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瀝瀝的小雨從昨天午夜飄灑到今天午后,因為忙著修改編輯更名大學申報材料,也顧不上對著窗外的氣候遐思,只是中間舒展腰身時往外瞥一眼,腦中閃過這天氣還真對得起這節(jié)氣的想法,同時慶幸提前一天去掃墓還是英明的。 下午終于輕松下來,于是決定到戶外走走。如泣如訴的小雨已然停歇,但是霧靄沉沉的氛圍依舊,空氣清新且有一絲花草淡淡的香味兒,似乎大自然噴灑了自制的香水。走在校園附近行人稀少的僻靜小路上,沒有感受到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悲傷,反而有一些無欲無求不悲不喜的釋然。 說來也不奇怪,今天恰好有幾位好友在朋友圈轉(zhuǎn)載有關死亡教育的文章,說到國人特別缺乏死亡教育,看了頗有同感。自古就有諱疾忌醫(yī)一說,其根源還是對死亡的恐懼和無知,我前兩天談到這一問題時還把主要原因歸結(jié)為缺乏宗教信仰,如今看來還是國人在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接受過死亡教育,因此也就無法正確對待。 或許往事已經(jīng)在時光侵蝕中褪色淡化,或許自己比以前對生死領悟的更深刻了一些,又或許自己正在從理想主義轉(zhuǎn)向現(xiàn)實主義,總之這個清明節(jié)過的比較冷靜。我很贊同莊子的那個觀點,人不必執(zhí)著于生,因為人生若是一次遠游,那么死就等同于歸。 萬物有生必有死的道理無人不知,但卻罕有人從容面對死亡。網(wǎng)上有一段據(jù)說是喬布斯說的話:“死的意義就在于讓我們知道生的可貴。一個人只有在認識到自己是有死的時候,才會開始思考生命,從而大徹大悟。不再沉溺于享樂、懶散、世俗,不再沉溺于金錢、物質(zhì)、名位,然后積極地去籌劃與實踐美麗人生。” 是的,我也希望能積極地去籌劃與實踐美麗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