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天寺位于山西省隰縣城西鳳凰山頂,原名千佛庵,據(jù)康熙《隰州志》二十四卷李呈祥撰寫的《千佛庵碑記》,小西天“始自己巳年(1629),遞至甲申(1644)”。清光緒《山西通志》載:“千佛庵,以崇禎己巳年(1629)釋道亮所建?!睋?jù)《千佛庵碑記》:“燕僧道亮住錫此山,更名鳳凰,取其似也。乃漸鏟險就夷……始自己巳,遞至甲申?!彼略捍笮蹖毜蠲鏖g脊檁下方題記曰“時崇禎十七歲次七月壬申貳拾七日壬子午時上梁大吉,奉直大夫庚辰特用欽授隰州知州浙西戈用忠,將仕吏目郭從善”墨書題記。可見現(xiàn)存建筑群至遲為明崇禎二年(1629),由東明禪師(道亮)創(chuàng)建。 小西天現(xiàn)存寺院建筑自明末延續(xù)至清代、民國時期,分為下院、上院、前院三個部分。上院主殿為大雄寶殿,左右兩側(cè)各有文殊殿、普賢殿。上院大雄寶殿采用木骨泥質(zhì)懸塑的方法構(gòu)建五個佛龕、三十三天、佛轉(zhuǎn)故事、本生故事等內(nèi)容,保存完整,金碧輝煌。殿前檐明間廊下“大雄寶殿”木匾是清順治十三年(1656)隰州知州祖澤闊題寫。下院主要建筑有無量殿,建成于明崇禎年間,坐西面東,又因殿內(nèi)無梁柱支撐,亦稱“無梁殿”。殿正中供奉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無量壽佛銅像,殿后部供奉清順治七年(1650)工部侍郎李呈祥敬奉的5尊銅鑄三世佛(522—524)及文殊、普賢(526、527)二菩薩佛像。 2016年12月—2017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與西北大學(xué)文化遺產(chǎn)學(xué)院聯(lián)合對小西天金銅造像開展調(diào)查,共計調(diào)查造像59尊,造像編號采用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編號。此次調(diào)查的小西天藏造像原本供奉于寺內(nèi)大殿,1987年一伙犯罪分子將無量殿部分文物盜走,寺院主持性堂禪師及時向公安局報案,當(dāng)天將犯罪分子抓獲,失盜文物被追回,現(xiàn)保管于小西天寺文物庫房。無量壽佛銅像及李呈祥供奉5尊銅像之木質(zhì)底座、兩尊大型道教造像等尚存殿內(nèi)。 造像情況 小西天藏造像絕大部分為漢傳佛教造像。按《重修廊廡碑記》載:“曹洞正宗菩薩戒比丘隆鑒”,小西天創(chuàng)始人應(yīng)是曹洞宗僧人。據(jù)《西方圣境燈油碑記》又載:“傳臨濟(jì)正宗第二十六世龍池凈土覺天禪師”,說明清雍正年間的住持覺天禪師屬臨濟(jì)宗。據(jù)此推測,明末至清雍正初年,小西天應(yīng)屬曹洞宗,之后則屬臨濟(jì)宗。極少部分造像為道教造像、民間信仰神像。下文簡介造像情況。 造像材質(zhì) 此次調(diào)查造像共計59件,其中58件為銅質(zhì)造像、1件為鐵質(zhì)造像。其中,原無量殿內(nèi)李呈祥供奉5尊銅像的底座為木質(zhì)雕刻。58件銅造像中,23件造像未見明顯鎏金或貼金,其余造像均或多或少殘存貼金、底漆、彩繪等痕跡。 造像法量 按照造像高度,可以分為大型、中型、小型造像。高度超過100厘米(含座)的大型造像有8尊,包括無量殿中部如來結(jié)跏趺坐像及兩側(cè)殿的道教倚坐神像、李呈祥供奉5尊像。高度40厘米—100厘米的中型造像19尊,其中佛像13尊,其他造像3尊。其余32件造像均為高度低于40厘米的小型造像,其中10厘米以下造像僅1件,高度僅6.3厘米。