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前往榆林窟均是從瓜州出發(fā),穿過一片隔壁,漸漸地有綠洲和水流潺潺而現(xiàn),過破城子和鎖陽城鎮(zhèn),再經蘑菇臺,榆林窟也就不遠了。榆林窟便修建在榆林河東西兩岸的峭壁之上,因河得名,又稱萬佛峽。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與榆林窟并稱姊妹窟,所言不虛。 榆林窟的開鑿年代已無可考,有些洞窟的形制確實很老,有可能上推到北魏。然后現(xiàn)存造像、壁畫已無北朝身影,大多為唐以后作品,并歷經五代、宋、西夏、清等不同時代重修、重繪。現(xiàn)存洞窟43窟,彩繪佛、道圖10856鋪,彩塑佛、道造像244身。洞窟當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 余與好友們四次前往榆林窟,在3窟中走進曼陀羅的世界,仰望文殊普賢變,在4窟中看神秘的密教壁畫??粗?窟里冷峻幽暗的水月觀音激動不已,在25窟觀無量壽經變前發(fā)呆,淚流滿面,像是一起在荒漠的綠洲中一飲甘冽的泉水。 榆林窟就像是泉水一樣,沁人心脾,雖然早已遠離,卻仍口齒留香。 余四次前往所看窟共計12窟: 2、3、4、5、11、12、13、14、16、17、25、26 茲列于后,備忘之。 3窟:西夏時期的洞窟,元、清重修,淺穹窿頂,設有八角形中心佛壇。前部甬道頂部殘損嚴重,南壁上存女供養(yǎng)人三身,下部存元代女供養(yǎng)人五身。北壁上存男供養(yǎng)人四身,下存元代男供養(yǎng)人五身,有題記。主室窟頂畫金剛結曼陀羅一鋪,四周有邊飾、瓔珞垂幔及千佛一排??咧醒肫笤O八角形三級曼荼羅(壇城),上存清塑數(shù)身。窟四壁下部清代環(huán)砌雙層臺基,上存清塑十八羅漢像(挪走)。主室東壁中央繪佛傳,南北側分繪漢密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曼荼羅、胎藏界曼荼羅及顯宗天請問經變。南壁東起畫曼荼羅、觀無量壽經變、曼荼羅各一鋪。北壁東起畫曼荼羅、凈土變、曼荼羅各一鋪。西壁門上方繪維摩變,門南北側繪普賢變、文殊變。 榆林窟第3窟之精美恐怕不用多妄言。然后最打動我的除了兩壁的文殊普賢變外,最讓我的怦然心動的確實此窟的布局和甬道兩側的元代供養(yǎng)人像。3窟中央為彩塑組成的曼陀羅,其上正對的是壁畫金剛結曼陀羅??邇缺诋嬛兴L的曼佗羅互為鏡像,置身其中,目之所及,盡是曼陀羅的世界。加之窟室深邃幽暗,宗教的神圣性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讓人仿佛忘卻了凡塵,進入了密教世界的時空隧道,在永無盡頭的曼陀羅世界中徜徉。在不起眼的甬道,元代供養(yǎng)人像恬靜自得,雙手合十,向著窟內的方向望去,指引人后來者進入曼陀羅的世界。余四次觀3窟,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并沒有關注在世人皆知的文殊普賢變,而是遠離喧囂,靜靜的盯著這身供養(yǎng)人,看了許久許久,有這么一剎那見,感覺自己也是一個供養(yǎng)人。 4窟:元代洞窟,清代重修,覆斗頂,中央設佛壇??唔敭嬀欧鹪寰蟛糠謿垰?。中央佛壇上有清塑一鋪九身。東壁畫垂幔下中間曼陀羅一鋪,兩側經變各一鋪。南壁東起白度母、曼陀羅、說法圖一鋪。北壁東起畫靈鷲山說法圖、曼陀羅、綠度母。西壁門南普賢變,門北文殊變。 榆林第4窟最大的秘密在于未知的神秘。講解員多次提到對此窟的內容學術界多有爭議,我對壁畫內容看了幾次也一知半解。