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竹語是東安湖十二景點之一,位于東安湖公園西邊位置,面積230畝,是由若干個湖上小島和半島構成的湖岸景點。東安竹語景點與其它東安湖景點不同之處在于,這里以竹文化為主,是成都地區(qū)不可多得的竹品種聚生地。凡是我國南方遍生的叢生竹和散生竹,在這里均能找到。叢生竹以大琴絲竹、云南龍竹、硬頭黃竹、撐綠竹、青皮竹、黃毛竹、慈竹等22個品種為主。散生竹以雷竹、楠竹、漫竹、紫竹、人面竹、小金竹、羅漢竹、綠槽毛竹等21個品種為主。 東安竹語小徑 走進東安竹語景點,就如走進了綠色清涼的世界。幽深靜謚的竹林中,阡陌小路迂回,水泥或石板鋪就的路面在腳下延伸,曲折而深長。在疏密的竹林間漫步、小憩,鮮花添香,和風送爽,石上清泉淙淙,鳥兒竹間飛翔,身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凝神靜氣,專注一心,你會忘卻塵世的一切疲憊和煩惱。 早在古蜀國時期,竹林盤就是成都地區(qū)獨具特色的鄉(xiāng)村聚落形式,是巴蜀人向往的詩意生活。在一望無際的農(nóng)田當中,幾片叢生竹或散生竹圍成一團,農(nóng)房分布其中,檐角白墻隱約顯現(xiàn),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炊煙裊裊,煞是好看。這里新建的竹里館(竹林驛),建筑風貌除具有竹林盤文化特色外,更是人們向往的夏日納涼場所。在這里憑欄觀雨或者品茗納涼,臨湖遠望,自然少不了聽一聽一個來自三國的竹語故事。話說三國時期硝煙四起,群雄逐鹿,在漢中稱霸的張魯對益州虎視眈眈,經(jīng)常派兵侵擾益州邊境,益州牧劉璋為了保住益州地盤,在“別駕”張松的勸說下,決定派張松出使荊州結交宗室皇叔劉備,讓劉備派援兵攻打張魯。張松認為劉璋軟弱,成不了大事,他把益州的山川河流畫成地圖獻給劉備,勸說劉備入主成都,完成諸葛亮《隆中對》中跨有荊、益二州,稱霸天下計謀。劉備入蜀圖 劉備與軍師諸葛亮、龐統(tǒng)商量后,認為時機來了,切不可錯過,劉備和龐統(tǒng)親率一萬兵卒入蜀。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坐船從長江入蜀,經(jīng)涪水(今涪江),與劉璋相會于涪城(今綿陽)。劉璋大喜過望,上表漢獻帝推薦劉備為代理大司馬,并配給兵卒數(shù)千,讓他進駐白水關(今廣元附近),攻打漢中的張魯。劉備在龐統(tǒng)計劃下,沒有攻擊張魯,而是在白水關招兵買馬,等待時機,準備替代益州牧劉璋。 建安十七年(212年),機會來了,張松私下結交劉備出賣益州的事,被兄長張肅發(fā)現(xiàn),向劉璋告發(fā),張松被劉璋所殺,劉備一怒之下與劉璋反目。劉備依照龐統(tǒng)計劃,先吞并劉璋駐白水關軍隊,然后派黃忠率軍南下,占領涪城。劉璋趕緊派軍隊沿途阻撓,均被劉備擊敗。劉備部隊勢如破竹,一路暢通無阻攻擊到了距成都不遠的雒城(今廣漢)。雒城是成都的最后屏障,劉璋的大兒子劉循率軍隊拼死抵抗。劉備遇上了強勁對手,久攻不下,加上軍師龐統(tǒng)戰(zhàn)死雒城,劉備不得不從荊州急調諸葛亮、張飛、趙云等入蜀,合圍雒城。諸葛亮、張飛、趙云率軍來到雒城,合圍近一年,才把雒城攻克。驚慌失措的劉循開西門逃回成都。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與諸葛亮率大軍合圍成都。此時的成都,劉璋尚有精兵三萬,加上城墻高大,固若金湯,劉備大軍一年半載也難以攻下。諸葛亮想到一計,欲收服劉璋,必先收服馬超。劉璋忌憚于馬超的羌兵,只要馬超依附了劉備,劉璋自會不戰(zhàn)而降。劉備聽從諸葛亮建議,派建寧督郵李恢以劉皇叔的名義說服馬超,四處飄零的馬超早有投靠劉備之意,最后歸順了劉備。 馬超屯兵成都北門,消息傳到城內,劉璋手下大為震動,眾人認為再打下去只會城毀人亡。為免百姓遭難,劉璋決定打開城門向劉備投降。劉備進入成都,犒賞三軍,為了安撫人心,沒有清洗劉璋和他的官員,反而給以優(yōu)待,所有劉璋舊部官員待遇不變。這天,劉備、諸葛亮、張飛從成都東門出發(fā),一路向龍泉山來。