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可為而不為 作者:李廣生 前天去首師大附小調研,聽了兩節(jié)低年級語文課。 低年級教學,一直是我不敢觸碰的“禁區(qū)”,因為我不能確定,他們能否聽懂我的話,我能否聽懂他們的話。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沒有交流就沒有理解,沒有理解何談教育?面對一大群那么小的孩子,怎樣才能保證教學既有序又有效,確實是個難題。 低年級教師,很累,很辛苦,特別是低年級班主任,吃喝拉撒、行動坐臥,都要管,瑣事纏身,既操心又費力。開學這幾周,每個低年級班主任下班后,都是口干舌燥、腰酸背痛、精疲力盡。即便如此,還要電話、微信,解答家長的各種問題。但人們(包括教師自己)并沒有意識到他們工作的真正的偉大之處。我用了偉大這個詞,并覺得恰如其分。 把孩子管住,如果采取嚴厲的、強制的、恐嚇的手段,如果輔之以對身體的懲罰和對人格的羞辱,其實不是什么難事,不過是辛苦一些,但我們都清楚這樣做的后果。因此,低年級教師的偉大,并不全在于或并不主要在于他們很辛苦。 培養(yǎng)習慣是低年級教師的重要任務。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運動等習慣,極有可能導致孩子整個在校學習生涯的失敗。習慣的形成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時候,至少有兩種選擇擺在教師面前,一是訓練,二是養(yǎng)成。二者的區(qū)別在于:訓練側重從外部限制,養(yǎng)成側重從內部引導;訓練主要指向行為,養(yǎng)成主要指向目的;訓練的結果是高度統一,養(yǎng)成的結果是形成差異。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課堂習慣。教師可以規(guī)定出非常明確具體的標準,如:腰板挺直、身體端正、目視前方、雙手平放,等等,并以此要求孩子。很明顯,這就屬于訓練。走進教室,看到孩子整齊劃一的上課,極有可能是訓練的結果。 但如果教師提出專心、認真兩項要求,并引導孩子思考怎樣做才能體現或保持專心、認真,并告訴他們、不斷提醒他們以此要求自己,便是養(yǎng)成。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形態(tài)各異的聽講,極有可能是養(yǎng)成的結果。 同樣是到達認真聽課的目的,訓練從規(guī)范個人行為入手,養(yǎng)成從引導自我約束入手,訓練強調統一,養(yǎng)成允許差異。 在我很小的時候,上課時不僅坐得端正,而且要把兩只小手背到身后。舉手發(fā)言時,另一只手還要背在后面,腰板挺得直直的。這種姿勢確實很累,乃至于絕大多數孩子不能堅持始終,教師轉過頭寫字時,我們就會自動松弛下來,等他轉過來時,我們再緊張起來。有時候,教師突然轉過身,搞得我們手忙腳亂,桌子凳子響成一片。 這樣的經歷,和我一樣上點歲數的人,恐怕都記得。 還有一點,不能不引起重視:訓練見效快且效果明顯,養(yǎng)成見效慢且效果不明顯。也就是說,如果教師出于為自己考慮,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最好的選擇是訓練。 在教育中存在著“越快越壞”的悖論,越是在短期內見效快的教育方法,越容易在將來產生不好的影響。主要依靠訓練確實可以很快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但就長遠發(fā)展而言,其弊端是非常明顯的,比如:孩子的自律意識越來越差,自主意識越來越差,習慣于被動服從、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等。 我的意思并不是訓練一無是處,也不是養(yǎng)成樣樣都好。事實上,訓練必不可少,養(yǎng)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面臨的實際問題不是選擇訓練或養(yǎng)成,而是融合訓練和養(yǎng)成,而它們的度非常難以把握。于是,又一個問題擺在教師面前:是用訓練融合養(yǎng)成,還是用養(yǎng)成融合訓練,確切的講,以誰為主體和主導? 低年級教師常常面臨這種困境:一方面家長和學校要求他們盡快讓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家長和學校要求他們?yōu)楹⒆娱L遠發(fā)展著想;迫于工作壓力他們要嚴格管理,出于教育良知他們要創(chuàng)造寬松環(huán)境。這種辛苦絕不僅僅是體力上的付出。 教育工作者的壓力越來越大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瀟瀟灑灑、輕輕松松做教師,越來越是個夢想。在巨大的壓力面前,教師怎么辦——把壓力傳導給孩子,還是自己承擔起來? 在與這些教師聊天的時候,我發(fā)現了他們的偉大。一方面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壓力,另一方面他們勇敢的把壓力自己承擔起來。正因為如此,我們探討了與規(guī)則有關的話題。也就是說,他們不是想簡單的用紀律約束孩子,而是希望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以實現自我約束。這是一項持久且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智慧的工作,需要教師像媽媽一樣溫柔,但比爸爸還要堅定,需要他們放棄表揚和懲罰這些非常好用的辦法,自始至終用溫柔和堅定的力量助力孩子成長。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一種勇氣;明知可為而不為,是一種精神。明知道用訓練的方式、用強制的辦法、用紀律的約束、用獎勵或懲罰的手段,能夠很快并很輕松解決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能夠緩解自己的壓力,但出于為孩子未來著想,出于對他們幼小心靈的保護,出于對高貴的生命的尊重,而拒絕使用這些方法和手段。這不就是偉大嗎? 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探索、開拓,需要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更需要我們堅守、等待,需要一種明知可為而不為的精神。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做真實的教育 過原創(chuàng)的人生 點 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