孟小冬 從“三鼎甲”到“四大須生”全部是須眉男兒。這也難怪,過去女子連戲園子都不能進,更別說登臺演戲了,所以坤伶歷來很少,能出名的就更少??稍谶@有限的幾位坤伶中,有個人卻不得不提,她就是孟小冬,人稱“梨園冬皇”。 話說1925年,北洋政府高官的堂會上,京城眾多名角兒云集。盈盈18歲的孟小冬與如日中天的梅蘭芳合作《游龍戲鳳》。故事說的是明朝正德皇帝微服私訪,梅龍鎮(zhèn)上偶遇民間酒館打理生意的李鳳姐,風(fēng)流皇帝與嬌憨少女之間上演的一出愛情喜劇。唱須生的孟小冬演正德皇帝,唱旦角的梅蘭芳演李鳳姐。臺上風(fēng)流倜儻的皇帝,臺下是青春妙齡的蛾眉;戲里嫵媚橫生的花旦,戲外是儒雅持重的君子。坤生乾旦,一時間陰陽顛倒。 這是一場情根深種的戲,兩人堪稱人間絕色,轟動一時。兩人最初在一起的時光也美好如童話一般,可生活畢竟是現(xiàn)實的,更何況在那樣一個亂世之中。先是孟小冬的“粉絲”闖入梅孟住所行兇,誤殺了梅蘭芳的朋友《大陸晚報》的經(jīng)理張漢舉。社會輿論紛紛,種種流言蜚語鋪天蓋地。加之孟小冬一直未得梅家承認(rèn),心灰透頂,終于導(dǎo)致兩人分道揚鑣。 和所有感情不順的女子一樣,孟小冬在失卻愛情的時候也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事業(yè)上。孟小冬曾經(jīng)拜師言菊朋,與梅蘭芳分手后又拜了余叔巖為師。據(jù)說,余叔巖七位親傳弟子,她是最得其神韻的。 孟小冬是難得的美質(zhì)良材??窗缦?,她明眸皓齒,戴上須生的髯口后,俊逸儒雅,毫無脂粉氣。你聽她唱,完全沒有女子聲(所謂“雌音”),高亢清越,收放有度,余味醇厚,不讓任何一位當(dāng)紅的須生。當(dāng)年孟小冬很少露面,可每一演出,必定轟動京城,一票難求。 1947年,“上海教父”杜月笙六十大壽,京滬兩地名角兒齊聚上海灘。最后兩天的大軸就是孟小冬的《搜孤救孤》。演出當(dāng)日,臺下是滿坑滿谷的人,連舞臺兩側(cè)也擠滿了南北名角?!八拇箜毶敝械鸟R連良和譚富英分別站上場門與下場門為她把場,這種待遇在京劇界可算得上空前絕后。當(dāng)時這出戲通過廣播電臺直播,那兩天在上海灘是家家戶戶收聽演出實況,人人過足了戲癮。幸好這出戲有現(xiàn)場錄音傳世,讓我們足以想象當(dāng)時的盛況。 可惜的是,這出《搜孤救孤》竟是孟小冬的舞臺絕響。從此孟小冬退出梨園,嫁給杜月笙,后來輾轉(zhuǎn)去了臺灣,再沒有回來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