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 《菜根譚》中有句話:“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p> 在這個紛雜的社會,我們要生存,就必須要和人、和事打交道。這個過程中,把握好尺度的同時也要保留真實的自我,也就是所謂的知世故,而不世故。這不是輕而易舉做到的,而是走過千山萬水去感悟和修煉的結(jié)果。 蘇軾在63歲窮困潦倒之時,還寫下這樣的詩句: 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 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哪知是酒紅。 先說自己衰老,又借小孩子之口調(diào)侃,酒后的潮紅被誤認為臉色紅潤,用自嘲來排解晚景凄涼的失意。 一個人未經(jīng)世故,容易在逆境中沉淪,也容易苛以待人,而飽經(jīng)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見過生活凌厲,依然內(nèi)心向暖。 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里說:“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棱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應(yīng)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fā)現(xiàn),精神上的結(jié)果和豐收?!?/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