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8 08:51:10) 8身疼八號(治腰痛,腿痛。) 川烏5 草烏5 烏梅10 川牛膝10 二花*(金銀花)18 桂枝10 白糖三兩 白酒十兩泡七天,每天喝三次,每次一盅。 二花*:藥典p482#659,金銀花常用異名為忍冬花、銀花、雙花、二寶花。 △9身疼九號(四肢疼痛,半身不遂,受風(fēng)寒等。徐老特效方) 馬前子10 乳香10 沒藥10 麻黃10 桂枝10 杜仲10當(dāng)歸10 川芎10 川斷10 木瓜10 川牛膝10 共為末,黃酒送下,每日1~3次 △20類風(fēng)濕方 麻黃60 石膏80 川烏12 草烏12 地骨皮60 川牛膝60 桂枝60 杜仲60 寄生60 雞血藤50 蒼術(shù)20 丁公藤50 泡酒三~五副,煎服十副。輕者減半。開始少服,逐步加量到每日兩盅。以上藥量太重,恐中毒慎用。 △120節(jié)風(fēng)湯(身疼10號) 金銀花15 紫蘇葉30 瓜蔞9 地風(fēng)9 川烏6 草烏6 川山甲*(即穿山甲)3 沉香3 絲瓜絡(luò)20 龜板9 甘草18 水煎服,早晚空腹各服一次。 主治:歷節(jié)風(fēng),周身關(guān)節(jié)疼痛或腫大。 川山甲*:據(jù)藥典p586#0815,即穿山甲之異名。 △149類風(fēng)濕泡酒方(此方當(dāng)慎用!治婦女月子受寒病) 丁公藤50 雞血藤50 海風(fēng)藤50 川烏30 草烏30 鬧陽花10 川連30 當(dāng)歸50 川芎30 木瓜40 川續(xù)斷30 桂枝30 杜仲50 川牛膝60 泡白酒,每服半盅,早晚各一次。 △121寒性腰痛方(泡酒方) 當(dāng)歸30 生芪30 木瓜30 牛膝30 黨參30 川烏15 草烏15 烏藥15 獨(dú)活15 陳皮15 桂枝9 甘草9 白酒四斤 研末浸酒一月,早晚各服一盅。 △53止痛 丁公藤250克 白酒1~2斤,泡酒或煎服(隔水蒸)。 △57去痛方 川烏 草烏 丁公藤 鬧羊花 肉桂 楊金花*(即洋金花) 熬湯喝,從一匙漸添至2~3匙。 楊金花*:藥典無此名,據(jù)p582#0810,應(yīng)為洋金花。 逐瘀方、半身不遂 △11血府逐瘀一號(特效)(治頭痛頭暈,腹痛,上半身病,白癜風(fēng),冠心病,雀斑)五副 當(dāng)歸10 生地10 桃仁13(炒) 紅花10 甘草6 枳殼8 赤芍10 柴胡6 川芎5 桔梗6 川牛膝10 卷柏15 香附10 功能: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理氣養(yǎng)血補(bǔ)虛。 主治:祛風(fēng)濕,補(bǔ)肝血,宣肺化痰,排膿止咳。止頭痛頭暈胸痛等。 △12少腹逐瘀(治婦女不孕,可生男兒,去瘀血)五副 炒小茴10 炮姜6 元胡10 五靈脂10 沒藥6 川芎5 當(dāng)歸10 大黃10 邊桂5 赤芍10 香附10 益附草*15 長生草*(卷柏)15 功能:活血祛瘀,溫經(jīng)止痛。 主治:由寒凝氣滯血瘀所致的痛經(jīng),經(jīng)期小腹脹,月經(jīng)不調(diào)。治一切婦女月經(jīng)期病、婦科病、下半身病。 益附草*:藥典無此名,當(dāng)為益母草之筆誤。 長生草*:藥典p503#0695,卷柏之異名有萬年松、長生草、九死還魂草、還陽草。為多年生草本,高5~15厘米,全株成蓮座狀,干后卷曲如拳。辛平,歸肝經(jīng)?;钛ń?jīng),止血。 △14血府逐瘀湯二號(治夢多不眠)五副 麥冬13 棗仁16 遠(yuǎn)志16 香薷12 當(dāng)歸10 生地10 桃仁13 甘草6 枳殼8 赤芍10 柴胡6 川芎5 桔梗6 川牛膝10 功能: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中淤血,血行不暢,胸痛,頭痛日久不愈,舌有瘀斑。 余注:血府逐瘀湯出《醫(yī)林改錯》,是清代名醫(yī)王清任創(chuàng)制的名方,全方不僅行血分瘀滯,又善解氣分郁結(jié),為氣血兼顧之劑。以化瘀為主,理氣為輔,寓行氣于活血之中。在臨床廣為運(yùn)用,可通治一切血瘀氣滯之癥。 本方系桃紅四物湯(桃仁、紅花、生地、當(dāng)歸、赤芍、川芎)與四逆散(柴胡、芍藥、枳殼易枳實(shí)、甘草)合方,再加桔梗而成。用桃紅四物湯以活血祛瘀,且具有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的特點(diǎn),配以四逆散疏肝理氣解郁,又用桔梗開胸隔之結(jié)氣,牛膝導(dǎo)瘀血下行,一升一降,促使氣血更易于運(yùn)行。合而成方,可使瘀去氣行,諸癥自愈。 道長一號方較王氏方增加了牛膝、卷柏、香附三味藥。二號方去紅花,另加麥冬、棗仁、遠(yuǎn)志、牛膝四味藥。 王氏尚有四張逐瘀方劑。 ①通竅活血湯: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老蔥、生姜、紅棗、麝香、黃酒。適用于瘀阻頭面的頭痛頭昏,耳聾、脫發(fā)。亦用于治腦震蕩后遺癥。 ②隔下逐瘀湯:桃仁、紅花、當(dāng)歸、赤芍、川芎、丹皮、烏藥、香附、延胡、枳殼、甘草、五靈脂。適用于淤血滯留隔下,腹中或脅下有痞塊,腹痛有定處者。 ③身痛逐瘀湯:桃仁、紅花、當(dāng)歸、川芎、秦艽、羌活、沒藥、五靈脂、香附、牛膝、地龍、甘草。 ④少腹逐瘀湯:當(dāng)歸、赤芍、川芎、蒲黃、五靈脂、干姜、肉桂、延胡索、小茴香、沒藥,共十味。道長方多三味:益母草、卷柏、大黃。