調(diào)查造像中,大型造像占13.5%,中型造像占32%,小型造像占54.5%,半數(shù)以上造像為小型造像。 造像題材 A.如來像共計13尊,其中兩尊立像,兩尊游戲坐像,其余均為結(jié)跏趺坐像。兩尊游戲坐像為圓頂布袋和尚形象的彌勒佛像;無量殿主尊和009、530號手印相同,為無量壽佛;李呈祥供奉5尊銅像中的3尊如來坐像,522號為施禪定印阿彌陀佛像,523號為施觸地印釋迦牟尼像,524號為手持菱形藥丸的藥師佛像;011、087號為禪定印阿彌陀佛像;082號可能為阿彌陀佛像,另外兩尊如來立像尊格不明??梢?,代表西方凈土的無量壽佛(阿彌陀佛)占如來造像的絕大多數(shù)。 另外,由寶冠如來跏趺坐像,8尊,手印姿勢相同,均為左手下垂捻拇指與中指,右手上舉握拳伸直食指。一般稱之為“寶冠佛”,即顯教之“毗盧遮那佛”,或密教之“大日如來”。按小西天為漢傳佛教寺院,所藏8尊寶冠佛像應(yīng)為釋迦牟尼法身之毗盧遮那佛。另有4尊無螺發(fā)的寶冠如來跏趺坐像(017、008、021、528)手勢同上所述,其尊格可能亦為毗盧遮那佛。 寶冠如來跏趺坐像(017) B.李呈祥供奉5尊銅像中,有兩尊為文殊、普賢菩薩像,無量殿內(nèi)木座亦為獅、象座。 C.六臂菩薩坐像5尊,其持物相同,均持“日”“月”文圓輪,應(yīng)為六臂日月觀音坐像。 六臂菩薩跏趺坐像 D.觀音像:禪定印持瓶菩薩坐像5尊,寶瓶內(nèi)伸出蓮枝下垂。一般認(rèn)為,密教中的此類菩薩像為無量壽佛像,小西天藏此類造像應(yīng)為觀音持凈瓶坐像,其圖像來源或受到密教圖像影響。手持蓮花的菩薩像4尊,其中兩尊立像、兩尊結(jié)跏趺坐像,可能為蓮花手觀音像。084號像,為菩薩半跏趺坐像,頭頂寶冠正面有如來像,應(yīng)為水月觀音菩薩。 菩薩半跏趺坐像(084) E. 031號像,頭戴風(fēng)帽,結(jié)跏趺坐,右手上舉持圓形物,可能是地藏菩薩坐像。 披風(fēng)帽菩薩跏趺坐像(031) F. 另外,還有手持鳥的菩薩坐像、座下盤龍的菩薩坐像、禪定印菩薩坐像等,尊格可能均為觀音菩薩。 非佛教造像中,有韋陀像、關(guān)公像、文昌帝君、真武大帝等造像。 造像風(fēng)格 此次調(diào)查造像的風(fēng)格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裝飾繁縟的造像,第二類是簡約樸素風(fēng)格的造像。 第一類裝飾繁縟造像以無量殿大型如來像為例,009、010、035、017、008、039等如來和菩薩造像,其衣邊裝飾浮雕或透雕的植物紋帶,膝蓋處有圓形的高浮雕蓮池狀物。無量殿如來像蓮座上貼飾小佛像。部分如來和菩薩造像的袈裟上貼飾小如來坐像。菩薩頭部寶冠高而繁縟,裝飾圓珠等物。 第二類簡約樸素風(fēng)格的造像以李呈祥供奉5尊銅像為例,其佛衣衣褶寬大、簡略,衣邊陰線刻裝飾花紋,未見浮雕或透雕裝飾紋樣。身體比例協(xié)調(diào)。另外011號如來坐像,面部集中,眉眼倒立,衣紋簡略,未見陰線刻裝飾衣邊。 在此類造像中,有兩尊造像016號六臂日月觀音造像和022號執(zhí)蓮菩薩造像身體曲度凸出,造像比例勻稱,應(yīng)受到西藏或東南亞造像的影響。 造像時代 根據(jù)造像風(fēng)格,大致將造像時代分為兩個時期: 1.明代晚期造像(1597—1644年) 無量殿中部的大型如來坐像座基背后,有明代“萬歷二十五年”題記,即1597年,比記載的小西天建寺年代早了近半個世紀(jì)。與該造像風(fēng)格相似的裝飾繁縟造像的時代亦大致為明代末期。此期造像的像座一般是蓮池座,或上部仰蓮臺、下部束腰須彌座。 