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腳步已至,無論北方還是南方的朋友,紛紛出動各種因地制宜的保暖招數,力求暖好身子過好冬。 出外穿羽絨服、雪地靴,包得嚴嚴實實;內屋有暖氣、暖燈,躺得舒舒服服。設備不斷翻新升級,可謂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齊全。 但幾百幾千年前的古人,沒有現(xiàn)代人這些五花八門的保暖裝備,而且過往的冬天比現(xiàn)在更為漫長寒冷,那他們有什么取暖妙招嗎?或許我們可以從古詩詞中,一窺前人的取暖好方法。 來自火源的溫暖 說起御寒,在古代最為簡單粗暴的方式,莫過于圍坐在火源邊汲取熱量了。這種方法既傳統(tǒng)又直接有效,成為不少文人筆下的日常生活場景之一: 槁竹乾薪隔歲求,正虞雪夜客相投。 如傾瀲瀲蒲萄酒,似擁重重貂鼠裘。 一睡策勛殊可喜,千金論價恐難酬。 他時鐵馬榆關外,憶此猶當笑不休。 ——宋·陸游《夜寒與客燒乾柴取暖戲作》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陸游家中來了客人,外面風雪交加,屋內更覺冰凍。于是,他拿出備好的干柴,燃燒干柴以取暖。在噼里啪啦的火光中,屋子漸漸明亮暖和起來。陸游與友人把酒言歡,談天說地,心中甚為歡喜。不知不覺中,寒氣亦被這紅紅火光與歡樂之情驅散,漫長的冬夜似乎也不是那么難熬了。 燒干柴看起來還是有些原始,隨著取暖設備日漸精致,就出現(xiàn)了暖爐。古時候,暖爐是宮中貴族乃至民間老百姓普遍使用的取暖之器,這種由火盆演變而來的工具,直到今時今日在北方依然有較高的使用率,只是現(xiàn)在變成了電暖爐而已。在古詩詞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火爐的身影: 匡廬古寺暗松藤,曾宿寒巖最上層。 火暖爐溫四山靜,前溪風雪后窗燈。 ——宋·王铚《墨君十詠·憶昔》 寒冷的冬季里,隱藏在深山之中的古寺更覺寒氣逼人,山上環(huán)境清幽,一片寂靜,襯得這冬夜異常孤冷。宋代詩人王铚身處寺中,備好暖爐燒火取暖,爐中的火越燒越旺,周圍的溫度也逐漸升高,暖好身子的同時,也照亮了山中的獨特美景。在瑟瑟風雪中,古人自有取暖的民間智慧??! 來自美酒美食的助力 燒火取暖,主要來自于外在的增溫。但美食與美酒相伴,又能從內在予人以暖意。冬日美酒,溫暖醉人;熱乎的食物,暖胃暖心,對于文人雅士來說,有友人一起同享,更是美妙至極: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唐·白居易《問劉十九》 白居易家中新釀了酒,燒旺了小火爐,在一個風雪飄飄的夜晚,盛情邀請好友到家中做客,一起喝酒嘮嗑,寒夜便也能暖和如春。雖說這待客的配置一點也不高大上,甚至可以說樸素得很,但若是知心朋友的相聚,也就不必講究什么排場,怎么舒適怎么來。酒能暖身,友情更是窩心。 寒冬對于白居易來說,似乎是個增添生活情趣的好時節(jié)。雪夜邀人共飲好酒,晚起再煮點熱食,日子看似平淡樸實,卻也過得愜意自在: 爛熳朝眠后,頻伸晚起時。 暖爐生火早,寒鏡裹頭遲。 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 慵饞還自哂,快活亦誰知。 酒性溫無毒,琴聲淡不悲。 榮公三樂外,仍弄小男兒。 ——唐·白居易《晚起》 冬天一到,人都變得懶洋洋的,要是能睡個懶覺,就更爽了。這一天,白居易睡起了懶覺,起床后慢悠悠煮起了熱茶,還用酥油調制好熱粥,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一碗熱乎乎的粥下肚,他感覺整個人頓時暖和舒服了不少,不禁自嘲自己是個慵懶還嘴饞的人,但這種單純快樂的生活的確叫人羨慕向往。普通平常的日子,靈魂有趣的人總能過得特別有滋有味。 來自親人的溫情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清·蔣士銓《歲暮到家》 母親對孩子的愛,是那么深沉而輕柔??吹絻鹤託q暮之際及時趕回家中團聚,清代詩人蔣士銓的母親心中欣喜無比。詩人是怎么體現(xiàn)母親的關懷?是那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御寒衣物,是那一封一封噓寒問暖的家書,是看見兒子在外奔波勞累,面容消瘦,滿眼的心疼與憐惜。有母親的關愛,嚴冬便也就不值一提。 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每年春節(jié)前,散落在各地的游子不管車票機票多么難訂,也不管路程多么遙遠顛簸,總是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往家的方向趕去。仿佛在他們眼前的障礙,只不過是新春佳節(jié)一家團圓的前奏曲,鼓舞著人們前行。冷冷的天,也擋不住濃濃的親情: 兒女歡喜羅酒漿,夜深笑語火爐傍。 如何去歲聽風雪,身在江南夢故鄉(xiāng)。 ——宋·方翥《甲戌除夕》 宋代詩人方翥記述了除夕夜的溫情場面:膝下兒女環(huán)繞身邊,歡聲笑語不絕于耳,大家坐在火爐旁邊,喝著酒吃著美味的食物,一起守歲過節(jié),其樂融融。是啊,有親人在的地方,便有家的感覺,就算外面風雪再大,心總是熱的。 年復一年的寒冬,在現(xiàn)代人的眼里,只不過是普通的季節(jié),總歸能平穩(wěn)度過,而在古人的認知中,可能是難以忍受的嚴寒。幸好,古人有著樸實無華卻非常實用的智慧,以各種妙招取暖過寒冬,把日子過得詩情畫意,生動有趣。冬天來了,春天也就不遠了。 -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