綠度母頭戴花冠身周身綠色,著胸飾、臂釧等瓔珞佩飾,自身后至兩肩處畫兩枝蓮花,兩腿一屈一盤半跏趺坐在寶座上。唯覺綠度母十分精妙,美不勝收,也是來榆林窟決不可錯過的一觀。 在主尊兩側,六身和主尊相同的菩薩分坐左右。下方中央畫一龍纏繞蓮莖,兩側花叢中二明王一白一青分立左右。像這樣的度母像屬于藏密佛教,用色以綠、青、紅、白色為主,大膽而熱烈。山石樹木已完全圖案化,具有很強的裝飾意味。特別是說法圖中的如來,肉髻人三角形,頭部上寬下圓,兩肩作法肩式,已呈現(xiàn)出典型的藏密系統(tǒng)佛教的特征。與元代的莫高窟相比,榆林窟好似更盛行藏密系統(tǒng)的佛教。 5窟:唐代洞窟,清代重修,嘉慶年間重修三間一面披頂佛堂,內有清修唐塑涅槃像一身。 11窟:清代洞窟,縱向人字披頂,東壁開三券頂龕,南北東端各開一券頂龕??邇葨|南北共五龕內塑龍王合為一鋪五身。 12窟:五代時期的洞窟,清代重修。覆斗頂,沿著東壁與南北壁后部設馬蹄形佛床,前室一面披頂,南北各設馬蹄形臺子。主室窟頂畫藻井井心毀,邊飾垂幔鋪于四披,下畫飛天,千佛,千佛中有說法圖。東南北佛床上有清塑藥王等九身像。東壁有十大弟子、八大菩薩、帝釋、梵天。南壁西側畫藥師變,下有慕容出行圖。東側畫梵天、天龍八部、帝釋、梵天。北壁西側畫西方凈土變,下畫慕容夫人曹氏出行圖,東側畫帝釋、天龍八部、天王、神將、夜叉。西壁門上為發(fā)愿文,南側觀音坐像,北側地藏坐像一身。門南文殊變,門北普賢邊,下皆為慕容氏和慕容夫人曹氏出行。 13窟:五代時期的洞窟,宋、清重修??邽楦捕讽?,中央設佛壇,前室一面披頂,南北東三面設臺。主室中心佛壇上有清塑一鋪三身,并有一臥鹿。東壁宋代西方凈土變,南北壁宋畫凈土變各三鋪。西壁門上宋代二飛天供寶,門南宋代文殊變,門北普賢變。 14窟:宋代洞窟,清民國均有重修,覆斗頂,中央有佛壇,前室為一面披頂,南北各有馬蹄形臺子。石窟分為前室和主室,前室有唐塑天王,力士殘像,為移置而來。主室窟頂畫蓮花藻井,邊飾垂幔鋪于四披,下畫飛天一周,東披中間畫菩提寶蓋,火焰紋佛項光。中央佛壇上為宋塑清修坐佛一身,兩側清代所塑菩薩四身,民國塑力士二身。東壁中間畫火焰紋佛背光,兩側垂幔之下為弟子一、菩薩二。南北兩壁垂幔之下東側赴會菩薩六、西方凈土變一。西壁上已崩毀,門兩側文殊變、普賢變各一鋪。 16窟:五代時期的洞窟,民國重修,覆斗頂,中心設有佛壇,前室一面披頂,南北壁各有馬蹄形臺子。前室頂畫棋格團花、邊飾、垂幔鋪于四壁上沿。東壁門上畫七佛,門南北均為夜叉。南北壁各畫天龍八部、菩薩、夜叉。甬道上有不空絹索觀音。甬道南北有曹議金供養(yǎng)像。主室的窟頂藻井中心蹦毀,僅有四角蓮花圖案。中心佛壇上民國塑坐佛。東壁畫勞度叉斗圣變。北壁西側為西方凈土變,東側為天請問經變。西壁門上中間為發(fā)愿文,南側菩薩,北側地藏,門南文殊變,門北普賢變。 17窟:唐代洞窟,五代、宋、回鶻、清重修。前部人字披,后部平頂,有中心柱,柱四面開龕,前室有一面披頂。甬道南壁,有三行刻畫的的題記:“大清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廿一日,湖南湘陰縣蔣資生,與英國總理教育大臣司代諾當幕游歷到此”。題記中的“司代諾”,后來通譯為斯坦因。前室東壁垂幔下有凈土變。南壁赴會菩薩五,北壁赴會菩薩六,西壁赴會菩薩五。甬道南北兩側亦為赴會菩薩,各三。主室中心柱西龕為清塑坐佛,南、東、北均為唐塑清修造像,南為坐佛,東為立佛,北為倚坐佛。窟頂有回鶻改繪的圖案,亦有殘存的五代團花圖案。東壁垂幔下為宋代十飛天,赴會菩薩十三。南北宋代垂幔之下東側各二飛天,赴會菩薩三,西側各凈土變三鋪。西壁宋畫垂幔之下,門南北各凈土變一鋪。 