△19補(bǔ)陽還五湯(半身不遂) 五副 赤芍16 川芎16 當(dāng)歸16 口芪*120 桃仁13 紅花10 雞血藤25 杜仲16 草決明20 山楂25 珍珠母25 伸筋草25 川牛膝16 生地10 卷柏15(高血壓者加) 口芪*:藥典無此名?;蚴屈S芪生于口外者乎? 方注:《醫(yī)林改錯》之補(bǔ)陽還五湯是王清任所創(chuàng)另一名方,王氏提出氣虛可致血瘀,本方開補(bǔ)氣活血治中風(fēng)之先河。 △56偏癱(特效方) 生草烏500 綠豆2.5斤,煮至綠豆開花,刮去草烏皮,曬干研末,每天吃一次,早空腹吃一銅板許,溫水送下。 ○肝膽、腎、泌尿、結(jié)石、糖尿病 △1排石湯一號 (十副) 茵陳30 郁金12 枳殼12 川連10 黃芩10 廣木香10 海金沙15 海浮石15 雞內(nèi)金12 滑石15 雙寶花*(金銀花)30 金錢草30 大黃9(后下) 芒硝15(直沖) 每日兩副,分四次服,每6小時1次。 功能:瀉下、清熱、排石。主治膽道急性發(fā)作。 雙寶花*:藥典p482#659,金銀花常用異名為忍冬花、銀花、雙花、二寶花。雙寶花疑為道長稱金銀花之慣用名。 △10排石二號(膀胱結(jié)石、尿路結(jié)石) 花粉15 山藥15 阿膠10(另烊) 枸杞子10 瞿麥15 茯苓20 滑石18 陳皮15 附片10 豬苓20 澤瀉30 肉桂8 上方加減十五劑,尿流通暢。 △124膽結(jié)石 鮮滿天星(天胡荽)30克 鮮海金沙30克 大棗10枚 水煎服代茶飲,日一劑。 △130膽囊炎 地膽草*?(龍膽草)(干)60克 冰糖30克 水煎服,連服10天至一個月為一療程,服藥期間禁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及含高油脂的食物。 地膽草*?:地膽草查藥典有二,①藥典 p206#0298,龍膽草,異名為草龍膽、地膽草、水龍膽。②藥典p450#0616,苦地膽,異名地枇杷、地膽頭、土蒲公英、土柴胡。原植物為地膽草,粗壯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嘈梁?,歸肺、肝、腎經(jīng)。功能:清熱涼血,解毒利濕。 △135肝硬化方1~3 ①烏龜殼30 鱉甲30 水煎服,日二劑?,日4~6次。 ②半邊蓮*5克 水煎服,適用于晚期肝硬化腹水。 ③丹參20 桃仁15 生地15 制大黃15 地鱉蟲15 黨參15 黃芪15 鱉甲20~40 水煎服,以此加減可改善肝功能。適用于早期肝硬化。 半邊蓮*:藥典p340#0477,正名為紅孩兒,異名有巖紅、紅天葵、半邊蓮、石紅蓮。原植物為裂葉秋海棠,多年生草本,高60厘米。甘酸寒,清熱解毒,散瘀消腫。與半枝蓮是兩種藥。 △30乳糜尿 炙黃花*15 黨參15 白術(shù)15 萆□*15 杜仲15 菟絲子15 干姜10 益智仁10 貫仲10 升麻10 白芷10 茯苓25 煎服,每日兩次。 炙黃花*:藥典p763#1064,萱草根,異名黃花菜根、綠蔥根、地人參、爬地龍。其原植物有兩種,一為萱草,一為黃花菜(又名金針菜)。甘涼。有毒。歸脾、肝、膀胱經(jīng)。功能為利水通淋,清熱涼血,解毒。此處可能用的是其花,即黃花菜。 □*:原字為繁體(艸+解),電腦暫無此字。 △60小便不通(特效,永不再發(fā)) 三~五副 豬苓10 木通*10 冬葵子10 赤苓10 通草10 澤瀉10 滑石10 甘草10 水煎,日服三次。(*應(yīng)當(dāng)用川木通,關(guān)木通有毒。) △64白淋、白崩、拉白、滑精、漏精一、二方 ①人中白10 冰片1 共末,溫水沖,每日一次,七天一療程。 ②竹中脊*?一根 大黃3兩,共末,溫水沖服,每日一次,三天一療程。加服至寶丹?一斤。 竹中脊*:查藥典無。 △79白尿方(白淋病,遺精) 人中白39 至寶丹?500 早晚空腹各一次,七天一療程。 △148小便便血方 鮮劉寄奴為末,茶調(diào),空腹服。 △109治糖尿病方:生卷柏,決明子各一把,每日代茶飲用。 功能:破瘀血,消癥瘕,血通。 日服兩次,每10克。 癥:血瘀成塊,堅(jiān)硬不移。(□癥字,原抄本為繁體字[疒頭加徵],電腦暫無此字。) 瘕(jia):血瘀成塊,推之可動,時散時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