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時的觀點來看漢字形體結(jié)構(gòu),古今雖不斷演化,但無外乎四個方面:即簡化、繁化、異化、聲化。 簡化和繁化兩者總是維持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繁化是為了好讀好認(rèn),增強字符的區(qū)別度。而簡化則是為了好寫快寫,增加漢字的符號效率。但歸根結(jié)底是向簡化的方向發(fā)展。 簡化的,如星字說文作 ,上部有三個日字,后來簡化為一個日。 如雷字說文作 ,下部有三個田字,后來簡化為一個田字。 中文數(shù)字的大寫就是繁化,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對應(yīng)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 比如,牙齒的齒甲骨文寫作 ,正是人的門齒形象,而篆文寫作 ,上加聲旁止,繁體字作齒,現(xiàn)簡化作齒。因甲骨文作 ,是席子的形象,本是茵字的初文,因假借為連詞(介詞)后,加草字頭(艸)表示原“茵”字義。這是先簡后繁再簡的例子。 又如:左右兩字,在甲骨文中作 ,或 本左右無別,后才繁化為左(左手),右(右手)。 還有,帽字古代寫作 ,《說文解字》:冃,小兒、蠻夷頭衣也。從冖 ;二,其飾也。也就是帽子,后來繁化作 ,加目以示意帽子是加在頭部的?,F(xiàn)在的“帽”則加巾字旁,表明帽子是用布帛作成的。 又如:自甲骨文作 ,是人的鼻子的形象。后來,由于自字借為自己的自,為了區(qū)別,就在“自”下面加了一個“畀”字,作為聲旁,成為鼻字。 又如:暴字,小篆作 ,許慎《說文解字》:暴,晞也。從日從出從収從米。即太陽出來,兩手拿糧食曝曬。后來加上了日字旁,即曝字。這樣就由會意字變成了形聲字。 再如,鑄造的“鑄”字,甲骨文作 ,金文作 ,又作 ,徐中舒說甲骨文字象銅液在有孔的陶范中流動之形。金文中增加了雙手,鬲,火,金,皿的形象,形體逐漸繁化。 訛變,是漢字在演化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破壞了漢字的構(gòu)件的理據(jù),出現(xiàn)了構(gòu)件的分離、整合,變形、缺失、增加飾筆等情況,使?jié)h字演進發(fā)生了偏離,離開了正常的路徑。這是由于錯誤理解漢字構(gòu)字理據(jù),誤改所致,也有可能是在無心的情況下發(fā)生的。 比如甲骨文折作 ,樹木是被斧頭砍斷的,但是,在楷書中砍斷的樹木卻訛變成立提手旁。 又如野,甲骨文作 ,在楷書中左邊的樹木和中間的泥土發(fā)生了整合,變成了里字。而右側(cè)的予,則來源于說文古文 ,其中兩個對立的三角形及予。 又如青,金文作 下部是丹井的形象,楷書中卻訛變?yōu)樵隆?/p> 又如射金文作 ,本從弓從寸,后來在楷書中弓訛變成了身。再如單,金文作 ,楷書中兩個圓圈脫離了叉形消失,在上的一?。M)也變在了下面。 經(jīng)過歷史的檢驗,漢字選擇形聲為自己的根本造字模式。我們可以稱之為聲化。傳統(tǒng)六書說是漢字的基本構(gòu)型理論,那么何以漢字的大部分是形聲字呢? 這是因為一方面它要借助已有的形體標(biāo)識自己的讀音,有助于表達(dá)無法象形會意的抽象概念,另一方面同時漢字表意文字的慣性又使得自身頑強堅持著以形表意的特點,因此漢字選擇形聲字作為最佳的符號表達(dá)模式。 如“蜈蚣”本寫作“吳公”,后為了表示其昆蟲意,加了蟲字旁。亦甲骨文寫作 ,是個指事字,指人的腋下。后來,這個亦字被解作也義,就另造的了“腋”來替代亦字。 而“月”旁由篆文 (肉)轉(zhuǎn)化而來,與人的身體有關(guān)表形,而夜正是它的音符。又如莫字,甲骨文作 ,是太陽沒入草叢的形象。后來,莫被皆為否定副詞,所以另造了暮字,加形旁日來表示其時間。再如:止甲骨文寫作 ,本就是腳趾的形象,后來寫作“趾”。 |
|
來自: 泰陽漢子 > 《漢字詞體意音語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