榆林窟我最喜歡的也當屬此窟的觀無量壽經變。觀經變描繪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場景?!斗鹫f阿彌陀經》載明彼佛土以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經中明確記到: 在榆林窟25窟的觀經變中將極樂世界的勝景描繪的十分引人入勝。畫面中部為七寶池中的露天殿堂,無量壽佛跏趺坐于金剛寶座上,施無畏印,肅穆莊嚴,頭頂上罩著華麗的寶蓋和幡幢,上方飛天撒花飛舞,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分座左右,供養(yǎng)菩薩四面環(huán)繞。 無量壽佛前妓樂吹奏著不同的樂器,他們手中的樂器,主要有海螺、篳篥、笙、琵琶、洞簫、笛、排簫、拍板,中間一伎樂人肩掛腰鼓,伸雙臂,撇手指、提左腿作擊鼓騰跳之姿,造型略顯肥胖但動作輕捷并不笨拙。旁邊有迦陵頻伽鳥撥奏五弦應和,神情極為專注。 七寶池中,幾身蓮花童子在嬉戲打鬧,有的蓮花童子在捉鴨子有的一個蓮花童子頭鉆進水里,露著屁股,另一個童子在張望神情緊張,還有蓮花化生,童子雙手合實,等待花開,是下輩生想觀的命運。大殿后面是亭臺樓閣,有共命鳥、迦陵頻伽鳥等,無量壽佛身后的天空中各種樂器飄蕩,顯示出不鼓自鳴之意。 該經的序分部分未生怨,主要講述了印度摩揭陀國國王頻婆娑羅王因年老無子,擔心沒人繼承王位,有一天國王請來相師占卜,相師說國王所在都城后山中有一道人,正在修行,此人死后會來投胎于王后轉世為太子,國王求子心切,下令先斷了山中道人的水源食物,后又派人進山殺死道人,可是道人投胎時間沒到,轉世成為一只兔子,相師告訴國王兔子死后即是將投胎的太子,國王求子心切又殺死兔子,果然不久王后懷孕生下太子名阿阇世,阿阇世長大后受奸臣挑撥,囚禁國王,想餓死國王,阿阇世母親韋提希夫人每天身藏米面、瓔珞盛果漿為國王充饑,一段時間后阿阇世王子見父親仍健在,得知母親所為,把母親也囚禁起來,韋提希夫人非常傷心,向佛祖祈禱,自己為何和國王要受如此遭遇,佛祖告訴他,在阿阇世王子沒出生前他們與王子已經結下了孽緣,只要一心靜觀,除去雜念,即修三幅和十六觀,才能得到解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未生怨畫面自下而上分六個情節(jié)(如圖二):1、阿阇世王子發(fā)動宮廷政變逮捕國王,2、阿阇世王子欲拔劍殺其母,二大臣諫阻,3、韋提希夫人瓔珞盛果漿、身藏米面探望國王,4、國王殺死仙人,5、佛陀從入宮說法,6、佛陀從耆阇掘山。 在佛陀的指引下韋提希夫人修習十六觀通往西方往生世界,畫面中韋提希夫人對景觀想,根據(jù)《佛說觀無量壽經》所云,這十六觀從上而下依次為: 26窟:唐代洞窟,五代、宋、回鶻、清重修??邽楦捕讽?,設有中央佛壇,前室一披頂,分為前甬道、前室、主室三個部分。前甬道南壁東側為殘存的五代說法圖,北壁東側為殘存的五代經變。前室頂部殘存有五代的經變,東壁上宋代七世佛,門南垂幔下有普賢變,門北為文殊變。南壁有凈土變,北壁為赴會菩薩六身。前室和主室有甬道相連,甬道平頂上繪蓮花圖案,南北各有供養(yǎng)菩薩。主室藻井損毀嚴重,中心佛壇為清修跌坐佛。主室東壁宋代赴會菩薩,南壁東側赴會菩薩,西側凈土變,北壁東側赴會菩薩,西側凈土變,西壁門南北均為凈土變。 主要參考資料如下,圖片則主要來自網絡。 四次的河西 此生長夢是敦煌,此生長憶在長安 萬佛峽中觀經變 |
|
來自: CHANJIJI陳吉吉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