他們沿路察看地形,上了龍泉山,發(fā)現(xiàn)龍泉山是成都東部的最后屏障,地形十分險要,劉備決定在這里布一顆棋子,派張飛駐守這里,既是外應,又可防范劉璋在蜀地東部的死黨卷土重來(后來由關羽第三子關索在這里駐守,山泉鎮(zhèn)張飛營和關索寨地名來源于此)。劉備和諸葛亮從山上下來,走到西江河邊(今東安湖)的館驛,館驛后面有一片竹林,竹林里有一個竹風亭(又名十八里亭),劉備和諸葛亮走進竹風亭歇息。此時天色已晚,月亮從竹林間升起來,有微風吹動著竹葉。劉備在亭子里坐下問諸葛亮:“軍師,我們今有荊、益二州,完成了隆中對話時的初步愿望,距離恢復漢室大大前進了一步。下一步軍師有什么打算?” 諸葛亮答:“戰(zhàn)亂需大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方是民生發(fā)展之根本。南撫夷越,外結孫權,國家賦稅增強之時,可引兵出秦嶺,下關中,出渭水,然后東伐,漢室恢復可望也?!?/span>劉備想到自己初到成都,根基不穩(wěn),恢復漢室需要一個漫長過程。而劉璋祖輩在益州深耕上百年,加上劉璋在位期間以仁德著稱,深受百姓信賴,劉璋仍有可能在益州軍民的支持下東山再起,大大威脅自身的安全。能不能在益州扎住根,還要看他下步的安排。諸葛亮大笑一聲說:“主公高看劉璋了。劉璋雖有根基,但有心無膽,在益州翻不出什么大浪。劉璋的仁德怎可與主公相比,主公放心坐擁益州即是。”劉備又問他:“劉璋怎么安置?他總不能和我們同在一座城池中。殺也殺不得,放也放不得?!?/span>諸葛亮又說:“主公如果不放心劉璋,把他送去荊州就是了。荊州到益州相去甚遠,有云長照料,主公大可放心。” 劉備心中一下敞亮了許多說:“此計甚妙?!?/span>第二天,劉備回到成都,按照諸葛亮計劃,把劉璋舊部重新作了安置,最后任命劉璋為振威將軍(虛職),由軍士護送,強迫他一家遷往荊州居住,以割斷他與益州軍民的聯(lián)系。從小在成都長大的劉璋不想離開成都,但沒有辦法,他選擇帶全家人離開,避免殺身之禍。劉璋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堅守雒城的大兒子劉循,一個是小兒子劉闡。大兒子劉循已娶老將軍龐羲的女兒為妻,他誓死不愿離開成都。劉璋無奈,去找親家龐羲幫忙,龐羲考慮到自己女兒已嫁給劉循,他也不愿劉循和女兒分開。龐羲雖是降將,他厚著臉皮去找劉備幫忙,讓劉循留下。劉備考慮到龐羲在蜀中將領中的威望,答應讓劉循留下來。后來,龐羲為了報恩,輔佐劉備登上了漢中王。劉備入蜀路線圖 劉循留下來后,劉璋只好帶著小兒子劉闡去了荊州公安郡,在關羽關照下,在荊州地界安度晚年。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憑一己之力北伐曹魏,東吳的呂蒙趁機偷襲荊州的公安郡,公安郡守將博士仁抵擋不住選擇投降,住在公安郡的劉璋被東吳擒獲。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殺后,孫權和劉備的聯(lián)盟破解,反目成仇。為了抵擋劉備,孫權任命劉璋為益州牧,雖不能到益州就職,但孫權把劉璋安置在荊州與益州交界處的秭歸縣,目的是煽動益州軍民和惡心劉備。但沒過多久(大約221年),劉璋因病在秭歸去世。 劉璋死后,小兒子劉闡被孫權留在建業(yè)(今南京),封為御史中丞,直至病逝。大兒子劉循在龐羲推薦下,在蜀中任奉車中郎將,后隨諸葛亮北伐。劉備與諸葛亮在西江河畔竹林中的一陣密語,決定了劉璋一家人命運的走向。劉璋的兩個兒子分在吳、蜀,分別效忠各自的主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特別是劉循在雒城抵擋劉備大軍一年有余,殺了軍師龐統(tǒng),堪為將才,劉備不但不殺他,還委以重任。只有胸懷天下之人,才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了紀念劉備與諸葛亮在竹林中的對話,東安湖竹林被打造成東安竹語景點。而劉備和諸葛亮在東安湖的故事便流傳到了現(xiàn)在。三國時期 東安竹語小景效果圖 竹林驛 東安竹語
|