另外,011號造像雖佛衣裝飾屬于第二類簡約樸素風(fēng)格的造像,但造像面部特征具明代風(fēng)格,題記年代顯示為明崇禎元年(1628)。 2.清代早期造像 以順治七年(1650)李呈祥供奉5尊銅佛像為例,該造像繼承了011號明代造像佛衣簡約的特征,將繁縟的浮雕和透雕衣邊裝飾演變成陰線刻裝飾。此時期的造像中,身體寬厚者時代偏早,身體窄細(xì)者時代偏晚。此期造像的像座一般是仰蓮座帶素框臺基,或橢圓形束腰仰覆蓮座帶素框臺基。 結(jié) 語 隰縣小西天金銅造像自明代萬歷二十五年(1597)持續(xù)至清代初期,均為信眾供奉在小西天寺內(nèi)的造像,有官員造像、僧人造像和民間造像。這些造像雖然目前排列位置已不同原狀,但從造像的特征來看,其組合狀況亦有端倪。 無量殿李呈祥供奉5尊銅像,其組合即為:釋迦牟尼、藥師佛、阿彌陀佛及脅侍文殊、普賢二菩薩。這組造像形態(tài)協(xié)調(diào)、材質(zhì)精致,應(yīng)與李呈祥為工部侍郎身份有關(guān),該造像可視為官員造像。 無量殿無量壽佛像座基蓮池欄桿陰刻題記曰:“萬歷/二十/五年/六月/吉日/鑄造/”,“山西平/陽府隰/州城西/關(guān)王廟/主持僧/人□清/金火匠/武寧國/五臺/山南/臺頂/石榻/寺化/緣僧/海在/”。從題記內(nèi)容可辨,該大型無量壽佛造像主為寺廟僧人。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僧人為“關(guān)王廟”主持“□清”,一位僧人為山西五臺山石榻寺僧人海在,與東明禪師(道亮)并無關(guān)系,且時代早近半個世紀(jì)。故此尊造像的原供奉地點是否在小西天值得推敲。該無量壽像是僧人造像的代表。 另外,還有典型的民間造像,如530號如來坐像、531號六臂日月觀音坐像、520號持瓶觀音坐像等。此3尊造像面部特征極為相似,如來頭部有明顯的鑄造缺陷,觀音頭頂?shù)膶毠跉埵?,裝飾紋樣模糊,顯示鑄造技術(shù)不高。此3尊造像可能為同一造像組合成員。 六臂菩薩跏趺坐像(531) 造像中,有的造像極為相似,應(yīng)為同一時期同一批工匠所做。如081、019號如來立像,082、087(鐵)號如來坐像,521、027號彌勒佛坐像,010、035號螺發(fā)菩薩坐像,025、012、024號螺發(fā)菩薩坐像等,可能分別為同時期同一批工匠所造。 在小西天嶺下今文物保管所庭院內(nèi),安放石碑幢若干。其中有“大隋開皇二十年”(600)紀(jì)年造像碑一件。有明正德五年(1510)八月二十四日建之《在□安國寺建塔銘記》。碑文記載“第二代祖師容公妙顏禪師建立普同一/區(qū)泥洹迄后眾徒造浮屠一座流傳徒孫/□入普同一位永固塔志云耳……”。另有明清時期的功德碑殘塊和六棱經(jīng)幢等物。據(jù)介紹這些文物均為附近出土收藏此處??梢姡∥魈焖趨^(qū)域佛教流傳的時代比較久遠(yuǎn),明代時期較為興盛。故小西天金銅造像是佛教信仰流行之地的產(chǎn)物,能部分代表一個明末清初漢傳佛教寺院的供奉模式。 除此之外,小西天造像中還有部分道教造像。包括紫薇大帝、真武大帝和韋陀等。無量殿中的大型無量壽佛兩側(cè)的偏殿中,目前尚存兩尊大型道教倚坐像,一尊高188.6厘米、寬110.7厘米,另一尊高224.4厘米、寬120.1厘米,體量較大,亦說明小西天寺內(nèi)供奉神像的多樣性,也從側(cè)面反映出信仰多樣性。 造像賞析 文 | 于春、孫旭奇(西北大學(xué)) 圖 | 《山右吉金——隰縣青銅器珍粹》 原文刊于《山右吉金——隰縣青銅器珍粹》 責(zé)編 | 靜 靜 初審 | 尹燕飛 終審 | 馬煜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