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發(fā)吐哺乃周公, 異姓承襲唯柴榮; 主母若為劉太后, 官家需是宋仁宗。 《古之嘆》——作者:渤海居士 歷史在路上,歲月在往復(fù) “捉發(fā)吐哺乃周公”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中“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典故。周朝初建,武王崩逝,成王年幼,周公攝政,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洗一次頭而三次握發(fā)見士人,吃一餐飯而三次吐食見賢者。其原文為“ 周公戒伯禽曰:‘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p> “異姓承襲唯柴榮”是講五代十國時期后周太祖郭威傳位于養(yǎng)子柴榮故事。昔時,后漢高祖劉知遠(yuǎn)在位四年而崩逝,隱帝劉承祐繼位。時任樞密使、天雄軍節(jié)度使郭威飽受猜忌,其僅有之二子亦皆被殺,隨后郭威發(fā)動兵變,攻破開封,建立后周。顯德元年,郭威駕崩,時年五十一歲。因稱帝后再無親子降生,死后只得由其養(yǎng)子亦是皇后之侄柴榮繼承皇位,是為后周世宗。柴榮堪稱千古明君,然在位四年而崩,遂有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郭威傳位柴榮為封建王朝帝位傳承異姓唯一事例。 “主母若遇劉太后”其劉太后所指北宋章獻(xiàn)明肅皇后劉娥,宋真宗趙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首位臨朝稱制女主,后世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并稱,史家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劉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飾,至死不肯還政于宋仁宗,引得朝野非議。宋代之后,因《貍貓換太子》等文藝作品廣為流傳,劉娥在民間被定格為狹隘妒忌、殘害忠良之人,甚至企圖謀奪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形象,實與其歷史形象相去甚遠(yuǎn)。 “官家需逢宋仁宗”所指宋仁宗趙禎,母為李宸妃,北宋第四位皇帝。趙禎十三歲登基,太后劉娥持政,二十三歲時,太后薨逝,方親政,在位四十一年。其天性仁孝,勤儉律己,不事奢華,主政寬容,待人和善,厚德之處無以言表,歷代帝王望塵莫及。諫臣包拯屢屢犯顏直諫,唾沫飛濺仁宗滿臉皆是,然其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包拯建議,從未予以怪罪。是時,北宋經(jīng)濟(jì)繁榮,科學(xué)技術(shù)與文化藝術(shù)皆大發(fā)展。《宋史》贊曰:“《傳》曰:‘為人君,止于仁?!壅\無愧焉?!?/p> 略作補充,唐朝時對皇帝尊稱“圣人”,而所謂“官家”是宋朝時對皇帝之尊稱。三國時,魏名臣蔣濟(jì)著《萬機(jī)論》,曾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实奂嫒逯?,故曰官家?!贝恕肮佟迸c“家”皆為動詞,意為三皇時治天下以治官之法,五帝時治天下以治家之方。而“官家”之稱意在可比“三皇五帝”。 今日此詩,文詞雖短,其意甚篤,且頗有隱晦,諸君知其意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